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复习课是学生梳理知识和方法,建立知识框架、完善知识体系,沟通纵横,形成知识网络的一种课型。它一方面要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教学法采用:“梳理——查补——归纳——综合”来教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终身受益。它既是新程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中学数学;复习课;阅读教学; 教法研究;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65-03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既是一种最基本的课型,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学数学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采用“阅读教学法”对复习课的教法作了一些尝试,供大家参考。
1 数学复习课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 “复习”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之巩固。”
数学复习课它是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重新回顾、梳理、归纳、综合、拓展,结构重组,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自我知识体系的一种课型.它对复习赋予了新的涵义。它包括单元复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
2 数学复习课的阅读教学表现特征结构图
3 阅读教学示例(正余弦定理复习课)
3.1 梳理:梳理章节知识和方法
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
(2)余弦定理:
(3)面积公式:
方法梳理:等价转化的思想
(1)三角形中角的转化:
(2)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换
通过学生回忆,阅读对比正余弦定理及其转化的思想,优化结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形成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
3.2 查补:通过易错题的解答、阅读查找知识上的疏漏
1、展示易错题组,让学生尝试解答
题组一:
题组二:
在ΔABC中,cosA=bcosB若 ,則ΔABC为()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题组三:
锐角ΔABC中,a,b,c分别为三内角A,B.C的对边,设B=2A,则ba的范围为
2、展示典型错解,让学生阅读、辩析:判断正误,寻找错因
题组一错解:
解:(1)由,
故由SΔABC=12absin得SΔABC=23,或3
(2)由cosA=513,sinB=35,∵A,B∈(0,π)∴sinA=1213,cosB=±45,∴cosC=-cos(A+B)=-cosAcosB+sinAsinB=5665或1616
题组二错解:
解:由正弦定理得:acosA=bcosBsinAcosA=sinAcosA,sin2A=cos2A2A=2BA=B。故答案选A
题组三错解:
解:法1:由为锐角,
。
法2:由,而B=2A,A∈(0,π4)2cosA∈(2,2)
3、让学生分析错解原因,最后展示正解,让学生阅读对比
题组一解法中,甲同学认为:
(1)答案虽然正确,但解法错误。因它没有考虑边的大小关系对角的大小的影响。∵C∈(0,π),∴C=π3或2π3,而是AB>ACC>B,∴C=π3或2π3,
(2)的解法错误。它没有考虑由角的正弦值隐含着边的大小关系,从而限制了角B的范围。其实cosB 只有一个值,∵sinA>sinB∴a>bA>B
只能为锐角,∴cosB45cosC=1665
正解:
(1)由
故由SΔABC=12absinC得SΔABC=23或3
(2)由cosA=513,∴A,∈(0,π)∴sinA=1213,∵sinA>sinB∴a>bA>B,
∴cos45∴cosC=-cos(A+B)=-cosAcosB+sinAsinB=1665
题组二解法中,乙同学认为:解法错误。因2A,2B∈(0,2π),故可能有2A=2B或2A=π-2B,从而有2A=2B或A+B=π2。故应选D
正解
法1::由正弦定理得:acosA=bcosBsinAcosA=sinAcosAsin2A=cos2A。因2A,2B∈(0,2π),所以可能有2A=2B或2A=π-2B,从而有2A=2B或A+B=π2。故应选D
法2:由余弦定理得:acosA=bcosBa•b2+c2-a22bc=b•a2+c2-b22ac
a4-b4=a2c2-b2c2(a2+b2)(a2-b2)=c2(a2-b2)
(a2-b2)(c2-a2-b2)=0a2=b2或c2=a2+b2。即a=b或c2=a2+b2故应选D。
题组三解法中,丙同学认为:的解法1、解法2都是错误的,错因在于法1虽然保证了A为锐角,但不能保证B、C也为锐角。法2错因在于虽然保证了A、B为锐角,但不能保证C也为锐角,而锐角三角形必须保证三个角均为锐角。
正解:由ba=sinBsinA=sin2AsinA=2cosA,∵B∈(0,π2)而B=2A,∴A∈(0,π2
又由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A+B=A+2A=3A>π2A>π6,∴A∈(π6,π4)2cosA∈(2,3),故.ba∈(2,3).
3.3 归纳:通过学生对错解的辩析和对正解的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规律性的结论。
1、归纳提炼:
(1)在ΔABC中,A>Ba>bsinA>sinB.故在ΔABC中A>B是sinA>sinB的充要条件。
(2)在△ABC中,①sin2A=sin2B2A=2B或2A+2B=π
②cos2A=cos2B2A=2B
(3)在△ABC中,从角来看:锐角ΔABC中A+B>π2B+C>π2
C+A>π2;
从边来看:锐角ΔABC中a2 3.4 综合:通过学生对综合题的自读和研读,让学生学会读题、审题、分析,探索解题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读和解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从不同角度探索解题的新思路;通过学生对解答过程的研读,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格式,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例1:ΔABC中,由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cosB=34
.求:①cotA+cotC的值;②设BA•BC=32,求a+c的值.
分析:(1)由a、b、c成等比数列知:b2=ac,再将第(1)问先化切为弦可得
cotA+cotC=cosAsinA+cosCsinC=cosAsinC+sinAcosCsinAsinC=sin(A+C)sinAsinC=sinBsinAsinC
而已知是b2=ac与cosB=34,问题的关健成为如何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
由b2=acsin2B=sinAsinB,可将问题得到转化,从而得到结果。
(2)问先画出三角形的示意图,再由BA•BC=32可得accosB=32ac=2,又已知cosB=34•b2=ac,,如何将边与角联系起来,寻找新的等量关系,成了问题的关健。由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可得a2+c2-2ac×34=ac,然后联立即可得解。
解:①∵cosB=34,B∈(0,π) ∴sinB=74
由已知得b2=ac及正弦定理得sin2B=sinAsinC
cotA+cotC=cosAsinA+cosCsinC=cosAsinC+sinAcosCsinAsinC=sin(A+C)sinAsinC=sinBsinAsinC=sin(A+C)sinAsinC=sinBsinAsinC=sinBsin2B=1sinB=477
②由BA•BC=32得accosB=32 ac=2
又∵b2=ac=a2+c2-2accosBa2+c2=5
∴(a+c)2=9 ∴a+c=3.
例2、已知△ABC中,22(sin2A-sin2C)=(a-b)sinB,外接圆半径为2
(1)求∠C;(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1)观察22(sin2A-sin2C)=(a-b)sinB,可将式子中的边转化为角的关系或角转化为边的关系,而若将边转化为角,则需要大量的三角公式来化简,很复杂。但由于R=2有,若将角转化为边,可得22(a2-c2)=22(a-b)bc2=a2+b2-ab,从而得C=π3。
(2)由SΔ=12absinC=34ab,由于题中只有角的关系,没有边的关系,故只能将边转化边为角来处理,然后三角函数求最值。
解:(1)由22(sin2A-sin2C)=(a-b)sinB,
22(2R2sin2A-2R2sin2C)=(a-b)sinB
由正弦定理有22(a2-c2)=22(a-b)bc2=a2+b2-ab
而由余弦定理有c2=a2+b2-2abcosC∴cosC=12
∵C∈(0,π)∴C=π3
(2)由SΔ=12absinC=34ab=23sinAsinB
∵C=π3,∴A+B=2π3B=2π3-A
SΔ=23sinAsin(2π3-A)=23sinA(32cosA+12sinA)=3sinAcosA+3sin2A=32
sin2A-32cos2A+32=3sin(2A-π6)+32
∵A+B=2π3,∴A∈(0,2π32A-π6∈(-π6,7π6)sin(2A-π6)(-12,1]
故当A=π3时SΔmax=332
点评:若熟知积化和差公式,则大大简化运算,很快求解。SΔ=12absinC=34ab=23sinAsinB=-3[cos(A+B)-cos(A-B)]=-3cos2π3-cos(A-B)
∵A+B=2π3,A-B∈(-2π3,2π3)cos(A-B)∈-12,1Sδmax=332
3.4 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要想在复习课中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來,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的角色的导演和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次要有一个好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多鼓励。
知识和方法的梳理要通过学生自己对教材、笔记的自读和研读来实现的,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建立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和方法上的疏漏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教材、笔记、作业、试卷等研读来发现,教师的作用是收集的整理易错、易混试题,帮助学生查找问题,通过学生对易错、易混试题的解答、和错解的研读,查找错因,明辨是非,区分相近概念,一方面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规律性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对正解的研读和反思,来归纳、提炼, 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完善、拓展;综合应用问题要先让学生通过读题、审题、分析,探索出解题的思路,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给学生解答疑难,引导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从不同角度探索解题的新思路;解答过程需要学生去研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格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笔者认为在数学复习课中实施阅读教学法,是很成功的。不仅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教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3] 《新课程阅读教学新论》 李兴贵四川大学出版社。
[4] 《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社会课题》 邵光华 中学数学教与学。
[5] 《指导数学阅读 培养阅读能力》陈英数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期
【关键词】 中学数学;复习课;阅读教学; 教法研究;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65-03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既是一种最基本的课型,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学数学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采用“阅读教学法”对复习课的教法作了一些尝试,供大家参考。
1 数学复习课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 “复习”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之巩固。”
数学复习课它是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重新回顾、梳理、归纳、综合、拓展,结构重组,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自我知识体系的一种课型.它对复习赋予了新的涵义。它包括单元复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
2 数学复习课的阅读教学表现特征结构图
3 阅读教学示例(正余弦定理复习课)
3.1 梳理:梳理章节知识和方法
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
(2)余弦定理:
(3)面积公式:
方法梳理:等价转化的思想
(1)三角形中角的转化:
(2)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换
通过学生回忆,阅读对比正余弦定理及其转化的思想,优化结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形成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
3.2 查补:通过易错题的解答、阅读查找知识上的疏漏
1、展示易错题组,让学生尝试解答
题组一:
题组二:
在ΔABC中,cosA=bcosB若 ,則ΔABC为()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题组三:
锐角ΔABC中,a,b,c分别为三内角A,B.C的对边,设B=2A,则ba的范围为
2、展示典型错解,让学生阅读、辩析:判断正误,寻找错因
题组一错解:
解:(1)由,
故由SΔABC=12absin得SΔABC=23,或3
(2)由cosA=513,sinB=35,∵A,B∈(0,π)∴sinA=1213,cosB=±45,∴cosC=-cos(A+B)=-cosAcosB+sinAsinB=5665或1616
题组二错解:
解:由正弦定理得:acosA=bcosBsinAcosA=sinAcosA,sin2A=cos2A2A=2BA=B。故答案选A
题组三错解:
解:法1:由为锐角,
。
法2:由,而B=2A,A∈(0,π4)2cosA∈(2,2)
3、让学生分析错解原因,最后展示正解,让学生阅读对比
题组一解法中,甲同学认为:
(1)答案虽然正确,但解法错误。因它没有考虑边的大小关系对角的大小的影响。∵C∈(0,π),∴C=π3或2π3,而是AB>ACC>B,∴C=π3或2π3,
(2)的解法错误。它没有考虑由角的正弦值隐含着边的大小关系,从而限制了角B的范围。其实cosB 只有一个值,∵sinA>sinB∴a>bA>B
只能为锐角,∴cosB45cosC=1665
正解:
(1)由
故由SΔABC=12absinC得SΔABC=23或3
(2)由cosA=513,∴A,∈(0,π)∴sinA=1213,∵sinA>sinB∴a>bA>B,
∴cos45∴cosC=-cos(A+B)=-cosAcosB+sinAsinB=1665
题组二解法中,乙同学认为:解法错误。因2A,2B∈(0,2π),故可能有2A=2B或2A=π-2B,从而有2A=2B或A+B=π2。故应选D
正解
法1::由正弦定理得:acosA=bcosBsinAcosA=sinAcosAsin2A=cos2A。因2A,2B∈(0,2π),所以可能有2A=2B或2A=π-2B,从而有2A=2B或A+B=π2。故应选D
法2:由余弦定理得:acosA=bcosBa•b2+c2-a22bc=b•a2+c2-b22ac
a4-b4=a2c2-b2c2(a2+b2)(a2-b2)=c2(a2-b2)
(a2-b2)(c2-a2-b2)=0a2=b2或c2=a2+b2。即a=b或c2=a2+b2故应选D。
题组三解法中,丙同学认为:的解法1、解法2都是错误的,错因在于法1虽然保证了A为锐角,但不能保证B、C也为锐角。法2错因在于虽然保证了A、B为锐角,但不能保证C也为锐角,而锐角三角形必须保证三个角均为锐角。
正解:由ba=sinBsinA=sin2AsinA=2cosA,∵B∈(0,π2)而B=2A,∴A∈(0,π2
又由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A+B=A+2A=3A>π2A>π6,∴A∈(π6,π4)2cosA∈(2,3),故.ba∈(2,3).
3.3 归纳:通过学生对错解的辩析和对正解的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规律性的结论。
1、归纳提炼:
(1)在ΔABC中,A>Ba>bsinA>sinB.故在ΔABC中A>B是sinA>sinB的充要条件。
(2)在△ABC中,①sin2A=sin2B2A=2B或2A+2B=π
②cos2A=cos2B2A=2B
(3)在△ABC中,从角来看:锐角ΔABC中A+B>π2B+C>π2
C+A>π2;
从边来看:锐角ΔABC中a2 3.4 综合:通过学生对综合题的自读和研读,让学生学会读题、审题、分析,探索解题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读和解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从不同角度探索解题的新思路;通过学生对解答过程的研读,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格式,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例1:ΔABC中,由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cosB=34
.求:①cotA+cotC的值;②设BA•BC=32,求a+c的值.
分析:(1)由a、b、c成等比数列知:b2=ac,再将第(1)问先化切为弦可得
cotA+cotC=cosAsinA+cosCsinC=cosAsinC+sinAcosCsinAsinC=sin(A+C)sinAsinC=sinBsinAsinC
而已知是b2=ac与cosB=34,问题的关健成为如何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
由b2=acsin2B=sinAsinB,可将问题得到转化,从而得到结果。
(2)问先画出三角形的示意图,再由BA•BC=32可得accosB=32ac=2,又已知cosB=34•b2=ac,,如何将边与角联系起来,寻找新的等量关系,成了问题的关健。由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可得a2+c2-2ac×34=ac,然后联立即可得解。
解:①∵cosB=34,B∈(0,π) ∴sinB=74
由已知得b2=ac及正弦定理得sin2B=sinAsinC
cotA+cotC=cosAsinA+cosCsinC=cosAsinC+sinAcosCsinAsinC=sin(A+C)sinAsinC=sinBsinAsinC=sin(A+C)sinAsinC=sinBsinAsinC=sinBsin2B=1sinB=477
②由BA•BC=32得accosB=32 ac=2
又∵b2=ac=a2+c2-2accosBa2+c2=5
∴(a+c)2=9 ∴a+c=3.
例2、已知△ABC中,22(sin2A-sin2C)=(a-b)sinB,外接圆半径为2
(1)求∠C;(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1)观察22(sin2A-sin2C)=(a-b)sinB,可将式子中的边转化为角的关系或角转化为边的关系,而若将边转化为角,则需要大量的三角公式来化简,很复杂。但由于R=2有,若将角转化为边,可得22(a2-c2)=22(a-b)bc2=a2+b2-ab,从而得C=π3。
(2)由SΔ=12absinC=34ab,由于题中只有角的关系,没有边的关系,故只能将边转化边为角来处理,然后三角函数求最值。
解:(1)由22(sin2A-sin2C)=(a-b)sinB,
22(2R2sin2A-2R2sin2C)=(a-b)sinB
由正弦定理有22(a2-c2)=22(a-b)bc2=a2+b2-ab
而由余弦定理有c2=a2+b2-2abcosC∴cosC=12
∵C∈(0,π)∴C=π3
(2)由SΔ=12absinC=34ab=23sinAsinB
∵C=π3,∴A+B=2π3B=2π3-A
SΔ=23sinAsin(2π3-A)=23sinA(32cosA+12sinA)=3sinAcosA+3sin2A=32
sin2A-32cos2A+32=3sin(2A-π6)+32
∵A+B=2π3,∴A∈(0,2π32A-π6∈(-π6,7π6)sin(2A-π6)(-12,1]
故当A=π3时SΔmax=332
点评:若熟知积化和差公式,则大大简化运算,很快求解。SΔ=12absinC=34ab=23sinAsinB=-3[cos(A+B)-cos(A-B)]=-3cos2π3-cos(A-B)
∵A+B=2π3,A-B∈(-2π3,2π3)cos(A-B)∈-12,1Sδmax=332
3.4 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要想在复习课中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來,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的角色的导演和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次要有一个好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多鼓励。
知识和方法的梳理要通过学生自己对教材、笔记的自读和研读来实现的,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建立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和方法上的疏漏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教材、笔记、作业、试卷等研读来发现,教师的作用是收集的整理易错、易混试题,帮助学生查找问题,通过学生对易错、易混试题的解答、和错解的研读,查找错因,明辨是非,区分相近概念,一方面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规律性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对正解的研读和反思,来归纳、提炼, 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完善、拓展;综合应用问题要先让学生通过读题、审题、分析,探索出解题的思路,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给学生解答疑难,引导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从不同角度探索解题的新思路;解答过程需要学生去研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格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笔者认为在数学复习课中实施阅读教学法,是很成功的。不仅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教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3] 《新课程阅读教学新论》 李兴贵四川大学出版社。
[4] 《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社会课题》 邵光华 中学数学教与学。
[5] 《指导数学阅读 培养阅读能力》陈英数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