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差异来考虑,是真正实施 “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直接造成有人吃不饱,同时又有人吃不了的情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旨在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收集、处理、应用和传递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分层教学便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实施分层教学,体现分层次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基本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分层教学的原则
1.面向全体的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始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
2.尊重个体的原则。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教学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
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学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保证后进学生达到初中信息技术课标的基本要求,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3.重视发展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
二、制定分层教学的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能力培养的程度都不径相同,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制定不同程度的目标。
1.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超前的学生。除了通过教学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拓展教学思路,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出发,利用网络等现实有效的手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引入计算机原理、编程等内容。
2.大多数的学生人群处于中等层次。信息技术教学针对这部分学生,必须在使掌握课标规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习题练习等环节的深度,从而最大程度的促使其向上一层次迈进。
3.教学中处于底层的学生人群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基础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在初中入学前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另一种是学习态度与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前一类学生,再按照教材教法、进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讲解、实践等环节需要再加工,适当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一则培养兴趣,二则增强信心。对于后一类学生,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过程,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
三、正视分层教学的反应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只要分层就达到目的了,还必须注意在实施分层教学中所产生的诸多反应:
1.学生的反应。教师要注意基础层学生的心理不良反应,掌握教学主动权。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较低层的学生显得较为“另类”,很有可能会背上心理包袱,教师必须注意观察,留心他们的反应,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同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踊跃上进,如适时穿插一些小竞赛,甚至可以安排电脑游戏类的,刻意发挥他们的部分优势,缓解他们在班级中的“弱者心理”。
2.教师的反应。分层教学下教师很明显需要更为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勤思擅变,打破“一份教案应付万千学生”的错误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信息教育手段与方法。
总之,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将有效地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新的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俊玉 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3),45-46。
[2]教基[2000]35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直接造成有人吃不饱,同时又有人吃不了的情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旨在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收集、处理、应用和传递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分层教学便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实施分层教学,体现分层次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基本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分层教学的原则
1.面向全体的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始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
2.尊重个体的原则。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教学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
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学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保证后进学生达到初中信息技术课标的基本要求,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3.重视发展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
二、制定分层教学的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能力培养的程度都不径相同,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制定不同程度的目标。
1.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超前的学生。除了通过教学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拓展教学思路,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出发,利用网络等现实有效的手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引入计算机原理、编程等内容。
2.大多数的学生人群处于中等层次。信息技术教学针对这部分学生,必须在使掌握课标规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习题练习等环节的深度,从而最大程度的促使其向上一层次迈进。
3.教学中处于底层的学生人群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基础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在初中入学前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另一种是学习态度与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前一类学生,再按照教材教法、进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讲解、实践等环节需要再加工,适当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一则培养兴趣,二则增强信心。对于后一类学生,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过程,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
三、正视分层教学的反应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只要分层就达到目的了,还必须注意在实施分层教学中所产生的诸多反应:
1.学生的反应。教师要注意基础层学生的心理不良反应,掌握教学主动权。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较低层的学生显得较为“另类”,很有可能会背上心理包袱,教师必须注意观察,留心他们的反应,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同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踊跃上进,如适时穿插一些小竞赛,甚至可以安排电脑游戏类的,刻意发挥他们的部分优势,缓解他们在班级中的“弱者心理”。
2.教师的反应。分层教学下教师很明显需要更为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勤思擅变,打破“一份教案应付万千学生”的错误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信息教育手段与方法。
总之,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将有效地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新的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俊玉 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3),45-46。
[2]教基[2000]35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