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來源於興趣,更基於扎實的功底,以及多年如一日的堅持。他對藝術一直保持着高漲的熱情和孜孜不倦地追求。他熱愛繪畫,熱愛寫生,在醉心於創作的同時享受着沉浸其中的快樂。他注重對寫實功力的培養,為藝術的傳承奉獻心力。他就是香港寫實派油畫家楊奕先生。
樂享繪画人生
楊奕先生從小就喜歡畫畫,並且頗有天賦。他在惠州長大,讀書時看到自己喜歡的畫,或者是連環畫中喜歡的人物,便在圖畫課上臨摹起來,畫得惟妙惟肖,經常得到大家的稱讚。大家的鼓勵讓他奠定了繪畫的信心,對繪畫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來到香港後,楊奕先生進入香港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包括素描、構圖學、透視學、色彩學、人體解剖學、美術史等等,專業而系統的學習為他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他畢業後師從香港著名的寫實派畫家馬家寶先生學習油畫創作。
馬家寶老師教法靈活,既注重對技15的教授,又善於實際指導,經常帶學生出去寫生。“每個星期天我們都會去寫生,大家都非常用功。若是遇到下雨天,大家就會回到畫室,一起去買來魚、豬腳、花卉、水果等作為作畫對象,畫完之後再一起做一頓美味的晚餐,和諧而美好的氛圍溢滿整個畫室。”楊奕先生回憶道,“馬老師跟大家一直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大家一起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他進步得非常快,受老師影響,此後寫生也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彩之一。
為了生活,畫畫只能是作為一門業餘興趣。楊奕先生經營着研磨材料的貿易,雖然也有請工人,但很多事情還是需要親力親為,後來因為生意漸忙,能夠花在畫畫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中間曾放下畫筆二十多年,直到97回歸之後,生意沒那麼忙的時候才又開始重拾畫筆。退休之後,他便全身心投入在創作中。
楊奕先生非常喜歡寫生,喜歡這種現場作畫的感覺,將眼前所見融於心中再流於筆端。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也是他創作素材和靈感的源泉。他的很多作品都能找到原型,街道、公園、大橋、海港、房屋、人物、美食等皆可入畫。取景多來源於香港,此外雲南、貴州、新會、廣西、惠州等地也留下了他的足跡,他還去過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家寫生。他每一年都要外出一兩次寫生,每一次至少一個月時間,在行走與駐足間,享受沉浸在創作中的快樂。
值得一提的是楊奕先生的太太也是一名畫家,兩個人因為共同的興趣而走到了一起,平日裏就經常在一起切磋畫技,如今退休後,每逢周末他和妻子都會出去寫生,一出去就是一整天,從旭日東升一直畫到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才依依不捨地回家。時光在這隨性愜意中定格,夫妻倆鹣蝶情深,相知相隨携手一生的浪漫,成為了畫壇的一段佳話。
西洋畫與中國畫不同, 中國畫尚意,而西洋畫尚形,其審美在於真和美,追求對象的真實和環境的真實。為了達到逼真的藝術效果,十分講究比例、明暗、解剖、色度等科學法則的運用。寫實畫與抽象、寫意不同,畫家的水平高低從一幅畫中就能檢驗出來,很考驗畫功。
楊奕先生介紹說,看一幅畫主要有這些客觀標準:第一是構圖好不好,透視準不準確;第二是顏色是否用錯,第三是用筆是否正確,用錯了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第四則是用筆有沒有多餘的筆劃。”尤其是畫人物肖像,更能檢驗功力,處理不好則會‘浮’起來而顯得不真實。其次素描、色彩的功底要很扎實。所以,如果想要畫得逼真,一定是要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他對於藝術的追求是單純而執著的,他笑稱自己至今也沒有非常滿意的作品,這是為何呢?他歸結為四個字——“眼高手低”,“眼高”即要有追求更高境界的雄心,“手低”則是要勤於練習。在他的畫室裏擺放着很多自己的作品,有空時他經常會去斟的研究,或是修改。”技術的提高離不開刻苦的練習。”
曾有學生問楊奕先生:“如何才能成為一位有名的畫家?”他非常坦誠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首先是生活沒有後顧之憂,若是迫於生存的壓力則是無法潛心作畫的;二是一定要有濃厚的興趣,有興趣才能長久地堅持;第三則要有一定的天賦,對於色彩的把握和調配,必須親自去領悟;第四要有一位好技法的老師指導,第五也需要商業社會的推銷和包裝。
然而,隨着藝術與商業的漸漸結合,受一些市場炒作和輿論的影響,有些人誤把價格作為衡量畫作的首要標準,而楊奕先生認為這是片面的。他曾經擔任了香港大學組織的全港青少年繪畫比賽的評委,在比賽中他發現,西洋畫組略遜的原因則在於寫實能力不足,基礎不夠扎實。很多家長其實也不甚了解個中差別,甚至是一些老師同樣在這方面有所欠缺。
在2008年時,楊奕先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萌生了成立一個專門培養寫實能力的畫會的想法。
推動艺術传承
於是,國際當代畫家協會應運而生,楊奕先生是創會者之一,也是副會長。他介紹說,國際當代畫家協會凝聚了一批注重寫實的優秀畫家,旨在培養下一代的寫實功夫,也焉有共同理念、熱愛藝術的同道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從事推廣和研究西洋繪畫藝術。經常策劃一些展覽,和寫生及研討活動。“我們希望能通過推廣寫實,讓年輕人多去學習和提高。”
然而香港這個世界大都會,這個東西方文化交匯樞紐,在文化藝術的傳承方面面臨着很多問題,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一個是年輕人畫畫的比較少,楊奕先生介紹說,現在學習畫畫的很多是退了休的老人,或者是小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發展興趣。年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面臨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太大,而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學畫畫。另一個是政府對藝術的推廣支持的力度還不夠。
其實藝術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覦,藝術不僅能展現出美,也是一種心靈的修為。於整個社會而言,藝術有益於促進社會的和諧,因為社會的穩定,在於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而社會的興旺,則關乎城市的文化氣氛和百姓的藝術修養。而手執畫筆一路走來,楊奕先生感慨道,於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是藝術讓自己的心能夠沉澱下來,集中精神專注於一件事情,這種投入是美好的。所以他希望政府和社會能夠加强對藝術的推廣,讓藝術感染每一個人,並走進每一個人生活。
楊奕先生本不想太早帶學生,一方面是想趁自己還可以走動的時候多出去寫生,另一方面也趁機多積累一些教學素材和經驗。等以後走不動了再專心教學。但是藝術的傳承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作為畫壇的前輩,他也一直致力於奉獻其中。“學畫很辛苦,特别是我們寫實的,我希望有興趣學畫的人能夠堅持下去。倘若遇到有天賦的學生想學畫但卻交不起學費,我也願意義務教學。”
繪畫是楊奕先生一生所愛,寫實是他的風格,而繪畫功底的修煉則是他堅定不移的追求。手握晝筆,沉醉於畫的創作,快樂在筆尖凝注。心繫後輩,為藝術的傳承而奉獻,人生也變得更加縯紛。
樂享繪画人生
楊奕先生從小就喜歡畫畫,並且頗有天賦。他在惠州長大,讀書時看到自己喜歡的畫,或者是連環畫中喜歡的人物,便在圖畫課上臨摹起來,畫得惟妙惟肖,經常得到大家的稱讚。大家的鼓勵讓他奠定了繪畫的信心,對繪畫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來到香港後,楊奕先生進入香港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包括素描、構圖學、透視學、色彩學、人體解剖學、美術史等等,專業而系統的學習為他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他畢業後師從香港著名的寫實派畫家馬家寶先生學習油畫創作。
馬家寶老師教法靈活,既注重對技15的教授,又善於實際指導,經常帶學生出去寫生。“每個星期天我們都會去寫生,大家都非常用功。若是遇到下雨天,大家就會回到畫室,一起去買來魚、豬腳、花卉、水果等作為作畫對象,畫完之後再一起做一頓美味的晚餐,和諧而美好的氛圍溢滿整個畫室。”楊奕先生回憶道,“馬老師跟大家一直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大家一起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他進步得非常快,受老師影響,此後寫生也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彩之一。
為了生活,畫畫只能是作為一門業餘興趣。楊奕先生經營着研磨材料的貿易,雖然也有請工人,但很多事情還是需要親力親為,後來因為生意漸忙,能夠花在畫畫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中間曾放下畫筆二十多年,直到97回歸之後,生意沒那麼忙的時候才又開始重拾畫筆。退休之後,他便全身心投入在創作中。
楊奕先生非常喜歡寫生,喜歡這種現場作畫的感覺,將眼前所見融於心中再流於筆端。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也是他創作素材和靈感的源泉。他的很多作品都能找到原型,街道、公園、大橋、海港、房屋、人物、美食等皆可入畫。取景多來源於香港,此外雲南、貴州、新會、廣西、惠州等地也留下了他的足跡,他還去過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家寫生。他每一年都要外出一兩次寫生,每一次至少一個月時間,在行走與駐足間,享受沉浸在創作中的快樂。
值得一提的是楊奕先生的太太也是一名畫家,兩個人因為共同的興趣而走到了一起,平日裏就經常在一起切磋畫技,如今退休後,每逢周末他和妻子都會出去寫生,一出去就是一整天,從旭日東升一直畫到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才依依不捨地回家。時光在這隨性愜意中定格,夫妻倆鹣蝶情深,相知相隨携手一生的浪漫,成為了畫壇的一段佳話。
西洋畫與中國畫不同, 中國畫尚意,而西洋畫尚形,其審美在於真和美,追求對象的真實和環境的真實。為了達到逼真的藝術效果,十分講究比例、明暗、解剖、色度等科學法則的運用。寫實畫與抽象、寫意不同,畫家的水平高低從一幅畫中就能檢驗出來,很考驗畫功。
楊奕先生介紹說,看一幅畫主要有這些客觀標準:第一是構圖好不好,透視準不準確;第二是顏色是否用錯,第三是用筆是否正確,用錯了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第四則是用筆有沒有多餘的筆劃。”尤其是畫人物肖像,更能檢驗功力,處理不好則會‘浮’起來而顯得不真實。其次素描、色彩的功底要很扎實。所以,如果想要畫得逼真,一定是要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他對於藝術的追求是單純而執著的,他笑稱自己至今也沒有非常滿意的作品,這是為何呢?他歸結為四個字——“眼高手低”,“眼高”即要有追求更高境界的雄心,“手低”則是要勤於練習。在他的畫室裏擺放着很多自己的作品,有空時他經常會去斟的研究,或是修改。”技術的提高離不開刻苦的練習。”
曾有學生問楊奕先生:“如何才能成為一位有名的畫家?”他非常坦誠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首先是生活沒有後顧之憂,若是迫於生存的壓力則是無法潛心作畫的;二是一定要有濃厚的興趣,有興趣才能長久地堅持;第三則要有一定的天賦,對於色彩的把握和調配,必須親自去領悟;第四要有一位好技法的老師指導,第五也需要商業社會的推銷和包裝。
然而,隨着藝術與商業的漸漸結合,受一些市場炒作和輿論的影響,有些人誤把價格作為衡量畫作的首要標準,而楊奕先生認為這是片面的。他曾經擔任了香港大學組織的全港青少年繪畫比賽的評委,在比賽中他發現,西洋畫組略遜的原因則在於寫實能力不足,基礎不夠扎實。很多家長其實也不甚了解個中差別,甚至是一些老師同樣在這方面有所欠缺。
在2008年時,楊奕先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萌生了成立一個專門培養寫實能力的畫會的想法。
推動艺術传承
於是,國際當代畫家協會應運而生,楊奕先生是創會者之一,也是副會長。他介紹說,國際當代畫家協會凝聚了一批注重寫實的優秀畫家,旨在培養下一代的寫實功夫,也焉有共同理念、熱愛藝術的同道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從事推廣和研究西洋繪畫藝術。經常策劃一些展覽,和寫生及研討活動。“我們希望能通過推廣寫實,讓年輕人多去學習和提高。”
然而香港這個世界大都會,這個東西方文化交匯樞紐,在文化藝術的傳承方面面臨着很多問題,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一個是年輕人畫畫的比較少,楊奕先生介紹說,現在學習畫畫的很多是退了休的老人,或者是小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發展興趣。年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面臨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太大,而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學畫畫。另一個是政府對藝術的推廣支持的力度還不夠。
其實藝術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覦,藝術不僅能展現出美,也是一種心靈的修為。於整個社會而言,藝術有益於促進社會的和諧,因為社會的穩定,在於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而社會的興旺,則關乎城市的文化氣氛和百姓的藝術修養。而手執畫筆一路走來,楊奕先生感慨道,於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是藝術讓自己的心能夠沉澱下來,集中精神專注於一件事情,這種投入是美好的。所以他希望政府和社會能夠加强對藝術的推廣,讓藝術感染每一個人,並走進每一個人生活。
楊奕先生本不想太早帶學生,一方面是想趁自己還可以走動的時候多出去寫生,另一方面也趁機多積累一些教學素材和經驗。等以後走不動了再專心教學。但是藝術的傳承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作為畫壇的前輩,他也一直致力於奉獻其中。“學畫很辛苦,特别是我們寫實的,我希望有興趣學畫的人能夠堅持下去。倘若遇到有天賦的學生想學畫但卻交不起學費,我也願意義務教學。”
繪畫是楊奕先生一生所愛,寫實是他的風格,而繪畫功底的修煉則是他堅定不移的追求。手握晝筆,沉醉於畫的創作,快樂在筆尖凝注。心繫後輩,為藝術的傳承而奉獻,人生也變得更加縯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