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践探索
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联手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共同探索定向培养“专利工程师”和“专利代理人助理”等专利实用人才的新途径,依托文华学院丰富的师资、良好的办学环境、充足的理工科生源,精心设计专利实务专业课程,率先在我国中部地区建立专门培养专利实用人才的“高地”。
两个学期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围绕专利法律知识、相关法律知识、专利代理实务的18门课程展开,采取现场教学、专家报告、专题讲座、主题研讨、情景模拟、业务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等培训方式,使培训班学员全面了解了国家和我省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构想和主要内容,熟悉了知识产权制度运用技巧、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基本要领,掌握了知识产权基本法律知识,基本具备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信息检索、专利纠纷处理、专利预警分析等技能,全面而有步骤地实现了培训目标,成功实现了市场需求和培训人才的对接。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员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班共有200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英语水平和学科背景进行了第一轮的筛选,从精、从严、从优选拨出84名学生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上课纪律和课程考察情况进行了第二轮的筛选,最后有46名学员完成本次培训,顺利结业。
(二)培训班管理情况
1.垂直分工管理
培训班实行五级垂直分工管理,即: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把握方向,华中科技
大学文华学院统筹安排,经管学部知识产权教研室全面管理,辅导员协助落实,班长负责执行。五级管理分工明确、管理到位、关系理顺、措施得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制度管理
任何管理行为都需要制度作为保障,一个好的培训管理制度是培训得以顺利
实施并带来实际效果的前提。知识产权教研室根据专利工程师培训的特点和实际出发,针对选拔办法、上课纪律、请销假方法、考核及淘汰方式及实习安全等各方面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并有效地遵守和执行。通过制度管理,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协调一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师资及教学情况
此次培训的教师队伍共计11人,包含2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律师事务所的资深专利代理人。其中戚昌文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系的创建者,学术功底深厚,工作严谨求实,多年来一直从事知识产权、科技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专著、教材4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培训过程中,教师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内容针对性强,讲课认真,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适用性强。小组讨论深入深刻,不流于形式;案例教学生动灵活,学以致用;警示教育清心醒脑,发人深省;学员讨论张扬个性、取长补短;业务实习接触社会,学以致用。并且,培训班邀请了各级行政机关的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人、资深律师及专利代理人、华中科技大学的名师教授进行专家报告和专题讲座,让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发掘了兴趣,优化了知识结构。
同时,知识产权教研室建立了资料库,收集和整理了现有的课程资料,包括专家和教师的课件、教案以及学员用的教材等,经过改进和积累,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课程。
(四)学员实习情况
根据前面制定的教学计划,业务实习是培训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对学员培训期间专业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查。通过业务实习,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检验教学效果,并为学员今后顺利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业务实习,主要是通过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安排学员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诉讼等涉及知识产权工作实务或法学实务的具体工作,旨在使学员熟悉并参与知识产权以及相关工作的基本环节,充分消化和吸收培训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帮助学员熟练灵活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处理实际事务,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次实习统一进行,从2012年3月19日至2012年4月8日,共3周。具体安排如下:
1.实习单位
通过武汉市知识产权局联系各级知识产权局办事处、企业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部门、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如专利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共17家单位,安排学员进行与知识产权专业相关的业务实习。
2.实习的具体内容
全面了解和熟悉实习接收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业务,明确所承担的具体工作及其主要内容,并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具体说来,熟悉各级知识产权局等行政机关的工作流程,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处理日常事务;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中所涉及到的劳动合同和知识产权纠纷,了解并熟悉知识产权案件的处理方法和技巧;熟悉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工作流程,学习处理各类知识产权事务,比如做企业专利战略规划,检索专利信息,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答复审查意见等。
3.实习制度
制订了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第一,学员必须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中途随意退出实习或不参加实习,不得有违反组织纪律的任何行为,否则实习为不合格。第二,学员必须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凡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者,必须报经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批准。第三,学员必须严格保守在实习过程中了解的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第四,实习结束,须进行总结,并按照规定完成实习应该完成的各项任务。
实习过程中,教师走访了部分实习单位,总的来说,各实习点实习进展顺利,实习学员能够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规定,尊敬老师,虚心求教,按计划完成实习。大部分学员能掌握专利审查和文献撰写的基本操作要点,能撰写简单的专利申请文件,熟悉专利申请流程,并能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稳定了实习工作和生活。各实习单位也普遍认为,培训班学员总体表现良好,学习态度诚恳,动手能力较强。 (五)学员就业情况
根据学员的实习表现,有7家实习单位愿意与实习学员签订协议,签订协议的学员人数为25人。另有2人自行联系了知识产权相关单位并签订协议。并且,陆续有来武汉开办分所的北京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武汉的各大企事业单位面向培训班学员进行招聘,如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就一次签下8名培训班学员。总的来说,学员的就业市场广阔,发展前景较好。
二、培训特色
1.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这是我国中部地区建立的首个专门培养专利实用人才的基地,培养了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并为武汉市的专利代理人队伍充实、补充和选拔了优秀的人才,缓解了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矛盾,也尝试了一种新的实用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对口定向的培训方式,为企业培养并输送了“专利工程师”和“专利代理人助理”等专利实用人才,为地方经济做出了一份贡献,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典范与契机,也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次创新,为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有效提高了就业率。
2.突出规范管理
为了更好的进行培训班管理,保证培训有序开展,形成优良学风,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范,规定了请假手续,建立了考勤制度。
3.突出后续开发
培训结束后,我们做到“两个后续开发”。一是对培训内容的后续开发。由于培训日程紧凑、讲授内容丰富,很多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希望能够获得讲课课件进一步学习并方便交流。为了使培训效果最大化,我们与各位专家教授沟通,对课件进行整理,将课件向学员发布在群共享。二是交流平台的后续开发。通过此次培训,为政府机构、学校教育、企事业单位搭建了交流平台。培训结束后,创建了QQ群,制作了通讯录,给大家创设了后续交流的平台。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应当从社会特别是企业的需求出发,提供更加多元化、开放性的课程设计,以及将不同的专题培训课程组合,以满足各类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甚至可以提供订单式的知识产权培训课程,根据武汉市知识产权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比如产业技术领域的优势,由企业事先提出培训需求或培训目标,再由人才培养基地专门设计或优化组合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培训课程,建立具有地域特点、符合地方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在武汉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纽带的作用,为形成区域性知识产权人才集聚高地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并可以通过后续的研讨会、讲座、沙龙等方式的活动,还可以为武汉市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提供更广泛的业务交流和感情交流平台,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汉市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联手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共同探索定向培养“专利工程师”和“专利代理人助理”等专利实用人才的新途径,依托文华学院丰富的师资、良好的办学环境、充足的理工科生源,精心设计专利实务专业课程,率先在我国中部地区建立专门培养专利实用人才的“高地”。
两个学期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围绕专利法律知识、相关法律知识、专利代理实务的18门课程展开,采取现场教学、专家报告、专题讲座、主题研讨、情景模拟、业务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等培训方式,使培训班学员全面了解了国家和我省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构想和主要内容,熟悉了知识产权制度运用技巧、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基本要领,掌握了知识产权基本法律知识,基本具备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信息检索、专利纠纷处理、专利预警分析等技能,全面而有步骤地实现了培训目标,成功实现了市场需求和培训人才的对接。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员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班共有200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英语水平和学科背景进行了第一轮的筛选,从精、从严、从优选拨出84名学生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上课纪律和课程考察情况进行了第二轮的筛选,最后有46名学员完成本次培训,顺利结业。
(二)培训班管理情况
1.垂直分工管理
培训班实行五级垂直分工管理,即: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把握方向,华中科技
大学文华学院统筹安排,经管学部知识产权教研室全面管理,辅导员协助落实,班长负责执行。五级管理分工明确、管理到位、关系理顺、措施得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制度管理
任何管理行为都需要制度作为保障,一个好的培训管理制度是培训得以顺利
实施并带来实际效果的前提。知识产权教研室根据专利工程师培训的特点和实际出发,针对选拔办法、上课纪律、请销假方法、考核及淘汰方式及实习安全等各方面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并有效地遵守和执行。通过制度管理,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协调一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师资及教学情况
此次培训的教师队伍共计11人,包含2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律师事务所的资深专利代理人。其中戚昌文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系的创建者,学术功底深厚,工作严谨求实,多年来一直从事知识产权、科技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专著、教材4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培训过程中,教师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内容针对性强,讲课认真,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适用性强。小组讨论深入深刻,不流于形式;案例教学生动灵活,学以致用;警示教育清心醒脑,发人深省;学员讨论张扬个性、取长补短;业务实习接触社会,学以致用。并且,培训班邀请了各级行政机关的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人、资深律师及专利代理人、华中科技大学的名师教授进行专家报告和专题讲座,让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发掘了兴趣,优化了知识结构。
同时,知识产权教研室建立了资料库,收集和整理了现有的课程资料,包括专家和教师的课件、教案以及学员用的教材等,经过改进和积累,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课程。
(四)学员实习情况
根据前面制定的教学计划,业务实习是培训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对学员培训期间专业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查。通过业务实习,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检验教学效果,并为学员今后顺利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业务实习,主要是通过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安排学员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诉讼等涉及知识产权工作实务或法学实务的具体工作,旨在使学员熟悉并参与知识产权以及相关工作的基本环节,充分消化和吸收培训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帮助学员熟练灵活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处理实际事务,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次实习统一进行,从2012年3月19日至2012年4月8日,共3周。具体安排如下:
1.实习单位
通过武汉市知识产权局联系各级知识产权局办事处、企业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部门、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如专利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共17家单位,安排学员进行与知识产权专业相关的业务实习。
2.实习的具体内容
全面了解和熟悉实习接收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业务,明确所承担的具体工作及其主要内容,并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具体说来,熟悉各级知识产权局等行政机关的工作流程,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处理日常事务;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中所涉及到的劳动合同和知识产权纠纷,了解并熟悉知识产权案件的处理方法和技巧;熟悉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工作流程,学习处理各类知识产权事务,比如做企业专利战略规划,检索专利信息,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答复审查意见等。
3.实习制度
制订了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第一,学员必须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中途随意退出实习或不参加实习,不得有违反组织纪律的任何行为,否则实习为不合格。第二,学员必须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凡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者,必须报经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批准。第三,学员必须严格保守在实习过程中了解的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第四,实习结束,须进行总结,并按照规定完成实习应该完成的各项任务。
实习过程中,教师走访了部分实习单位,总的来说,各实习点实习进展顺利,实习学员能够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规定,尊敬老师,虚心求教,按计划完成实习。大部分学员能掌握专利审查和文献撰写的基本操作要点,能撰写简单的专利申请文件,熟悉专利申请流程,并能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稳定了实习工作和生活。各实习单位也普遍认为,培训班学员总体表现良好,学习态度诚恳,动手能力较强。 (五)学员就业情况
根据学员的实习表现,有7家实习单位愿意与实习学员签订协议,签订协议的学员人数为25人。另有2人自行联系了知识产权相关单位并签订协议。并且,陆续有来武汉开办分所的北京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武汉的各大企事业单位面向培训班学员进行招聘,如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就一次签下8名培训班学员。总的来说,学员的就业市场广阔,发展前景较好。
二、培训特色
1.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这是我国中部地区建立的首个专门培养专利实用人才的基地,培养了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并为武汉市的专利代理人队伍充实、补充和选拔了优秀的人才,缓解了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矛盾,也尝试了一种新的实用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对口定向的培训方式,为企业培养并输送了“专利工程师”和“专利代理人助理”等专利实用人才,为地方经济做出了一份贡献,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典范与契机,也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次创新,为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有效提高了就业率。
2.突出规范管理
为了更好的进行培训班管理,保证培训有序开展,形成优良学风,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范,规定了请假手续,建立了考勤制度。
3.突出后续开发
培训结束后,我们做到“两个后续开发”。一是对培训内容的后续开发。由于培训日程紧凑、讲授内容丰富,很多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希望能够获得讲课课件进一步学习并方便交流。为了使培训效果最大化,我们与各位专家教授沟通,对课件进行整理,将课件向学员发布在群共享。二是交流平台的后续开发。通过此次培训,为政府机构、学校教育、企事业单位搭建了交流平台。培训结束后,创建了QQ群,制作了通讯录,给大家创设了后续交流的平台。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应当从社会特别是企业的需求出发,提供更加多元化、开放性的课程设计,以及将不同的专题培训课程组合,以满足各类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甚至可以提供订单式的知识产权培训课程,根据武汉市知识产权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比如产业技术领域的优势,由企业事先提出培训需求或培训目标,再由人才培养基地专门设计或优化组合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培训课程,建立具有地域特点、符合地方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在武汉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纽带的作用,为形成区域性知识产权人才集聚高地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并可以通过后续的研讨会、讲座、沙龙等方式的活动,还可以为武汉市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提供更广泛的业务交流和感情交流平台,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汉市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