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样爱下去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8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情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常吟咏的主题。时常听见妇女追求解放的声音,看到女性争取独立的故事。然而在人类历史上,女性从来就没有真正地赢得过自身的独立,在爱情的世界中更是如此,始终扮演着被动与被欺侮的角色。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意识的觉醒,妇女解放与自由的意识不断深入。中国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在反思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写出了《致橡树》这一经典作品,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爱情观。但是在今天,我们对《致橡树》进行主题分析,不仅仅是在解读诗歌本身,同时也是在为艺术院校的表演专业进行一种台词课堂教学的新探讨。
  关键词:舒婷 《致橡树》 主题 爱情 女性
  《致橡树》是中国当代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1979年4月初发表于《诗刊》。这首诗一经推出,即以清新瑰丽的风格、对爱情的真诚呼唤、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崇高的人格思想被广大读者所推崇。今天,我们对《致橡树》进行新的解读,同时也将这部作品选用到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台词教学篇目中。在此,也在尝试对台词课堂教学进行新模式和方法的探讨。
  一、《致橡树》的内容与语言表达
  《致橡树》是一首深沉悠扬的抒情诗歌。诗人用了“木棉”和“橡树”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这两个意象蕴含了一种委婉细腻和刚劲挺拔互相缠绕的情感。纵观整首诗,橡树高大挺拔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所有的花树中,橡树是最高的,因此用它去表现男性的阳刚之美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且看“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在诗人看来,凌霄花依附于高枝,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而另外一个意象木棉,则凸显了女性的性格,“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橡树和木棉两个意象形象迥异,橡树充满着男性的阳刚之气,英姿勃发;木棉充满着女性的阴柔个性,鲜美娇艳。诗人突出地描写了两个意象比肩而立和相互扶持,传达出崭新的爱情观、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崇高的人格思想。
  那么,在对该作品进行朗诵等语言处理时,首先应该注意到两种意象表达状态的变化,其次则是重音、停顿等各种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
  二、文本的爱情观与行动的外化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有人羡慕“山无陵,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长相厮守;有人叹惜“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恨别离;有人吟咏仓央嘉措“那一世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专情。而在中国文坛上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句,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这些诗句情丝婉转,读起来,总是让人刻骨铭心,充满深哀寄托的意味。爱情却始终缺少了平等,而本文所谈的《致橡树》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也许是由于《致橡树》写作背景的特殊性,即在经历了文革的十年浩劫,见过许多虚伪与自利之后,从阴影中走出来的舒婷开始思考爱情的模样与人格的独立。当然,这也是我们应该进行深刻思考的问题。诗歌在开篇就以一种二元对立的艺术思考结构,来表达对爱情的思考。诗歌先是从女性角度来写,用“木棉”的口吻含蓄而坚定地向自己的爱人“橡树”展开了爱情的表达。由“我如果爱你”领起,开始了鲜明个性而发自肺腑的表达。先是否定了凌霄花的“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否定了这带有鲜明功利性的爱;然后还否定了鸟儿的“为绿荫重复着单调的歌曲”,否定了那痴情而缺少个性的爱。在她看来,男女之间的情感是十分微妙的,爱情应该突破传统的模式,因疏离而更加独立,因独立而相互欣赏。
  与依附而不独立的爱情观相对的是乐于奉献的爱情观。为爱情奉献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无论是付出的一方,还是接受的那一方都能感到幸福和满足。付出的一方是满足自身的行为,而接受的一方则会因为对方的无私而满怀感动和幸福。对于这样一种关系,诗人写道:“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不够!”的确,爱情需要奉献,热恋中的人儿都可能会产生奉献欲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然而作者并不愿意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不愿意做一厢情愿的泉源,也不愿用自己去衬托对方。甚至是日光和春雨,也无法达到她的理想。这与中国传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截然不同。诗人追求的是平等的爱情观,相互扶持的爱情观,突出了女性独立的个性。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在对这首诗歌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常常会给人一种气势恢弘的感觉。而且这些语言具有极强的舞台行动性和极强的表达外化力。所以,在台词表达中,我们常常要求同学们在此处添加肢体动作,语言以便有助于诗歌内容的表达。
  三、诗歌的意象营造与优美的语言表达
  一首优秀的诗,除了应具备诗人情感上的冲动之外,还需要精巧、恰到好处的意象作为表现诗人情思的载体。《致橡树》比较特别,诗人不是用一个意象,而是用一组意象。正是借助这些意象,诗人成功地完成了内心充沛情感的表达。因此,《致橡树》不仅仅是爱情的表达,还是女性独立意识有力的宣言。在诗中,诗人选取了一系列的美好事物,作为情感寄托的对象,鲜明地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上的原则与立场。而且在表达这些情感的时候,诗人是一气呵成的,让人读起来大有酣畅淋漓之感。
  诗人进一步表现了自己的观点,又列举了一组意象“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甚至在这些词语前加上了“不止”这一词语,虽然这些意象能带给对方温暖和关怀,衬托对方,但是女性还是处于陪衬的地位,女性独立的人格还是没得到体现。随后,诗人便及时地表达了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发出了关于女性独立人格的呐喊——“你是伟岸挺拔的橡树,我是清秀瑰丽的木棉,我们相互并排地站着,却互相独立。我不是你的附庸与陪衬,我有我的价值和美感。”这些诗句鲜明地体现了木棉树作为女性形象的独立与自尊。随后,诗人描绘了一幅爱情蓝图。分担寒潮、共享雾霭,同甘共苦,这才是诗人向往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虽然是一位女性诗人,但把这种爱与祖国、人民联系在一起,这种爱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至此,这种女性的独特爱情观和独特的人格意识让我们为之动容。   四、诗歌的现实意义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是的,《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但绝不止于爱情,更是透过爱情深入到女性人格。这是它的独特之处。作为爱情诗,它歌颂了平等、相互尊重的爱情;而通过爱情诗,诗人突出地展现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和鲜明的意识。因此,《致橡树》的主题是双重的,而这两个主题又是相互渗透的。舒婷在诗中提出的平等的爱情观和独立的人格意识,时常在耳畔回响,对现在的年轻人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女性意识在国内外也不断得到强调。法律也明确给予了保障。由于受到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许多年轻男女的爱情观成为了许多人诟病的对象。结婚变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由纯粹的感情流落到在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方面的衡量。前几年,《蜗居》、《裸婚时代》等电视剧的产生更是深深地冲击了这一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尽管现在有许多女性骨子里仍然流淌着传统的观念,一部分女性缺少了独立的意识。有的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想通过婚姻来一跃龙门,从而得到自己的幸福。有的想凭借自己的外貌希望赢得富贵般的爱情。有的则太过痴情,盲目地付出爱情。有的则试图用自己全部的温柔和体贴来留住对方。甚至有更极端的现象,如婚前试婚、屡次离婚、啃老族、甚至做第三者的现象。这与传统爱情观念相背离。更有年轻的女孩,总是幻想有不劳而获的爱情。
  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自尊、自立的人格意识,不追求盲目的爱情。趁着年轻,应该有奋斗的目标,双方一起奋斗,才能经营长久的幸福。1992年,舒婷的一位德国朋友在看到这首诗之后,认为诗歌表现的思想十分先进。可见,《致橡树》中体现的女性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对女性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现实中,我们或许难以碰到像木棉、橡树那么完美的对象。当然,我们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只要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格意识,深入了解对方,培养双方共同的爱好和理念,同甘共苦,勇于承担生活中的责任。遇到感情的困惑时,学习《致橡树》的爱情观与价值观,怀着一颗从容的心,一直爱下去。
  五、结语
  总之,《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以抒写平等的爱情观为主题,然而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折射出女性独立的个性、高尚的人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人格主义中一朵别样的浪花。它代表了一种女性尊严的觉醒,新一代的女性为幸福和爱情而努力着。在诗人的爱情宣言中,还能读出一种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爱,加上清新瑰丽的意象,使得这首诗广为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诗歌。如果像《致橡树》中的木棉与橡树这样爱下去,那么人类真正实现解放、获得真正的爱情的愿望就为时不远了。
  我们很庆幸在为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台词教学的时候,选择了这样一部作品作为语言表达材料,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了各种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也体会了超凡脱俗的感情境界。
  参考文献
  [1]钱谷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37.
  [2]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4]王娟.舒婷诗歌研究综述[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03).
  [5]黄晓东.舒婷的文学创作与女性主义[J].当代文坛,2010(02).
  [6]方伟等.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9).
其他文献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识字教学提出的要求。  综观目前语文识字教学课堂,在达到课标识字量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识字空间;教师识字教学过分依赖课本与课堂,不能建立起识字与语文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一些教师虽
摘要:川端康成作为世界文坛的重要角色,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作品中处处流露着他的创作特点和思想情感,《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小说中以悲和美为两种基调穿插在整部作品中。本文将以《伊豆的舞女》为例对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悲与美进行深度的心灵感知。  关键词:川端康成悲与美《伊豆的舞女》  引言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整体弥漫着悲情的基调,离不开他不幸的经历。《十六岁日记》是川端康成记录他现
摘要:《莉迪亚·戴维斯小说选》收录了戴维斯自1986年到2007年间所有短篇小说。戴维斯打破了传统短篇小说的创作常规和疆界,不受体裁和长度的束缚,以全新的视角诠释思考当代生活中的各种情境、状况和问题。《莉迪亚·戴维斯小说选》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原创性的写作模式为后世短篇小说的创作开辟了一块新天地。  关键词:《莉迪亚·戴维斯小说选》 短篇小说 创新与突破  引言  2013年的曼布克国际文学奖由美
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工作者具有双重特征又具有双重优势。我们既是文艺工作者,也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习总书记2019年在全国政协会见文艺界、社科界的代表,给我们提出的四点希望,四个坚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评协工作的基本遵循。四川省评论家协会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一路走来,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立足四川实际,不断探索创
传统的作文训练往往与学生的活动实践相脱节,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作,所写的作文到底有什么价值。教师往往只关注作文的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而不考虑学生活动的实际,更不把作文写出来如何发挥作用放在心上。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感受到作文的价值,必须将作文教学置于一定的交际情境中,让学生“为用而写”“有所为而作”。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书面语言的心理机制  根据活动心理学理论,
一切就像一颗种子,静默地生根,直到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温度后,就开始发芽、开花……  这颗种子,就是我对手工的热爱,在儿时就播下,曾经被掩埋,但从未消亡熄灭。而立之年后,我选择“慢”下来,开始培育“它”。  发芽  20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四川省绵竹市一个小乡村,父亲在我幼年时去世,母亲独自带着我们姐妹6人长大,家里境况曾一度很窘迫。我小时候爱做手工,常拿一些布料做布娃娃,母亲发现以后,就会拆掉,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思想、情感和历史的真实写照,是经过反复锤炼和长久积淀而造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也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历经战乱纷争,却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和统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以极大的包容性和超越性赢得了广泛的认同,为中华民族绵延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凝聚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唤起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是当务之急。自2013
摘要:不同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物性特点,其中,文学创作的物性特点十分抽象,必须通过声乐、语言和文字进行传达。基于文学的抽象特点,文学意象通常具有内视性,能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观感。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是文学的特殊组成元素,同时,艺术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要想提高当代的视觉传达水平,就必须对艺术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审美对象 呈现方式 文学语言 艺术特点
在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多位教师执教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鳳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三回,该回主要介绍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情景。本篇作为《人物描写一组》的组成部分,重点描写了王熙凤。几位执教者的教学效果都不错,经过教师引领、师生合作分析人物描写,王熙凤张狂泼辣、心狠手辣、阿谀奉承、伶牙俐齿的形象跃然纸上,令学生
国画 195cm×117cm 2010年  作品取材于作者家乡的福宝古镇,古镇依山而建,高低错落,随山势起伏,一排排吊脚楼,鳞次栉比。青砖、黑瓦、绿树构成了一幅绝美图画。为了表现古镇的古朴、厚重、清幽,作者在画面中辅以炊烟,加以晾晒的衣服,色彩以淡彩为主。  此畫的创作,让作者真正理解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只有能感动自己的题材,才能创作出感动别人的作品。2011年,该作品入选了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