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积:用双手为亲人塑造健康

来源 :家庭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36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的长辈没生过病?谁没为父母的疾病揪过心?只是很多人没有学医的机会。其实,如果仅为了家庭实用,只需学一些养生的常识就可以了。
  这里,我们推荐一种非常有效的养生手法——捏积。
  
  “捏积”就是“捏脊”,其手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肘后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就是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用力往上提,范围包括从尾椎骨到颈椎骨这片人体区域。这种捏脊,是有很大的养生疗病作用的。
  据武国忠医师介绍,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从生理解剖看,脊柱中有脊髓,这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从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肾主水,膀胱于是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羞其他的腑脏。肺俞、厥阴俞(就是心包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都在膀胱经上,分布于督脉两侧。所谓“俞”,就是“输”,比如,肺俞就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对于保养肺部和治疗肺脏的疾病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他腑脏的“俞”穴也是如此。捏脊能疏通全身气血的大枢纽,同时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
  为什么要把捏脊叫“捏积”呢?这里面的含义又要深一层。人体的气血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内感七情、外感六淫邪气,势,必出现淤积、堵塞。哪里堵塞得最多呢?背部。我们捏一个健康小孩的脊背,会发现他脊背上的皮肉很松软,一提老高。而一个身体肥硕,明显有湿热壅滞或寒湿壅滞的成年人的脊背就不是那么容易提起来了。并不是因为他肌肉结实,是因为他体内的淤积造成了皮肉的粘连。我们捏积,就是要把这些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粘连组织捏开。脊背这个人体大枢纽的气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们身体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会消失。
  脊背是人体阳气运行的重要通道,在脊背上稍微摆弄摆弄,哪怕只是自己把手伸到背后去挠一挠、掐一掐,捶一捶、拍一拍,或者把脊背在墙上轻轻撞一撞,对健康都是有益无害的。在脊背上捏一捏,连皮带肉捏起来,效果当然更好。但是,如果要使脊背养生的效果达到最大化,那就要讲究“捏积”手法了。
  武医师介绍了一种独门的“捏积”的方法,跟普通的“捏脊”也有些不同。就是用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如果手法到位且被捏着体内粘连比较重的话,往往到了往上提的时候,被捏者皮肉下面会有“啪”的一声响。
  有经验的捏积者捏积的时候,遇到淤阻点,指下的感觉是不同的,要么感觉有硬块,要么感觉皮肉格外松软但又不易捏起来,这时候,一定要用力往上提,可能就会有“啪”的那一声响了。
  小孩的病,通过捏积大部分可以解决。以前北京有位老中医叫冯泉福。专门为小儿捏积,一天要捏200多个。大多数消化不良脾胃失调的小孩,只要经过他一捏积,基本上都能改善。这一方面是因为老先生在长期的捏积治疗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手法上有独到的功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小孩是“稚阳之体”,生机旺盛,容易调整。而对于一般人来说,捏积虽然没有那么好的功夫,或者已经成年,不再具备小孩的“稚阳之体”,但用捏积来养生防病,已经是绰绰有余地够用了。
  武医师举了一个朋友的例子,从十几年前起,在每天晚上为他的年老体弱的父亲捏积,一直坚持到现在,老人八十多了,看着却比十几年前要年轻。老人一生辛苦,积劳成疾,儿子为他捏积,就是在抚平老人一生的“积劳”。有儿子的这份孝心,老人自然健康长寿。
  
  
   延伸阅读
  为何以7岁为界
  为什么捏积非得以七岁为一个分界点呢?其实,七岁也是人生长发育的一个分界点。在有经验的中医儿科大夫那里,七岁以前的病和七岁以后的病,诊法与治法完全不同。对七岁之前的小儿,医生靠“推食指上的三关”诊断病情,但小儿一过七岁,食指上的三关纹就消失了,需要像大人那样诊脉了。七岁之前,小儿的健康取决于先天之本——肾,其命门真火要生发上去,充盈全身。但是,由于小儿五脏未实,形气未充,往往生发之力不足,阳气不能上达,绝大多数小儿病都是因为阳气不能上达造成的。既然不能上达,就要靠人工往上提一提,所以,捏积要从下往上捏,把脊背的积滞的气血捏开,阳气也就能顺势生发上去。
  七岁以后,人体气机方向就变了。后天之本——脾胃渐旺,阳气充盈于上部,需要往下走,但由于脊背的阻滞,往往下不去。高血压患者就是最典型也最极端的例子,阳气下不去,郁积在上焦,甚至上冲头部,造成过多的耗散,甚则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还有,人们常说,“人老先老腿”,也是由于阳气不能下达,以至阴寒邪气滞留在下身的缘故。这时候,捏积就得从上往下捏了,既可以去积除滞,又可以使阳气顺势下行,上下交泰,很多慢性病都能除去。
其他文献
没病也得治病?  没错。我们总说“病来如山倒”,实际上是我们忽略了那些“山雨欲来”的征兆,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的思想在中医史上可谓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治未病”竟被“治已病”
一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会工作,面试时即遭到了拒绝。因为她太年轻,而公司需要的是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部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部经理对这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劣势也明摆着,女孩承认自己以前没有工作过。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萝卜内含有的一些物质,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异物和坏死细胞的能力。萝卜中的一些酶不但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还可以分解烤肉中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因此,在吃烤肉时,宜与萝卜搭配食用。
吃冰西瓜的四大害处  九牧林医家    炎炎夏日,西瓜成了人们的首选水果。然而,西瓜最好放在室温下,冰镇西瓜则尽量别吃。  1、常温西瓜营养高过冰镇西瓜  常温时西瓜中所含的番茄红素和B-胡萝卜素比冰镇西瓜要高出很多,而这些营养要素是具有抗癌作用的抗氧化剂的组成成分。  2、冰冻让厌氧菌增多营养减少  表面上看,放入冰箱是为了西瓜保鲜,殊不知这会让西瓜提前“衰老”。冰箱里含有厌氧菌,随着时间的延长
“枕头硬不硬?”在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郭兮恒主任的门诊中,对于抱怨自己打鼾加重的患者,郭主任总是要这样问一句。因为过硬的枕头可能就是让您鼾声如雷的罪魁祸首。  郭主任说,多数鼾症患者知道睡软枕头不好,躺下去头很容易向后仰,使喉部肌肉过度紧张,从而加重打鼾的程度。于是不少鼾症患者便把眼睛瞄上了较硬的枕头,但打鼾的人在选择时应多考虑考虑。因为过硬的枕头弹性差,枕下去不易变形,枕头会让脖子窝住,使呼
大豆经水泡、磨碎,充分加热制成豆浆后,营养吸收率高达90%,但如果误喝了“假沸”豆浆,可是有毒的!   有人服食豆浆后偶尔有恶心、腹痛现象,以为是对豆浆过敏。其实,经过严格技术程序加工出来的豆浆,营养成分比例合适,一般不会过敏。出现上述情况,多是被豆浆的“假沸”(“假沸”即出现大量白色泡沫)现象迷惑,即饮用了未煮熟的豆浆造成的。  “假沸”是由豆浆中一种叫皂素的物质引起的。当80摄氏度左右时,这种
今天我要讲述的这个故事,已经发生在我身边一段时间了。可是每当看到手机里,那一组挂着天真笑脸的照片时,我的心又不由得抽紧,仿佛又看到那张天真笑脸的主人热情的冲着我打招呼。我不想用任何华丽的词语来修饰,只是想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  故事的开头可以说就有点让我出乎意料,守在动完手术的爷爷病床边,我和爸爸正低声的聊着天,爷爷正在睡觉。这时门被推开了,在护士的引领下进来两个30多岁的女人,当我还在猜
妇科病治疗不当容易引发不孕不育,甚至发生癌变。除了药物治疗和理疗,女性可以在家坚持做仰卧起坐,这是治疗妇科病的辅助方法。  仰卧起坐是发展躯干肌肉力量和伸张性的一种方法,能很好地锻炼腹部肌肉,腹部肌肉收紧可以更好地保护腹腔内的脏器。女性做屈膝仰卧起坐,能锻炼腹股沟。腹股沟有许多毛细血管和穴位,做仰卧起坐刺激血管,促进腹部血液循环,从而治疗和缓解妇科疾病。做仰卧起坐还可以拉伸背部肌肉、韧带和脊椎,这
医改已走过整整20年,2005年仲夏,“市场化非医改方向”话题一经抛出,争议愈演愈烈。医改向左,还是向右?政府主导,还是市场说了算?本次医改方案,无疑给出了一个令人欣喜的答案——    在“家”看病 省一半钱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护理在社区”,这几乎是国际医疗惯例,在家门口看病成为本次医改中为中国百姓描画出的一个美好蓝图。作为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医学鉴定性早熟的标准:  女孩:8岁以前乳房开始发育,10岁以前来月经  男孩:9岁以前变声、有喉结、阴茎增大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文化传播的广泛,孩子生理发育也普遍提前,这种现象给许多老师和家长造成了错觉,很轻易地把这类孩子归为“性早熟”。  实际上孩子生理发育提前与“性早熟”是两码事。如女孩9岁乳房发育但她并没有来月经,这属发育偏早,不应视为性早熟。  单纯从医学定义的角度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