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竞争讲究文化氛围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开饭店来说,菜肴上的较量历来是最被看重的,然而竞争的激烈和消费需求的日趋个性化,消费者用餐的同时,越来越讲究文化氛围,吃“情调”、吃“氛围”已成为一种时尚。为此,餐饮业中一些精明的经营者不得不在营造文化氛围上下功夫,各显神通,做中餐的在堂里布置书画,演奏江南丝竹;做西餐的在餐厅里点上蜡烛,老式留声机里播放怀旧音乐……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消费者在进餐时精神上也能得到一份享受。
  餐厅的文化氛围,主要是指餐厅环境和服务风格。当然,这一切都要与餐厅自身的经营特色相吻合。如在全球经营的比较成功的“肯德基”快餐店,其在文化氛围的塑造上也相当精心。调查发现,在快餐店的消费者中,年龄在8~25岁之间为最多,是快餐消费的主力军,“肯德基”竭尽全力为这一群体营造就餐环境:在几乎所有的“肯德基”快餐店门口,都有一个和蔼可亲的山德士上校的塑像欢迎他们,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肯德基爷爷”。餐厅内部光洁明丽,桌椅的摆放既科学又富有情趣,使顾客在有限的空间享受最大的个人自由。而餐厅墙上充满童趣的卡通人物画更为餐厅增添几分活泼的气氛。餐厅内还辟出专门的小朋友游乐场所。另外,肯德基还为孩子们举办生日餐会,为孩子们准备了精美的生日礼物。孩子们的消费潜力很大,父母对孩子们的消费一般都比较大方,“肯德基” 之所以生意能蒸蒸日上,是与其成功的文化氛围分不开的。
  刻意营造文化氛围之所以成为当今餐饮业的一种潮流,与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需求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而今,人们到饭店就餐,除了大快朵颐满足物质享受外,还需要放松一下身心,感受一份情趣,寄托一种情结,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种新的消费趋向,不仅促使餐饮业在市场竞争中注意文化氛围的营造,而且推动整个餐饮文化从宏观上向“既是餐厅又是乐园”的更高境界发展。
其他文献
1瓶500 g装的白酒竟然卖到89万元?这件奇事近日成为现实。由茅台镇国宝酒厂出品的1瓶密藏近百年的陈年老酒,被香港捷星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以89万元的天价买走。  据介绍,这瓶酒之所以卖出如此天价,在于它的两大“卖点”。其一,是该酒以茅台镇国宝酒厂首创的成酒工艺“植物埋藏法”陈酿,即将该酒装入贮存器,密封埋入土中,其上面种植贵州茅台镇一种四季常青的特殊植物,让酒在这种植物根系下陈酿近百年,从而达到
期刊
杏仁蟹黄藕丝圆    原料:加州杏仁粒250g,熟蟹黄75g,净细嫩藕丝100g,净虾仁150g,净鱼肉100g,净肥膘肉50g,皮冻汤少许,鸡蛋2个,面粉、淀粉、  精盐、味精、白胡椒粉、葱姜、料酒、猪油、色拉油各适量。  制法:1、将藕丝焯水晾凉待用;虾仁剁成细泥;净鱼肉、肥膘肉剁成细泥;把以上3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加精盐、味精、料酒、葱  姜水,朝一个方向搅打上劲,放入备好的藕丝拌匀,制作表
期刊
文登包子福山面,宁海州里喝脑饭。黄县肉盒烫面饺,蓬莱小面滑爽鲜。  蓬莱小面是在“福山拉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风味小吃。因每碗的面坯为50 g,且卤多面少,用绿豆瓷的小汤碗作盛器,形状小巧玲珑,故称“蓬莱小面”。蓬莱小面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创始人为厨师衣福堂,亦称“衣福堂小面。”据传店主于宝善在蓬莱县城西街路北设址开店,聘衣福堂为厨。烟台开埠,蓬莱为内地通烟台的要道,过往客商巨贾颇多,饮
期刊
  
期刊
期刊
小吃虽小,但却代表了各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以现代产业的目光来看,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国家旅游局将2003年的促销主题定为“中国烹饪王国游”,就是为了弘扬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而对于广大游客来说,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捷径,就是小吃。  在我国,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小吃。北京有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炒肝爆肚;上海有蟹壳黄、南翔小笼馒头、小绍兴鸡
期刊
期刊
近几年,洋快餐在中国快餐市场已占有重要位置,仅肯德基在中国的餐厅数已达500家,营业额1年就从中国“啃”走20亿人民币。洋快餐向中国大举进攻。谈到中国烹饪发展的方向,绝大多数人认为应发展快餐。大有以快制快(以我们的快餐制西方的快餐)之势,似乎要放弃传统工艺发展快餐,实质是要走向简单化、单一化。烹饪专业者说:“这就是说,以后的结局是大的切成小的,生的做成熟的就行了。”我认为这绝不是中国烹饪发展的方向
期刊
期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则重味,味则风味,一方之味也。在福建闽西客家聚散地的龙岩市新罗区,有许许多多地方风味小食、地方菜谱,虽然称不上什么名扬四海,倒也独具一格,成为诱发一方游子食欲之地方小吃,颇有穿肠过肚亦关情的味道。    牛油粕仔粉    牛油粕仔粉,在龙岩是与客家的“老鼠饭”、“芋卵饭”、“牛肉丸”并驾齐驱,深负美名。尤其是老辈人,他们对20世纪40年代龙岩西门头的“番仔烂”店卖的牛油粕仔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