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教学复习的想法与做法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李翰老师的教学别具一格。他不是要求学生死读课本,而是经常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他将自己看到的历史资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更大的范围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他还和学生交流思想,把自己也作为一名学习者,真正做到师生平等。这是在教会学生学习,也是向素质教学的方向迈进。从文章中可以窥视到李翰老师的专业兴趣。做教师的自己不喜欢所学专业,就不可能保持阅读。习惯阅读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更新知识,才能对历史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有新的想法和做法。相信这篇文章对读者会有启发。
  [关键词]摆脱传统,还原历史,高考历史复习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3—0018—04
  
  2009年广东高考历史有这样一道试题: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 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 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c 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 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答案:C
  《历史教学》(中学版)就这个题目提出问题:高考复习要使学生对上述试题并不感到困难,应该怎么办?我连续三年执教高三历史,以我的经验回答,主要有两点需要注意:
  1 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 摆脱某些传统的偏见,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事实。
  这两点其实都涉及对史实的把握,第一点涉及怎样用史实解释的问题,第二点涉及史实的选择及其真假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两点,我平时的做法是:给学生适时补充一些资料——包括图片的,文字的,视频的;并结合材料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晚读时间带着问题阅读,或者利用课堂时间,我和学生一起分析。给学生补充的这些资料,增加的历史素材,一方面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感;另~方面也从侧面还原历史的真相。这当然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先说为什么要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个题目考查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教科书上只提到“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个概念,对具体情况却语焉不详。原来的教材还讲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介绍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参阅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2004年5月第1版和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I》2005年5月第2版),现在这些都没有了,连国共合作这个概念都没有直接提,只是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阅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2007年1月第3版)。
  每次我讲到这里,都会花点时间给学生讲国共合作和抗战的一些事情:
  当时毛泽东每个月要象征性地从国民
  政府那里领5块钱的工资(见[美]罗斯·特
  里尔《毛泽东传》第175页);
  周恩来当时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
  八路军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
  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的简称:
  新四军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的简称;
  “国军”是国民革命军的简称,而不是
  国民党军队的简称;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22次大
  会战的基本情况,张灵甫、薛岳、戴安澜等
  抗战名将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
  万军”等抗战时期的豪言壮语;
  八路军办事处、驼峰航线、滇缅公路及
  滇缅公路24拐段(见图片一);
  蒋介石是二战期间中国战区的最高统
  帅;
  当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是
  国民政府;
  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同西方签订的不平
  等条约,大多数是在抗战后期经国民政府努
  力废除的;
  甲国人民在抗战期间付出的努力和牺
  牲(见图片二)等。
  或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抗战一瞬间》《中国国际通讯照片》《宽容与正义》《铁蹄下的南京》这些书中的一些照片,或选取视频《四万万人民》《一寸山河一寸血》《喋血会战》《中国远征军》中的某些片段;或复印像《重庆晚报》记者张卫采写的文章一《一个老兵的回忆》,让学生阅读。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抗战不仅只有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今年广东高考这道试题的解答情况,我还没有看到统计资料,但据我的学生考后反映,解答很顺手。我今年教的高一学生也能顺利地解答此题。因为他们知道国共合作的一些史实,头脑里已经有了国共合作的历史情景,能够初步理解国共合作的含义。
  其实,教科书对很多重要概念都是一带而过,但这些概念又是高考的重点。说实话,就教科书的内容和一般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解答类似的高考试题还是有点麻烦。由于教科书的编写者习惯于非情景的叙述,而试题在某种程度上在提醒教学要注意克服这种将历史抽象化的倾向,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我觉得高考这样命题是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科书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更多的课程资源要靠教师去开发,使学生感知历史、认识历史。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平时教学和高三复习中,对一些重要概念,不管教科书上是否讲清楚,我们都要给学生认真解释,切忌从概念到概念。比如: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是怎么回
  事,削弱又是怎么回事?
  西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怎么回
  事?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解
  体是怎么回事?等等。
  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概念,讲解或补充一些文字材料、视频材料。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使学生从内涵到外延理解概念的过程。
  比如教科书上讲文艺复兴时,是这样定义“人文主义”的: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科书还进一步解释了这个概念,
  “他们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
  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
  学,追求知识”。
  我告诉学生,是不是把这几句话记住就行了呢?不是,关键要理解,高考不会直接考你是否记住这几句话,它要考你是否理解了什么是人文主义。要理解什么是人文主义,又必须从这几句话出发。我提了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对金钱的追求或者拜金主义思想,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的海外探险,这些算不算人文主义?等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我再带着他们回到课本去找答案的依据。之后,进一步举出几个相关的高考题目(见2001年全国文综第2l题和2005年广东卷第18题)进行验证并加深理解。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概念。
  又如,讲到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在鸦片战 争后解体时,我这样帮助学生理解:首先从小农经济的概念出发,小农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反过来,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分离时,我们就叫小农经济解体;接下来我给学生解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什么会分离:总的说来,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然后举例说明。恰好2008年广东高考单科的历史试题就考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这一概念,考的角度正是从概念的内涵到外延。
  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也非常重要。由于传统的观点多强调斗争,忽视合作、妥协,因此,一些重要的史实或被忽略、或被歪曲。假如考生根本就不知道国共合作的史实,不理解国共合作是怎么回事,看到上述试题肯定会吃惊或者奇怪:怎么国民党敢在延安公开出版壁报?怎么共产党还替国民党印刷传单?革命史观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将历史简单地分成好人和坏人、正面与反面、革命与反革命的对立,长期以来意识形态的灌输造成了很多历史的偏见,因此在教学中有些教师难免会囿于传统,习惯于旧的东西。2004-年上海高考历史曾出过这样一道试题:
  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族抗战……(汪道涵《致宋美龄亲属唁电》)这段话表明了对
  A 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的谅解
  B 宋美龄反对日本侵略的赞扬
  C 宋氏三姐妹毕生事业的赏识
  D 蒋介石推行亲美政策的肯定
  答案:B
  这道试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但我从中捕捉到一些信息,看到命题专家的思路。在传统的历史观念中,宋美龄得不到客观的评价,而这道题从一个侧面客观公正地肯定了宋美龄为反对日本侵略所作的贡献,客观还原了宋美龄真实的一面。由此我得到启发,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比如在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时,我选择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一部分给学生看,还复印过《一个德国‘钉子户’的故事》等文章给学生阅读,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民主制度。在学习晚清史时,我复印文章《李鸿章之死》让学生课外阅读,让他们了解真实的李鸿章,而不是被歪曲的李鸿章。
  2006年上半年的《南方周末》有篇关于蒋介石日记的文章,我当时正担任高二年级的教学工作,于是我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阅读,一边读一边讲解。巧的是,2006年上海高考历史有一道试题就是以蒋介石日记为材料。2006年下半年的《南方人物周刊》刊登了一组与蒋介石日记有关的专题文章,在高三历史复习时我把这组文章复印给学生,一是让他们读,二是我在课堂上和他们一起学习。2008年广东的历史单科题和2009年广东理科基础的历史题目都涉及蒋介石。蒋介石一度被描绘成“人民公敌”,而这道题目的最大亮点在于命题者借《时代周刊》之口,引导学生对其做客观公正的评价。
  (2008年广东)“尽管他衣着简要,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雏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 民族主义者 B 专制主义者
  C 自由主义者 D 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答案:A
  (2009年广东理科基础)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 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 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C 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 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答案:D
  为什么近年来广东、上海的高考历史试题得到广泛的好评?我认为好就好在命题专家把握了历史的本质:求真。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改变一些语境和话语体系,不能总是被某种情绪的东西所主导,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理性和成熟。人教版必修I在讲到三大战役时,有这么一句评价:
  “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
  一百五十多万人,4k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
  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
  是空前的。”
  在讲到课文上这句话时,我特别告诉学生,内战是同胞之间的厮杀,同胞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骨肉,内战没有赢家,我们要做的不是炫耀而是反思。我给学生看《内战结束的前夜》那些国军官兵的照片——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士兵理发的照片(见图三);让学生欣赏《一个时代的谢幕》《1947年春:延安》的照片,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我告诉学生,当年四平战役时,取得胜利的国军军官,看着四平大街上堆满的解放军的尸体时,有的国军军官哭了;仅仅一年后,当胜利的解放军打扫长春的战场时,也有战士哭了。如Rid:我编中学历史教科书,一定不会写“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文字,我要引用龙应台讲的一段话:
  “我不管你是哪个战场,我不管你是谁
  的国家,我不管你对谁效忠、对谁背叛,我
  不管你对正义或不正义怎么诠释,我可不
  可以说,所有被时代践踏、污染、伤害的人,
  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
  我想,这是对内战秉持的比较公允的立场。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多给学生丰富的历史史实,把握客观公正的立场。有人或许会说,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其实不然,这恰恰与新课程的理念一致;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使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学生曾在课后问我:“老师,有没有类似你复印的那些学习材料的书。”问我从哪里可以买到那些书。这样教历史的效果比死记硬背不是好得多吗?图片三:内战期间从前线撤下来的国军士兵在理发
  我写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但是,学生在应对高考的过程中全面提高了素质,这不正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吗?
  [作者简介]李翰,男,1980年生,四川仁寿县人,
  现任教于广东省罗定中学,中学历史一级
  教师。
  [责任编辑:侯林莉]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有近4000年的饮茶历史。作为中国一员的藏族,出于对茶的喜爱,形成了独特的藏茶文化。饮茶习俗、飲茶礼仪、饮茶程序等都透漏出藏茶文化的魅力。在新时代,传统的藏茶不断地发展,其饮用程序被现代科技方法所取代,复原与重建藏茶饮用程序迫在眉睫。这不是简单的恢复与重建,而是对藏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藏茶,藏茶文化,饮茶程序  [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
编者说明:现在各地以特级教师命名的工作室很多,这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好形式。李惠军工作室是成立较早的、卓有成效且已产生影响的工作室。李惠军以自己的教学魅力和读书习惯影响着他的团队,带领团队成员共同提高。本刊编辑部经常收到一些工作室的稿件,也参加过一些工作室的活动,我们感觉有些工作室的思路不大清晰。在工作室的运行中,带头人是核心。李惠军在《笃学行思录》一书中讲了很多他们的研修实例,但没有突出他本
摘 要 教皇节(Pope’s Day)亦名为“教皇之夜”(Pope-night),起源于英国传统节日“盖伊·福克斯之夜”,是流行于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节日,颇受中下层民众的欢迎,其中尤以新英格兰地区的庆祝活动最盛且富有代表性。教皇节自17世纪中后期举办至美国独立后逐渐消亡,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却是美国早期历史上的重要政治节庆之一。其中表现出的政治文化内涵随着北美殖民地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发
作者简介:王公悫,男,1948年生,副编审,本刊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历史学刊编辑研究。  关键词:2008年高考,考试说明,知识点  中图分类: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7—0054—02    今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其中历史科考试范围的变化引起种种猜测。有人统计:与去年相比,今年新增条目大约有60多个。这似乎不是个好兆头。高考要倒
[关键词]以大观小,小题大做,因小见大,理论,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J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5—0005—11  编者提示:李教授谈的是做学问、写文章的问题,其中很多道理同样适用于历史教育。如果在阅读时联想你正在研究的问题,你一定会有所收获。这样的文章需要耐心阅读,仔细体会。    人类从有文字开始,就在设法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就在从事历史写作。到今
摘 要 英国工业化期间,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传播福音主义的热情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鼓舞着一些福音派上层人士去关怀工人阶级的境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福音派上层从宗教信仰理论出发,将各种关怀工人阶级的思想付诸实践,在推动工厂改革、学校教育、贫困救助等方面给下层劳动者带来了福音。在自由放任思潮盛行的年代,福音派的思想和行动在改善工人阶级境况的同时,也对英国“渐进式”发展
[摘要]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与其文化自觉,以及孔学地位的动摇,是新文化运动要特别突出的两大背景。《新青年》并非一开始就是名刊,其内容也十分丰富,给学生介绍一下该刊很有必要。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孔教”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超越,不是全盘否定,没有将洗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教学内容,《新青年》,历史真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
编者按:本刊“以故事(细节)、材料和问题的教学设计”征文首先得到周明老师的响应。在邮件联系中,我们得知,周老师此前曾在教学中作过类似的实验。在周老师原作的基础上,本刊进行了较多的补充、修改,其中所引《史记》的原文,我们舍弃了,因为这只是一个设计,在真正实施中,给学生提供什么文字材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在此文稿成熟后,我们发给几位教师征求意见,他们的回复都排在此文后面。以这样的思路改变常规教学,
关键词 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情境化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O)07—0017—05    就目前教育测量实践来说,历史教育测量始终扮演排头兵和探索者的角色,而历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疑就是一篇篇出色的实践报告。总结历年高考命题的经验,审视命题理念的变迁,对于思考目前命题组卷策略和提高命题技巧,其意义自不待言。本文重点考察一类来自我国高考命题者创新
摘要 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安排决定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能够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富布赖特在担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期间曾主持参议院“越南听证会”和“中国听证会”,向政府决策者和普通公众更全面地展示中国,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中国,他主持的听证会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富布赖特的“中国听证会”为中美关系解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富布赖特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