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课堂变成“聊书斋”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0423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课堂应当像钱伯斯所说的“说来听听”那样,没有严谨的架构组织,不需要特定的发问程序,也没打算追究出精确的答案。阅读讨论是一种思绪分享的方式,是表达被文本激发的想法和热情。建立平等互惠的关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认知脚手架”,不断磨合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倡导多元化解读而非确切的结论,甚至激励学生开展读者与读者之间的“隔空对话”,都是很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核心问题互惠学习
  当你渴望分享读书的喜悦或需要指点阅读的疑惑时,是否有人能和你坐下来或侃侃而谈或安静地聊,而不是打开手机或电脑的搜索引擎,翻出成百上千的评论资料、作者生平来看呢?同样,看多了被多媒体充斥的阅读课堂,我开始思考并尝试在阅读课上尽可能摒弃过于依赖辅助媒介的习惯,而让学生和书零距离接触,师生之间都以阅读者的身份平等交流。就像艾登·钱伯斯在《说来听听》中所言,阅读课堂没有严谨的架构组织,更不是专家口中的全面性论述;它不需要特定的发问程序,也没打算追究出精确的答案。归根结底,阅读讨论是一种思绪分享的方式,是表达被文本激发的想法和热情。
  下面以罗尔德·达尔的《世界冠军丹尼》、E.B.怀特的《吹小号的天鹅》、彼特·赫尔特林的《本爱安娜》和享誉世界的《列那狐的故事》等作品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在“聊天”中聚焦核心问题的思考
  (一)什么是“聊天”
  学生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坐久了,就会习惯于教师的权威引领。而我认为,阅读的行为应该是在放松的心情和轻松的环境中自然发生的。因此,我在给每一个班级第一次上阅读课时,都会先随意地聊上五分钟。说是随意,其实是带给学生一种随意而安全的状态。第一句话我都会说类似“我今天不是来给你们上课的,而是来陪你们聊天的”这样的话。每当学生听到“聊天”一词时,肩膀就会立刻松弛下来,脸上的表情也会变得自然。下面就是我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为五年级的一个班级教授《吹小号的天鹅》的课前五分钟“聊天”片段: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同学们熟悉一下。这节课呢,说是我来给你们上课,其实我更喜欢咱们用一节课来聊聊天。上过聊天课吗?
  生没有!
  师那我想找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觉是什么叫聊天呀?
  生就是彼此讲有趣的事情。
  师很好,他用了一个很关键的词,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彼此。
  师对,彼此。什么叫彼此?
  生相互信任!
  师对了,就是大家相互信任,我们才能聊起来。那我一个人在这儿讲课,你们在下面听,叫聊天吗?
  生不叫。
  师那什么叫聊天?
  生两个人在一起说话。
  师对,也就是我说你也说。咱们这么多人一起聊天,叫什么?
  生群聊。
  (笑声。)
  师那你们可不可以也随意一些,不用坐得特别规矩。你们看,这个同学就特别开心,马上就把手放下来了,对,都随意一些啊!你们从我的表情中能看出我的心情吗?
  生开心!
  师我很开心,今天这么多的同学、老师一起来上课,所以我非常开心,而且我现在特别兴奋,那你呢?你是不是也可以开心、兴奋起来?那个小姑娘的笑容就特别灿烂,老师也特别希望在这一节课上,我们一直是说着、笑着上完这一节课,好不好?
  生好!
  五分钟的“破冰聊天”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放轻松,在充满安全感的阅读课堂才能把书读进头脑,才能更深入地思考。阅读课上的聊天,就是要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来促进学生更好地释放对书的解读。
  (二)聚焦“聊天”话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材料的特点,确定“聊天”的核心话题。目前,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细碎分析式阅读指导的误区,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整体性认知。通过课堂实践,我认为一节课的核心话题以3~5个为最佳,且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合理运用猜想、推理、分析、感悟等阅读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让阅读材料本身更富有张力。
  如三年级《列那狐的故事》导读环节,我以“我认为列那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狐狸”为思考点,引发学生的猜想和阅读兴趣。在还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猜想和推理,学生就会将话题聚焦在书的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和情节精彩等方面,并逐步让“列那的故事有多悠久”“传播得有多广泛”“精彩的情节是使这只狐狸出名的主要原因,故事有多精彩”三个核心问题呼之欲出。聊着聊着,到下课时,每个学生都兴奋地去寻找这本书,开始愉快地阅读。
  又如,《本爱安娜》是一本描写两个孩子懵懂爱情的经典著作,通过这本书和六年级的学生聊爱情,需要在课堂上营造绝对安全的阅读环境,不能给学生造成教师在窥探他们隐私的感觉。于是课堂的发问要有尺度、有方法。课上,我没有直奔“本爱安娜”这个话题,而是先让学生聊聊“本和安娜”。在他们交流对两个人物的印象时,我捕捉到了他们对两个人物的认识,便以这些认识作为“脚手架”,顺势引发思考:“女同学想一想,如果你的班里有一个书中所描述的这样一个‘本’,你会爱上他吗?男同学想一想,如果你的班里转来一个‘安娜’这样的女同学,你会爱上她吗?”
  可能是“爱情”这个话题太敏感,对于刚刚迈入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的确有些羞于表达。于是我又抛出一个“脚手架”:“你们看,聊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大家都能够特别大方地说,聊到自己的时候好像就不好意思了。没关系,本和安娜是书中虚构的人物,不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班的同学,我们可以大胆说一说。”学生的顾虑打消了——
  生我不会喜欢安娜,因为我不喜欢自我封闭的人。
  生有的时候因为本不会踢球,踢得不好,她就嘲笑他;本写信给安娜,安娜也不写回信给他,所以我不喜欢安娜。   生我不会喜欢本,因为他和安娜总是以写信的方式交流。我认为应该正面交流,而不是以信件的方式。
  生我不喜欢安娜,因为我不喜欢一个人默默承受痛苦,我喜欢有事情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才算朋友。
  生我不讨厌安娜,因为哭也是一种发泄的方式,只有发泄出来了,自己的内心才会舒服。
  ……
  随着学生的回答,“本和安娜为什么会相爱”的话题自然展开。其实,学生在聊书中人物时,都是带着个人观点的,从他们的言语中我能感受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对爱的解读,触摸到他们成长的印记。佐藤学说过:真正的学习必须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不断磨合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才能达成。因此,学习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积极接受他人的想法,以及慷慨提供自己的想法之上。在阅读交流中逐渐形成互惠学习的状态。这一理论适用于阅读课的畅聊分享过程,只有每个人都慷慨表达并积极接受不同想法,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才会更多元、更深层。
  二、通过“聊天”话题触摸阅读感悟
  (一)将文学照进生活——从“我的爸爸”聊到“我和爸爸”
  在读罗尔德·达尔的《世界冠军丹尼》时,学生被那种在寂静的树林里、在被夕阳亲吻的池水边、在破旧的大篷车里酿就的浓烈父子情所感染。
  閱读时,学生最喜欢的是文中的语言描写,尤其是丹尼与他爸爸的对话,细腻而真挚。父子之间的信任、承诺和情感自然地流露于话语间。交流中,大家自然地把话题集中在西方的爸爸和中国的爸爸与子女交流方式的差异上。很多学生表示丹尼爸爸的智慧、幽默和慈爱自己的爸爸也都具备,但为什么自己的爸爸不像丹尼的爸爸一样和自己成为默契的朋友呢?通过讨论他们发现,自己最羡慕的是丹尼可以分享他爸爸的秘密,能和他肩并肩地完成一个个任务。可见,学生渴求的是平等,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叫“爸爸”的朋友。
  在文学的世界里照出了学生对生活的期待,于是我设计了“分享爸爸的秘密”这个环节:学生先把这本书推荐给自己的爸爸,再从爸爸那里获知一个连妈妈都不知道的秘密,或请爸爸和自己完成一个类似书中描述的任务。一周后的阅读课上,学生兴奋地表达:“我知道爸爸把香烟藏在哪了!”“爸爸和我说了他当年的求婚计划!”“爸爸竟然给我看了他以前女友的照片!”“我知道了爸爸变胖的秘密!”……得知了爸爸的秘密,学生和丹尼一样兴奋。其实这份喜悦不是来自秘密本身,而是源于父子间的信任与平等。
  (二)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解读——一千个读者聊一千个列那狐
  课堂的目的并非让学生获得“正确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多元思考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只有激发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才能使阅读课堂无限接近文学殿堂,在阅读中不断提升不同智能优势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三年级《列那狐的故事》阅读分享中,我发现班中三十几个学生涉及这本书的版本有将近二十个。不同译本描述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但不同译者所表现出的价值观会有差异。于是,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把你读书后对列那狐最深的印象用一个词表达出来。”黑板上出现了“狡猾”“奸诈”“聪明”“阴险”“负责”“机灵”“善良”“心思多”“关心家人”等词语。此时,我感到英国美学家弗兰克·克默德的《愉悦与变革:经典的美学》中的话一语中的:“没有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阅读版本。”同样,一个人物形象,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解读,学生对这只狐狸甚至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评价——因为每一个评价中都掺杂着阅读时读者的情绪体验和阅历重新赋予这个形象的意义。
  面对黑板上褒贬不一的评价语,我头脑中出现的是与这些评价相对应的一个个情节。我意识到这是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的契机,于是,下一个聊天的话题就是:“结合你对列那狐的评价,聊聊你感受最深的情节。”
  在这个“聊天”环节,我感受到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反馈方式都存在差异。当多数学生都表示因为列那狐狡猾而不喜欢他时,有学生反驳道:“他是一只狐狸,狡猾是他的本性,如果作为一只狐狸连自己的本性都失去了,变得像只兔子,你会喜欢他吗?”“他的狡猾和欺骗是不光彩,但他都是为了家人不被饿死。”“我觉得上当的动物自己也有责任,他们太笨了,又喜欢听别人的恭维,列那狐恰恰是抓住了他们的这些弱点,我觉得列那狐很聪明。”……“聊天”变成了辩论,列那狐的形象就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思辨中,逐渐变得多元、丰满、有趣。
  这个讨论没有正确答案,我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寻找这本书的“吸盘”,提升书的吸引力,把学生牢牢吸引,让他们在阅读中用自己的思维建构自己的阅读理解力。
  (三)关注书的每个细节——聊到书的“边边角角”
  记得给学生推荐阅读殷健灵的《是猪就能飞》,恰巧那个学期请来殷健灵到学校做讲座。有个学生向作家提问:“这本书的封面写着‘坚强是最温暖的阳光,执着是最光明的彼岸’,但是我认为这本书不是在讲坚强和执着,毛毛是以他无限的‘宽容’获得了幸福的生活。”作家听后,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她说书的封面是出版社设计的,封面上的文字也是编辑写上的,她赞同这位同学的阅读感受,还开玩笑说:你的阅读要比出版社的编辑有深度,解读更准确。
  可见,学生在读书时会关注到封面、封底、腰封等。因此,这些“边边角角”的信息也可在阅读课上畅所欲言。如执教《本爱安娜》阅读课,我引导学生阅读后记——
  师可能同学们已经看到了,书的最后有作者的简介,你读懂他创作这本书的意图了吗?
  生后面有一个后记《找到我的安娜》,也是这本书的作者所写,介绍了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因为他的儿子在8岁的时候突然告诉他,他爱上了班上的一个女同学,他就想写一本关于童恋的书。
  生本和安娜相爱的故事发生在他们10岁的时候,我们现在12岁。
  生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很自然的,如果它发生了,不要马上抹杀掉,爱需要去引导,需要去倾诉,需要和别人分享,就像这个作家一样,写成了一本书,分享给了我们。   又如《吹小号的天鹅》导读环节,我运用封面上的信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强阅读期待——
  师封面上有一句对这本书的评价:“这是感动了半个世纪的童话,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这本书我们现在还没有开始读,从这句话来看,你觉得书中的故事可能会怎样?
  生很感人!
  師很感人,好,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那我们现在来猜一猜,这其中会有什么感人的情节呢?关于天鹅的,大胆地猜一猜吧。
  生小天鹅因为肚子饿了,他的父母飞去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给小天鹅吃,他自己的父母却没有吃到食物。
  生可能小天鹅跟他的父母分散了,最后又找到了他的父母。
  生还有可能就是小天鹅生病了,被人救了。
  生可能,小天鹅原本是喜欢吹小号的,可自从小号被拿走以后,他就吹不了了。小天鹅长大之后,想起了小时候的往事。
  生小天鹅可能是为了另一只天鹅吹小号。
  师哎,你觉得他可能为谁来学吹小号?
  生另一只天鹅,雌天鹅。
  师雌天鹅,他俩有可能是什么关系?
  生夫妻关系。
  师夫妻关系,对吗?这位同学猜想这本书里可能会有爱情的故事,很美好。
  生还可能是讲,小天鹅为了救他妈妈。因为他家很穷,他就去街上吹小号赚钱,然后买药救自己的妈妈。
  师对呀,这还可能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亲情的故事。在童话里,我们刚才所猜想的情节都有可能发生。
  在教师和学生同为阅读者的相互引导下展开的自然对话氛围中,才能更有效地支持学生互惠学习。
  三、在“跨时空聊天”中提升阅读张力
  对于坐在一个教室里阅读的学生来说,他们之间的思考和观点会相互影响、碰撞。除了这样的同场域阅读交流,我还适时安排跨时空的阅读交流,来提升整本书阅读的张力。
  比如阅读《列那狐的故事》时,在学生聊他们阅读的版本时,我出示了自己小时候读过的1985年出版的连环画版,并分享了自己童年阅读和成年后阅读同一本书的不同感受,顿时使这本书的阅读增添了年代感;在给一个班做过《世界冠军丹尼》的阅读实践活动后,将几个学生的阅读反馈作品作为导读,来激发另一个班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兴趣;阅读《本爱安娜》,为了让这个农村学校的学生聊“爱情”的话题时更轻松,我将本班学生的阅读反馈作品复印后发给他们,让两个班“跨时空聊天”。以下为《本爱安娜》教学片段——
  师老师在我班上每个同学的作品下写了编号,一会儿你想聊哪一张,可以先把编号告诉老师。
  (小组交流北京学生的阅读反馈作品。)
  师谁先来说说?那位女同学,你想说第几号作品?
  生第9号。他说这没什么了不起,这就像我们平常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但我觉得这不一样,爱爸爸妈妈是亲情,本爱安娜是爱情。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师很好,你有自己的观点,而且把它表达出来了,老师也同意你的想法。
  生我喜欢第7号。我喜欢的原因是,这个同学把书中的爱情故事分成了五部分,激情、委屈、嫉妒、慌乱、恐惧,这跟我之前读的感觉一模一样。
  师说明你们读出了书中两个主人公心态发生的变化,有激情,有委屈,有互相的嫉妒,有慌乱,还有恐惧,这些心态的变化都源于什么,你知道吗?
  生都源于爱情。
  师对啊,因为本爱着安娜,所以他看不得她和别的男同学说话,别的男同学接近她,他就有些慌乱,这就是爱情的感觉。
  生第5号。我和这个同学的感受有共鸣。西方的国家是比较开放的,但在我们国家对待早恋的问题是比较回避的。因为我的父母就常跟我说,同学的友谊不要发展成爱情,而本和爱娜的家长却鼓励他们向对方表达心意,这反而使他们的关系显得正常。
  生1号作品的这位同学写的这首诗的感觉跟我读这本书的感觉是相同的,我也觉得本和安娜的爱情是很美好的。
  师你能把这首诗读出来吗?
  生本爱安娜,安娜爱本,他们就像是树上的一对鸟儿,欢欢喜喜在一起,天真无邪互相爱,童年有趣真情在。
  师他用了一个词,他觉得本和安娜之间的这种爱是怎样的?
  生天真无邪的,本和安娜的这种爱是天真无邪的。
  读书的团体是在特定的时空形成的,不同团体对同一本书的认知有所不同,甚至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重新谈论同一本书,得出的结论也不会相同。因为,阅读的历程中,存在太多的变量——时间、空间、文化环境等。我认为,其中读者是最大的一个变量,阅读的感受力会随着心智的成长不断变化。
  教育哲学家诺丁斯说:“能理解学生发言内容的老师很多,然而,接受发言学生存在的老师很少。”阅读课堂应该尽可能开放,教师的问题、行为一旦程式化,就会只关注课的设计及进行状况,想着“下一题我要问什么”“下一段活动我要做什么”。如此一来,即使面对学生的发言,也无法完整领会其言语的意思。所以,我力求做一个能在课堂上和学生“聊天”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英】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M].蔡宜容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2]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3] 【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 【英】弗兰克·克默德.愉悦与变革:经典的美学[M].张广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轴对称图形”的复习教学应该强化基本图形,突出变式研究,从而实现知识的生长和经验的迁移。可以安排“建构轴对称图形的核心知识”“利用轴对称图形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新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三个环节,并围绕相应问题展开。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复习教学基本图形变式研究  一、“轴对称图形”复习教学的目标与思路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一章的复习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而不考虑学生的学情,造成了“假探究”。为了引发“真探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学生的前概念,抓住学生的生成,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键字:探究教学前概念生成发展  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越来越倾向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比如,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就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学生实验”等栏目,并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做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期刊
摘要:教师的课堂巡视,其实质就是教师发现学习资源,继而加以专业处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资源发现、判断与处理的过程即教学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执教教师能在课堂巡视中发现错误资源、优质资源并及时处理,且在资源不足时有效引发,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但在资源处理的广度、深度上尚有欠缺。通过此次课堂观察,得出结论:课堂巡视要找准学习资源中的共性问题,把握好学习资源的处理方法,努力发现
期刊
摘要:课堂巡视是教师的常见行为,但关于教师课堂巡视的观察与研究却还很不够。以学生座位表为观察工具,观察《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中执教教师的巡视线路以及在巡视过程中的关注点及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发现巡视线路对于提高课堂质量的意义:教师应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关注覆盖面、加强针对性、提高敏感性。  关键词:课堂巡视巡视线路巡视策略  一、为什么要关注教师的课堂巡视线路与策略  课堂巡视是教师的常见行为,
期刊
摘要:《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阅读本书前设计了一堂导读课,旨在引导学生读图质疑,了解背景;走进书本,初涉情节。本课教学,让学生触摸到立体的人物,体会到纯粹的理想。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导读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
期刊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德森和克拉斯沃尔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中的低阶层次和高阶层次的思维能力循序渐进,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 Travel Journal的第一篇阅读文本教學,基于这一理论开展系列思辨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思辨能力类级模型低阶高阶  语言与思维能力有着天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以生为本。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师生双边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落实生本理念。为落实生本理念,课堂提问要做到: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设计真实自然的生活问题;设计语言简洁、导向明确的问题;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留足思考、探索的时间;进行适时、适度的点评。  关键词:生本理念课堂提问调查原则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以生为本,促使学
期刊
摘要:教学设计基于学习单,因此学习单的设计绝不是简单地将例题内容进行模仿,这样做只会导致“伪学习”的发生。学习单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因此,“思”是学习单的核心要素。学习单的设计应将促进理解放在核心地位,将帮助学生学会质疑放在重要地位。  关键词:学习单设计数学理解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育同样在不知不觉中发
期刊
摘要:高年段的识字教学可通过三条路径推进:一是结合预习,灵活整合,观照音义结合,教学生“会认”;二是通过形象记忆、口诀记忆、字义记忆,强化有效记忆,教学生“避错”:三是鼓励联系已有认知进行辨析,结合针对性指导突破难写字,聚焦多元运用,教学生“巩固”。  关键词:识字教学会认避错巩固  识字教学贯穿小学低、中、高年段,但每个年段的学习要求有所不同。随着年段的提升,高年段识字教学不可能像低年段那样,占
期刊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尝试寓理性思维于比赛活动中,寓审美情趣于表演展示中,寓健全人格于故事讲述中,寓社会责任于手工制作中。  关键词:理性思维 审美情趣 健全人格 社会责任  2016年9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