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整合点
课前,利用for class信息平台的统计反馈功能,辅助了解学情。识字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通过课前学情调查,我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所侧重,制定了适合学生识记生字的形声字归类识记方法。
课上,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和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观察—范写—练写—反馈—修改”的“五步教学法”,在反馈这一环节中充分利用投影的直观性,及时反馈学生书写,让他们相互评价并及时修改。同时,课堂上运用信息平台的随机点名功能和听音(小鱼戏水音频)读文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课后,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信息平台共享学生的写绘作品。评价的多元化、广泛化能激发一年级小学生创作的欲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快乐的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美,以及荷叶给它们带来的惬意和喜悦。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是一篇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好课例。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识汉字、学写汉字的关键时期。为了降低学生识记生字的负担,教师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情,教学中做到有所侧重,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要注重汉字的书写指导,引导学生将汉字写规范、写美观。另外,该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那只是一些零碎、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地理解、运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认读本课生字,能够区别并正确运用形声字“蓝、篮”二字;能够将“坪、珠”等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能发挥想象,模仿课文句式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童趣;能够简单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夏天的美好,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环境与准备
For class信息平台、投影、多媒体课件、词卡、板贴等。
教学过程
1.前置调查,突破识字、写字难点
(1)前置调查
调查一:想一想,在本课生字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最难记?
调查结果及分析:通过平台统计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摇、嘻、溅”三个字比较难记。(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
调查二:选一选,蓝、篮。
( )天 ( )色 ( )球 竹( )
调查结果及分析:全班50人,四个题目分别有37人、23人、19人、27人选择正确。(学生在正确区分“蓝、篮”二字上有一定难度)
调查三:写一写,通过预习,哪个生字你可以写得最棒?
调查结果及分析:超过一半的学生写了本课生字中三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坪、珠、机”。(学生能够写正确这类字,但是写得不够美观)
(2)课堂突破
突破一:归类识记形声字。
①初读课文,学习说话。都有谁喜欢荷叶?
练习说完整的话:——、——、——和——都喜欢荷叶。(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②结合“蜻蜓”二字,巩固形声字。
③归类识记形声字,根据形旁猜字义。
突破二:借助形声字特点区分“蓝、篮”。
①你能根据形旁区别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②运用:天空像一块( )宝石,我帮奶奶提(tí)着菜( ),开开心心买菜去。
③引入课文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突破三:将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珠”“坪”。
②五步教学法:观察—范写—练写—反馈—修改。
2.朗读体验,积累语言
(1)指导朗读——“扶”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齐读。
③表演读。如果加上动作读,就更好了。(生表演)
④熟练读。想要表演好不仅要加上动作,最好能记住句子。(生自由练习)
(2)体验朗读——“放”
①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②学生用表演读、合作读、自我介绍式朗读等形式自由展示朗读。
③趣读:一是听音读文。听小鱼戏水音乐,读出相应的段落。二是随机点名。借助平台,随机点名进行朗读展示。
这一环节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朗读成果,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3)检测朗读成效——补充句子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 )。”小蜻蜓( )在荷叶上,( )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 )。”小青蛙( )在荷叶上,( )地放声歌唱。
3.发挥想象,运用语言
(1)学习句式,简单运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动物图片,并提问:“还有谁也喜欢荷叶?他们会怎么说呢?”学生练习句式“( )说:‘荷叶是我的( )。’”
(2)层层递进,综合运用
教师出示沪教版《荷叶圆圆》的最后一段,层层递进。然后结合板贴,复述课文。
4.拓展延伸,多元评价
①写绘:模仿课文写绘《荷叶圆圆》。
②展示:第一步,学生上传作品至班级平台,邀请爸爸妈妈进行评价;第二步,选出优秀的作品上传至学校平台,进行展示。评选本期班级“写绘之星”。 教学反思
两年前曾有幸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她的“儿童站在正中央”的理念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使我的教学视角开始真正向学生拓展。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关注学习起点,提高学习实效
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课前的三个调查,找到了学生在识记生字以及书写上普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基于这些学情,制定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识字上,利用形声字归类识记法降低学生识记生字的难度;写字上,着力引导学生将看似简单的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实效。
2.关注个性体验,丰富语言积累
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学段的学生在语言上处于较为敏感的时期,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真、童趣,但是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朗读技巧,因此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训练方式。“放”的过程是学生充分体验个性化朗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表演读、自我介绍读等方式让本课的朗读渐入佳境。朗读的舞台是学生的,但作为教师也应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激发朗读兴趣的“佐料”,如随机点名读、听声音读文章等趣味朗读法。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增强离不开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3.关注学习生长,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课上,我结合沪教版《荷叶圆圆》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实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学语言、用语言的核心目标。课后,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绘,并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使学生走出语文课堂,提升了语文素养。
4.信息技术助推生命化、生态化、发展化的语文课堂
课前,for class信息平台有效辅助了解学情。我通过课前学情调查,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所侧重,制定了适合学生识记生字的形声字归类识记方法。
课上,我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和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范写—练写—反馈—修改”的“五步教学法”,在“反馈”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投影的直观性,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让他们相互评价并及时修改,信息技术的辅助让识字教学更加扎实。另外,我还运用信息平台的随机点名功能,以及听声音(小鱼戏水音频)、读文章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课后,我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信息平台共享学生的写绘作品。评价的多元化、广泛化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打造生命化、生态化、发展化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我对小学低年级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扎实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打造以生为本的有声、有色、有趣、有语文味的课堂。同时,我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如在模仿句式填空这一环节,应该给学生更具体的指导,让他们有话可说、有章可循。
点评
郝雁冰老师的课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①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与平台,在课前对学生做一个学情调查,可以帮助教师精确了解学情,提高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②“听音朗读”一方面让学生们做与课文朗读相关的游戏,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将声音与文字结合起来,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有利于增强其对课文的理解。③课后,以课文意向进行绘画创作,是一种加深理解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很高明的做法。绘画创作,不仅需要学生更加仔细地理解课文意思,还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加上美术创意来进行创作。这种典型的“输出式学习”策略,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④在“发挥想象,运用语言”环节中,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所学词语来造新的句子,使每位学生都成为一名小作者。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输出式学习”策略,是整节课的升华。
当然,该教学设计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体现在:①本教学设计可能是想突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部分,因此对常规教学部分的描述比较简略,这样比较难以了解教学组织实施的全貌,难以评判课堂教学实施是否能够充分达成教学目标。②信息技术的作用之一是利用图、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其在情境中感知,并在直觉感知的基础上阅读课文、理解文字。但在本教学设计中,未见有关描述。③在本教学设计中,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点还是很多的,总体效果较好,但也显示出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一个弊端,那就是:不仅学生需要人手一个终端设备的支持,而且教师会占用比较多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并常态化开展的话,就是比较值得的了。
课前,利用for class信息平台的统计反馈功能,辅助了解学情。识字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通过课前学情调查,我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所侧重,制定了适合学生识记生字的形声字归类识记方法。
课上,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和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观察—范写—练写—反馈—修改”的“五步教学法”,在反馈这一环节中充分利用投影的直观性,及时反馈学生书写,让他们相互评价并及时修改。同时,课堂上运用信息平台的随机点名功能和听音(小鱼戏水音频)读文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课后,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信息平台共享学生的写绘作品。评价的多元化、广泛化能激发一年级小学生创作的欲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快乐的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美,以及荷叶给它们带来的惬意和喜悦。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是一篇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好课例。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识汉字、学写汉字的关键时期。为了降低学生识记生字的负担,教师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情,教学中做到有所侧重,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要注重汉字的书写指导,引导学生将汉字写规范、写美观。另外,该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那只是一些零碎、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地理解、运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认读本课生字,能够区别并正确运用形声字“蓝、篮”二字;能够将“坪、珠”等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能发挥想象,模仿课文句式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童趣;能够简单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夏天的美好,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环境与准备
For class信息平台、投影、多媒体课件、词卡、板贴等。
教学过程
1.前置调查,突破识字、写字难点
(1)前置调查
调查一:想一想,在本课生字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最难记?
调查结果及分析:通过平台统计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摇、嘻、溅”三个字比较难记。(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
调查二:选一选,蓝、篮。
( )天 ( )色 ( )球 竹( )
调查结果及分析:全班50人,四个题目分别有37人、23人、19人、27人选择正确。(学生在正确区分“蓝、篮”二字上有一定难度)
调查三:写一写,通过预习,哪个生字你可以写得最棒?
调查结果及分析:超过一半的学生写了本课生字中三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坪、珠、机”。(学生能够写正确这类字,但是写得不够美观)
(2)课堂突破
突破一:归类识记形声字。
①初读课文,学习说话。都有谁喜欢荷叶?
练习说完整的话:——、——、——和——都喜欢荷叶。(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②结合“蜻蜓”二字,巩固形声字。
③归类识记形声字,根据形旁猜字义。
突破二:借助形声字特点区分“蓝、篮”。
①你能根据形旁区别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②运用:天空像一块( )宝石,我帮奶奶提(tí)着菜( ),开开心心买菜去。
③引入课文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突破三:将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珠”“坪”。
②五步教学法:观察—范写—练写—反馈—修改。
2.朗读体验,积累语言
(1)指导朗读——“扶”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齐读。
③表演读。如果加上动作读,就更好了。(生表演)
④熟练读。想要表演好不仅要加上动作,最好能记住句子。(生自由练习)
(2)体验朗读——“放”
①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②学生用表演读、合作读、自我介绍式朗读等形式自由展示朗读。
③趣读:一是听音读文。听小鱼戏水音乐,读出相应的段落。二是随机点名。借助平台,随机点名进行朗读展示。
这一环节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朗读成果,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3)检测朗读成效——补充句子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 )。”小蜻蜓( )在荷叶上,( )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 )。”小青蛙( )在荷叶上,( )地放声歌唱。
3.发挥想象,运用语言
(1)学习句式,简单运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动物图片,并提问:“还有谁也喜欢荷叶?他们会怎么说呢?”学生练习句式“( )说:‘荷叶是我的( )。’”
(2)层层递进,综合运用
教师出示沪教版《荷叶圆圆》的最后一段,层层递进。然后结合板贴,复述课文。
4.拓展延伸,多元评价
①写绘:模仿课文写绘《荷叶圆圆》。
②展示:第一步,学生上传作品至班级平台,邀请爸爸妈妈进行评价;第二步,选出优秀的作品上传至学校平台,进行展示。评选本期班级“写绘之星”。 教学反思
两年前曾有幸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她的“儿童站在正中央”的理念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使我的教学视角开始真正向学生拓展。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关注学习起点,提高学习实效
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课前的三个调查,找到了学生在识记生字以及书写上普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基于这些学情,制定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识字上,利用形声字归类识记法降低学生识记生字的难度;写字上,着力引导学生将看似简单的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实效。
2.关注个性体验,丰富语言积累
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学段的学生在语言上处于较为敏感的时期,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真、童趣,但是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朗读技巧,因此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训练方式。“放”的过程是学生充分体验个性化朗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表演读、自我介绍读等方式让本课的朗读渐入佳境。朗读的舞台是学生的,但作为教师也应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激发朗读兴趣的“佐料”,如随机点名读、听声音读文章等趣味朗读法。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增强离不开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3.关注学习生长,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课上,我结合沪教版《荷叶圆圆》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实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学语言、用语言的核心目标。课后,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绘,并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使学生走出语文课堂,提升了语文素养。
4.信息技术助推生命化、生态化、发展化的语文课堂
课前,for class信息平台有效辅助了解学情。我通过课前学情调查,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所侧重,制定了适合学生识记生字的形声字归类识记方法。
课上,我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和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范写—练写—反馈—修改”的“五步教学法”,在“反馈”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投影的直观性,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让他们相互评价并及时修改,信息技术的辅助让识字教学更加扎实。另外,我还运用信息平台的随机点名功能,以及听声音(小鱼戏水音频)、读文章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课后,我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信息平台共享学生的写绘作品。评价的多元化、广泛化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打造生命化、生态化、发展化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我对小学低年级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扎实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打造以生为本的有声、有色、有趣、有语文味的课堂。同时,我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如在模仿句式填空这一环节,应该给学生更具体的指导,让他们有话可说、有章可循。
点评
郝雁冰老师的课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①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与平台,在课前对学生做一个学情调查,可以帮助教师精确了解学情,提高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②“听音朗读”一方面让学生们做与课文朗读相关的游戏,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将声音与文字结合起来,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有利于增强其对课文的理解。③课后,以课文意向进行绘画创作,是一种加深理解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很高明的做法。绘画创作,不仅需要学生更加仔细地理解课文意思,还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加上美术创意来进行创作。这种典型的“输出式学习”策略,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④在“发挥想象,运用语言”环节中,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所学词语来造新的句子,使每位学生都成为一名小作者。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输出式学习”策略,是整节课的升华。
当然,该教学设计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体现在:①本教学设计可能是想突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部分,因此对常规教学部分的描述比较简略,这样比较难以了解教学组织实施的全貌,难以评判课堂教学实施是否能够充分达成教学目标。②信息技术的作用之一是利用图、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其在情境中感知,并在直觉感知的基础上阅读课文、理解文字。但在本教学设计中,未见有关描述。③在本教学设计中,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点还是很多的,总体效果较好,但也显示出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一个弊端,那就是:不仅学生需要人手一个终端设备的支持,而且教师会占用比较多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并常态化开展的话,就是比较值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