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闸的防洪抢险、排涝抗旱、水资源调配等作用发挥,在水利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影响下,从以往的人工操作,开始向自动化控制的模式转变,包括闸门计算机监视、安全监测、视频监视,是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文章将围绕这些自动化控制系统内容,在了解系统方案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深入研讨系统方案设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1. 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基于水闸的运行特征,以及对各种运行功能需求现状,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要体现出系统的实用性、安全性、集成性、互操作性等优点,并以此作为系统设计原则:
1.1实用性原则
水闸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乃至不同水闸运行的差异性,要求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兼具较为全面的功能,在系统方案设计时,包括系统的控制功能、管理功能,都要以实用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具体水闸的自动化控制需求,进而因地制宜地量身定制,而不要盲目引入所谓的新技术。
1.2安全性原则
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的操作,适时不排除系统之外非法入侵行为的危害,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除了需要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用,还要确保系统不存在漏洞,方案设计时,建议参考冗余控制模式和容错控制模式等,这些模式对保障系统稳定和可靠,具有一定的帮助。
1.3集成性原则
水闸控制系统功能的复杂性,不同功能需要对应的一套子系统进行操作,而子系统之前可能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但在实际操作时,可能集成同一界面上。关于集成性,事实上也是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之一,该功能通过监视平台的监视和管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设备的协调,能够让操作者统筹兼顾整个系统操作状况。
1.4互操作性原则
水闸自动化系统开发,很多电气设备来自于开放性市场,在性能和性价比方面,可能参差不齐,并影响日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为此,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要考虑系统后期的扩展,在选择电气产品时,一定要考虑单件产品与系统其他元器件之间,是否有互操作的性能。
2. 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
在明确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笔者将重点研讨闸门计算机监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测系统的开发研究,基于相关的系统开发设计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措施:
2.1闸门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
闸门计算机监视控制系统,分为主控级和现地控制级,后者优先于前者,其中闸门中央控制室负责主控级的操作,一般设置在闸门管理处,属于闸门控制的核心,能够自动完成闸门数据管理和报表生成打印。而闸门启闭房负责现地控制级的操作,主设备是闸门的开度仪和荷重仪,操作方式常见的有触摸屏和按钮两种。在了解闸门计算机监视系统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系统的配置,笔者建议设置冗余关系的两套主控级操作员站,包括通讯工作站、网络交换机、数据服务器和打印机等设备,而现地控制系统,则推荐内嵌以太网口,并连接现地控制网,在每扇闸门上,设置1-2套现地控制单元和1套环网交换器。通过以上监控系统,除了能够采集和处理水位、闸门开度、闸门负荷、电量参数、启闭机工作状态等数据,还能够实时监控闸门启闭机等控制设备,这对于闸门极限位置连锁和误操作连锁等,起到良好的安全防护作用。至于系统软件的选用,主要有上位组态软件、数据库软件和其他编程、应用软件等。软件的应用,在开始运行后,进行闸门操作模式的选择,有单闸门开启模式、批闸门开启模式、最大负荷开启模式三种,其中单闸门开启模式,在选择闸门编号后,设定闸门开度和确定参数是否正确,如果参数显示正确,即可依次开启单扇闸门和下扇闸门;批闸门开启模式,在选择批闸数量后,设定闸门的开度和确定参数是否正确,如果参数正确,即可按照顺序开启批闸门;最大负荷开启模式,只需要确定参数正确后,就可以直接开启闸门。
2.2安全监测系统
水闸运行的安全性,以及是否影响周边建筑,需要进行不间断地安全监测。考虑到水闸的闸墩、翼墙、消力池、导流堤等位置,对水闸安全运行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要作为安全监测系统的重点,主要监测的数据包括水闸的渗压、扬压力、土压力等,通过数据的分析,判断水闸各位置是否有异常情况。关于水闸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笔者建议采用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将其划分为管理单元、采集单位、传感单元、通讯单位几个部分,系统要布置多台监测主机和数据服务器,并在待监测部位,安装渗压计、扬压计和土压计,通过配置有塔式服务器的计算机,采集、归类、处理和保存渗压计、扬压计、土压计提供的数据。以上单元中,数据采集单元最为重要,由16个采集模块组成,并通过标准的通讯接口与监测主机连接。至于系统软件的选用,主要有采集软件、整编软件和分析软件,采集软件负责采集单元的通讯数据收集,软件启动后,选择性应用单点测量、巡回测量和定时测量等方式,收集采集单元所监测到的数据,并查询是否存在异常监测数据;资料整编的软件,是在采集资料后,整编和维护各种数据,然后自动生成报表,并自动打印,为满足整编的需求,软件应具备查询、添加、删减、修改、查询、备份、恢复等基本功能;分析软件,用于分析水闸各监测部位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压力水位和渗流量等,需有对应的数学模型辅助分析,最后同样能够自动生成报表。
2.3视频监测系统
视频监测系统,以直观的方式,观察水闸各功能的自动化运行情况,属于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重要的辅助补充内容,其硬件设备包括摄像机、视频服务器、录像机、切换机、键盘和监视器。视频监测系统启动后,适时监测水闸上下游水位情况,以及启闭机房、闸门等设备的运行,在发现关键设备存在故障问题时,可根据视频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予以及时排除。某水闸设置了一套一体化摄影机,用于监测上下游是否有漂浮物和船只,监测人员发现漂浮物或者船只危及水闸安全时,就能够发出报警。另外启闭机房、闸门和配电房和柴油机房等位置,都需要安装摄影机。视频监测系统自动化功能的实现,当前在国内尚属襁褓开发阶段,依然以人工监测为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于软件开发技术的滞后性,在此笔者建议引入其他工程领域中的视频监测技术,开发出兼具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报警功能一体的软件,以及搜集各种水闸安全运行数据的数据库,不断增加视频监控系统的支撑数据量,对所有视频监控设备的信息进行传输配置和网络调试,集中管理和控制视频信息的显示、回放、录像和云镜等,方可保证视频监测系统的实用高效性和安全可靠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要体现出系统的实用性、安全性、集成性、互操作性等原则,从闸门计算机监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测系统三个方面展开设计。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但考虑到不同水闸自动化控制需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相关水闸工程中应用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水闸的自动化运行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于强,张德宁. 浅谈宫家闸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9):74-76.
[2]叶建琴,袁长治.大中型水闸综合自动化系统[J].中国电子商务,2013,(8):226.
[3]胡凯,张昱. 基于分布式控制算法的泵站水闸网络预测的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2):63-64.
[4]宋春杰,王辉. 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关键设计[J]. 科技资讯,2012,(17):33-34.
关键词: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1. 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基于水闸的运行特征,以及对各种运行功能需求现状,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要体现出系统的实用性、安全性、集成性、互操作性等优点,并以此作为系统设计原则:
1.1实用性原则
水闸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乃至不同水闸运行的差异性,要求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兼具较为全面的功能,在系统方案设计时,包括系统的控制功能、管理功能,都要以实用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具体水闸的自动化控制需求,进而因地制宜地量身定制,而不要盲目引入所谓的新技术。
1.2安全性原则
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的操作,适时不排除系统之外非法入侵行为的危害,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除了需要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用,还要确保系统不存在漏洞,方案设计时,建议参考冗余控制模式和容错控制模式等,这些模式对保障系统稳定和可靠,具有一定的帮助。
1.3集成性原则
水闸控制系统功能的复杂性,不同功能需要对应的一套子系统进行操作,而子系统之前可能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但在实际操作时,可能集成同一界面上。关于集成性,事实上也是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之一,该功能通过监视平台的监视和管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设备的协调,能够让操作者统筹兼顾整个系统操作状况。
1.4互操作性原则
水闸自动化系统开发,很多电气设备来自于开放性市场,在性能和性价比方面,可能参差不齐,并影响日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为此,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要考虑系统后期的扩展,在选择电气产品时,一定要考虑单件产品与系统其他元器件之间,是否有互操作的性能。
2. 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
在明确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笔者将重点研讨闸门计算机监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测系统的开发研究,基于相关的系统开发设计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措施:
2.1闸门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
闸门计算机监视控制系统,分为主控级和现地控制级,后者优先于前者,其中闸门中央控制室负责主控级的操作,一般设置在闸门管理处,属于闸门控制的核心,能够自动完成闸门数据管理和报表生成打印。而闸门启闭房负责现地控制级的操作,主设备是闸门的开度仪和荷重仪,操作方式常见的有触摸屏和按钮两种。在了解闸门计算机监视系统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系统的配置,笔者建议设置冗余关系的两套主控级操作员站,包括通讯工作站、网络交换机、数据服务器和打印机等设备,而现地控制系统,则推荐内嵌以太网口,并连接现地控制网,在每扇闸门上,设置1-2套现地控制单元和1套环网交换器。通过以上监控系统,除了能够采集和处理水位、闸门开度、闸门负荷、电量参数、启闭机工作状态等数据,还能够实时监控闸门启闭机等控制设备,这对于闸门极限位置连锁和误操作连锁等,起到良好的安全防护作用。至于系统软件的选用,主要有上位组态软件、数据库软件和其他编程、应用软件等。软件的应用,在开始运行后,进行闸门操作模式的选择,有单闸门开启模式、批闸门开启模式、最大负荷开启模式三种,其中单闸门开启模式,在选择闸门编号后,设定闸门开度和确定参数是否正确,如果参数显示正确,即可依次开启单扇闸门和下扇闸门;批闸门开启模式,在选择批闸数量后,设定闸门的开度和确定参数是否正确,如果参数正确,即可按照顺序开启批闸门;最大负荷开启模式,只需要确定参数正确后,就可以直接开启闸门。
2.2安全监测系统
水闸运行的安全性,以及是否影响周边建筑,需要进行不间断地安全监测。考虑到水闸的闸墩、翼墙、消力池、导流堤等位置,对水闸安全运行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要作为安全监测系统的重点,主要监测的数据包括水闸的渗压、扬压力、土压力等,通过数据的分析,判断水闸各位置是否有异常情况。关于水闸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笔者建议采用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将其划分为管理单元、采集单位、传感单元、通讯单位几个部分,系统要布置多台监测主机和数据服务器,并在待监测部位,安装渗压计、扬压计和土压计,通过配置有塔式服务器的计算机,采集、归类、处理和保存渗压计、扬压计、土压计提供的数据。以上单元中,数据采集单元最为重要,由16个采集模块组成,并通过标准的通讯接口与监测主机连接。至于系统软件的选用,主要有采集软件、整编软件和分析软件,采集软件负责采集单元的通讯数据收集,软件启动后,选择性应用单点测量、巡回测量和定时测量等方式,收集采集单元所监测到的数据,并查询是否存在异常监测数据;资料整编的软件,是在采集资料后,整编和维护各种数据,然后自动生成报表,并自动打印,为满足整编的需求,软件应具备查询、添加、删减、修改、查询、备份、恢复等基本功能;分析软件,用于分析水闸各监测部位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压力水位和渗流量等,需有对应的数学模型辅助分析,最后同样能够自动生成报表。
2.3视频监测系统
视频监测系统,以直观的方式,观察水闸各功能的自动化运行情况,属于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重要的辅助补充内容,其硬件设备包括摄像机、视频服务器、录像机、切换机、键盘和监视器。视频监测系统启动后,适时监测水闸上下游水位情况,以及启闭机房、闸门等设备的运行,在发现关键设备存在故障问题时,可根据视频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予以及时排除。某水闸设置了一套一体化摄影机,用于监测上下游是否有漂浮物和船只,监测人员发现漂浮物或者船只危及水闸安全时,就能够发出报警。另外启闭机房、闸门和配电房和柴油机房等位置,都需要安装摄影机。视频监测系统自动化功能的实现,当前在国内尚属襁褓开发阶段,依然以人工监测为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于软件开发技术的滞后性,在此笔者建议引入其他工程领域中的视频监测技术,开发出兼具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报警功能一体的软件,以及搜集各种水闸安全运行数据的数据库,不断增加视频监控系统的支撑数据量,对所有视频监控设备的信息进行传输配置和网络调试,集中管理和控制视频信息的显示、回放、录像和云镜等,方可保证视频监测系统的实用高效性和安全可靠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要体现出系统的实用性、安全性、集成性、互操作性等原则,从闸门计算机监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测系统三个方面展开设计。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但考虑到不同水闸自动化控制需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相关水闸工程中应用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水闸的自动化运行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于强,张德宁. 浅谈宫家闸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9):74-76.
[2]叶建琴,袁长治.大中型水闸综合自动化系统[J].中国电子商务,2013,(8):226.
[3]胡凯,张昱. 基于分布式控制算法的泵站水闸网络预测的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2):63-64.
[4]宋春杰,王辉. 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关键设计[J]. 科技资讯,2012,(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