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精读课文常常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重点,一篇篇课文仿佛是优美迷人的风景让人驻足欣赏留恋,而略读课文似“鸡肋”一般,长期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它的价值常常被人忽略。其实略读课文的作用很大,本文就略读课文的有效性教学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略读课文;阅读方法;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三年级开始,语文教材中就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常常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重点,一篇篇课文仿佛是优美迷人的风景让人驻足欣赏留恋;也犹如一眼甘甜的清泉让过路人不断深挖探寻,想让这泉眼涌出无尽的泉水……同一篇课文名师们同课异构,竭尽思路开发课文,挖掘出更多的文本价值。学生们诵读着,老师们摩挲着,拜读着……而略读课文则不受人们待见,经常被老师们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考试几乎都不考,尽管这些略读课文篇篇写得都很不错,文字优美,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在繁忙紧张的教学中,略读课文经常被语文老师们给舍弃,略读课文就在这语文教材中浮浮沉沉,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读了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合著的《略读指导举隅》后,顿悟,原来“略读课文”的“略”不是“忽略”更不是告诉你直接把它“省略”。这个“略”可是大有文章的。
“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从叶圣陶先生的话语中,我们得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该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让略读课文的教学也做到高效呢?
一、总结略读提示类型,提高文本把控能力
略读课文一般只安排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要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
如何抓?从哪里抓?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教材把控能力进行大考验。自己把控准确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们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这些是不是有章可循呢?答案是当然的。
每篇略读课文都有略读提示,它给学生的阅读指引了方向,点出读书的重点。如果你仔细观察,细细琢磨,你会发现每篇课文的阅读侧重点都不同。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提示入手,分门别类,总结阅读方法。
(一)侧重文章大概内容
略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相对于精读而言,不少略读课文以“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主要的阅读目的。如三下《绝招》就以文中孩子比绝招为故事背景,一一了解每个孩子的绝招是什么?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二)侧重文章中心思想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篇幅较长,提示就跳过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侧重从哪里看出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直奔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队员们身上的精神品质。
(三)侧重文章写作方法
五年级下册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些略读课文的略读提示则强调了人物表情、动作描写给文章带来的精彩之处,让学生从文中体会这些方法的妙用,并且学会积累,学会运用。
这样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就能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努力上出略读课文的风采——“重点突出,详略恰当。”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总结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再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将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读写结合,从积累到应用
如果把目光一直停留在一处风景,你就不会发现世外桃源;如果把脚步一直驻足在一个地方,你就不会体会前行探索的快乐;如果把精力一直放在精读课文里,你就不会领略略读课文的精彩。细数略读中不乏精彩经典的文章。如三年级下册的《珍珠泉》语言文字优美温婉,让人沉浸在景美之中,是学生学习写景的优秀范文;五年级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生动形象的表情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将一个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可以借助这个载体,训练读写结合,实现从积累到应用的华丽转身。
课文是渗透写作方法做好的范本。有了这个意识,在教学中我也大胆尝试。在执教《果园机器人》一文中,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学生一目了然,阅读提示的要求学生也能很好地完成,那么这篇课文究竟能让学生有什么好学的呢?经过一番探究,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值得学生学习,于是我就定出了教学目标,这节课借助文本,我要交给学生什么带的走的本领。
课堂上我从阅读提示入手,“课文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呢?”“为什么?”同学们读完之后纷纷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饿倒”“罢工”“吃”提炼出这几个词语后,让学生观察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对,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是啊,课文就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课文中的机器人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光懂可是不够的,积累是为了运用,此时一定要趁热打铁。
在感受了拟人修辞手法的精妙后,我设计了拓展练笔的环节。先介绍一些现有的机器人,如:救火机器人、烹饪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等,其中选取了一个机器人出来做自我介绍,然后请同学们进行对比,“和课文的果园机器人相比,这个机器人的自我介绍写得怎么样?”
“太直白了!”“太单调了吧!”“一点儿也不有趣。”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最直接的感受。
“那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这个写作方法帮它改改吗?也写得像课文一样生动有趣。”
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引导学生们顺其自然地进行了读写结合训练。暂且不追究这写得质量如何,这毕竟是长期训练的过程,但有了这种应用的意识,就是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同时做到一课一得,扎实有效。
三、内外结合,课内到课外的穿插延伸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
这些书籍,这些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是一种教材,一项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以进行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听到这样的一节课,三年级下册的“神话故事”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夸父追日》,上课伊始,老师就出示“神”字,请同学们组词。“神奇”“神话”“神秘”“神仙”等等等等。接着告诉学生“有这样一本书,大家组的词,书里头都有!这本书就是《山海经》。”
就这样非常自然地介绍了《山海经》,虽然花费的时间不多,但充分吊起了学生对这本书的好奇心和兴趣来。
在课文教学即将结束时,执教的老师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夸父追日》是我们中國的神话故事,那国外也有著名的神话故 事——《希腊神话》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对比一下,这国内外的神话故事,感受不同的魅力。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位。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其实略读课文也是语文沉淀的一个很好的阵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该再把它放置在“鸡肋”的地位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如何进行高效的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台湾商务印书馆,2009.
[2]魏薇.小学阅读教学对话的可能:基于主体、文本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3]肖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4(10).
[4]陶莉.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
【关键词】略读课文;阅读方法;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三年级开始,语文教材中就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常常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重点,一篇篇课文仿佛是优美迷人的风景让人驻足欣赏留恋;也犹如一眼甘甜的清泉让过路人不断深挖探寻,想让这泉眼涌出无尽的泉水……同一篇课文名师们同课异构,竭尽思路开发课文,挖掘出更多的文本价值。学生们诵读着,老师们摩挲着,拜读着……而略读课文则不受人们待见,经常被老师们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考试几乎都不考,尽管这些略读课文篇篇写得都很不错,文字优美,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在繁忙紧张的教学中,略读课文经常被语文老师们给舍弃,略读课文就在这语文教材中浮浮沉沉,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读了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合著的《略读指导举隅》后,顿悟,原来“略读课文”的“略”不是“忽略”更不是告诉你直接把它“省略”。这个“略”可是大有文章的。
“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从叶圣陶先生的话语中,我们得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该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让略读课文的教学也做到高效呢?
一、总结略读提示类型,提高文本把控能力
略读课文一般只安排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要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
如何抓?从哪里抓?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教材把控能力进行大考验。自己把控准确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们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这些是不是有章可循呢?答案是当然的。
每篇略读课文都有略读提示,它给学生的阅读指引了方向,点出读书的重点。如果你仔细观察,细细琢磨,你会发现每篇课文的阅读侧重点都不同。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提示入手,分门别类,总结阅读方法。
(一)侧重文章大概内容
略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相对于精读而言,不少略读课文以“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主要的阅读目的。如三下《绝招》就以文中孩子比绝招为故事背景,一一了解每个孩子的绝招是什么?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二)侧重文章中心思想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篇幅较长,提示就跳过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侧重从哪里看出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直奔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队员们身上的精神品质。
(三)侧重文章写作方法
五年级下册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些略读课文的略读提示则强调了人物表情、动作描写给文章带来的精彩之处,让学生从文中体会这些方法的妙用,并且学会积累,学会运用。
这样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就能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努力上出略读课文的风采——“重点突出,详略恰当。”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总结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再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将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读写结合,从积累到应用
如果把目光一直停留在一处风景,你就不会发现世外桃源;如果把脚步一直驻足在一个地方,你就不会体会前行探索的快乐;如果把精力一直放在精读课文里,你就不会领略略读课文的精彩。细数略读中不乏精彩经典的文章。如三年级下册的《珍珠泉》语言文字优美温婉,让人沉浸在景美之中,是学生学习写景的优秀范文;五年级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生动形象的表情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将一个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可以借助这个载体,训练读写结合,实现从积累到应用的华丽转身。
课文是渗透写作方法做好的范本。有了这个意识,在教学中我也大胆尝试。在执教《果园机器人》一文中,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学生一目了然,阅读提示的要求学生也能很好地完成,那么这篇课文究竟能让学生有什么好学的呢?经过一番探究,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值得学生学习,于是我就定出了教学目标,这节课借助文本,我要交给学生什么带的走的本领。
课堂上我从阅读提示入手,“课文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呢?”“为什么?”同学们读完之后纷纷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饿倒”“罢工”“吃”提炼出这几个词语后,让学生观察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对,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是啊,课文就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课文中的机器人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光懂可是不够的,积累是为了运用,此时一定要趁热打铁。
在感受了拟人修辞手法的精妙后,我设计了拓展练笔的环节。先介绍一些现有的机器人,如:救火机器人、烹饪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等,其中选取了一个机器人出来做自我介绍,然后请同学们进行对比,“和课文的果园机器人相比,这个机器人的自我介绍写得怎么样?”
“太直白了!”“太单调了吧!”“一点儿也不有趣。”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最直接的感受。
“那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这个写作方法帮它改改吗?也写得像课文一样生动有趣。”
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引导学生们顺其自然地进行了读写结合训练。暂且不追究这写得质量如何,这毕竟是长期训练的过程,但有了这种应用的意识,就是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同时做到一课一得,扎实有效。
三、内外结合,课内到课外的穿插延伸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
这些书籍,这些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是一种教材,一项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以进行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听到这样的一节课,三年级下册的“神话故事”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夸父追日》,上课伊始,老师就出示“神”字,请同学们组词。“神奇”“神话”“神秘”“神仙”等等等等。接着告诉学生“有这样一本书,大家组的词,书里头都有!这本书就是《山海经》。”
就这样非常自然地介绍了《山海经》,虽然花费的时间不多,但充分吊起了学生对这本书的好奇心和兴趣来。
在课文教学即将结束时,执教的老师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夸父追日》是我们中國的神话故事,那国外也有著名的神话故 事——《希腊神话》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对比一下,这国内外的神话故事,感受不同的魅力。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位。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其实略读课文也是语文沉淀的一个很好的阵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该再把它放置在“鸡肋”的地位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如何进行高效的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台湾商务印书馆,2009.
[2]魏薇.小学阅读教学对话的可能:基于主体、文本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3]肖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4(10).
[4]陶莉.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