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从社会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和各类媒体报道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低,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寻找学校与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写作;对策
写作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是高校毕业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近年来,从社会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和各类媒体报道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低,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学校和教师对此具有不容推卸的责任。
1.当前高职院校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写作课时设置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课的增多,基础课时被一再压缩,写作课程也随之被一减再减,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写作课应进行的大量的教学任务,显而易见存在较大困难。写作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写作能力和水平只能通过写作实践训练而来,必须多写多练,虽然教师对多写多练没少提倡和强调,但除了要交老师批阅的几篇作文外,另外写不写或写多写少完全在于学生,缺乏相应的测评监督手段,实际上,学生们大多写得还是很少,作文次数太少难以真正训练和增强写作能力。课时设置不足,不利于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加之多数学校写作课被安排为选修课,课时安排分散,讲练评之间相隔时间过长,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连续性和讲练评的有机结合,这就降低了教学效果。
(2)写作课成绩的评定方法不合理
考评机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写作课的态度。经了解,各高职院校对这门课所采取的测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多数列为考查课,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随意性很大。有的教师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即期末出一份试卷,考一些文体知识和写一篇作文;有的在期末留一个作文;还有的以平时作业为评分的依据。对学生成绩的测评,往往是依据一两次作文或考试而定。写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作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是必要的,但当前的考核办法更多的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任务,通过一次作文来判定学习效果,这种方式既片面又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从写作课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传统的评定成绩的方法,导致学生为应试而进行被动作文,这样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写作教材不适应社会需要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当前,高职院校写作教材版本繁多,但缺乏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实用的样板教材,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训,缺乏操作性、实践性和有效性,适应不了高职院校写作教学的需要。如今,以知识讲授为纲的写作教材,大体上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来自文艺理论的有关部分(例如,讲主题和描写记叙的章节);二是来自逻辑的有关部分(例如,关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的章节);三是来自现代汉语的有关部分(例如讲语言的章节)。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写作学教材的建设重在研究写作理论体系,强调写作理论的掌握及文体写作规范,缺乏实际的写作实践,忽视写作思维训练,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技巧而不是一种能力,这样的教材,对于实际写作自然不可能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对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帮助并不大。
1.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不强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写作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院校不是把有才华、有能力的教师安排到写作研究和教学中去,正如裴显生同志指出的:“往往是毕业生留校或新分配来的教师先教两三年写作课,然后视其情况再分配到别的教研室去。这样,写作教研室就成了跳板。”被安排的教师往往被认为是没有多少前途和发展的人。另一方面,由于写作学科的学术地位长期得不到官方的认可,至今没有学位授予权, 所以我们的写作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困难重重。于是,许多即使留在写作教学岗位的教师,也往往“人在曹营心在汉”,这种人才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良,已成为高职院校写作教学的潜在危机。很多高职院校从事写作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很少,多是半路出家,学科背景并非中文专业。在很多人看来,写作课人人都可以讲,学语言文字的教师可以讲、学文学的教师可以讲,甚至学法律的教师也可以做兼职写作教师。这些教师,大都对写作教学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创新意识不强,实践经验不足。目前,高职院校写作教师的师资情况可以这样概况:“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有实践经验者少,坐而论道者多”。大部分写作老师没有写作实践经验,甚至有的大学老师没有进行过写作。写作教师不足,人员不稳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的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
(2)写作教师队伍结构成分单一
我国现在的高职院校写作教师基本上是语文教师,已经很难适应今天职业院校写作教学的实际需要。文理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写作教学的内容具有文理综合的特征,尤其是理工类职业院校的科技写作更是以融会科技知识内容为其显著特征的。任何写作都并非只是以讲授纯粹的写作知识为目的,而必须结合写作实例分析,使学生先由感性认识再上升为写作理论,进而把握写作的技巧与规律。当前的写作教师多数只掌握语言文字学、写作学的知识,对其他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在进行诸如科技类写作教学时难以将写作知识与科技知识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
(3)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体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地点局限于课堂,是一种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按教材组织教学、讲授教材内容,学生只是被动接收者。作文讲评课,也往往成了教师的“独抒己见”。在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跛行”现象:重文章本体、轻写作主体,重知识传授、轻写作实践,重理论规范、轻训练设计。写作教学往往侧重文本的技能主义写作,片面地认为只要掌握技巧和方式就能够写出好文章。受此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多侧重文本的解析,很少互动地设置或实施操作性练习。加之受高校教育体制及教师自身对写作教学的态度、经验制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没有条件或不愿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下功夫,依然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完成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导致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2.解决问题的对策探析
2.1学校方面
(1)合理设置课程
写作课是一门可以和各学科交叉互融的学科,它着重开发综合协调能力,是新世纪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更是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依据社会的需求给予写作教学足够的重视,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首先,应强化写作的专业课地位,并依据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及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适当加大写作课的课时量。只有保证足够的课时量和训练时间,写作课教学才能提高培养效果。其次,应形成多层次的写作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将写作教学纳入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予以足够重视。写作课的安排要改变目前过于单一的现象,要不断深化改革,形成多层次的写作教学模式。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文字信息系统化的过程,主要受到写作主体的思维、品质、智能和知识等因素的制约。写作教学内容的确立,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具备的这些因素,作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鉴于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受总体学时安排的限制,我国高职院校写作应分两步走:一是一年级开设基础写作,学时尽可能排得分散一些(每周两学时),以讲授和训练散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为主;二是二年级开设专业写作,学时可相对集中一些,但总学时数应略高于基础写作,以教授和训练专业应用文及毕业论文为主。各层次的写作教学都要紧密结合写作练习来进行,而练习的内容又要切近学生的实际。综上所述,写作课分层次进行,是以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为其依据,以提高写作教学效果为其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教学安排,它既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又体现了写作课在高校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2)建构科学合理的写作教学测评方案
我们认为这套方案应体现三个思想:
1)弱化理论考核成绩,强化平时的习作训练成绩。在过去,写作成绩的评定,往往是考试占70%,而平时占30%,这样导致学生轻日常积累,重临考的应试。笔者认为平时成绩应占60%,具体包括:
①课堂训练习作占15%,
②课堂笔记和课堂讨论占15%,
③课外习作和被录用文章的奖励分占30%,另外,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这样的测评方案会促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写作训练,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写作能力。
2)树立以发表为中心的写作学习理念。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表现欲望的书面化体现,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习作的发表园地是很多的,如校、系乃至班的小报,学校的文学社团的杂志以及社会上的报刊杂志等,给这些地方投稿,只要被录用,根据刊物等级来计算奖励分,并把它计入写作总评成绩。
3)在习作评改中,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过去,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往往是作一次性的总评,而学生自己也往往关注教师的给分高低,这样忽略了提高写作能力最关键的环节——作的修改过程。因此,我们提倡“一文多作”和“少作多改”的做法,同一篇习作进行多次写作,老师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修改,在重作和修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比“多写多练”式的广种薄收的效果要好得多。
(3)编写适应社会需求的教材
写作教材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出发点,教材编写应该注重从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新现实、新特点出发,创造新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方法。首先,教材的编写、文种分类、例文选用,均应以社会需要为第一要旨,必须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使教材编撰向具体化、多样化、分类化的方向发展。可以有社会各界通用的公务文书教材,也可以有财经、科技、法律等专业公文的写作教材。在教材编写上,可以把每种专业文书的写作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由教师根据授课需要进行有机搭配。教材体系应是遵照写作行为的客观过程,从“写”的角度编写,而不应从写作的成品——文章鉴赏的角度编写。其次,要摆正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培养动手能力为宗旨的技能课。因此,写作理论只有融合、渗透、体现在写作实践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应本着这一思想对以往教材加以改造和取舍,删除那些脱离写作实践的大而空的空泛理论,对理论加以浓缩和提炼,突出写作课的操作性、实用性特点。若能按此方法编写写作教材,将会使写作实践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改善目前写作教学中“讲”与“习”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这样的教材既重视理论,又突出实例,同时利于加强训练,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学习。
2.2教师方面
(1)学校要重视写作课教师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写作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写作教师对高职院校写作课重要地位的认识,明确写作课是培养文武全才的高技能人才的利器,是专业课之外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将来工作水平的一门重要课程,从而树立为写作课献身的思想。其次,学校对写作课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了解和尊重写作教师的劳动,表彰他们的献身精神,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种激励机制稳定写作教师队伍。
(2)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写作教师队伍。我国高职院校写作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应注意两点:一是通过自学或培训的方法使“语文”出身的写作教师熟悉教学对象的专业,掌握该专业的一般知识,以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二是理工类院校可培养一批从事过自然学科教学,具有丰富写作经验的写作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能把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写作教学中去,而且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写作实践经验与写作理论结合起来,现身说法,更能获得教学对象的信任,激起他们对写作课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将证明,只有从文理两科双向选择与培养写作教师,构成知识结构合理、文理相间的写作教师队伍,高校写作教学的整体水平才能得以真正提高。
(3)改变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模式上,由“封闭型”的教学模式向完全“开放型”的教学模式转变。“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讲练结合型、课堂讨论型、训练工程型,这些教学模式既注意到写作教学的操作性学科特征,又能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同时,突破课堂教学的狭小天地, 不受课时局限和课堂界限,将写作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牢固树立跨学科的大语文观。设置从学生入学之初写计划、到递交毕业实习报告的纵贯全程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广泛持久的写作兴趣和习惯。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适应时代新形势,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践基础上,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创建课程互动教学,建构写作教学网络系统,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作品影像及背景资料。运用在线交流、网络评改的方法进行授课,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形象性、现场感,大大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写作课是一门智能和技能高度融合的课程,写作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提高认识、采取得力措施,使高校写作教学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写作教学怎样改革才会好——兼与高振远同志商榷.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4.
[3] 张爱玲.大学写作的学科边缘化与社会写作人才稀缺[J].绥化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高职院校;写作;对策
写作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是高校毕业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近年来,从社会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和各类媒体报道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低,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学校和教师对此具有不容推卸的责任。
1.当前高职院校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写作课时设置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课的增多,基础课时被一再压缩,写作课程也随之被一减再减,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写作课应进行的大量的教学任务,显而易见存在较大困难。写作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写作能力和水平只能通过写作实践训练而来,必须多写多练,虽然教师对多写多练没少提倡和强调,但除了要交老师批阅的几篇作文外,另外写不写或写多写少完全在于学生,缺乏相应的测评监督手段,实际上,学生们大多写得还是很少,作文次数太少难以真正训练和增强写作能力。课时设置不足,不利于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加之多数学校写作课被安排为选修课,课时安排分散,讲练评之间相隔时间过长,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连续性和讲练评的有机结合,这就降低了教学效果。
(2)写作课成绩的评定方法不合理
考评机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写作课的态度。经了解,各高职院校对这门课所采取的测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多数列为考查课,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随意性很大。有的教师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即期末出一份试卷,考一些文体知识和写一篇作文;有的在期末留一个作文;还有的以平时作业为评分的依据。对学生成绩的测评,往往是依据一两次作文或考试而定。写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作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是必要的,但当前的考核办法更多的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任务,通过一次作文来判定学习效果,这种方式既片面又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从写作课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传统的评定成绩的方法,导致学生为应试而进行被动作文,这样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写作教材不适应社会需要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当前,高职院校写作教材版本繁多,但缺乏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实用的样板教材,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训,缺乏操作性、实践性和有效性,适应不了高职院校写作教学的需要。如今,以知识讲授为纲的写作教材,大体上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来自文艺理论的有关部分(例如,讲主题和描写记叙的章节);二是来自逻辑的有关部分(例如,关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的章节);三是来自现代汉语的有关部分(例如讲语言的章节)。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写作学教材的建设重在研究写作理论体系,强调写作理论的掌握及文体写作规范,缺乏实际的写作实践,忽视写作思维训练,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技巧而不是一种能力,这样的教材,对于实际写作自然不可能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对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帮助并不大。
1.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不强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写作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院校不是把有才华、有能力的教师安排到写作研究和教学中去,正如裴显生同志指出的:“往往是毕业生留校或新分配来的教师先教两三年写作课,然后视其情况再分配到别的教研室去。这样,写作教研室就成了跳板。”被安排的教师往往被认为是没有多少前途和发展的人。另一方面,由于写作学科的学术地位长期得不到官方的认可,至今没有学位授予权, 所以我们的写作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困难重重。于是,许多即使留在写作教学岗位的教师,也往往“人在曹营心在汉”,这种人才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良,已成为高职院校写作教学的潜在危机。很多高职院校从事写作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很少,多是半路出家,学科背景并非中文专业。在很多人看来,写作课人人都可以讲,学语言文字的教师可以讲、学文学的教师可以讲,甚至学法律的教师也可以做兼职写作教师。这些教师,大都对写作教学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创新意识不强,实践经验不足。目前,高职院校写作教师的师资情况可以这样概况:“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有实践经验者少,坐而论道者多”。大部分写作老师没有写作实践经验,甚至有的大学老师没有进行过写作。写作教师不足,人员不稳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的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
(2)写作教师队伍结构成分单一
我国现在的高职院校写作教师基本上是语文教师,已经很难适应今天职业院校写作教学的实际需要。文理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写作教学的内容具有文理综合的特征,尤其是理工类职业院校的科技写作更是以融会科技知识内容为其显著特征的。任何写作都并非只是以讲授纯粹的写作知识为目的,而必须结合写作实例分析,使学生先由感性认识再上升为写作理论,进而把握写作的技巧与规律。当前的写作教师多数只掌握语言文字学、写作学的知识,对其他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在进行诸如科技类写作教学时难以将写作知识与科技知识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
(3)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体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地点局限于课堂,是一种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按教材组织教学、讲授教材内容,学生只是被动接收者。作文讲评课,也往往成了教师的“独抒己见”。在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跛行”现象:重文章本体、轻写作主体,重知识传授、轻写作实践,重理论规范、轻训练设计。写作教学往往侧重文本的技能主义写作,片面地认为只要掌握技巧和方式就能够写出好文章。受此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多侧重文本的解析,很少互动地设置或实施操作性练习。加之受高校教育体制及教师自身对写作教学的态度、经验制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没有条件或不愿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下功夫,依然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完成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导致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2.解决问题的对策探析
2.1学校方面
(1)合理设置课程
写作课是一门可以和各学科交叉互融的学科,它着重开发综合协调能力,是新世纪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更是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依据社会的需求给予写作教学足够的重视,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首先,应强化写作的专业课地位,并依据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及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适当加大写作课的课时量。只有保证足够的课时量和训练时间,写作课教学才能提高培养效果。其次,应形成多层次的写作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将写作教学纳入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予以足够重视。写作课的安排要改变目前过于单一的现象,要不断深化改革,形成多层次的写作教学模式。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文字信息系统化的过程,主要受到写作主体的思维、品质、智能和知识等因素的制约。写作教学内容的确立,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具备的这些因素,作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鉴于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受总体学时安排的限制,我国高职院校写作应分两步走:一是一年级开设基础写作,学时尽可能排得分散一些(每周两学时),以讲授和训练散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为主;二是二年级开设专业写作,学时可相对集中一些,但总学时数应略高于基础写作,以教授和训练专业应用文及毕业论文为主。各层次的写作教学都要紧密结合写作练习来进行,而练习的内容又要切近学生的实际。综上所述,写作课分层次进行,是以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为其依据,以提高写作教学效果为其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教学安排,它既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又体现了写作课在高校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2)建构科学合理的写作教学测评方案
我们认为这套方案应体现三个思想:
1)弱化理论考核成绩,强化平时的习作训练成绩。在过去,写作成绩的评定,往往是考试占70%,而平时占30%,这样导致学生轻日常积累,重临考的应试。笔者认为平时成绩应占60%,具体包括:
①课堂训练习作占15%,
②课堂笔记和课堂讨论占15%,
③课外习作和被录用文章的奖励分占30%,另外,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这样的测评方案会促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写作训练,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写作能力。
2)树立以发表为中心的写作学习理念。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表现欲望的书面化体现,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习作的发表园地是很多的,如校、系乃至班的小报,学校的文学社团的杂志以及社会上的报刊杂志等,给这些地方投稿,只要被录用,根据刊物等级来计算奖励分,并把它计入写作总评成绩。
3)在习作评改中,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过去,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往往是作一次性的总评,而学生自己也往往关注教师的给分高低,这样忽略了提高写作能力最关键的环节——作的修改过程。因此,我们提倡“一文多作”和“少作多改”的做法,同一篇习作进行多次写作,老师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修改,在重作和修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比“多写多练”式的广种薄收的效果要好得多。
(3)编写适应社会需求的教材
写作教材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出发点,教材编写应该注重从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新现实、新特点出发,创造新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方法。首先,教材的编写、文种分类、例文选用,均应以社会需要为第一要旨,必须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使教材编撰向具体化、多样化、分类化的方向发展。可以有社会各界通用的公务文书教材,也可以有财经、科技、法律等专业公文的写作教材。在教材编写上,可以把每种专业文书的写作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由教师根据授课需要进行有机搭配。教材体系应是遵照写作行为的客观过程,从“写”的角度编写,而不应从写作的成品——文章鉴赏的角度编写。其次,要摆正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培养动手能力为宗旨的技能课。因此,写作理论只有融合、渗透、体现在写作实践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应本着这一思想对以往教材加以改造和取舍,删除那些脱离写作实践的大而空的空泛理论,对理论加以浓缩和提炼,突出写作课的操作性、实用性特点。若能按此方法编写写作教材,将会使写作实践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改善目前写作教学中“讲”与“习”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这样的教材既重视理论,又突出实例,同时利于加强训练,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学习。
2.2教师方面
(1)学校要重视写作课教师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写作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写作教师对高职院校写作课重要地位的认识,明确写作课是培养文武全才的高技能人才的利器,是专业课之外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将来工作水平的一门重要课程,从而树立为写作课献身的思想。其次,学校对写作课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了解和尊重写作教师的劳动,表彰他们的献身精神,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种激励机制稳定写作教师队伍。
(2)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写作教师队伍。我国高职院校写作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应注意两点:一是通过自学或培训的方法使“语文”出身的写作教师熟悉教学对象的专业,掌握该专业的一般知识,以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二是理工类院校可培养一批从事过自然学科教学,具有丰富写作经验的写作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能把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写作教学中去,而且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写作实践经验与写作理论结合起来,现身说法,更能获得教学对象的信任,激起他们对写作课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将证明,只有从文理两科双向选择与培养写作教师,构成知识结构合理、文理相间的写作教师队伍,高校写作教学的整体水平才能得以真正提高。
(3)改变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模式上,由“封闭型”的教学模式向完全“开放型”的教学模式转变。“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讲练结合型、课堂讨论型、训练工程型,这些教学模式既注意到写作教学的操作性学科特征,又能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同时,突破课堂教学的狭小天地, 不受课时局限和课堂界限,将写作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牢固树立跨学科的大语文观。设置从学生入学之初写计划、到递交毕业实习报告的纵贯全程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广泛持久的写作兴趣和习惯。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适应时代新形势,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践基础上,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创建课程互动教学,建构写作教学网络系统,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作品影像及背景资料。运用在线交流、网络评改的方法进行授课,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形象性、现场感,大大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写作课是一门智能和技能高度融合的课程,写作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提高认识、采取得力措施,使高校写作教学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写作教学怎样改革才会好——兼与高振远同志商榷.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4.
[3] 张爱玲.大学写作的学科边缘化与社会写作人才稀缺[J].绥化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