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守望教育是一件辛苦的事。每每提及教育,人们都愤愤然。因为85%以上的人都是从学校里出来的,所以对教育总是千言万语。
守望教育却又是一件快乐的事。教育资源就像一座开采不完的金矿,里面蕴藏的文化密码,着实让教育人如淘金者一般痴迷不已。无论金子砂子,都乐在其中。
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有这样一群教育人,他们继承传统课堂,却又乐于超越传统课堂,更乐于把现代课堂和传统课堂焊接。他们把400多年前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徐闻创办的“贵生书院”的理念挖掘出来,与现代大数据时代相融合,开发了“贵生课堂”。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且行且乐。这是非常有勇气的开拓。
“贵生课堂”的核心价值是尊重生命 。只有尊重生命才有自由、平等、公正、尊严和包容,才有爱。汤显祖创办贵生书院的宗旨,也就是教化人们珍惜生命。生命已殒,谈何修身齐家平天下!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个极其深奥的文化密码和伟大的谜。你眼里看到的一切和脑海里所想到的一切都是生命,包括校道上被风吹跑的那张小纸片。为什么把上学的孩子叫“学生”,而不叫“学死”呢?其中哲理值得玩味。
“贵生课堂”追求合作中的竞争,我看是有文化意义的。有个教徒去参观地狱和天堂,他看到地狱的人个个骨瘦如柴,手持一米长的勺子抢着舀粥,结果喂不到自己嘴里。而天堂的人却个个满脸红光,手持一米长的勺子把粥相互喂到对方嘴里。他明白了什么叫天堂和地狱。从文化意义上讲,天堂和地狱的工具和资源都是平等公正的,只不过一个是合作,一个是竞争而已。当然结果也不同。所以说,合作比公正更有价值。联想到从小学就开始激烈的个人竞争,不输在起跑线上;到社会上的搏杀,形成窝里斗文化,这种文化沉淀的根源,当从学校开始追寻。文化的改变,须从课堂出发。“贵生课堂”开发的合作机制,正在回归原点,然后再出发迈出可喜的一步。
课改是孤独的英雄路,注定坎坷曲折,智慧式坚持到底才能成功。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有学生,还有家长、体制,乃至整个社会。而我们自己也是家长,也是体制,也是社会。所以理想的课改,需要理想的课程、高质的教材、有效的实施,以及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这就是课改的千难万难。
“贵生课堂”是课改的一粒种子。伴随“贵生课堂”而行的那一群教育人,在路上发现自己,收获自己。
潘建义先生和那一群与天地为师、与世界为友的教育人,编著了一套“徐闻县‘贵生课堂’理论和实践丛书”,记录了他们在英雄路上的梦想、探索、艰苦和荣光,为徐闻县教育留下光辉的一页和宝贵的财富。
“贵生课堂”是一粒种子。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作者系广东省徐闻县教育局局长)
守望教育却又是一件快乐的事。教育资源就像一座开采不完的金矿,里面蕴藏的文化密码,着实让教育人如淘金者一般痴迷不已。无论金子砂子,都乐在其中。
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有这样一群教育人,他们继承传统课堂,却又乐于超越传统课堂,更乐于把现代课堂和传统课堂焊接。他们把400多年前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徐闻创办的“贵生书院”的理念挖掘出来,与现代大数据时代相融合,开发了“贵生课堂”。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且行且乐。这是非常有勇气的开拓。
“贵生课堂”的核心价值是尊重生命 。只有尊重生命才有自由、平等、公正、尊严和包容,才有爱。汤显祖创办贵生书院的宗旨,也就是教化人们珍惜生命。生命已殒,谈何修身齐家平天下!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个极其深奥的文化密码和伟大的谜。你眼里看到的一切和脑海里所想到的一切都是生命,包括校道上被风吹跑的那张小纸片。为什么把上学的孩子叫“学生”,而不叫“学死”呢?其中哲理值得玩味。
“贵生课堂”追求合作中的竞争,我看是有文化意义的。有个教徒去参观地狱和天堂,他看到地狱的人个个骨瘦如柴,手持一米长的勺子抢着舀粥,结果喂不到自己嘴里。而天堂的人却个个满脸红光,手持一米长的勺子把粥相互喂到对方嘴里。他明白了什么叫天堂和地狱。从文化意义上讲,天堂和地狱的工具和资源都是平等公正的,只不过一个是合作,一个是竞争而已。当然结果也不同。所以说,合作比公正更有价值。联想到从小学就开始激烈的个人竞争,不输在起跑线上;到社会上的搏杀,形成窝里斗文化,这种文化沉淀的根源,当从学校开始追寻。文化的改变,须从课堂出发。“贵生课堂”开发的合作机制,正在回归原点,然后再出发迈出可喜的一步。
课改是孤独的英雄路,注定坎坷曲折,智慧式坚持到底才能成功。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有学生,还有家长、体制,乃至整个社会。而我们自己也是家长,也是体制,也是社会。所以理想的课改,需要理想的课程、高质的教材、有效的实施,以及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这就是课改的千难万难。
“贵生课堂”是课改的一粒种子。伴随“贵生课堂”而行的那一群教育人,在路上发现自己,收获自己。
潘建义先生和那一群与天地为师、与世界为友的教育人,编著了一套“徐闻县‘贵生课堂’理论和实践丛书”,记录了他们在英雄路上的梦想、探索、艰苦和荣光,为徐闻县教育留下光辉的一页和宝贵的财富。
“贵生课堂”是一粒种子。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作者系广东省徐闻县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