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全球思维,提出了促进全球共同繁荣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崇高目标理念,从而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中国参与引领全球开放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为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实现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为当前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的人类世界未来文明发展走向确立了新航标。
  關键词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全球治理观
  DOI: 10.19422/j.cnki.ddsj.2018.09.018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五年来,“一带一路”自理论提出到实践落实,获得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模式,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途径。因此,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不仅将造福沿线所有国家人民,更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宣言
  “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向全世界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言书。
  一、“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中国“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世界担当
  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一面光辉旗帜和誓为人类谋幸福的光辉形象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个政党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2] “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3]为此,党的十九大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既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中国还召开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与世界各国政党进行深入坦诚对话,并最终形成《北京倡议》,成为构建新型政党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机制和载体。
  二、“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浪潮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开放的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经济合作架构。[4]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中应运而生的“一带一路”倡议,既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也是推进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彰显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积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了强大正能量。如在对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的贡献上,“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互联互通方面对欧亚大陆不少重点区域、枢纽与关键节点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推动上合组织合作进入了快车道,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三、“一带一路”倡议架设了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发动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昂首阔步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发展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架设各国开放、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桥梁,既有助于推动沿线各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也有利于中国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也将有力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交流,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5]
  “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经过多年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崇高理念已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充分彰显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与广泛支持。
  一、“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合作共赢的新平台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7]展望世界局势,孤立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没有未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符合世界发展大势。“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发展置于更广阔国际空间来谋划,植根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朝向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开放理论从指导中国开放到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的重要标志。“一带一路”建设经过近五年的不懈努力,轮廓更加清晰和丰满了,世界对它的了解更深刻了,信心更强更坚定了,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了。从促进国际合作上看,2014—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8]无论是快速增长的经贸规模、不断拓宽的投资领域,还是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的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日渐紧密的人文交流,都彰显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旺盛生命力,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开放和发展的真诚期待。从促进国内开放发展上看,“一带一路”建设也使中国内陆地区突破了地理困局,从开放的“末梢”一跃转为开放的“前沿”,从而实现了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与实现国内发展的“多赢”。   二、“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古今传承、沟通世界文明的新纽带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9] “一带一路”不只是一个空间概念和经济合作倡议,它更是一个建立在历史文化概念影响基础之上的文化交流纽带,是用文化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而成为中国面向全球化的一體发展架构。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交融而丰富,古代丝绸之路打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的通道,而“一带一路”倡议使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交融愈益深广,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物质和文化等多方面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推动人类文明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了共享共有共栖的精神家园。
  三、“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探索全球经济治理的新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在历史转折点上。“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更为突破当前全球化发展困境,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做出中国贡献,为打造开放、透明、包容和非歧视的国际经济秩序提供中国方略。“一带一路”倡议不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不谋求霸权和势力范围,不以文明和意识形态画线,通过进一步密切欧亚大陆两端的欧洲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圈的联系,极大带动了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非洲的发展。目前,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10],通过经贸合作的扎实推进和各领域的深入合作,汇聚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信仰、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力量,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新平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实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发展新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一带一路”发展开创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
  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各国实现其梦想的重要国际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世纪工程,涉及国内外方方面面的利益,既面临着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也面临着地缘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作为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进的社会实践,它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势必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努力,才能迎来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
  一、“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合力打造维护共同利益的交汇点
  在国际社会发展中,地缘政治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合作关系。当今世界,诸多地缘政治安全的热点地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一带一路”的诸多国家政治安全和互信存在巨大赤字。一些国家出现了政局不稳定、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蔓延、直接威胁到沿海线路运输安全的海盗活动等不利因素。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国家之间的利益需求和文化差异巨大,这些都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维护共同利益,打造命运和利益共同体,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承担责任,形成责任共同体,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克服那些试图坐收渔利、坐享其成,甚至为了使本国利益最大化而给国家间合作设置障碍等狭隘观念。各国要坚持合作共赢,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坚持共建共享,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坚持开放包容,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坚持交流互鉴,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时间空间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的,要坚持“因国施策”“一国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大项目的落实政策,有效地回应沿线国家的合理诉求,要增强政治互信,夯实民意基础,充分调动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
  二、“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融入联合国发展战略
  改革推进开放,开放倒逼改革,在全面深化国内改革助推“一带一路”合作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布局 “一带一路”建设也十分重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取得累累硕果。2016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2017年5月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召开,一百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都将“一带一路”作为重要合作内容。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仍然面临一系列重要任务,包括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其长远规划特别是有关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提升中国提供和推行国际公共产品能力,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能力,提升国际化专业人才供给,提升国民文明法制素养和市场诚信意识等。“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紧密结合,可以扩大联合国全球公共产品供给,通过包容性增长带来发展红利,推动投资与经济增长,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主动将“一带一路”项目纳入联合国框架,有助于提高与沿线国家政策的一致性,吸引更多全球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规避地缘政治风险,提高应对环境问题和社会风险的能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成熟框架体系,可以为“一带一路”政策框架和具体建设项目提供必要的检测和评估机制,同时为中国企业发展和相关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渠道和有益的经验借鉴等。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凯)
  [1] 习近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人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8/27/c_1123336562.htm。
  [2]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页。
  [3] 同[2]。
  [4] 李丹:《论全球治理改革的中国方案》,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4期,第52页。
  [5]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329/c1001-26765454.html。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页。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01页。
  [8] 同[7],第510页。
  [9] 同[7],第513页。
  [10] 王义桅:《论习近平一带一路思想》,载《学术界》,2018年第4期,第26-34页。
其他文献
纳木错,藏语“天湖”的意思。她像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一块碧玉,镶嵌在藏北大地美丽的草原上。天一般的湖,湖一般的天,她的身姿与人们赋予她的称呼是如此地贴切。  纳木错与念青唐古拉一起,在藏北大地上构成了一幅数千年亘古不变的壮丽图卷。  纳木错是蓝色的,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位置,她所呈现的是不一样的蓝色光焰;你只要在湖边站上几分钟,她就可以因云层的涌动和风吹的波澜而为你上演蓝色的迷幻变奏曲。她蓝得清澈,蓝
【内容提要】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访华,中日双方以四个政治文件为基础,结合两国关系的现实,就增强政治互信达成诸多共识,同时进一步确认以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两国深化经贸合作的新平台,并就此签署数十项合作协议。通过安倍此次访华,中日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虽然中日关系还面临诸如历史、领土、海洋权益等复杂问题的挑战与风险,但珍视双边关系改善的重要契机,推动两国
什么是“实践智慧”(phronesis),通俗地说,就是不受“本本”约束,不按“经验”办事,依据变化的形势,遵循责任伦理原则,引导人们行为时把正义、智慧和适当性统一起来的知识。它强调审慎而变通地行事,但不失之原则;与“科学化知识”(episteme)引导人们机械复制不同,它强调情形不同下的变通;与“技术化知识”(techne)引导人们只追求结果而不顾道义不同,它注重坚守道义中的审慎。  “实践智慧
中  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先生的新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对东亚合作的研究、参与和思考》(以下简称为《之间》),与其之前诸多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之间》是中国社科院“中国战略家丛书”推出的第一部作品,也就是说,本书更突出作者作为中国当代战略家的身份特点,在学术权威性的基础上,更重视战略思想性、政策应用性和个人实践性。  本书的特点均体现在其长达22个字的书名当中,并归结为一个主题,即张蕴岭先
【内容提要】2018年,世界政党政治进一步分化组合。在民粹主义的冲击下,大党老党的地位作用持续弱化,新兴政党加速崛起,政治极化现象更为明显,政党的“个人化”“社会化”趋势加剧。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政党政治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重塑期,并与当前的国际格局转型期相互叠加、相互作用,为世界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世界政党政治;重塑;调整  【DOI】10.19422/j.cnki.ddsj.2
200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分别面向外国驻华使馆代表和境外驻京媒体举行十七届四中全会新闻吹风会。本次吹风会邀请中纪委研究室主任刘明波、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介绍了9月15日至18日举行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成果。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0余名驻华使馆代表和近30家境外驻京媒体的约50名记者参加了吹风会。  刘明波主任主要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工作部署进行
著名学者高放教授享誉国内外,著作等身,成果多达500万字。20世纪50年代初他执教中国人民大学的时候,我是那里的学生,所以本文概以高老师尊称。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12月苏联解体20年之际,出版了高老师题为《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近60万字的文选,堪称集老师苏联问题研究之大成。作为当代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与苏联问题的一位先驱,高老师的研究贯穿甲子,这不仅取决于惊人的勤奋精神与深厚的学术造诣
正是一年春好时,八方宾朋来相聚。2019年4月25日,雨后初晴的北京蓝天澄碧,纤云不染,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在庄严大气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民心相通分论坛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2场分论坛之一,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7家单位协办,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的130多名外宾出席了分论坛。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民心相通
美国人权外交  在实施“人权外交”的国家中,由于其特殊的国际地位与思想传统,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最为引人注目。“人权外交”一词虽然尚属新生,但作为实践,该种行为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且已成为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美国学者所言:“较之其他任何国家,美国政府更倾向于把外交政策和人权义务联系在一起。”[1]由此,考察“人权外交”背后的推动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
2013年7月23—26日,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江西省人民政府、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协办的2013年“理解与合作”对话活动在北京、景德镇和南昌举行。  北京:中国梦也是世界梦  23日上午,主办方举行了简朴庄重的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交流协会会长周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