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识字无疑是语文学习的“拦路虎”,而且是教学的重点,针对目前教材识字量大,但学生普遍觉得乏味、单调而又难学,可是识字又是低年级学生非跨越不可的一道门槛。《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识字要达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光靠强制行为和硬性规定显然是不行的,只有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学得愉快,才能记得牢固。我在多年的识字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灵活而实用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深挖身边的资源,使识字贴近生活 。
识字可以无处不在----电影电视的字幕、街头巷尾的标语广告、无处不在的商品说明等等。当然学生的姓名也是极好的识字素材,譬如我带一年级时,每年都是从学生的姓名入手,将他们的名字写好贴在教室后面,并宣布谁认全了这些字,就可以得到分发作业本的奖赏。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加之朝夕相处,认起这些名字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学生为了这个特别的奖赏,识字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到两周的时间尽然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姓名,真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巩固学习过的生字,我还提醒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自己学过的字词,抄下来并开展竞赛活动,结果学生又顺带认识了不少的字。通过这些途径,就使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像一颗颗种子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识字学习之中去。
二、创设学习情景,在综合运用中识字 。
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机械记忆,明明记住了,但颠倒了次序、换了位置,他们就又不认识了。因此,教学生识字要特别注重“四到”:眼到----识形;心到----明意;口到----正音;手到----会写。教师应努力创设好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对生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以各种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如: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送树叶回家、“抓特务”、夺红旗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以玩激趣,以趣促学。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创设识字情景能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汉字的要领。例如语文第一册中“日、月、山、石、”等字,都是实物的形象。如:教“日”字时,我首先出示甲骨文的“日”字,请同学们猜:这个字像什么,学生很容易看出像一个太阳,那么“日”字就很容易掌握了。又如出示“马”的古字,学生也很容易认出是一匹奔跑的“马”。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初步领略了汉字的神韵,就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种学习是有趣、有效而记忆深刻的。
三、采用多种形式,提高识字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休”字,可编成“一个人,坐在树旁,睡得真香。”又如“闲”字,可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看见一根木头,躺在门里好自在。 ”
字谜识字法:字谜具有益智性,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一种活动,运用字谜来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口十八——困”,“两人坐在土堆上——坐”,“半边青,半边红——秋”,“五木同在----森林”等等,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
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演绎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样即可以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又能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如教“朗”字时,我编成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姓良的孩子,十分珍惜粮食,所以人见人爱,。这样,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粮食”这两个字都与良有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了字,长了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法识字法:一些复杂的字,学生认起来很难,写起来更难,如“赢”字,如果拆开来记,就容易多了,亡、口、月、贝、凡,合起来就是“赢”。又如“克”字,可以拆成“十、口、儿、”这三个字,也可以拆成“十、口、”两个字。学生亲自动手了的,这种记忆是深刻而久远的。
组合识字法:如在识“寺”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ㄔ”旁,组成“待”字;有的学生加上“牛”旁,组成“特”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诗”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恃”字……通过组字,学生高兴地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总之,老师在教学要注重引导,帮助儿童找到喜欢或合适的识字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使识字不再是困扰学生的绊脚石。
一、深挖身边的资源,使识字贴近生活 。
识字可以无处不在----电影电视的字幕、街头巷尾的标语广告、无处不在的商品说明等等。当然学生的姓名也是极好的识字素材,譬如我带一年级时,每年都是从学生的姓名入手,将他们的名字写好贴在教室后面,并宣布谁认全了这些字,就可以得到分发作业本的奖赏。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加之朝夕相处,认起这些名字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学生为了这个特别的奖赏,识字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到两周的时间尽然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姓名,真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巩固学习过的生字,我还提醒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自己学过的字词,抄下来并开展竞赛活动,结果学生又顺带认识了不少的字。通过这些途径,就使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像一颗颗种子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识字学习之中去。
二、创设学习情景,在综合运用中识字 。
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机械记忆,明明记住了,但颠倒了次序、换了位置,他们就又不认识了。因此,教学生识字要特别注重“四到”:眼到----识形;心到----明意;口到----正音;手到----会写。教师应努力创设好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对生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以各种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如: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送树叶回家、“抓特务”、夺红旗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以玩激趣,以趣促学。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创设识字情景能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汉字的要领。例如语文第一册中“日、月、山、石、”等字,都是实物的形象。如:教“日”字时,我首先出示甲骨文的“日”字,请同学们猜:这个字像什么,学生很容易看出像一个太阳,那么“日”字就很容易掌握了。又如出示“马”的古字,学生也很容易认出是一匹奔跑的“马”。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初步领略了汉字的神韵,就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种学习是有趣、有效而记忆深刻的。
三、采用多种形式,提高识字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休”字,可编成“一个人,坐在树旁,睡得真香。”又如“闲”字,可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看见一根木头,躺在门里好自在。 ”
字谜识字法:字谜具有益智性,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一种活动,运用字谜来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口十八——困”,“两人坐在土堆上——坐”,“半边青,半边红——秋”,“五木同在----森林”等等,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
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演绎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样即可以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又能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如教“朗”字时,我编成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姓良的孩子,十分珍惜粮食,所以人见人爱,。这样,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粮食”这两个字都与良有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了字,长了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法识字法:一些复杂的字,学生认起来很难,写起来更难,如“赢”字,如果拆开来记,就容易多了,亡、口、月、贝、凡,合起来就是“赢”。又如“克”字,可以拆成“十、口、儿、”这三个字,也可以拆成“十、口、”两个字。学生亲自动手了的,这种记忆是深刻而久远的。
组合识字法:如在识“寺”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ㄔ”旁,组成“待”字;有的学生加上“牛”旁,组成“特”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诗”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恃”字……通过组字,学生高兴地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总之,老师在教学要注重引导,帮助儿童找到喜欢或合适的识字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使识字不再是困扰学生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