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拳术技击是一种“应激”
看报纸或杂志,我们有时会碰到“应激”这个词儿。应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某一个刺激事件(譬如狼狗朝人扑过来),它干扰了人的身心平衡,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这就叫应激(见运动心理学)。
由应激的概念看世界,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应激,因为像失业、醉酒、失恋、搬家、丧偶、换领导、对象跟你闹别扭、与同事或邻居吵架、受上司训斥、炒股赔钱、兄弟不和、未婚妻非五万块钱彩礼不嫁、遭遇狼狗扑击、在马路上与人撞车发生激烈争执等等,都会使人焦虑不适,出现种种反应,当然极端的应激有可能使人崩溃,如失恋、炒股赔钱能把一些人逼疯,而恋人之间闹别扭往往没几天便烟消云散。另外,由于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对于相同的刺激事件,其反应也常常是千差万别的。
既然连搞对象闹别扭、喝醉酒都会形成应激,不用说,拳脚见肉的打斗,刀劈棍砸的生死血战,就更是一种应激了。
运动心理学认为,要产生应激,首先要有一个刺激事件,就像人遭遇狼狗扑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狼狗猛扑”就是刺激事件,是对人形成压力的前提,倘若不存在这个前提,没有狼狗猛扑,该压力就无从产生。而一旦刺激事件出现,有“狼狗朝你蹿过来”, 你的身心平衡就被打破,你(有机体)产生不适,出现种种反应。
运动心理学把对人(有机体)形成威胁的因素叫应激刺激。
人受到应激刺激就会有反应,就像狼狗朝你扑过来,你能没有反应吗?不管你是大脑发蒙任狗撕咬还是惊慌失措掉头狂奔抑或眼睛紧盯着狼狗的动作在它作势蹿跃的一瞬起脚猛踢——反正你会有反应——会产生从生理、心理到行为的一系列反应。
运动心理学管这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反应,叫应激反应。
对于拳术训练来说,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这两个概念十分重要,搞清楚它们会有很多好处。其中的一个好处,就是让人明白:为什么在拳术训练中,离开对抗训练就不行。
拳术技击属于强烈的“应激刺激”
刺激事件——应激刺激,是有强有弱的。譬如说同样是狗朝人扑过来,但袖珍小狗“吉娃娃”的扑击,能与狼狗的扑击同日而语吗?很显然,在对人的刺激强度上,吉娃娃的扑击远逊于狼狗扑击。
拳术训练也是如此,不同的训练方式,对人的应激刺激也存在强弱之分。比如说对抗、喂手、空练这三种方式,其中对抗训练由于有凶狠且变化莫测的拳脚打击,对人的应激刺激非常强烈,会使人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而喂手呢?由于是事先指定出某拳某腿,给人的刺激远弱于对抗,压力感虽然有一点,但无法与对抗相提并论;至于一个人独自进行的拳法空练,应激刺激最小,甚至是没有,好多练习者往往是在无任何压力感的情境下练拳的。
很明显,在这三种训练方式中,对抗训练给人的应激刺激,在刺激强度上最接近技击。而喂手和单人独练的那点应激刺激,与技击的应激刺激相比,强度差距就太大了。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对抗训练和技击的应激刺激比做狼狗扑击,那么喂手和单人空练的那点应激刺激,只能算是吉娃娃的吠叫。
武林中常说一句话“练打分家”,说起来,练打分家有许多表现形式:在拳法动作上练法与打法不一致,是一种练打分家;在应激刺激的强度上,训练刺激弱、技击刺激强,同样是一种练打分家,是应激刺激强度上的练打分家。
在训练中长期接受微弱的应激刺激,是难以承受技击那种强烈的应激刺激的。
拳术技击所要求的“应激反应”
人在遭遇狼狗和吉娃娃这两种强弱差异十分明显的应激刺激时,所产生(和做出)的应激反应也有明显区别。
面对狼狗的扑击,人们在行为上一般有如下一些反应:有的人掉头就跑;有的人惊慌失措,直到狼狗扑上身才本能地推拒躲闪;也有的人知道跑是不行的,但他缺乏足够的搏击能力,一味拳脚乱挥,跟狼狗扭打在一起;还有的人眼睛紧盯着狼狗的动作,在狼狗作势蹿跃的一瞬起脚猛踢——————
面对吉娃娃的扑击,我们的行为反应则是另一番景象,多数人会付之一笑,理都不理它,也有人抬脚吓唬它一下,或给它一声呵斥,即便有的人胆子极小,连连后退,但也决不会像躲避狼狗那样动作失常。
这是说行为反应,在生理反应上,狼狗和吉娃娃给人带来的反应同样反差巨大;如果说,在遭遇狼狗扑击时,我们会有“非常明显”的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生高等等,那么,换到吉娃娃朝我们扑过来,虽然个别人也难免有呼吸、心跳、血管、血压上的变化,但变化却是微弱的,当事人甚至觉察不到自己的生理变化。
还有心理反应,绝大多数人在狼狗的扑击下会极度紧张、惊恐不安,甚至情绪失控(只有高手的紧张程度才会弱一些)。但面对吉娃娃的扑击,人们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心理反应,只有极少数人才会紧张不安,不过与惊惧万分、情绪失控相差十万八千里(个别极端怕狗的女性,不在我们探讨的范围)。
由狼狗与吉娃娃的例子——应激刺激与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拳术训练,在对抗、喂手、单人独练这三种强弱不同的应激刺激下,会产生(和做出)什么样的应激反应:
(一):对抗训练中的应激反应——人在对抗中的应激反应有些类似面对狼狗的扑击,譬如有的人见拳脚就跑;有的人在拳脚打击下抱头不知所措;有的人肢体僵硬,反应迟钝;有的人迎着对方的拳脚胡踢乱打;有技击真功的人沉着应战。这说的是行为反应。生理上的反应呢?一律是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当然,谁在对抗中感受到的压力越大,他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技击能力强的人则由于实力远胜对方,压力感就来得小,生理反应也来得弱。对抗训练中的心理反应是紧张恐惧,一般来说,胆小和技击能力差的人,紧张恐惧的程度高,而胆大的人、技击能力强的人,紧张恐惧的程度弱,但紧张是绝对的。
(二):喂手中的应激反应——虽然有些读者不熟悉人在对抗中的各种表现,但对喂手的情况大都了解,一般来说,在喂手训练中,练习者不会出现见拳脚就跑、抱头挨打、肢体僵硬、胡踢乱打这些反应。在喂手那种缓慢的拳脚刺激下,练习者一般只有动作熟练与不熟练之分。动作熟练的人动作娴熟漂亮;动作生疏的人动作不顺畅,比较难看。即使把喂手的拳脚加快,增加了给练习者的威胁,却也由于出某拳踢某腿是指定好的,练习者感受到的压力仍然很有限,大多数人在经过不长时间的熟悉后,压力感随之大幅下降,近而能做出娴熟的动作。至于喂手练习中的生理反应,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呼吸、心跳、血压上的变化,跟对抗训练的生理反应有天壤之别,和面对吉娃娃的生理反应差不到哪里去。还有心理反应,喂手练习中的心理反应,也是与面对吉娃娃是同一量级的,练习者有稍许的紧张,但很有限,与真实踢打下的紧张完全是两回事,这一点大家可从练习者的表情变化、肢体动作上明显地区分出来。
(三):空练的应激反应——跟对抗和喂手比,独自打拳全无来自他人的应激刺激,没有人打你,不存在拳脚威胁。要想给自己找点威胁只能靠想象了,所谓“练时无人似有人”,想象有狼狗冲自己扑来,无奈,想象有拳脚打来跟真实的拳脚相加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说技击属于强烈的应激刺激,其实踢打的快速猛烈不是主要的,技击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踢打的变幻莫测,用句准确的话说,只有“变幻莫测的迅猛踢打”才会形成强烈的应激刺激,假如在技击或对抗训练中只有“迅猛”没有“变幻莫测”,那么技击和对抗训练也就降格为喂手练习了(一种打得很快很猛的喂手)。“无人似有人”的想象难度就在这里,你可以想象有人打你,但你想象不出那种变幻莫测来。那种拳脚变幻的繁复性复杂性,是人无法做细致逼真的想象。另外,即便是踢打的速度力度,在强度上,也不是可以通过想象来感同身受的。当然有一种情形除外,就是有人在你身后突然传达给你一个“有人袭击你”的信息,虽然袭击并不存在,但你感受到的应激刺激强度,你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即应激反应),堪与真实的袭击相同(类似于那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蒙上实验者的眼睛,在他手腕上划一下,告知他割破动脉,同时打开水龙头制造出流血的声音,最后这个人被吓死了)。
独自练拳时,如果提高拳脚的速度、力量,当然可以产生强烈的生理变化。但是这种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速等等,是人为的,是你用意识指使运动器官制造出来的。而且因为你练习中的强度完全由意识操控,想强就强,想弱就弱,所以当练习的强度增大时,生理变化就强烈,把练习的强度减下来,生理变化则随之减弱。但是,技击和对抗训练中的生理反应则不然,它不受意识控制,只要应激刺激在,你生理是否有反应,其反应是强是弱,完全由不得你,生理反应不受意识支配(见运动心理学)。
有人说,在技击中,高手的生理反应就不象生手那般剧烈,怎么回事?我跟大家说,原因不在于高手可以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生理反应谁都控制不了),而是由于在相同的拳脚刺激下,高手由于能力高强,他感受到的压力远小于生手——用运动心理学的话说,在“应激的认知评价”上(对技击威胁的评价)与生手不同。当然,如果给高手换一个对手,换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他的生理反应强度会立刻改观,同样有有剧烈的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速等等。
我们再谈独自练拳时的心理反应。运动心理学认为,人的紧张焦虑来自身心受到的威胁(见运动心理学),对于拳术来说,人在技击或对抗训练所以会产生紧张焦虑,是因为人体验到来自拳脚踢打的危险性,踢打的强烈刺激会打破人的身心平衡。而独自练拳,却无从体验这种拳脚踢打的危险性,无从体验身心遭受的威胁。
在看了对抗训练、喂手、独自空练这三种形式下的应激反应之后,大家当可发现,喂手和独自空练这两种练习方式,练习者的应激反应,不论是生理的、心理的还是行为的反应,都与拳术技击南辕北辙,如果说,拳术技击中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与遭遇狼狗扑击的反应相对应,那么喂手和独自空练中生理心理行为反应,就类似于面对吉娃娃了,轻飘飘,窜皮不入内。
用逗弄吉娃娃的拳术练习方式,能练出对付“狼狗”的技击能力吗?
从应激反应上讲,这又是一种练打分家。是练与打在“生理、心理、行为反应”上的分家。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仅从“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上已看出,拳术是不能脱离对抗训练的。不过,有关“应激”方面的依据,我这一篇文章仍没有谈完,下一篇我们接着谈。
看报纸或杂志,我们有时会碰到“应激”这个词儿。应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某一个刺激事件(譬如狼狗朝人扑过来),它干扰了人的身心平衡,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这就叫应激(见运动心理学)。
由应激的概念看世界,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应激,因为像失业、醉酒、失恋、搬家、丧偶、换领导、对象跟你闹别扭、与同事或邻居吵架、受上司训斥、炒股赔钱、兄弟不和、未婚妻非五万块钱彩礼不嫁、遭遇狼狗扑击、在马路上与人撞车发生激烈争执等等,都会使人焦虑不适,出现种种反应,当然极端的应激有可能使人崩溃,如失恋、炒股赔钱能把一些人逼疯,而恋人之间闹别扭往往没几天便烟消云散。另外,由于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对于相同的刺激事件,其反应也常常是千差万别的。
既然连搞对象闹别扭、喝醉酒都会形成应激,不用说,拳脚见肉的打斗,刀劈棍砸的生死血战,就更是一种应激了。
运动心理学认为,要产生应激,首先要有一个刺激事件,就像人遭遇狼狗扑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狼狗猛扑”就是刺激事件,是对人形成压力的前提,倘若不存在这个前提,没有狼狗猛扑,该压力就无从产生。而一旦刺激事件出现,有“狼狗朝你蹿过来”, 你的身心平衡就被打破,你(有机体)产生不适,出现种种反应。
运动心理学把对人(有机体)形成威胁的因素叫应激刺激。
人受到应激刺激就会有反应,就像狼狗朝你扑过来,你能没有反应吗?不管你是大脑发蒙任狗撕咬还是惊慌失措掉头狂奔抑或眼睛紧盯着狼狗的动作在它作势蹿跃的一瞬起脚猛踢——反正你会有反应——会产生从生理、心理到行为的一系列反应。
运动心理学管这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反应,叫应激反应。
对于拳术训练来说,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这两个概念十分重要,搞清楚它们会有很多好处。其中的一个好处,就是让人明白:为什么在拳术训练中,离开对抗训练就不行。
拳术技击属于强烈的“应激刺激”
刺激事件——应激刺激,是有强有弱的。譬如说同样是狗朝人扑过来,但袖珍小狗“吉娃娃”的扑击,能与狼狗的扑击同日而语吗?很显然,在对人的刺激强度上,吉娃娃的扑击远逊于狼狗扑击。
拳术训练也是如此,不同的训练方式,对人的应激刺激也存在强弱之分。比如说对抗、喂手、空练这三种方式,其中对抗训练由于有凶狠且变化莫测的拳脚打击,对人的应激刺激非常强烈,会使人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而喂手呢?由于是事先指定出某拳某腿,给人的刺激远弱于对抗,压力感虽然有一点,但无法与对抗相提并论;至于一个人独自进行的拳法空练,应激刺激最小,甚至是没有,好多练习者往往是在无任何压力感的情境下练拳的。
很明显,在这三种训练方式中,对抗训练给人的应激刺激,在刺激强度上最接近技击。而喂手和单人独练的那点应激刺激,与技击的应激刺激相比,强度差距就太大了。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对抗训练和技击的应激刺激比做狼狗扑击,那么喂手和单人空练的那点应激刺激,只能算是吉娃娃的吠叫。
武林中常说一句话“练打分家”,说起来,练打分家有许多表现形式:在拳法动作上练法与打法不一致,是一种练打分家;在应激刺激的强度上,训练刺激弱、技击刺激强,同样是一种练打分家,是应激刺激强度上的练打分家。
在训练中长期接受微弱的应激刺激,是难以承受技击那种强烈的应激刺激的。
拳术技击所要求的“应激反应”
人在遭遇狼狗和吉娃娃这两种强弱差异十分明显的应激刺激时,所产生(和做出)的应激反应也有明显区别。
面对狼狗的扑击,人们在行为上一般有如下一些反应:有的人掉头就跑;有的人惊慌失措,直到狼狗扑上身才本能地推拒躲闪;也有的人知道跑是不行的,但他缺乏足够的搏击能力,一味拳脚乱挥,跟狼狗扭打在一起;还有的人眼睛紧盯着狼狗的动作,在狼狗作势蹿跃的一瞬起脚猛踢——————
面对吉娃娃的扑击,我们的行为反应则是另一番景象,多数人会付之一笑,理都不理它,也有人抬脚吓唬它一下,或给它一声呵斥,即便有的人胆子极小,连连后退,但也决不会像躲避狼狗那样动作失常。
这是说行为反应,在生理反应上,狼狗和吉娃娃给人带来的反应同样反差巨大;如果说,在遭遇狼狗扑击时,我们会有“非常明显”的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生高等等,那么,换到吉娃娃朝我们扑过来,虽然个别人也难免有呼吸、心跳、血管、血压上的变化,但变化却是微弱的,当事人甚至觉察不到自己的生理变化。
还有心理反应,绝大多数人在狼狗的扑击下会极度紧张、惊恐不安,甚至情绪失控(只有高手的紧张程度才会弱一些)。但面对吉娃娃的扑击,人们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心理反应,只有极少数人才会紧张不安,不过与惊惧万分、情绪失控相差十万八千里(个别极端怕狗的女性,不在我们探讨的范围)。
由狼狗与吉娃娃的例子——应激刺激与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拳术训练,在对抗、喂手、单人独练这三种强弱不同的应激刺激下,会产生(和做出)什么样的应激反应:
(一):对抗训练中的应激反应——人在对抗中的应激反应有些类似面对狼狗的扑击,譬如有的人见拳脚就跑;有的人在拳脚打击下抱头不知所措;有的人肢体僵硬,反应迟钝;有的人迎着对方的拳脚胡踢乱打;有技击真功的人沉着应战。这说的是行为反应。生理上的反应呢?一律是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当然,谁在对抗中感受到的压力越大,他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技击能力强的人则由于实力远胜对方,压力感就来得小,生理反应也来得弱。对抗训练中的心理反应是紧张恐惧,一般来说,胆小和技击能力差的人,紧张恐惧的程度高,而胆大的人、技击能力强的人,紧张恐惧的程度弱,但紧张是绝对的。
(二):喂手中的应激反应——虽然有些读者不熟悉人在对抗中的各种表现,但对喂手的情况大都了解,一般来说,在喂手训练中,练习者不会出现见拳脚就跑、抱头挨打、肢体僵硬、胡踢乱打这些反应。在喂手那种缓慢的拳脚刺激下,练习者一般只有动作熟练与不熟练之分。动作熟练的人动作娴熟漂亮;动作生疏的人动作不顺畅,比较难看。即使把喂手的拳脚加快,增加了给练习者的威胁,却也由于出某拳踢某腿是指定好的,练习者感受到的压力仍然很有限,大多数人在经过不长时间的熟悉后,压力感随之大幅下降,近而能做出娴熟的动作。至于喂手练习中的生理反应,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呼吸、心跳、血压上的变化,跟对抗训练的生理反应有天壤之别,和面对吉娃娃的生理反应差不到哪里去。还有心理反应,喂手练习中的心理反应,也是与面对吉娃娃是同一量级的,练习者有稍许的紧张,但很有限,与真实踢打下的紧张完全是两回事,这一点大家可从练习者的表情变化、肢体动作上明显地区分出来。
(三):空练的应激反应——跟对抗和喂手比,独自打拳全无来自他人的应激刺激,没有人打你,不存在拳脚威胁。要想给自己找点威胁只能靠想象了,所谓“练时无人似有人”,想象有狼狗冲自己扑来,无奈,想象有拳脚打来跟真实的拳脚相加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说技击属于强烈的应激刺激,其实踢打的快速猛烈不是主要的,技击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踢打的变幻莫测,用句准确的话说,只有“变幻莫测的迅猛踢打”才会形成强烈的应激刺激,假如在技击或对抗训练中只有“迅猛”没有“变幻莫测”,那么技击和对抗训练也就降格为喂手练习了(一种打得很快很猛的喂手)。“无人似有人”的想象难度就在这里,你可以想象有人打你,但你想象不出那种变幻莫测来。那种拳脚变幻的繁复性复杂性,是人无法做细致逼真的想象。另外,即便是踢打的速度力度,在强度上,也不是可以通过想象来感同身受的。当然有一种情形除外,就是有人在你身后突然传达给你一个“有人袭击你”的信息,虽然袭击并不存在,但你感受到的应激刺激强度,你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即应激反应),堪与真实的袭击相同(类似于那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蒙上实验者的眼睛,在他手腕上划一下,告知他割破动脉,同时打开水龙头制造出流血的声音,最后这个人被吓死了)。
独自练拳时,如果提高拳脚的速度、力量,当然可以产生强烈的生理变化。但是这种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速等等,是人为的,是你用意识指使运动器官制造出来的。而且因为你练习中的强度完全由意识操控,想强就强,想弱就弱,所以当练习的强度增大时,生理变化就强烈,把练习的强度减下来,生理变化则随之减弱。但是,技击和对抗训练中的生理反应则不然,它不受意识控制,只要应激刺激在,你生理是否有反应,其反应是强是弱,完全由不得你,生理反应不受意识支配(见运动心理学)。
有人说,在技击中,高手的生理反应就不象生手那般剧烈,怎么回事?我跟大家说,原因不在于高手可以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生理反应谁都控制不了),而是由于在相同的拳脚刺激下,高手由于能力高强,他感受到的压力远小于生手——用运动心理学的话说,在“应激的认知评价”上(对技击威胁的评价)与生手不同。当然,如果给高手换一个对手,换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他的生理反应强度会立刻改观,同样有有剧烈的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速等等。
我们再谈独自练拳时的心理反应。运动心理学认为,人的紧张焦虑来自身心受到的威胁(见运动心理学),对于拳术来说,人在技击或对抗训练所以会产生紧张焦虑,是因为人体验到来自拳脚踢打的危险性,踢打的强烈刺激会打破人的身心平衡。而独自练拳,却无从体验这种拳脚踢打的危险性,无从体验身心遭受的威胁。
在看了对抗训练、喂手、独自空练这三种形式下的应激反应之后,大家当可发现,喂手和独自空练这两种练习方式,练习者的应激反应,不论是生理的、心理的还是行为的反应,都与拳术技击南辕北辙,如果说,拳术技击中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与遭遇狼狗扑击的反应相对应,那么喂手和独自空练中生理心理行为反应,就类似于面对吉娃娃了,轻飘飘,窜皮不入内。
用逗弄吉娃娃的拳术练习方式,能练出对付“狼狗”的技击能力吗?
从应激反应上讲,这又是一种练打分家。是练与打在“生理、心理、行为反应”上的分家。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仅从“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上已看出,拳术是不能脱离对抗训练的。不过,有关“应激”方面的依据,我这一篇文章仍没有谈完,下一篇我们接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