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艺复兴人”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ji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学习生活了近18年后, 2003年2月,画家吴正恭(其在美国的英文名字是Christopher Wu)回到中国,并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除了美术基础课外,同时开设西洋美术史课程。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2004年6月3日《上海英文星报》在一篇标题为“文艺复兴人”的人物专访中,对于吴正恭作了如下的概括:
  尽管他的教育背景带有十分灿烂的光环,但他却是个自学者;尽管他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他却是个天生的带有某种最纯粹的柏拉图式思想的西方思想者;尽管他生活在现代社会,但他却沉浸在古代世界中;尽管他以画家而著称,但他却认为自己远远不只是个画家,因为他的思维是如此地富有逻辑性,所以与其说他像是个“迪俄尼索斯式”的狂放的艺术家,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阿波罗式”的理性的学者。
  吴正恭1961年6月9日生于上海。作为一个少年神童,他在童年时代就已显示了在绘画方面极其特殊的天赋与才能。1973年参加上海市美术馆举办的上海市少年儿童画展,他所画的三张画居然在评审时引起争议,但最后因风格过于成熟,技法过于完善,使得当时绝大多数评委无法相信它们是出自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之手而落选。但不管怎样,从下一年开始直到1978年,吴正恭每年都有作品在上海市美术馆举办的学生画展中展出。其作品早在小学和初中时就已上了两次电视,其中的一次,上海电视台在当时录像设备落后而无法在人民公园中同时对两个舞台进行实况转播的情况下,只能以吴正恭事先在彩排期间早已完成了的一系列画面,作为对另一舞台演出的“实况转播”。1978年夏获上海市中学生美术竞赛第一名,同年9月,中学未毕业,即跳级(当年全国仅三人获此文化部之特许)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设计专业。
  1985年7月,吴正恭在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任教一年后,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他的作品陈列在贝弗利山庄的有着136年历史的沃利·芬德利画廊(Wally Findlay Galleries)。1986年夏,一个极其成功且有魄力的经纪人和出版商大卫·莱斯特(David Lester,他的Serendipity Galleries,即使不能说是当时美国,至少也是整个西海岸发展得最快的画廊),要求吴正恭和他签订一个独家代理和出版其作品的合同,因为他发现吴正恭几乎“能画任何东西,从风景到静物到肖像,从古典到印象派风格,从油画到水彩画,而且出手极快”。他开始为画廊工作,并因此回绝了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所给予的外国学生奖学金。但遗憾的是,由于他在合同的期限上坚持“一年加二年选择”而不是画廊所希望的“五年独家代理”,吴正恭最后没有在莱斯特早已签了字的合同上签字,他与画廊的合作关系最后也就因此而告终。
  1987年5月,吴正恭第一次去东海岸时,在纽约57街上的大中心艺术画廊(Grand Central Art Galleries)里,他给画廊当时的主管詹姆斯·考克斯(James Cox)看了一些作品的照片。考克斯于是就安排陈丹青几天后去他的办公室看吴正恭的画。就在他的办公室里,吴正恭碰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最著名的画家,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特聘教授陈丹青。詹姆斯告诉陈丹青,吴正恭精湛的技艺以及全面性,使他感到震惊,他说:“以前我只知道中国有个陈丹青,现在我才知道中国还有个吴正恭。”陈丹青也是为数极少的几个真正能够赏识吴正恭才能的中国画家,他们俩人因此后来成为朋友。
  1987年9月,吴正恭进入了创立于1805年,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Pennsylvania Academy of the Fine Arts)。在校期间,曾获“卡佩尔奖”、“莫里斯·布莱克本风景画奖”、“法兰西斯·伯格曼纪念奖”及“凯瑟琳·格兰特纪念奖”。除了那个现已去世,曾当过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校友会主席和夜校校长的罗斯韦尔·韦德纳(Roswell Weidner)外,吴正恭是至今已有141年历史,费城最老最大的纽曼画廊(Newman Galleries)当时所代理的唯一的一个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的在校学生,而韦德纳则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在校教师。韦德纳在课堂上第一次看到吴正恭的画时,感到十分惊讶:“你画得比我好,为什么还要到我班上来?你为什么还要上这个学校?”他这样问吴正恭,并表示他如果仍然还有权的话,一定请吴正恭当学院的教师,但遗憾的是,他当时已不再有那样的权力。1990年5月,吴正恭毕业后移居纽约。
  1995年至2004年,吴正恭成为创立于1942年,肖像画行业中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纽约肖像画廊(Portraits, Inc.)的专业画家。他的三张静物画,现在画廊主人玛丽安·麦金尼(Marian MacKinney)的私人收藏中。1998年5月,美国最大的艺术出版公司之一的斯卡法现代艺术集团(Scafa Modernart Group,现为The Art Publishing Group的一部分)与吴正恭签约出版poster(一种印刷精美,尺寸较大的印刷品),其中的一张画面《法国花店》成为2001年度的畅销画(bestseller)。
  


  1999年至2003年,吴正恭成为上海经营传统字画的积玉斋·中雅画廊唯一正式代理的画西洋画的“在世”画家(其他的则是清一色画中国画的“古人”或“故人”),并开设专厅,全年展示其作品。今年年初开张的上海冠中画廊,最近也为吴正恭开设了专厅,并已成为其作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总代理。
  近年来,国内24种以上的书籍、报刊杂志,曾先后92次(其中《新民晚报》58次)对于吴正恭的经历和作品作过报道和介绍,其作品曾入选国内外出版的21种图录与画册。
  回顾自己所受的教育和艺术训练,吴正恭坦率地表示他并没有从学校和老师那儿学到什么东西:“我是从临摹开始学画的。既然没有人能够画得像欧洲古典大师那样好,我就通过画册上的印刷品来学习他们的技法,除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从来就没有追随过任何一个中国画家,因为我始终认为要成为最好的,唯一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最好的。”就是那种“取法乎上”与“眼高手低”的学习方法,使得吴正恭的绘画达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层次与境界。
  显然,吴正恭的画风乃是一种不同欧洲绘画大师风格的综合与集成。事实上,其肖像画中的高贵与典雅根植于提香、鲁本斯、委拉斯凯兹和凡·代克;其静物画的主题与兴趣来自于夏尔丹和马奈;其风景画的色彩和手法则源自于柯罗、杜比尼、莫奈与西斯莱。他画面中的那种难于用语言来表达的恬静与雅致,尤其是肖像画中的精神与气息,变得越来越像安格尔,尽管他从来不曾临摹过安格尔的画,甚至连一张素描也没有。“当我在中学时代第一次看到希腊雕刻的印刷品时,我感到十分惊叹,后来温克尔曼对于希腊雕刻的著名评论‘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也就成了我的信条。”也许就是这种第一印象,激发了他内心深处对于古典美的追求。
  正是吴正恭以他的那种对于绘画极其特殊的天赋与敏锐的感觉,那种对于分寸感的恰当的把握能力,那种有别于中国其他画家的特殊的文化与教育背景,那种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文化素养,那种不同于绝大多数现代画家的独特的审美情趣,那种“学者型艺术家”的“阿波罗式”的理性气质,那种对于“古典美”——“理想美”的特殊的敏感性,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典雅”,以及那种自然和本能的“洋派”、“洋味”、“洋气”与“贵族气”——一种建筑在欧洲传统绘画基础上的“吴正恭风格”——不仅使它显得那样地独特,而且迥然不同于任何一个其他的中国画家。
  事实上,那种在风格上与任何一个中国画家毫无师承关系,不属于任何流派,似乎也难以归类的“吴正恭风格”,从那些显得“冗长”的画面标题开始到表现手法,都强烈地显示了一种源于欧洲古典传统的纯正趣味。严谨与完整的构图,单纯与简洁的造型,明亮与和谐的色彩,含蓄与内敛的用笔,理性与节制的画风,看似“冷漠”的表现手法,单纯与平面化的处理,使画面显得朴实无华且有着某种强烈的形式感,看似精致细腻的画面,不仅画得十分轻松,而且没有任何修饰之痕迹。
  不同于绝大多数中国(写实)画家的是,尽管在吴正恭的画面中从来就没有任何张扬的激情,也没有丝毫的“戏剧性”和“文学性”,更没有那种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多愁善感的“怀旧情绪”或“乡愁情调”或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浪漫气息”,但他的画面却始终流露出某种十分朴素的情感,和一种难于用语言来表达,然而却是吴正恭画面中所特有的清明恬静,高贵典雅——一种既古典,但又不失现代感的精神与气息。
  吴正恭对于音乐的迷恋同样也是如痴如醉的。作为一个天生的只对“纯艺术”感兴趣的人,他感到惟有用“当时乐器”或“原本乐器”(period or authentic instruments)演奏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音乐才是令人满意的真正的阳春白雪。他所收藏的早期音乐,尤其是从蒙特威尔地到巴赫和亨德尔的巴洛克音乐唱片,无疑是中国大陆上最全面的,因为那些曲目,不仅包括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专家才知道了的曲目,而且尚有许多“世界上首次录音”(多半也是唯一的录音)以及无数的“绝版唱片”,而那些唱片,绝对都是中国大陆上任何地方所没有的。此外,他所收藏的唱片中的极大部分曲目,都是“全集”,因为他的购买乃是按照每一个作曲家的作品全集来的。他并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比较并“审查”了众多不同的版本,因为演奏的“可靠性”(authenticity)和演奏的质量是他最为关切的。
  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吴正恭还收藏了大量的美术和音乐方面的书籍。他在某些领域内的藏书,就质量而言,远远超过了中国各大公共图书馆的总和。他甚至购置了一般个人很少问津,英文中最大的音乐辞典《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和34卷本的最大型的艺术百科辞典《艺术辞典》。
  吴正恭几年前开始写作,现为《新民晚报》“夜光杯”和“典藏鉴赏”与“博物剪影”等版面的撰稿人。他以白话文所写的文章,时而夹杂一些上海方言,并带有明显的英文语言的影响,在好多方面显得独一无二。雄辩的内容、严密的逻辑、精确的描述、确切的内容、节制的情感、朴素的语汇、和协的声韵、对称的结构、严谨的形式,使他的文章在风格上显得十分自然,且毫无修饰之痕迹,尽管那种“自然”往往是经过十分精心的雕琢。他对于写作的理想是“最深邃的思想要以最浅显的语言来表达”,并且认为一篇好的文章应由“最好的字的最好的排列”加上“最好的句子在最好的上下文”组成。
  吴正恭的这种沉迷于过去以及对于“古典美”的追求,在今天看来多少有点奇怪。他似乎就像一个出生在十九世纪之前的人的再生。他那“阿波罗式”的理性倾向,使得他更像是一个渊博的学者而不像是一个艺术家,因而完全可以称他为“学者型艺术家”或“有学问的艺术家”。“Anachronism”(时代误植或不合时代的人)——一个编年史上的错误——则是他喜欢用来形容自己的词语,确实,吴正恭就像是一个过去时代的人,十分不协调地回复到了现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Renaissance man”(文艺复兴人,即多才多艺的人)——一个有着广泛兴趣,并在好多领域都是专家的人——也许是可以用来形容吴正恭的一个最恰当的字眼。
其他文献
编者按:8月中旬的一个傍晚,本栏目记者在圣茗轩茶室采访了国家注册拍卖师左安平先生,当时一起的还有中国画研究院的专业画家邢少臣,讨论的题目为: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与发展方向。  记者:您从事拍卖工作多少年了?  左安平:我是在1994年荣宝斋组建拍卖公司以来一直在搞拍卖活动, 2003年离开拍卖公司到画廊从事书画业务工作,但拍卖一直在参与。  记者:应该说从去年秋拍开始,国画的成交率不是很高,您怎样
期刊
我国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花鸟画展》于2006年9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出的70多幅作品,充分表现了何水法先生在不断开掘和突破原有传统花卉题材的同时,向着花鸟画的更高境界迈进,其作品通过特殊的视角、微妙的光色变化以及色彩绚烂的色墨运用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传达出画家在面对当代激情时代油然而生的激越之情。   何水法立足传统、勇于创新。他曾对两宋的花鸟画作过精深的研究,因此,他的工笔花鸟结构严
期刊
著名海派书画家詹仁左作品展于2006年8月26日至9月10日在上海冠中画廊隆重举行。  詹仁左,1954年生于上海,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海派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擅长花鸟、书法和竹刻艺术,作品《陶渊明》在198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礼品赠于包玉刚先生。1999年10月8日,国画作品《瓶梅图》被赠于南非总统曼德拉。1998年6月30日,作为上海唯一
期刊
赵普在宋太祖时官至宰相,人们说他是靠了一部《论语》辅佐皇上,太宗询之,赵普说,臣平生所知的确没有超出《论语》一书,昔日我以半部《论语》辅佐太祖平定天下,如今以半部《论语》辅佐陛下治理天下。(事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所记)  《论语》是理解孔子的重要经典,赵普所说,并非无稽,可以肯定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人。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正是他揭开了中国系统思想的序幕,从汉武帝“罢黜百家
期刊
由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的“中华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书法高级研修班毕业展及名家导师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此次展览在内容上倡导学员自作诗文,表达生活真情实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力求融传统与现代,追求纯正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倡导深厚的传统功底和多元的个性色彩,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传统艺术教学领域的创新探索和思想观念。   本次展览装裱采用黑红两种
期刊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使用以及瓷器的中外贸易活动,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划时代的产物,它一改中国瓷器装饰的陈法,以笔绘取代了原来的刻花、划花、印花手法,装饰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国画笔墨韵味,十分富有艺术感染力。青花瓷的材料工艺和艺术风格都成熟于元代,当时以浮梁(今江西景德镇)瓷局所出的青花产品最为著名,并由此奠定了景德镇在我国的“瓷都”地位。青花瓷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闻
期刊
一、木雕源流    我国木雕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可惜由于木质材料容易朽蚀,早期的作品保存下来的很少,但从考古发掘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古代木雕的精美风采。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7000年前的木雕鱼,它长11厘米、宽3.5厘米、厚2.7厘米,形象生动,周身阴刻大小不等的圆涡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雕工艺实物。当时没有金属工具,凭原始的动物骨、齿和硬质的石块来磨刻
期刊
李呈修,山东茌平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九州出版社美术编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及国外书画交流展。国画作品《永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文艺奖;《历史的回声》入选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获特别奖;书法作品《心声》获“迎香港回归书法大展”金奖。曾到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比利时、韩国等国家举办画
期刊
劳石原名劳实,号终南寒士,陕西户县人,生于1943年,自幼酷爱文学诗词、书法、篆刻和绘画,受著名国画家关山月、黎雄才、石鲁及著名书法家刘自椟指点。习书绘画、作诗刻印,苦练四十二载,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神州大学艺术系教授、陕西画院研究员、一级美术师、陕西书画艺术协会秘书长、陕西文史馆研究员、陕西慈善书画协会常务理事,广东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西
期刊
徐风作品欣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