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①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②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发展数学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大有裨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书写工整、准确计算;仔细观察、用心记忆来训练,到了高年级就要进行认真检查、仔细检验的习惯培养,此外,一题多解的习惯性思考也是培养的重点。只有在课堂上进行严格培养,负责指正,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这对未来缜密思维,严格要求等良好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帮助。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表象
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例如:教学余数概念,先让学生动手分小棒:①9根小棒每2根为一份,可以分几份,还剩几根?②13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同学可以分几根,还剩几根?操作完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说说是怎样分小棒的,从而形成表象,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下面题目应该怎样分?①有7块饼干,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几个人,还剩几块?②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可以分几支,还剩几支等。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理解了被除数是总数,除数和商分别是要分的份数和每份数,余数是不够一份而多出的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在头脑中形成了正确清晰的表象,正确的思维才有牢固的基础。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帮助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1 积极创设阅读情境。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精炼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圆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数学题,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如在进行圆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圆”有关的实物,引发学生迫切认识圆的心理,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
4.2 加强示范阅读和实践活动。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关材料的示范阅读时,要利用自己情感经验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这样就能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合理的安排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猜数学谜语和做数学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5 重视练习课和复习课
5.1 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并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2 复习课应关注学生差异。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以及各层次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因此复习课必须考虑到后20%潜能生的学力情况,也得兼顾前10%特长发展生的需求,复习题的选择应该体现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要有一个难易的梯度,控制一定的题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同时,设计一些多条件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搭配问题或自提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三年级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出示这样一道题目:桌子上放了不到30张的卡片,平均放到三个盒子里,还多了一张,问桌子上有几张卡片?学生解题时,会发现答案不只一个,如果每个盒子放一张,还多了一张,那就4÷3=1……1,如果每个盒子放两张还多一张的话,那就7÷3=2……1,对潜能生要求做对一种答案就可以,对中等生则要求找出三种以上,而对特长发展生,则要求全部找出来。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①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②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发展数学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大有裨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书写工整、准确计算;仔细观察、用心记忆来训练,到了高年级就要进行认真检查、仔细检验的习惯培养,此外,一题多解的习惯性思考也是培养的重点。只有在课堂上进行严格培养,负责指正,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这对未来缜密思维,严格要求等良好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帮助。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表象
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例如:教学余数概念,先让学生动手分小棒:①9根小棒每2根为一份,可以分几份,还剩几根?②13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同学可以分几根,还剩几根?操作完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说说是怎样分小棒的,从而形成表象,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下面题目应该怎样分?①有7块饼干,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几个人,还剩几块?②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可以分几支,还剩几支等。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理解了被除数是总数,除数和商分别是要分的份数和每份数,余数是不够一份而多出的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在头脑中形成了正确清晰的表象,正确的思维才有牢固的基础。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帮助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1 积极创设阅读情境。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精炼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圆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数学题,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如在进行圆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圆”有关的实物,引发学生迫切认识圆的心理,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
4.2 加强示范阅读和实践活动。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关材料的示范阅读时,要利用自己情感经验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这样就能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合理的安排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猜数学谜语和做数学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5 重视练习课和复习课
5.1 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并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2 复习课应关注学生差异。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以及各层次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因此复习课必须考虑到后20%潜能生的学力情况,也得兼顾前10%特长发展生的需求,复习题的选择应该体现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要有一个难易的梯度,控制一定的题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同时,设计一些多条件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搭配问题或自提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三年级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出示这样一道题目:桌子上放了不到30张的卡片,平均放到三个盒子里,还多了一张,问桌子上有几张卡片?学生解题时,会发现答案不只一个,如果每个盒子放一张,还多了一张,那就4÷3=1……1,如果每个盒子放两张还多一张的话,那就7÷3=2……1,对潜能生要求做对一种答案就可以,对中等生则要求找出三种以上,而对特长发展生,则要求全部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