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24-02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与发展,就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原始信息的相互碰撞,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生成知识。我们理解的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调整的标准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然,对于教学第一线教师来说,我们关注最多的是教学过程的一些细节,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生成”,与大家交流研讨。
1 激活亮点,创造精彩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课堂中,孩子们也会浮想翩翩,在他们的小脑袋中,总有着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理解,教师如能捕捉现场,启迪学生的智慧,让这些稚嫩的生命之音悄然绽放,课堂定能流淌出精彩的生命激情。
《笋芽儿》教学,教师问:笋芽儿终于长大了,你能代表笋芽儿,告诉那些帮助过你的朋友,你的成长经历吗?学生踊跃回答:春雨的滋润,春风的抚摸,太阳的照耀,自己坚强勇敢的努力……这时,一位平常不爱说话的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竹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是她给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帮助笋芽儿茁壮成长的。”我心里一惊,顿悟,赶紧放下了原来的设计环节,以“你们同意吗?请说说理由。”开始了我的亮点生成。有的说:如果竹妈妈事先不让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它一定会冻坏的。有的说:竹妈妈最爱笋芽儿了,就怕它生病,长不大。有的说:其实,妈妈总是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却常常把她的好心当作“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 ……所有的学生像被解开了思想的镣铐似的,在文本中寻找着可以回答问题的信息和依据。他们的阅读是如此的专注,划线是如此的认真,回答是如此的投入。以前我根本看不到他们有这样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教学设计中被忽略的细节硬生生地被一个不同的表达挖掘开来,成就了一节课的精彩。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分明是在批评我以前的失误和冷漠。
关注不一样的阅读,不仅仅是要捕捉课堂不经意出现的亮点,更是在关注孩童纯真的心灵和能力的发展。一个适时的生成让我发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竟然充满着温情的人性之美。
2 巧用错误,引发精彩
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有问题,才会有判断或处置上的错误。所以,有时错误仅仅是思考的外表,实质上则是进步的阶梯。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讨论,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此为契机引发课堂的生成,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坐井观天》的教学。我让学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有个孩子说:“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课堂立即有了交头接耳的讨论声音。面对似乎很乱的课堂,我不动声色,不做评价,而是用提问来明确并推进他们的思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如果对,为什么?如果不对,又是为什么?学生交流更加热烈了。有的学生说:无边,没有边缘,无际,没有边际。而草原是有边际的,应当用“一望无际”来形容。有的学生则说:查了字典,无边无际,可以形容范围极为广阔。草原很广阔,所以,没有错。水到渠成,我总结说:在汉语中,有许多的成语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字面的解释意义,另一层则是比喻或形容。到底是对还是错,要结合语言的环境来判断。这句话如果改成“在我的眼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教师抓住似乎是词语应用的错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较、理解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见“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信息要有敏锐的感觉,准确的判断,最终作出恰当的反馈,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消除错误中成长。
3 捕捉意外,体验精彩
布卢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我们如能耐心等待,仔细倾听,发挥教学机智,捉住“意外”的教学契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学相长,互促共进。将能体验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位老师的《比尾巴》教学。在拓展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编儿歌。有的学生说: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像剪刀?老虎的尾巴粗,小牛的尾巴细,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老师点头赞许,这时另一位孩子站起来说:谁的嘴巴粗?谁的嘴巴细?谁的嘴巴长钩子?这时,下面的其他孩子哄堂大笑,说:“比尾巴成了比嘴巴了。”老师赶紧引导,不光尾巴可以比,嘴巴、眼睛、鼻子等身体器官都可以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有的说:谁的嘴巴尖?谁的嘴巴圆?谁的嘴巴长钩子?小鸡的嘴巴尖,小鱼的嘴巴圆,啄木鸟的嘴巴长钩子。有的说: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像扇子?兔子的耳朵长,小马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教师抓住了“比嘴巴”的意外生成,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待这些“意外”,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要知道,源自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4 关注争论,拓展精彩
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多数是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产生的一种多元思维的呐喊。教师不可简单敷衍,也不可热热闹闹地走走过场,再以“你不对”草草收尾。而是要及时回应与疏导,在争论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教《三个儿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生1: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他才是妈妈的好儿子。
生2:我觉得前两个儿子也是好儿子,老爷爷他没看清楚。
师:(惊讶)说说你的理由。
生2:前两个儿子有特长,他们用自己的特长来给妈妈解闷,也是爱妈妈的表现,所以他们也是好儿子。
许多孩子都露出了默许的表情。
师:哦,不管妈妈多累,只要能用自己的特长表达自己的爱,都是好儿子。
生3:不对,在生活中,即使你有再好的才艺,如果都不帮妈妈做事情,妈妈会累病的,那就不是妈妈的好儿子了。
生4:对呀,我们要以具体的实际行动来帮妈妈,那才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生2服气地坐下了。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教学矛盾点,激发学生争议的精神,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争论后的结论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多观察学生的动态,多思忖学生的想法。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要经常对预订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与发展,就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原始信息的相互碰撞,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生成知识。我们理解的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调整的标准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然,对于教学第一线教师来说,我们关注最多的是教学过程的一些细节,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生成”,与大家交流研讨。
1 激活亮点,创造精彩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课堂中,孩子们也会浮想翩翩,在他们的小脑袋中,总有着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理解,教师如能捕捉现场,启迪学生的智慧,让这些稚嫩的生命之音悄然绽放,课堂定能流淌出精彩的生命激情。
《笋芽儿》教学,教师问:笋芽儿终于长大了,你能代表笋芽儿,告诉那些帮助过你的朋友,你的成长经历吗?学生踊跃回答:春雨的滋润,春风的抚摸,太阳的照耀,自己坚强勇敢的努力……这时,一位平常不爱说话的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竹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是她给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帮助笋芽儿茁壮成长的。”我心里一惊,顿悟,赶紧放下了原来的设计环节,以“你们同意吗?请说说理由。”开始了我的亮点生成。有的说:如果竹妈妈事先不让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它一定会冻坏的。有的说:竹妈妈最爱笋芽儿了,就怕它生病,长不大。有的说:其实,妈妈总是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却常常把她的好心当作“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 ……所有的学生像被解开了思想的镣铐似的,在文本中寻找着可以回答问题的信息和依据。他们的阅读是如此的专注,划线是如此的认真,回答是如此的投入。以前我根本看不到他们有这样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教学设计中被忽略的细节硬生生地被一个不同的表达挖掘开来,成就了一节课的精彩。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分明是在批评我以前的失误和冷漠。
关注不一样的阅读,不仅仅是要捕捉课堂不经意出现的亮点,更是在关注孩童纯真的心灵和能力的发展。一个适时的生成让我发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竟然充满着温情的人性之美。
2 巧用错误,引发精彩
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有问题,才会有判断或处置上的错误。所以,有时错误仅仅是思考的外表,实质上则是进步的阶梯。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讨论,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此为契机引发课堂的生成,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坐井观天》的教学。我让学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有个孩子说:“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课堂立即有了交头接耳的讨论声音。面对似乎很乱的课堂,我不动声色,不做评价,而是用提问来明确并推进他们的思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如果对,为什么?如果不对,又是为什么?学生交流更加热烈了。有的学生说:无边,没有边缘,无际,没有边际。而草原是有边际的,应当用“一望无际”来形容。有的学生则说:查了字典,无边无际,可以形容范围极为广阔。草原很广阔,所以,没有错。水到渠成,我总结说:在汉语中,有许多的成语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字面的解释意义,另一层则是比喻或形容。到底是对还是错,要结合语言的环境来判断。这句话如果改成“在我的眼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教师抓住似乎是词语应用的错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较、理解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见“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信息要有敏锐的感觉,准确的判断,最终作出恰当的反馈,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消除错误中成长。
3 捕捉意外,体验精彩
布卢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我们如能耐心等待,仔细倾听,发挥教学机智,捉住“意外”的教学契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学相长,互促共进。将能体验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位老师的《比尾巴》教学。在拓展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编儿歌。有的学生说: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像剪刀?老虎的尾巴粗,小牛的尾巴细,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老师点头赞许,这时另一位孩子站起来说:谁的嘴巴粗?谁的嘴巴细?谁的嘴巴长钩子?这时,下面的其他孩子哄堂大笑,说:“比尾巴成了比嘴巴了。”老师赶紧引导,不光尾巴可以比,嘴巴、眼睛、鼻子等身体器官都可以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有的说:谁的嘴巴尖?谁的嘴巴圆?谁的嘴巴长钩子?小鸡的嘴巴尖,小鱼的嘴巴圆,啄木鸟的嘴巴长钩子。有的说: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像扇子?兔子的耳朵长,小马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教师抓住了“比嘴巴”的意外生成,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待这些“意外”,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要知道,源自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4 关注争论,拓展精彩
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多数是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产生的一种多元思维的呐喊。教师不可简单敷衍,也不可热热闹闹地走走过场,再以“你不对”草草收尾。而是要及时回应与疏导,在争论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教《三个儿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生1: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他才是妈妈的好儿子。
生2:我觉得前两个儿子也是好儿子,老爷爷他没看清楚。
师:(惊讶)说说你的理由。
生2:前两个儿子有特长,他们用自己的特长来给妈妈解闷,也是爱妈妈的表现,所以他们也是好儿子。
许多孩子都露出了默许的表情。
师:哦,不管妈妈多累,只要能用自己的特长表达自己的爱,都是好儿子。
生3:不对,在生活中,即使你有再好的才艺,如果都不帮妈妈做事情,妈妈会累病的,那就不是妈妈的好儿子了。
生4:对呀,我们要以具体的实际行动来帮妈妈,那才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生2服气地坐下了。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教学矛盾点,激发学生争议的精神,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争论后的结论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多观察学生的动态,多思忖学生的想法。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要经常对预订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