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家庭环境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儿童道德教育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过度教育、重智轻德、忽视劳动教育等现象。本文针对家庭环境对孩子道德教育影响的过程,对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而合理的教育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儿童 道德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的场所。创造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这是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做好的基础工程。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而良好的家庭环境指的是什么呢?这种“良好”并不是指家庭经济的富有。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只重视物质财富,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物质文明”,认为能够给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是好的家庭环境,而只要孩子学习好、分数高,培养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殊不知,孩子的未来生活道路是漫长的,跋涉人生的旅程不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每位家长乃至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注重能够为孩子所提供的良好的教育环境。
据对设立诺贝尔化学奖以来96次146位获奖科学家所处的家庭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这些人之所以获得科学的桂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比如,居里夫人一家就有4名,不但她自己和丈夫获奖,而且她的女儿和女婿也都双双获奖。英国化学家桑格的父亲是一位医学博士,受其影响和教诲,他从小就热爱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研究,成为唯一1位2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人们对获奖者家庭的追踪研究发现,家庭条件比较宽裕才能使子女受教育成为可能,家庭环境和双亲的文化素养会极大地影响子女的择业方向甚至志向兴趣。诺贝尔获奖者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幼年时代的天资、少年时代的广泛涉猎、青年时代的苦读钻研,为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甚至还需要几代人的智力接力,这无疑显示出家庭教育对诺贝尔人才起飞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
家庭环境,是人们的活动赖以进行的家庭范围内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首要的,它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影响是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的方式来实现的,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有必要加以深入地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家庭环境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儿童道德教育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儿童教育投资观念的加强,以及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呈日益上升趋势,家长们表现出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教育意愿,几乎所有的家庭都让孩子参加了特长班的学习。据对长春市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儿童都参加了不同文化课的课外班,而没有参加课外班学习的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6%,参加三个课外班的占16.7%,竟然有18.7%的学生同时参加了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课外班。对孩子的这种过度期望、过高要求、过分关注, 导致过度教育成为当今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这种过度教育,往往阻碍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甚至会压抑儿童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分数也成为了评价儿童的唯一标准。现代应试教育让家长们也更少地注重对子女各科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引导。家庭德育的内容被智育排挤和代替已经成为中国家庭德育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许多家长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往往忽略到对孩子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能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修养教育等等,这就导致家庭教育内容的天平失衡,出现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在这种重智轻德的家庭环境中,培养的只能是高智商低情商,心胸狭隘、情感冷漠、自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
第三,从家庭方面看,目前我国忽视孩子劳动教育的问题十分。来自天津市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对1500名学生的调查中,51.9%的家长替孩子整理生活、学习用品,甚至五年级的学生还有让父母帮助穿衣叠被的。这种现象并非在一个城市或一个特殊的地区出现,而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许多家长认为学习可以代替劳动,甚至一些家庭认为劳动会占用孩子学习的时间。许多家长甚至直言不讳地对孩子说:“只要学习成绩好,心甘情愿地替孩子包办一切”。殊不知,劳动和学习并不冲突,日常的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还能锻炼孩子的体能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这种教育理念下的家庭环境,导致孩子无法在独立生活和步入社会前养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无法培养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第四,改革開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也随之变化,出现了大量的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等现象,而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的需要,家庭结构呈现为主干家庭的特殊形式——隔代家庭,父母工作或长期外出,由长辈、或其他人代替父母履行监护、教育职能,导致这些儿童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当今社会离婚率的逐年增加,导致我国单亲家庭的比率随之增加。家庭环境的缺损势必导致家庭功能的缺损,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在行为问题上出现的问题高于完整家族,在行为问题的具体内容上,抑郁、退缩、孤僻、交往不良等问题的发生率比较高。
家庭环境对孩子道德教育影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家长能通过家庭环境对子女施加道德影响、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效而合理的教育,使子女从小养成起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做到教子成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保持良好的心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自由的人、独特的人、平常的人。家长应当把握对孩子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要认识到超负荷或超阶段的教育不仅有损于子女的身体健康,更有损于子女的心理健康。
其次,家长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通过劳动,培养孩子良好的动手习惯,让孩子学会个人生活,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搞好个人卫生、收拾自己的房间,帮助父母清洗碗筷,照顾老人等等。通过加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增强孩子的自理、自我生存能力。
第三,家长应当注重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直接模仿的榜样,其品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身正,无疑对子女有观化而行的作用。父母应该为孩子精心营造一个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和完善的家庭环境,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健康、文明、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活泼、勇敢、性格;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帮助孩子树立平等、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
第四,家长应当加强对孩子的而挫折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把忧患意识和竞争机制植入孩子的心中,让孩子学会吃苦,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在磨难中得到提高,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最后,家长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及手段,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生活中的细小事情、一举一动进行观察,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作为家长,理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品格以及教子方法等进行及时纠正、反省,调整自己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错误言行和倾向,决不能顾了家长的面子与尊严而文过饰非。家长如有过错,勇敢地在孩子面前自我解剖并改正,这不仅能使孩子“仰之”,提高自己的威信,而且还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逐步培养孩子改正缺点的自觉性,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天桃. 剖析化学诺贝尔人才成功的环境要素及启迪.化学教育,2004(2):60-63
[2]刘秀丽.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0-42
[3]陆中静.给未成年人首先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现代家庭德育的现状分析,2007(10):40-41
作者简介:
张曦(1977-),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政工师,法学硕士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儿童 道德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的场所。创造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这是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做好的基础工程。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而良好的家庭环境指的是什么呢?这种“良好”并不是指家庭经济的富有。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只重视物质财富,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物质文明”,认为能够给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是好的家庭环境,而只要孩子学习好、分数高,培养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殊不知,孩子的未来生活道路是漫长的,跋涉人生的旅程不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每位家长乃至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注重能够为孩子所提供的良好的教育环境。
据对设立诺贝尔化学奖以来96次146位获奖科学家所处的家庭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这些人之所以获得科学的桂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比如,居里夫人一家就有4名,不但她自己和丈夫获奖,而且她的女儿和女婿也都双双获奖。英国化学家桑格的父亲是一位医学博士,受其影响和教诲,他从小就热爱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研究,成为唯一1位2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人们对获奖者家庭的追踪研究发现,家庭条件比较宽裕才能使子女受教育成为可能,家庭环境和双亲的文化素养会极大地影响子女的择业方向甚至志向兴趣。诺贝尔获奖者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幼年时代的天资、少年时代的广泛涉猎、青年时代的苦读钻研,为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甚至还需要几代人的智力接力,这无疑显示出家庭教育对诺贝尔人才起飞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
家庭环境,是人们的活动赖以进行的家庭范围内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首要的,它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影响是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的方式来实现的,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有必要加以深入地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家庭环境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儿童道德教育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儿童教育投资观念的加强,以及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呈日益上升趋势,家长们表现出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教育意愿,几乎所有的家庭都让孩子参加了特长班的学习。据对长春市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儿童都参加了不同文化课的课外班,而没有参加课外班学习的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6%,参加三个课外班的占16.7%,竟然有18.7%的学生同时参加了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课外班。对孩子的这种过度期望、过高要求、过分关注, 导致过度教育成为当今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这种过度教育,往往阻碍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甚至会压抑儿童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分数也成为了评价儿童的唯一标准。现代应试教育让家长们也更少地注重对子女各科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引导。家庭德育的内容被智育排挤和代替已经成为中国家庭德育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许多家长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往往忽略到对孩子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能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修养教育等等,这就导致家庭教育内容的天平失衡,出现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在这种重智轻德的家庭环境中,培养的只能是高智商低情商,心胸狭隘、情感冷漠、自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
第三,从家庭方面看,目前我国忽视孩子劳动教育的问题十分。来自天津市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对1500名学生的调查中,51.9%的家长替孩子整理生活、学习用品,甚至五年级的学生还有让父母帮助穿衣叠被的。这种现象并非在一个城市或一个特殊的地区出现,而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许多家长认为学习可以代替劳动,甚至一些家庭认为劳动会占用孩子学习的时间。许多家长甚至直言不讳地对孩子说:“只要学习成绩好,心甘情愿地替孩子包办一切”。殊不知,劳动和学习并不冲突,日常的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还能锻炼孩子的体能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这种教育理念下的家庭环境,导致孩子无法在独立生活和步入社会前养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无法培养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第四,改革開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也随之变化,出现了大量的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等现象,而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的需要,家庭结构呈现为主干家庭的特殊形式——隔代家庭,父母工作或长期外出,由长辈、或其他人代替父母履行监护、教育职能,导致这些儿童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当今社会离婚率的逐年增加,导致我国单亲家庭的比率随之增加。家庭环境的缺损势必导致家庭功能的缺损,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在行为问题上出现的问题高于完整家族,在行为问题的具体内容上,抑郁、退缩、孤僻、交往不良等问题的发生率比较高。
家庭环境对孩子道德教育影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家长能通过家庭环境对子女施加道德影响、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效而合理的教育,使子女从小养成起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做到教子成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保持良好的心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自由的人、独特的人、平常的人。家长应当把握对孩子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要认识到超负荷或超阶段的教育不仅有损于子女的身体健康,更有损于子女的心理健康。
其次,家长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通过劳动,培养孩子良好的动手习惯,让孩子学会个人生活,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搞好个人卫生、收拾自己的房间,帮助父母清洗碗筷,照顾老人等等。通过加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增强孩子的自理、自我生存能力。
第三,家长应当注重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直接模仿的榜样,其品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身正,无疑对子女有观化而行的作用。父母应该为孩子精心营造一个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和完善的家庭环境,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健康、文明、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活泼、勇敢、性格;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帮助孩子树立平等、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
第四,家长应当加强对孩子的而挫折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把忧患意识和竞争机制植入孩子的心中,让孩子学会吃苦,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在磨难中得到提高,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最后,家长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及手段,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生活中的细小事情、一举一动进行观察,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作为家长,理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品格以及教子方法等进行及时纠正、反省,调整自己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错误言行和倾向,决不能顾了家长的面子与尊严而文过饰非。家长如有过错,勇敢地在孩子面前自我解剖并改正,这不仅能使孩子“仰之”,提高自己的威信,而且还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逐步培养孩子改正缺点的自觉性,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天桃. 剖析化学诺贝尔人才成功的环境要素及启迪.化学教育,2004(2):60-63
[2]刘秀丽.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0-42
[3]陆中静.给未成年人首先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现代家庭德育的现状分析,2007(10):40-41
作者简介:
张曦(1977-),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政工师,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