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再思考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问题,学者们提出许多不同的观点。从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着手,重点阐述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客观条件,以人口增长、地理环境为中心一并进行分析,与以往中世纪城市是商业起源或者是手工业起源侧重点不同,但必须承认城市的兴起是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认为人口增长、地理环境为城市兴起提供客观因素,起到必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世纪;西欧;人口增长;地理环境;宗教
  中图分类号:K51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3-0149-02
  
  11世纪城市的兴起给西欧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城市的兴起对世界历史都有很大意义。“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摆脱野蛮状态,确定世界各地各时的文明的性质时的……一般的指南。’”[1]但关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问题,“学术界争论长达两个世纪”[2],形成了学术界对中世纪城市问题“百家争鸣”的状态。西欧城市的兴起是多元素、多角度的问题,既有经济原因,也有经济之外的诸多因素。经济之外的诸多因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人口增长、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兴起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的定义
  关于城市的兴起问题,国内学者们都进行自己的论述,“陈兆璋先生认为,城市是由逃亡奴隶的聚居发展而来的。沈定平先生认为,城市是由封建主建立的,并为其服务的。马克■先生指出,西欧中古城市的兴起源头有多种,不可能一言蔽之,城市是西欧封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它的对立物[3]”。
  当今,国外学术界很流行的两种学派,一位是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他认为城市需要设防,先在城堡的聚居形成的,也就是“商业起源论”,“另一位是原苏联史学家梁斯基·柯基敏基等提出‘手工业起源论’”[2]。
  有些学者认为,“不同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事物”[4]。这显然夸大了城市地位,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城市确实是在封建社会中突显自己的地位,同时又冲击和瓦解封建社会为基础的农奴制和庄园制。
  城市这么重要,城市内涵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想更加深刻理解城市的内涵就需要中西进行比较,中国的封建时代城市在宋代以前大多数都是政治中心或者军事重镇,经济功能不占主体地位,比如说唐代的坊市制,城市有108坊,市需要定时定点开放,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交易的。唐代有“海上丝绸之国”的美称,但城市的功能还是以政治中心为主。街道整整齐齐,是人口聚居的集合体,是按照统治者的意愿建立的。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功能是经济中心,其次是政治中心,“是工商业者一种‘自发’的社会运动的产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5]。我们从一个侧面来看,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街道是杂乱无序的,可以反映出它是自发的过程。
  这有一段史料,在11世纪的林肯郡有一位很贫穷的小伙子他叫圣戈德里基,为了生计,他到处流浪,他与贫穷的同年龄人有很大不同是,他加入了商队,“沿着英格兰、苏格兰、丹麦和弗兰德尔从事沿海贸易,从城市到城市”[6]74。赚了一大笔钱,成为富商,这个例子说明了中世纪城市是经济功能占主导地位。正像一位历史学家说的一样,“中世纪城市是经济社会力量的产物”[7]415。
  二、人口增长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织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1]。
  城市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口增长。在中世纪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城市经济建立在贸易基础上,因此,在贸易出现之前应有一些经济上的准备。“在贸易出现之前,总需要有剩余的农产品和剩余人口,否则何来交换的商品”[8]。在马克■先生的《英国封建社会研究》中写道:“初期城市的居民,大量的乡下的农民进入城市而形成的。有的城市其数量占到市民的70%。所以可以判定人口有了增长”[9]。
  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人口增长对西欧城市的兴起是很必要的,“随着征服战争的结束,蛮族定居后开始转向生产。自7世纪起一些蛮族国家的统治者把鼓励农业生产作为重要的政策。他们号召蛮族由‘憎恨刀剑’‘转向犁头’,以此来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免除垦荒的租税,并对开垦的人让予财产权或用益权。这样西欧就逐渐出现了农具和耕种方式的革新,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扩展了农业耕种范围,为人口的快速增长提供了空间。这些都为后来城市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8]。
  流动人口增加,货物交换频繁,城市成为商人第一选择的集聚地方,人口的大量聚集,“又在沿海或沿河以及道路比较畅通的地方,因而有大量的消费者存在,有利于买卖”[10]28。初期城市的繁荣,也推动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口膨胀。人口密度大也容易使城市的中心发生“瘟疫病和传染病”[10]28,城市在灾祸之后还可以马上恢复。
  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欧洲城市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口增长,“从1000—1349年(即黑死病的灾难降临欧洲的那一年)之时期中,人口继续增长。大致从1050—1250年间改变欧洲面貌的强大的人口在聚居活动。关于封建时代欧洲人口的增加,德意志历史学家兰普勒赫曾做出最透彻的研究”[7]446。
  我们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增长被经济学家认为是“人类进步的根源”[7]44,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生产资料,造成生产资料的强大压力,人口的增长使农村人口过剩,产生了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释放在城市里,我们常常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只要农奴在城市里待到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因此造成大量的农奴逃跑,领主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不得不放宽条件留住农奴,被迫“改善他们的待遇,把服役改变为固定的缴款,最后甚至释放农奴”[7]447。这是人口增长导致的一系列链锁效应,不久之后领主生活费用增长的速度要远远大于收入费用,于是出现了另一种制度,叫做地租制度。“封建经济的崩溃,就跟着这项从服役到地租制的过度而俱来了。”[7]448我们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增长的两个渠道是原有居民的后代和乡村居民的大量进城,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居民的职业开始多样化,不同职业和职业内部出现竞争,为了限制竞争出现行会。行会又为城市的手工业者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侯建新先生指出:“西欧城市兴起与农奴的逃亡运动几乎同步发生,不是偶然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新兴城市乃是农奴大潮的一个创造物”[11]。
  从10世纪开始,人口大量增长,“从950年,意大利人口迅速增长,稍后中欧、北欧也紧紧跟上。从此一直到1348年的大疫之前,这些地方的人口都增加了三倍”[12]。
  总之,从10世纪起,人口增长,农村人口过剩,大量农奴向城市转移,城市逐渐兴起,城市内部结构开始有了新的意义。
  三、地理环境
  城镇的位置首先在交通便利、有河流的地方,“地理位置加上存在一个城镇或者一个筑有工事的城堡,看起来是商人定居的基本的和必要的条件”[6]89。看起来定居地不是人为的,而商人第一需要是安全和交通便利。
  地中海位置的重要性,我们看罗马帝国,它会有地中海特性,“地中海是罗马帝国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的保证”[6]1,加洛林时期经济不发展,原因是伊斯兰教关闭地中海。从中我们可以认为地中海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中世纪城市兴起首先发生在地中海周围,就是意大利地区和法兰西南部。“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生活开始较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具有的特点:商业贸易活动的活跃。这个特点则应更多地归结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13]。
  意大利半岛的自然环境相差很大,它的北部是阿尔卑斯山为屏障,海岸线长达7 200千米,气候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年降水500~1000毫米。80%国界线为海界,南部地区,山地多于平地,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全境4/5为山丘地带,“可以说,这种特有的地理条件始终对意大利的历史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影响”[13]。
  “地理因素,对于中世纪城市生活的发展,是具有最大影响的。尤其重要的,地理的位置和它周围的自然资源使城市获得了经济特征和重要位置”[7]408。
  总之,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是多种合力作用下产生的,不能简单归于经济原因。人口增长,地理环境,宗教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超.论西欧中古城市产生的原因——兼评西方学者的学术观点[J].农垦师专学报,1995,(3).
  [2]刘景华.“生产不足”论:对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问题的新思考[J].世界历史,1993,(4).
  [3]于沛,周荣耀.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1978-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90.
  [4]魏建国,孙光妍.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刍议[J].载M·Block.FeudalSociety[M].Chicago,1962北方论丛,2004,(1).
  [5]刘景华.封建时代中西城市比较的几个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2).
  [6]「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52).
  [9]马克.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9.
  [10][英]大卫·尼科尔.中世纪生活[M].山西:希望出版社,2007.
  [11]侯建新.现在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129.
  [12]马克.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386.
  [13]王亚平.浅析中世纪罗马法研究首先在意大利城市兴起的原因[J].东北师大学报,2002,(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真实展现了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状况,并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实际需求,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从而提出从建立评价体系及与就业的结合两方面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  中图分类号:G424.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59-02 
期刊
摘 要:现代企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环境活动,对环境保护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必须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煤炭行业为例探讨了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及其在发展环境会计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关键词:环境会计;可持续性发展;煤炭行业;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068-02    一、环境
期刊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的大致发展历程,并着重对现阶段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代表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元素进行了分析和解构,即娱乐元素、“真人秀”元素、话题性元素、情感元素、服务元素以及表演元素,以此为基础,文章对这类节目的性质与功能进行了初步界定。   关键词:《非诚勿扰》;节目元素;性质;功能  中图分类号:G2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
期刊
摘要: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是追求各学科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理论与实践的相分离,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本专业活动的完整过程和各项要求,学生的职业素养不能获得切实训练和有效提高。针对此现象以助产专业为例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方法,通过从临床工作过程到课程、从课程到教学过程设置,开发配套的教学文件,建设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及建立课程监
期刊
摘要:“趋同论”是一种歪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论断,十月革命后一直活跃在资本主义的舞台上,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越来越吸引中国学者关注的目光。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支持了“趋同论”的说法。一方面证实了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趋同,另一方面,也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单向度的人;趋同论;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D033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农村的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对于农村山区具体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深入地探究农民收入增长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径,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村镇;农民;经济;增收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3-0071-02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国土面积的70%是山区或半山区。地域广大的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条件较差,是新农村建设任务中的难点。
期刊
摘要:通过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专业的学位论文的状况来探究其硕士专业的发展状况,借助文献计量方法主要从学位论文的年限统计、指导教师、研究方向等方面来展开,了解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专业的优势及问题所在,为教育学院硕士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学位论文;文献计量;硕士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205-02    兰州大
期刊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亦日益显现乃至激化。学界在探讨诸如此类问题时,大都运用的是西方正义理论,而马克思正义观则较为鲜见。马克思正义观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维度,要求我们在探讨具体的公平正义问题时,必须立足于具体的历史实践和历史阶段,用特定历史时期的相对正义观去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由此可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凸显。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直接导致阶层矛盾扩大化,这就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巨大挑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保持社会稳定,而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只有做到了阶层和谐才能让社会稳定,因而如何做到阶层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阶层和谐;利益;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C912.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
期刊
摘要:“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党在新时期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推行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的实施因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实践中,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进一步推行,鉴于此,文章在对桂林市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成效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局限;建议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