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音乐的美与美感为总目标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虽然音乐美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而且它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一样,随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包括文化藝术、音乐生活而变迁。但是人们的认识在这个领域中是相对的、暂时的,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音乐美学的研究,都不可能是终极永恒的真理,它必须在时代相承的、无限延续的思维活动中得到实现。
关键词:中西比较;音乐美学;音乐本质
我们知道,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属于东西两种不同的音乐体系。自古以来,中西音乐都有不同程度地接触、碰撞和交流,其间不论人们对于中西音乐关系的理解存在多大的分歧和争论,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却客观存在,那就是中国音乐确实在不断地接受和借鉴着西方音乐,而西方也对中国音乐逐渐有所了解。中西音乐交流不是单向,而是以双向的方式在进行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音乐文化在多元发展态势下,对于中西方音乐的美学层面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音乐本质认识的多元化
1.1 音乐美的本质
音乐表达情感这是中西方音乐美学中的共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一观念在西方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整个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关音乐与情感关系问题的探讨几乎从未间断过。
中国美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在音乐审美上体现为音乐表达情感的审美特点,而情感又产生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产生于孤立的人本身。而西方对待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从人对世界的把握,人要认识世界真相角度来理解世界的,因此西方审美表现在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上也与中国有着较大的差别。不同的思维审美观念使得关于音乐的本质这个问题表现在西方音乐美学即为:音乐自律与音乐他律;而表现在中国音乐美学上则为:物感说与声无哀乐论。
1.2 中西方对音乐本质之定义的比较分析
音乐的不确定性使每个时期每个阶段对音乐本质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这一切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音乐本质的定义也就有所不同。对音乐本质的思考主要集中体现在古代音乐,以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本质是一事物所独有,以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所以,艺术的本质理应是艺术所独有并区别于非艺术的根本属性。
中国音乐美学史始终在讨论情与德的关系、声与度的关系、欲与道的关系、悲与美的关系、乐与政的关系、古与今的关系,中国更多将音乐的本质与社会政治相联系,因而在中国对音乐理论进行研究的大多是政治家、文学家。西方更多的是将音乐本质和自然科学相联系,所以在西方对音乐进行研究的不乏有数学家、物理学家等自然科学家。
2 音乐的审美感受
2.1 中西音乐的美感特征
从中西音乐的美感特征看,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中西音乐在审美品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创作的意境追求,包含着虚实相生的深刻哲理,艺术最完美的境界不是实有,而是虚与实的统一,虚实结合的境界说,深深影响了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戏曲及音乐,成为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不同的标识性特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具特色、最有民族个性的艺术精神显现。西乐的主题往往趋向于表现“实有”,制造“意义”,中乐则趋向于展示“虚无”,消融“意义”。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始终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实体存在的,它具有独立的自在性。西方人细致地观察、研究自然,试图揭示其奥秘,征服自然。西方音乐总是倾向于表现一个明确的观点、一种鲜明的情感等单一性的主题,很少去追求弦外之音、题外之意。因此,西乐的乐思总是实体的、固定的、明晰的,很少有空灵的效果。西乐纵横交叉、网状铺叠的织体,更加强调和突出了它的实在性。西方音乐包括整个西方艺术,多以“真”为旨归,除此鲜有别的追求。
2.2 音乐审美取向的比较
西方音乐传统是重哲学的概括,对生活的包容性和渗透性,所以西方古典音乐喜用动机与动机的发展,成为他们音乐的主要模式和风格,音乐有强烈的动力性和戏剧性,真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神。而中国音乐重诗意的宣泄,传统音乐乃至民间器乐对现实的超越和映射,往往并不直面生活,主张艺术的空灵与充实,而不似西方音乐或文学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在西方的音乐中凝练性、展开性很大,令人感情激荡,而中国音乐则是追求着在音乐中透射出的人格和人的追求精神。
3 中西流行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
西方流行音乐登堂入室,进入东方古国,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当时中国已进一步门户开放,西方商贾、学者、传教士、思想家,鱼贯而入,他们带来了西方价值观念自由、平等、博爱、科学、民主的理念;也带来了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产品:电影放映机、留声机、唱片、歌曲和爵士乐团,是这股锐势不可阻挡的新潮,催生了中国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是东西方音乐文化融合的结果。中国音乐的发展是在不同时期都出现了典型的文化现象,体现出了中国大陆地区人们对外界文化的吸收,并融以对自己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再次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吸收外来因素而演进的开放性。
尽管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作,每个时代也都有代表着这个时代美的观念。但是,当我们意识到方块的文字、点画波折的书法、写意的水墨画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构成我们每个中国人内在文化积累时;当我们仍能感受及感动于中国传统音乐中包括“即兴之美”在内的诸多美的原则时,我们有必要再进一步思考进入新世纪的人们为何仍留恋于这些古迹斑斑的印痕。或许凝结在这种种古典艺术中的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贯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从以往直到今天,也或许积淀在无数作品中的情理结构暗合了我们中国人从历史沿袭下来的文明历程,从今天直到未来。
参考文献:
[1]黄淑基.中西音乐美学的对话-一个音乐哲学的研究[J].台北:洪叶文化,2002年.
[2]胡郁青.国古代音乐美学简论[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汉斯立克.音乐的美[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
关键词:中西比较;音乐美学;音乐本质
我们知道,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属于东西两种不同的音乐体系。自古以来,中西音乐都有不同程度地接触、碰撞和交流,其间不论人们对于中西音乐关系的理解存在多大的分歧和争论,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却客观存在,那就是中国音乐确实在不断地接受和借鉴着西方音乐,而西方也对中国音乐逐渐有所了解。中西音乐交流不是单向,而是以双向的方式在进行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音乐文化在多元发展态势下,对于中西方音乐的美学层面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音乐本质认识的多元化
1.1 音乐美的本质
音乐表达情感这是中西方音乐美学中的共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一观念在西方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整个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关音乐与情感关系问题的探讨几乎从未间断过。
中国美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在音乐审美上体现为音乐表达情感的审美特点,而情感又产生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产生于孤立的人本身。而西方对待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从人对世界的把握,人要认识世界真相角度来理解世界的,因此西方审美表现在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上也与中国有着较大的差别。不同的思维审美观念使得关于音乐的本质这个问题表现在西方音乐美学即为:音乐自律与音乐他律;而表现在中国音乐美学上则为:物感说与声无哀乐论。
1.2 中西方对音乐本质之定义的比较分析
音乐的不确定性使每个时期每个阶段对音乐本质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这一切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音乐本质的定义也就有所不同。对音乐本质的思考主要集中体现在古代音乐,以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本质是一事物所独有,以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所以,艺术的本质理应是艺术所独有并区别于非艺术的根本属性。
中国音乐美学史始终在讨论情与德的关系、声与度的关系、欲与道的关系、悲与美的关系、乐与政的关系、古与今的关系,中国更多将音乐的本质与社会政治相联系,因而在中国对音乐理论进行研究的大多是政治家、文学家。西方更多的是将音乐本质和自然科学相联系,所以在西方对音乐进行研究的不乏有数学家、物理学家等自然科学家。
2 音乐的审美感受
2.1 中西音乐的美感特征
从中西音乐的美感特征看,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中西音乐在审美品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创作的意境追求,包含着虚实相生的深刻哲理,艺术最完美的境界不是实有,而是虚与实的统一,虚实结合的境界说,深深影响了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戏曲及音乐,成为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不同的标识性特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具特色、最有民族个性的艺术精神显现。西乐的主题往往趋向于表现“实有”,制造“意义”,中乐则趋向于展示“虚无”,消融“意义”。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始终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实体存在的,它具有独立的自在性。西方人细致地观察、研究自然,试图揭示其奥秘,征服自然。西方音乐总是倾向于表现一个明确的观点、一种鲜明的情感等单一性的主题,很少去追求弦外之音、题外之意。因此,西乐的乐思总是实体的、固定的、明晰的,很少有空灵的效果。西乐纵横交叉、网状铺叠的织体,更加强调和突出了它的实在性。西方音乐包括整个西方艺术,多以“真”为旨归,除此鲜有别的追求。
2.2 音乐审美取向的比较
西方音乐传统是重哲学的概括,对生活的包容性和渗透性,所以西方古典音乐喜用动机与动机的发展,成为他们音乐的主要模式和风格,音乐有强烈的动力性和戏剧性,真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神。而中国音乐重诗意的宣泄,传统音乐乃至民间器乐对现实的超越和映射,往往并不直面生活,主张艺术的空灵与充实,而不似西方音乐或文学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在西方的音乐中凝练性、展开性很大,令人感情激荡,而中国音乐则是追求着在音乐中透射出的人格和人的追求精神。
3 中西流行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
西方流行音乐登堂入室,进入东方古国,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当时中国已进一步门户开放,西方商贾、学者、传教士、思想家,鱼贯而入,他们带来了西方价值观念自由、平等、博爱、科学、民主的理念;也带来了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产品:电影放映机、留声机、唱片、歌曲和爵士乐团,是这股锐势不可阻挡的新潮,催生了中国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是东西方音乐文化融合的结果。中国音乐的发展是在不同时期都出现了典型的文化现象,体现出了中国大陆地区人们对外界文化的吸收,并融以对自己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再次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吸收外来因素而演进的开放性。
尽管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作,每个时代也都有代表着这个时代美的观念。但是,当我们意识到方块的文字、点画波折的书法、写意的水墨画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构成我们每个中国人内在文化积累时;当我们仍能感受及感动于中国传统音乐中包括“即兴之美”在内的诸多美的原则时,我们有必要再进一步思考进入新世纪的人们为何仍留恋于这些古迹斑斑的印痕。或许凝结在这种种古典艺术中的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贯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从以往直到今天,也或许积淀在无数作品中的情理结构暗合了我们中国人从历史沿袭下来的文明历程,从今天直到未来。
参考文献:
[1]黄淑基.中西音乐美学的对话-一个音乐哲学的研究[J].台北:洪叶文化,2002年.
[2]胡郁青.国古代音乐美学简论[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汉斯立克.音乐的美[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