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志愿服务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式,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有深远意义。而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结合药学类院校实际情况和特点,面向在校大学生以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青年志愿者活动在高校的开展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初探。
关键词 青年志愿者 高校 现状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新形势下,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国家文化发展的软实力,故需进一步提高其开展的层次、范围和效果。
中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的主体,自1993年底由团中央发起,实施至今已将近二十年。此二十年间,高校志愿者服务不论是从参与人数和服务范围、效果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成长成才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青年志愿者活动对于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培养其政治素养等方面均起到促进作用。
药学类专科院校具有专业性强、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就业方向集中等特点,故应结合学校、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广泛有效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目前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高校共青团系统“自上向下”发起并有序推广过程中,显现出成绩与问题并存的显著特点。
一、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取得的成绩
1.1 组织体系基本完善,保证青年志愿者活动顺利开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不断努力,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逐渐健全,形成了从 中央到地方的一套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志愿者活动协调小组、委员会、指导中心协会、社区服务站和服务队为主体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作为高校规模最大的学生社团,各级青年志愿者组织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各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目前,我校已有较完善的青年志愿者组织体系,校内志愿组织由上级团组织即校团委领导,大多数以青年志愿者协会(校红十字协会)的社团形式进行分级管理,一般由三级构成:校级志愿者组织、各学院志愿者组织以及期队志愿者组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8.2%的学生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社团”了解青年志愿活动,22.6%的学生通过“朋友、同学及其他志愿者”了解青年志愿活动。
1.2 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体现志愿者活动的实际意义
高校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应能充分体现他们的专业化、知识化等特色,作为药学专业大学生,我校志愿者充分应用药学专业知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①为不同对象提供符合自己专业角色的志愿服务:对老年人宣传普及安全用药、合理处置过期药品方法等药学相关知识;为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血压测量,提醒预防“三高”;帮助农村小学设立“药物基础”课程,定期去讲授;面向社会开展专项宣传教育活动一“吸烟有害健康”、“远离毒品、关爱生命”、“预防艾滋病”等。
②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农村提供服务: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农村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定期到社区、福利院慰问、看望和照顾孤寡老人;捐款捐物献爱心,行善济贫帮困;参与“希望工程”,帮扶孤儿等失学儿童;义务献血等。
二、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志愿者组织内部人员流动性大
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长期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故呈现出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问题。关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中,大一大二占78.5%,大三学生占14.8%,可见,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高年级同学面临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研、就业等,精力有限,因此志愿组织成员退出社团比例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
2.2 志愿组织资金缺乏
我国志愿者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扶持和社会捐助,而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活动经费,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经费有时需依靠组织成员通过自酬资金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资金短缺,使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2.3 志愿者管理和评估激励机制不完善
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青年志愿者严重缺乏积极性与自觉性。从学生参加志愿组织开始,志愿者组织缺少对志愿学生的评估,使新志愿者与资深志愿者、低素质志愿者与高素质志愿者没有区别。
三、对策分析
3.1 开辟各种途径,有效解决青年志愿者活动资金短缺的问题
要使青年志愿者活动长期广泛的开展下去,资金支持必不可少。从发展方向上来说,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建立以学校拨款、社会赞助、会员会费为主的筹款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应在经费预算中更多地考虑志愿者活动所需经费,予以支持。
3.3 不断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高校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在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故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一,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提供完善的招募、岗前培训,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评价制度以及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等,从而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提供制度保障。第二,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方式应该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在选拔学生入党、学生评优、学生综合能力测评等常规工作中与学生是否参与志愿者活动挂钩。第三,应该积极地给予高校青年志愿者精神鼓励,坚持奖励和处罚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对于仅仅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给予批评教育,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高校青年志愿者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潘修华.我国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在问题与对策探析.学界理论探索,2011,11(4):40-43.
[2]倪亚静.廊坊市青年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时空,6(8):21-22.
关键词 青年志愿者 高校 现状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新形势下,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国家文化发展的软实力,故需进一步提高其开展的层次、范围和效果。
中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的主体,自1993年底由团中央发起,实施至今已将近二十年。此二十年间,高校志愿者服务不论是从参与人数和服务范围、效果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成长成才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青年志愿者活动对于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培养其政治素养等方面均起到促进作用。
药学类专科院校具有专业性强、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就业方向集中等特点,故应结合学校、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广泛有效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目前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高校共青团系统“自上向下”发起并有序推广过程中,显现出成绩与问题并存的显著特点。
一、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取得的成绩
1.1 组织体系基本完善,保证青年志愿者活动顺利开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不断努力,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逐渐健全,形成了从 中央到地方的一套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志愿者活动协调小组、委员会、指导中心协会、社区服务站和服务队为主体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作为高校规模最大的学生社团,各级青年志愿者组织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各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目前,我校已有较完善的青年志愿者组织体系,校内志愿组织由上级团组织即校团委领导,大多数以青年志愿者协会(校红十字协会)的社团形式进行分级管理,一般由三级构成:校级志愿者组织、各学院志愿者组织以及期队志愿者组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8.2%的学生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社团”了解青年志愿活动,22.6%的学生通过“朋友、同学及其他志愿者”了解青年志愿活动。
1.2 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体现志愿者活动的实际意义
高校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应能充分体现他们的专业化、知识化等特色,作为药学专业大学生,我校志愿者充分应用药学专业知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①为不同对象提供符合自己专业角色的志愿服务:对老年人宣传普及安全用药、合理处置过期药品方法等药学相关知识;为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血压测量,提醒预防“三高”;帮助农村小学设立“药物基础”课程,定期去讲授;面向社会开展专项宣传教育活动一“吸烟有害健康”、“远离毒品、关爱生命”、“预防艾滋病”等。
②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农村提供服务: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农村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定期到社区、福利院慰问、看望和照顾孤寡老人;捐款捐物献爱心,行善济贫帮困;参与“希望工程”,帮扶孤儿等失学儿童;义务献血等。
二、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志愿者组织内部人员流动性大
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长期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故呈现出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问题。关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中,大一大二占78.5%,大三学生占14.8%,可见,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高年级同学面临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研、就业等,精力有限,因此志愿组织成员退出社团比例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
2.2 志愿组织资金缺乏
我国志愿者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扶持和社会捐助,而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活动经费,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经费有时需依靠组织成员通过自酬资金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资金短缺,使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2.3 志愿者管理和评估激励机制不完善
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青年志愿者严重缺乏积极性与自觉性。从学生参加志愿组织开始,志愿者组织缺少对志愿学生的评估,使新志愿者与资深志愿者、低素质志愿者与高素质志愿者没有区别。
三、对策分析
3.1 开辟各种途径,有效解决青年志愿者活动资金短缺的问题
要使青年志愿者活动长期广泛的开展下去,资金支持必不可少。从发展方向上来说,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建立以学校拨款、社会赞助、会员会费为主的筹款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应在经费预算中更多地考虑志愿者活动所需经费,予以支持。
3.3 不断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高校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在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故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一,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提供完善的招募、岗前培训,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评价制度以及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等,从而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提供制度保障。第二,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方式应该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在选拔学生入党、学生评优、学生综合能力测评等常规工作中与学生是否参与志愿者活动挂钩。第三,应该积极地给予高校青年志愿者精神鼓励,坚持奖励和处罚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对于仅仅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给予批评教育,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高校青年志愿者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潘修华.我国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在问题与对策探析.学界理论探索,2011,11(4):40-43.
[2]倪亚静.廊坊市青年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时空,6(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