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引导思维,充分凸显主体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时,首先利用丰富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抽象出常见的几何体,由此引出重点学习的棱柱和棱锥,并且尝试表述其特征,定义其内涵;其次再利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提炼出点、线、面元素,由此引出棱柱和棱锥的构成要素,并且进一步认识棱柱和棱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常见的几何体进行总结性分类,加深认识;最后,通过基础练习的过渡,设计两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操作问题,引导学生研究几何体面数、棱数、顶点数的相关规律。
  关键词:教学设计丰富的图形世界思维过程学生主体
  一、教前思考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第1课时《丰富的图形世界》是初中几何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学习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几何图形,并重点认识棱柱、棱锥的构成及特征。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是对学生以前所学立体图形知识的一个提高和完善,在初中几何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抽象出常见的几何体,提炼出其中的点、线、面元素,一方面告诉学生单调严肃数学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眼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由此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笔者执教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善于观察,对新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和表现欲都很强,更重要的是通过小学的学习,对常见的几何体已具备初步的认识,所以,把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并不困难。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准确进行数学表达有一定的难度。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和认知结构主动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然地展开思维过程,有效地进行知识建构,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考虑到本节课知识的简单性和图形化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笔者希望更多地基于生活实际、知识结构、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自然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体设计思路如下:首先利用丰富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抽象出常见的几何体,由此引出重点学习的棱柱和棱锥,并且尝试表述其特征,定义其内涵;其次再利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提炼出点、线、面元素,由此引出棱柱和棱锥的构成要素,并且进一步认识棱柱和棱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常见的几何体进行总结性分类,加深认识,从而体会研究方法,完善知识结构;最后,通过基础练习的过渡,设计两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操作问题,引导学生研究几何体面数、棱数、顶点数的相关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观察几何体的生活实例
  师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这些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出示图1)从这几幅图中,你能抽象出哪些几何体?
  生从第一幅图的建筑中可以抽象出长方体,可能还有正方体。
  生从天坛图片中可以抽象出圆柱和圆锥,从东方明珠电视塔图片中可以抽象出球体等。
  师(出示图2)除了这些学过的几何体,还可以从建筑物的局部抽象出棱锥、棱柱。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从之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出发,引出本节课要学的棱柱和棱锥,过渡自然,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概括棱柱和棱锥的概念
  师(出示图3,同时手持教具)根据老师展示的棱柱和棱锥模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样的几何体是棱柱和棱锥?
  (学生各自尝试归纳,相互进行补充。)
  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完整地说出棱柱和棱锥的特征,给棱柱和棱锥下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到了高中还要学习。不太严谨地说,棱柱是由一些平面围成的几何体,其中两个面是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叫作底面,其他面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叫作侧面;棱锥是由一个多边形和几个有公共点的三角形围成的几何体,这个多边形叫作底面,这些三角形叫作侧面。而且,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可以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根据侧面的形状可以将棱柱分为直棱柱(即侧面都是长方形的棱柱)和斜棱柱(即侧面含有平行四边形的棱柱);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也可以将棱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我们初中所讨论棱柱一般都指直棱柱。
  [设计意图:初中数学教学对于棱柱、棱锥的精确定义不作要求,但是如果不適当介绍棱柱、棱锥的定义,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和准确识别棱柱、棱锥。所以教师向学生展示棱柱和棱锥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回答完不完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独立思考、相互补充和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开放探究、语言表述的能力。教师最后的归纳总结则有效提升、拓展了学生对棱柱、棱锥认识。]
  (三)分析几何体的数学元素
  师(出示图4)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易拉罐的侧面、斗笠的侧面、地球仪的表面等都给我们以曲面的形象。
  (学生观察图片。)
  师(结合动画演示图5)观察长方体以及圆柱、圆锥,你能得出关于点、线、面的哪些结论?
  生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师 因此,几何图形由点、线、面构成,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的实例,从最直观的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构成元素,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研究棱柱和棱锥的构成元素作铺垫。]
  (四)探索棱柱和棱锥的特征
  师(出示图6,同时手持教具)下面请同学们说说棱柱和棱锥的构成元素。   生在棱柱、棱锥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作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生在棱柱中,棱与棱的交点叫作顶点;在棱锥中,各侧棱的公共点叫作顶点。
  师 很好!同学们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强哦!清楚了这些概念术语,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棱柱和棱锥有哪些特征。可以看图和实物想一想。
  生 棱柱的所有侧棱平行且相等,上、下底面平行且形状、大小相同。这是一个直棱柱,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如果是斜棱柱,就是平行四边形。
  生棱锥的侧面都是三角形,棱锥只有1个底面和1个顶点。
  [设计意图:棱柱、棱锥的主要特征应该基于其基本元素的定义进行简洁、准确的表达。前者并不复杂,而后者是简单的“规定”。对此,常见的教学方式是讲授,但是,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这里,为方便学生自主探究、有效建构,教师呈现概念示意图和几何体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说出组成棱柱、棱锥的基本元素定义以及棱柱、棱锥的主要特征。]
  (五)总结常见几何体的关系与分类
  师(出示常见几何体的教具)观察这些之前学过和今天学习的几何体,请你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分分类?同学们可以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 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请各个小组派一位同学发言。
  生我们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特殊的棱柱。
  师很好!也就是,他们属于棱柱这一类。那么剩下的几何体怎么分类呢?
  生 可以分为柱体、锥体、球体三类,其中柱体包括圆柱和棱柱,锥体包括圆锥和棱锥,球体就是球。
  师不错!你们是怎么分出这三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 我们是从总体形状上来分的。
  师很好!那么还可以以什么标准分?
  生 从围成的面分,只有平面的几何体包括棱柱、棱锥,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包括圆柱、圆锥、球。
  生 从构成的元素分,只有面的几何体是球,只有线和面的几何体是圆柱,含有点、线、面的几何体包括棱柱、棱锥、圆锥。
  师这三个小组的同学发言都很精彩。对几何体分类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关键在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只要标准明确即可。
  [設计意图:将相关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梳理关系、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牢固、清晰地掌握知识。这里,让学生自己讨论各种几何体的关系与分类,并引导学生注意分类标准,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各种几何体的特征,加深对各种几何体的认识和区分,又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如下练习,学生完成。
  1.将下列图形与对应的图形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2. 下面图形是棱柱的是()
  3.埃及金字塔类似于几何体()
  A.圆锥B.圆柱
  C.棱锥D.棱柱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比较简单的小题目,巩固和检查学生对常见几何体概念和特征的识别和掌握情况。]
  (七)拓展提升
  师(出示图7)观察下列图形,说出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的顶点数、棱数、面数。
  生 四棱柱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五棱柱有10个顶点、15条棱、7个面,六棱柱有12个顶点、18条棱、8个面。
  师 你能总结出棱柱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和底面多边形边数的关系吗?
  生 一个n棱柱有2n个顶点,3n条棱,n+2个面。
  (教师出示如下练习,学生完成。)
  1.十二棱柱有个顶点,条棱,个面。
  2.若一个棱柱有12个面,则这个棱柱是棱柱。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除了认识棱柱和棱锥之外,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因而数学思维的深度不够。这里,教师补充了一个有一点难度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感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提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最后再通过两个小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总结出的规律。]
  师(出示图8)下图是正方体切去一块得到的几何体,它们各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制作的小正方体块(土豆块或小萝卜块),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个图形进行切割,然后数出面数、棱数、顶点数,填入表格中。
  (学生活动,然后汇报。一组学生投影展示所填写的表格,如表1。)
  师同学们都很迅速地完成了从实物到图形的过渡,表格都填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个多面体面数、棱数、顶点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探究棱柱的顶点数、棱数、面数的基础上,继续探究非特殊的切割图形的面数、棱数、顶点数。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几何体实物,然后数出面数、棱数、顶点数,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实际操作到抽象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表明,学生投入度很高,完成得很好——虽然个别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有些小组没能把图示的四种几何体全部切出来,但是他们在其他几个实物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也能很快地过渡到图形中。最后的思考题指向一个经典的结论(欧拉公式),将学生的思考延续到了课堂之外。]
其他文献
摘要:《小数乘小数》一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过程,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以课前问、课中问、课后问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探究的乐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学课堂小数乘小数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4~65页例7、“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期刊
摘要:赵霞老师的《和的奇偶性》一课,精心设计了三个核心问题并适时发问,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和的奇偶性”规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驱动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关键词:问学课堂和的奇偶性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会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追求之一。如何凭借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思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和的奇偶性》一课属
期刊
摘要: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确立单元知识结构,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学更具整体性,思路更加清晰。为了展现小学数学单元知识结构确立的方式,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从课标要求、学科知识、教材编排、单元整体四个方面略作阐述。  关键词:单元教学知识结构教材编排图形的运动  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仅仅以每节课作为基本单位:课与课之间
期刊
摘要: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任务是有“规定性”的,教学内容随意、学科知识零碎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单元知识结构的确立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定位教学,可从课标要求、学科知识、教材体系、单元整体四个方面考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教材编写优势,立足单元知识的系统性和衔接性,做到瞻前顾后,整体构建教学流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知识结构课标教材  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无可
期刊
摘要:对《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一课进行课堂观察,以莫利四级分类体系为标准,对教学提问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类,得出这样的教学提问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从集体回答的问题数量、独自回答的学生数量、独自回答的学生的思维水平等角度,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整理和统计,得出教师还需要进一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思维难度的问题。由此,提炼出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基于学生的认
期刊
摘要:“认识公顷”的教学通常以复习导入,但从数学内部知识结构(联系)出发引出公顷概念,会显得比较枯燥,也无法凸显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从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识公顷”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体验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根据1公顷的表象,推算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最终指向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不是运用公顷的数学定义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
期刊
摘要:先后两次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都有关于“圆的特征与规律”的学生探索。通过对收集到的课堂学习证据的对比观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开放性的任务、有效的教师巡视、充分的学生交流,以及激励性的话语、适时的追问、肯定的眼神等教学行为,能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圆的认识探究性学习课堂观察对比分析  一、观察背景与主题  (一)观察背景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数学课堂上,
期刊
摘要: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寓言文本和寓言的“语文”价值,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故事+道理”的独特魅力,教出寓言别样的美。在对故事的理性审视中探究思维之美,在对基本特点的精准把握中探寻形象之美,在對言语形式的比较辨析中发现表达之美,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寓言故事的美,感悟到寓言故事的理。  关键词:寓言教学思维之美形象之美表达之美  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寓言往往在“可笑而又发人
期刊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特点,使得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但是,物理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的学科,可以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素材,有效地刺激、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图景,从而方便地理解物理知识。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实验资源(比如自制教具实验、改进传统实验),创设现实情境(比如生活、生产、科技情境),利用现代技术(比如图片、动画、视频),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直观地展
期刊
一、两次教学尝试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一课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形象地体现出了蝴蝶灵动的神态。课后练习也特意将这句话挑出来让学生品读,旨在让他们体会动词的恰当运用。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将原句改为“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飞过树林,飞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