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婴幼儿教室的“家庭作业”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分享自己在美国学习期间在几间婴幼儿教室目睹或亲历的“家庭作业”例子。
  ●2岁婴儿教室的“家庭作业”:沟通
  2岁是许多孩子开始学习说句子和自主如厕的年纪。绝大部分在这个年龄段进入全日制机构的孩子都是第一次与父母分离,第一次自己吃饭、自己睡觉。我曾在纽约上城的一间2岁婴儿教室实习,那里的主班教师每天早晨都会向每个家长了解孩子前一天在家的情况:前一晚有什么家庭活动、睡眠情况如何。这能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近期经验,理解孩子的语言表达,发起与孩子的对话,以及提前知悉孩子当日的精神状态。每天下午,教师也会与来接孩子的家长进行简短的交谈。如果孩子这一天在教室里出现了一些状况,比如,不愿意吃饭,不愿意睡觉,教师便会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时的生活情况,以便第二天做出调整。
  在2岁婴儿教室,“家庭作业”是留给孩子家长的,家长需要和教师分享自己对孩子生活的日常观察,以便教师更好地帮助孩子適应集体生活。
  ●3岁幼儿教室的“家庭作业”:寻找发光的物品
  我在参观波士顿一所幼托中心的3岁幼儿教室时,发现教室里的很多地方都散放着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透明罐子,罐子上贴着孩子的名字,罐子里则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塑料珠子、DVD光盘、亮面的装饰纸等。原来,当下他们班里正在开展主题活动“会反光的物品”,装在玻璃罐里的都是孩子们周末从家里收集来的“会反光”的“宝贝”。最初,由于孩子们对生活中偶然发现的会反光的物品产生了兴趣,教师便和孩子们一起在室内和户外寻找和收集会反光的物品。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又提到自己在家里也发现了一些会反光的物品,于是教师便让他们将这些物品收集起来带回班里来分享。家长们在孩子收集的过程中给予了协助。
  这些3岁孩子家长的“家庭作业”,是协助孩子在校外继续探索在校内生发出的感兴趣的事物,这些收集活动是课程活动的延伸。孩子们在家里继续“寻宝”,发现了学校里没有的物品,实现了经验的拓展。同时,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新发现带回,分享给班里的伙伴,这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分享经验以及互相学习。
  ●4~5岁幼儿教室的“家庭作业”:带回购物包装
  在纽约中城的一所小学里设有一间4~5岁幼儿教室,我曾在那里实习。那里的教师每年秋天都会组织孩子调查研究学校周边公园树木的种类和季节转换后的落叶情况,这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公园研究”。作为“公园研究”的一部分,教师会拜托家长们带来家里的废旧纸箱和包装纸,和孩子们一起利用这些物品制作成不同种类树的样子,放置在教室里,将教室装饰成一个“公园”。这个活动通常放在“黑色星期五”之后的一周进行。“黑色星期五”是美国传统的购物促销日,颇像我们国内的“双十一”购物节。通常这个时候,很多家庭都会有购物后留下的大量购物袋和纸箱。教师会发邮件给家长,预告这个活动,家长们便把家里的购物包装带到学校。我所在的班级有23个孩子,轻轻松松就筹集到了十几个纸箱。
  这种带材料回班里的任务和我们国内很多幼儿园布置给孩子的是一样的。值得借鉴的是,活动时间上的巧妙安排让材料变得简单易得,也让家长不用操心材料的购置和积攒问题。
  “家庭作业”只要合理布置,既是很好的家园合作形式,也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在第一个例子中,家长的分享让教师更有效地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在第二个例子中,孩子的兴趣主导了“作业”的产生和进行,家长无需耗费太多精力,只需简单地陪伴和支持,便协助了孩子在家里继续他们的探索和学习;在第三个例子中,教师筹集的物品简单易得,家长不必花费多少精力便能很好地给予配合。由此可见,“家庭作业”的核心是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关键是简单、每个人都能完成。布置作业的出发点是不是孩子?作业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作业需不需要占用家长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是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其他文献
我认为教师和家长都需要正确认识“回家作业”的意义,从推进孩子发展及亲子关系的角度落实“回家作业”。“回家作业”是幼儿园课程和家庭生活的连接,有着促进孩子经验延伸拓展的重要价值,它不应只为收集活动材料、布置园所环境服务,否则势必与课程活动割裂,成为家长、孩子繁重的负担。如果我们只将“回家作业”视作收集材料、布置环境的一种手段,视作单纯的任务,那么我们只会关心孩子及其家长是否按时完成了任务,以及是否符
祖国妈妈,祖国妈妈!您真伟大!孕育了十几亿中华儿女,培育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您的生日就快要来了,我们将会走上街头,一起为您在生日那天举办一个全国性的生日派对,为您庆祝生日。  国庆那天早上8点,我们将齐唱国歌,少先队员们戴着红领巾,在升旗台的地方缓缓升起国旗。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大家的神情庄重,每个人的眼睛都注视着国旗。唱完国歌,我们在国旗下宣誓:“不管风雨多大,不管困难再多,我们都不退缩,不
母亲(mother)一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M(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old)妈妈为我们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eyes)您总是用充满着爱的目光注视我  R(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真实而伟大的母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就住在一套用
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生活中的标记”时,我在班里组织了“藏宝”游戏。孩子们运用有关“标记”的经验,分组设计“藏宝图”,并让他人寻找“宝藏”。考虑到幼儿园开展“藏宝”游戏时参加的人多,每个孩子获得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那一周我给孩子布置了一项“作业”:周末回家自己设计“藏宝图”,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次“藏宝”游戏,下周把“藏宝图”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分享。  过完周末,很多孩子都把“藏宝图”带来了。女孩嘉嘉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想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
2014年6月,纽约大学斯坦哈特学院的弗朗西斯·鲁斯特(Frances Rust)教授找到我,让我和她一起去中国做一个巡回演讲。就在这时,我们和纽约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切尔西·白丽(Chelsea Bailey)进行了一次交谈,最后决定由我们三个人一起完成这个巡回演讲。我们准备的演讲主题是游戏。  抵达中国,我们首先去上海参观了几个项目。结束后,我们赴安吉参会,此前我们对安吉一无所知。在车上聊天时,
《福娃奥运漫游记》    福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在本书中他们是8岁男孩大友的玩具,在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活起来……从此,“福娃”和大友原来的“卡酷”玩具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延展,生动地体现了奥运体育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规则的制定与完善以及奥运史上的经典故事。  图书附赠3D奥运金牌魔幻卡。卡片展现了福娃在各个比赛项目中的画面以及本届奥运会的各个比赛场馆,极具观
为保障托育服务“有章可循”,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将加快出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标准及配套规范。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相关指导意见,2020年将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0~3岁托育服务供给严重滞后,根据2016年的调查,我国有35.8%的家庭有托育服务需求,而我国婴幼儿实际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   据了解,目前我国3岁以下托育
近几年,幼儿园一直在推进课程改革,在建构、实施课程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这时候,同伴的互助、支持能使课程实施更顺畅有效。本文以我园大班“田田流水稻花香”活动为例,讲述我园通过合力支持,助推课程生发的故事。  春季播种时节,在种植园里种植什么,成了孩子们议论的焦点。“我最喜欢吃黄瓜,还是种黄瓜吧!”“萝卜也很好吃呀,还可以做萝卜丝饼,我觉得可以种萝卜。”“我想种番茄。”孩子们七嘴八
在全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及在上海市第一期和第二期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围绕“儿童需要与教育”开展研究,不断探索满足不同个体发展需要的、基于儿童立场的个性化教育,在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成果。  在世界上一项著名的研究《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中,以约瑟夫·托宾教授为首的研究者们试图在前一项研究《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