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合村并居、高考被顶替等新闻事件,将山东推向风口浪尖。大众对山东公共事务的关注也逐步蔓延到对山东经济的讨论上。
事实上,尽管山东依旧是全国经济第三大省,但社会上时常会有山东经济失速的讨论,如“山东会不会沦为第二个东北”等等。
究其根本是因为,过去10年,山东与广东、江苏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同时,其身后浙江的发展势头很猛,在外发展的山东人急了。当然,山东地方政府也没闲着,一波又一波的南下考察,一次又一次的全省干部电视电话会议,试图寻找山东未来的新方向。
这次,山东能行吗?
山东“失去的10年”
2018年2月,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自曝“家丑”,让山东失去的10年浮出水面。
据刘家义“自曝”,山东的落后是有据可循的,如山东大数据、信息产业不如贵州、杭州;高新技术产业不如江苏、浙江,甚至不如河南;郑州已获评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建立国家自主示范区,而山东依旧没有国家中心城市等等,让山东经济失速成为显性问题。
经济失速最直观的反应是GDP的变化。据wind数据,记者梳理1952年至2019年广东、江苏、山东三省GDP发现,数据变化清晰地勾勒出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三省之间的发展格局都有微妙的变化。
其一,1952年到1978年期间,前10年,三省的经济体量在100亿以内,直到1978年,也没能突破200亿,这个阶段,山东3次登上全国经济第一的宝座,17次都是老二的位置。
改革开放到1992年南巡谈话之前,山东在三省间的地位依旧没变,4次第一, 8次依旧是老二,也就是说,从1952年到1992年的40年里,山东80%的时间里都位列全国第一、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广东一改常年老三的地位,在1990年,成为全国第一,比当时处于第三的江苏多出100多个亿,从此一骑绝尘,也预示着山东在三省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将发生改变。
第三个阶段,从1993年到200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此时苏南模式作用凸显,江苏开始紧随广东之后,稳坐老二的位置,此时,三省的经济体量均达到3万亿规模,经济大省的气质初显。
这15年里,山东只有3年超越了江苏,其余时间都只能位居第三。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时山东和江苏的差距最多不过400个亿,但是与广东的差距已经扩大到5000多亿。
显然,最糟糕的时候还没有来。从2009年至2019年,山东的经济就这样固定在第三的位置,与广东和江苏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远,以江苏为例,山东和江苏的差距从2009年的560亿,扩大到2019年的2.8万亿(相当于一个深圳的体量),差距扩大51倍,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山东迷失的十年。
200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那场经济危机后不仅有4万亿计划,还有各省对产业转型的决心,如广东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江苏实施产业高端发展、信息化引领等六大行动。这些经济大省的产业转型举措折射出经济发展动能的转变,从过往依靠资源和要素拉动的粗放式发展到后来的依靠技术和创新驱动的集约式发展,在这期间,山东的产业转型与广东、江苏相比,慢了半拍。
另一个背景也不容忽视,即随着经济动能的转变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经济中心从资源集中的北方,转向了有着港口和技术优势的南方沿海地区。
以江苏为例,山东和江苏的差距从2009年的560亿,扩大到2019年的2.8万亿(相当于一个深圳的体量),差距扩大51倍,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山东迷失的十年。
人口流动趋势是对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直观反映。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山东都是净流出,流出人口总数达80万。而数字经济发达的杭州,2019年人口净流入55.4万。
放眼全国,凭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优势,浙江近年的发展很亮眼,对山东带来的追赶压力不容小觑。
经济结构与营商环境
再次将时间拨回到2009年,其实当年,广东、江苏、山东的经济体量都在3万亿到4万亿之间,可以说是在同一起跑线。差距在接下来的10年里被拉大,山东几乎每年维持着5000亿的增量,甚至在2019年GDP還被挤水分。此时,江苏以每年约7000亿的规模在循序增长,实现了从3.45万亿到9.96万亿的跨域,而广东更是率先突破了10万亿。
各省GDP的对比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竞赛,是经济综合发展的体现,核心的自然是产业发展。不妨逆向思考,从山东产业发展现状来追溯过往10年山东迷失的原因。
第四次经济普查是一个较好的参照,以江苏和山东的情况为例。
先来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区域内未来产业发展的潜力。
截至2018年年末(以下数据均以此为时间点),山东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420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7%。而江苏此类法人拥有10837个,占比达到23.4%。
与此同时,同为制造业大省,在谋求向制造业强省转变时,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山东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为1979个,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5.7%,江苏此类企业法人单位是山东的2倍多,占比高出山东整整5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发展缓慢,背后原因是创新研发投入不足。2018年,山东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