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是陌生的,对一切都很好奇,所以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喜欢上数学课,首先就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数学,所以在小学低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低段 数学教学 良好习惯 培养
科学家们认为,人一生所学的最主要的东西是老师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老师们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还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性格的发展。而小学低段则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从小学低段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应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基础。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包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说、认真想、认真做这五个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坐姿要直,思想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对同学的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要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并积极举手发言。最后要认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板书和书上的习题,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比如,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上课的开始我要求学生坐姿要直,对坐姿直的孩子进行表扬,低段的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都坐得很直。然后对教学中认真倾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让没有认真倾听和认真倾听的孩子都起来重复同学的发言,这样有比较后,孩子们就知道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把问题回答好,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教学语言要丰富,要儿童化,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才愿意听。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很强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学,也就是对学生的智力教学。所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一生都受益匪浅。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要使学生独立思考,就要精心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情景。让学生思考时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回答问题的面要广,问题的难度要照顾好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就必须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学生有敢于提问题的动力,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或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比如,在教学看图写算式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这个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本”。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启发、设疑、尝试、操作、解惑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呢?
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自学,找出学习中的难点和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帮忙解难。低段数学教学,这种学习方式主要应用于习题的处理中,先让学生自己去照例子试着做一做,教师检查做的情况,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手脑结合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
四、培养学生进行归纳整理的习惯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所以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向学生提出整理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让学生进行整理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获取更新更多的知识。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小学低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得法,坚持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低段 数学教学 良好习惯 培养
科学家们认为,人一生所学的最主要的东西是老师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老师们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还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性格的发展。而小学低段则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从小学低段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应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基础。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包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说、认真想、认真做这五个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坐姿要直,思想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对同学的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要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并积极举手发言。最后要认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板书和书上的习题,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比如,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上课的开始我要求学生坐姿要直,对坐姿直的孩子进行表扬,低段的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都坐得很直。然后对教学中认真倾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让没有认真倾听和认真倾听的孩子都起来重复同学的发言,这样有比较后,孩子们就知道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把问题回答好,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教学语言要丰富,要儿童化,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才愿意听。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很强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学,也就是对学生的智力教学。所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一生都受益匪浅。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要使学生独立思考,就要精心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情景。让学生思考时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回答问题的面要广,问题的难度要照顾好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就必须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学生有敢于提问题的动力,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或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比如,在教学看图写算式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这个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本”。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启发、设疑、尝试、操作、解惑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呢?
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自学,找出学习中的难点和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帮忙解难。低段数学教学,这种学习方式主要应用于习题的处理中,先让学生自己去照例子试着做一做,教师检查做的情况,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手脑结合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
四、培养学生进行归纳整理的习惯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所以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向学生提出整理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让学生进行整理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获取更新更多的知识。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小学低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得法,坚持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