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也是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教育者。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道德修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化、信息网络化日趋明显的当今世界,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班主任工作的现实意义更加凸现。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的人才,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最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学生自信品质
首先,找准支点,展示自信。一个学生若找不到自己自信的支点是很难自信起来的。那么自信的支点是什么呢?自信的支点就是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有的同同学活经验丰富、有的同学艺术天赋高、有的同学擅长运动等。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班级管理中要耐心帮助和引导每一位同学,使其发现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把自己打败。同时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班级管理中要多留心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捕捉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使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在集体面前展现,使没个同学认识到我行、我很棒!从而使每个同学找回自信。
其次,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兴趣是行为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推动同学求知的内驱力。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了兴趣,他才能主动地、自觉地去做,这样更容易成功。要培养同学的兴趣可以让其承担一定的任務,如为班级负责某一项事务。按时给同学们开门或负责教室里花的浇水等等。让他在完成任务中获得兴趣,使他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产生十足的自信。
二、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首先,竞争意识源于比较。虽然人们常说:“人比人,活不成”,但我觉得活人还是要有比较。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你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不能拿差生与中间生比、更不能拿差生和优生比,即不要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同样的你也不能拿优生跟中间生比,更不能拿优生与差生比,即不能用你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这样做没有区分度,会蒙蔽你的心灵使自己戴上“有色眼镜”,看不清真实的自我。
要比较就选择同等水平的人比较,这种比较最容易激发人的斗志。在工作中我常找两个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谈话,在谈话中问他们对对方的看法、问他们两个人谁的学习更好。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说对方的学习比自己好。这时我会顺势提出“你愿不愿和他比试比试?”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于是我乘机再给他们做鼓励:“我相信只要你下点功夫、多用点心,你一定会超过××同学的。”来调动他的竞争意识。
要比较就拿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比,这种比较会发现你的发展趋势。一般地我对有进步的同学是这样谈话的:“你看这次的成绩了吗?”“看了”“有变化吗?”“我比上次进步了几名”“我就说了,你行!这不看到了吧!”“你还能进步吗?”“能”“好!下次待你佳音!加油!”对学习成绩退步的同学我是这样谈话的:“你觉得这次考试你考得怎么样?”“不行”“那儿不行”“ ……”“那和上次想比呢?”“我比上次退步了”“怎么回事” “……”“不要紧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下次多努力点就好了。”“下次能考好吗?”“能”“可不能骗人呀!等你好消息!”通过这种比较我所带班级的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明显提高。
其次,抓好团结更利于竞争意识的培养。有部分同学的自觉性较差、自我控制力较差,竞争的心理转瞬即逝。为此我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小组竞赛。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便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使已有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发展。
三、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更何况是人,因每个人的家庭影响、成长坏境、兴趣爱好等多中原因,每个人之间有差异非常正常。班上几十个学生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兴趣、各有各的追求,你让他们整齐划一那是不可能的。班主任一定要允许班上的成员之间有个体差异,凡事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
1.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培养学生的思想着手
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决不能没有思想。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常利用周会课等机会让学生分析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如学校里发生了打架事件,我召开了“谁是老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通过分析中学生打架的原因、这样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有了矛盾应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解决不能靠武力。学校里出现了逃学的同学,我召开了“他为什么逃跑?”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分析逃学的原因、这个同学在逃学时的心理想法、这种做法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从而认识到在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要做心理咨询或找人倾诉,不能选择逃避来解决,逃避是懦夫的做法。通过同学们对各种事件的评论、攀谈,同学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慢慢地形成了辨别是非的标准,成了一个有主见的人、个性十足的人。
2.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学生原有的个性基础上着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否认,有许多在学校里被老师认为没有多大出息的学生在日后却有了惊人之举。想必大家都读过爱因斯坦的 “三个小板凳”的故事吧!在爱因斯坦上小学时,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很不满意的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来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你满意,但比这两个强一些。”这个故事说明了爱因斯坦有着不同与别人的个性,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学生有诸如此类的“独特”个性时,老师能不能及时发现,并让他得到更好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外因和内因不相吻合,就会相互阻碍。所以教师要看重学生的个性,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实施教育。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动态发展的工程,只要班主任用心去经营、用爱去工作,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树立学生自信品质
首先,找准支点,展示自信。一个学生若找不到自己自信的支点是很难自信起来的。那么自信的支点是什么呢?自信的支点就是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有的同同学活经验丰富、有的同学艺术天赋高、有的同学擅长运动等。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班级管理中要耐心帮助和引导每一位同学,使其发现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把自己打败。同时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班级管理中要多留心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捕捉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使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在集体面前展现,使没个同学认识到我行、我很棒!从而使每个同学找回自信。
其次,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兴趣是行为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推动同学求知的内驱力。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了兴趣,他才能主动地、自觉地去做,这样更容易成功。要培养同学的兴趣可以让其承担一定的任務,如为班级负责某一项事务。按时给同学们开门或负责教室里花的浇水等等。让他在完成任务中获得兴趣,使他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产生十足的自信。
二、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首先,竞争意识源于比较。虽然人们常说:“人比人,活不成”,但我觉得活人还是要有比较。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你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不能拿差生与中间生比、更不能拿差生和优生比,即不要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同样的你也不能拿优生跟中间生比,更不能拿优生与差生比,即不能用你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这样做没有区分度,会蒙蔽你的心灵使自己戴上“有色眼镜”,看不清真实的自我。
要比较就选择同等水平的人比较,这种比较最容易激发人的斗志。在工作中我常找两个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谈话,在谈话中问他们对对方的看法、问他们两个人谁的学习更好。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说对方的学习比自己好。这时我会顺势提出“你愿不愿和他比试比试?”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于是我乘机再给他们做鼓励:“我相信只要你下点功夫、多用点心,你一定会超过××同学的。”来调动他的竞争意识。
要比较就拿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比,这种比较会发现你的发展趋势。一般地我对有进步的同学是这样谈话的:“你看这次的成绩了吗?”“看了”“有变化吗?”“我比上次进步了几名”“我就说了,你行!这不看到了吧!”“你还能进步吗?”“能”“好!下次待你佳音!加油!”对学习成绩退步的同学我是这样谈话的:“你觉得这次考试你考得怎么样?”“不行”“那儿不行”“ ……”“那和上次想比呢?”“我比上次退步了”“怎么回事” “……”“不要紧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下次多努力点就好了。”“下次能考好吗?”“能”“可不能骗人呀!等你好消息!”通过这种比较我所带班级的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明显提高。
其次,抓好团结更利于竞争意识的培养。有部分同学的自觉性较差、自我控制力较差,竞争的心理转瞬即逝。为此我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小组竞赛。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便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使已有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发展。
三、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更何况是人,因每个人的家庭影响、成长坏境、兴趣爱好等多中原因,每个人之间有差异非常正常。班上几十个学生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兴趣、各有各的追求,你让他们整齐划一那是不可能的。班主任一定要允许班上的成员之间有个体差异,凡事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
1.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培养学生的思想着手
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决不能没有思想。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常利用周会课等机会让学生分析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如学校里发生了打架事件,我召开了“谁是老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通过分析中学生打架的原因、这样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有了矛盾应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解决不能靠武力。学校里出现了逃学的同学,我召开了“他为什么逃跑?”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分析逃学的原因、这个同学在逃学时的心理想法、这种做法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从而认识到在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要做心理咨询或找人倾诉,不能选择逃避来解决,逃避是懦夫的做法。通过同学们对各种事件的评论、攀谈,同学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慢慢地形成了辨别是非的标准,成了一个有主见的人、个性十足的人。
2.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学生原有的个性基础上着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否认,有许多在学校里被老师认为没有多大出息的学生在日后却有了惊人之举。想必大家都读过爱因斯坦的 “三个小板凳”的故事吧!在爱因斯坦上小学时,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很不满意的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来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你满意,但比这两个强一些。”这个故事说明了爱因斯坦有着不同与别人的个性,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学生有诸如此类的“独特”个性时,老师能不能及时发现,并让他得到更好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外因和内因不相吻合,就会相互阻碍。所以教师要看重学生的个性,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实施教育。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动态发展的工程,只要班主任用心去经营、用爱去工作,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