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参与一日环节音乐选择的研究初探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s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幼儿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创设艺术环境,让幼儿能够充分浸润其中,大量接触、充分感知、反复体会,进而吸纳理解,积淀素养。具体到音乐领域,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所伴随的音乐当仁不让是最常态、最大量、最直接的音乐艺术环境了。但是,长期以来,一日生活各环节音乐的投放多处于普遍存在、鲜少研究的状态。多数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在一日生活中播放音乐,为幼儿创造一定的音乐浸润环境。但其中因为缺少深入的思考,而导致一些认识误区和操作问题的出现。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误区1
  对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浸润环境的价值认识不全面,仅考虑了信号功能,忽视了审美功能。一日生活各环节音乐的利用单一化、浅表化。这些音乐仅停留在每日重复播放上,与幼儿的生活、游戏缺少更广泛、更深入的联系,导致除了一些欢快活泼、可以参与表现的音乐之外,很多时候幼儿将这些“背景音乐”当成开始行动的反射信号,情感上有些“漠然”。
  误区2
  一日生活各环节的音乐投放简单。音乐更换周期长,总量偏少;类型比较单一,以儿童歌曲、流行音乐、轻音乐居多;选曲上,以音乐与环节的基本情绪吻合为主,没有更多考虑审美。另外,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选择和投放音乐的主体。尽管教师在选择时会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和喜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音乐,但显然幼儿参与不多。
  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有了研究、改变的愿望,希望能够从课程的角度去充分思考一日生活各环节音乐的投放与使用,以期幼儿园课程改革有所突破。我们以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为突破口,开始了探索。教师邀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音乐带到幼儿园,与伙伴们分享,并商讨这些音乐放在哪个环节合适,或者讨论已经投放的音乐是否保留。结果,许多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学习发生了,教师也更加清楚、准确地了解到幼儿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对幼儿和课程有了许多新的感悟。
  看到幼儿更宽广、更有意义的学习
  幼儿通过参与音乐的提供和选择,增加了感受不同音乐的机会,丰富了感受过程,提升了感受能力,增强了自我管理,也建立了自信。
  ◆ 更喜爱音乐,并积累更多的音乐感受
  尽管幼儿推荐的音乐以儿童歌曲、动画片音乐居多,但一些平时不太接触的音乐作品得以自然快速地进入大家的视野,比如《高山流水》等。孩子们得以接触到更多风格、体裁、特点的音乐,自然引发出对音乐的好奇心、求知欲。
  而且,在分享、感受、讨论的过程中,幼儿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入的欣赏,努力体会各种音乐的特点,并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理解。如《水族馆》小行板的速度以及钢琴琶音、长笛钢片琴的使用,描绘出纯净、灵动、起伏、闪烁的奇幻海底世界。表面上,音乐描绘的内容与进餐无关,但或许是这种心灵的宁静与进餐环节时的气氛很贴合,孩子们很有想法地将此曲用在了这个环节,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 增强对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认识和自我管理
  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有特定的活动内容和要求。幼儿对环节的认识,其实是对自身所参与活动的认识,渗透着自我计划、规则的学习。幼儿自主给一日生活环节配上音乐后,我们发现他们不仅对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会结合班级以及自我的实际情况来丰富、改变环节要求,折射出愿意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上进心。比如,进餐环节,教师一般都会选择比较稳定中速、情绪平和、优美安静的音乐。但孩子们由于对几首音乐的意见不同,引发了更加细致地倾听,最终商讨决定根据环节进程变化,对所选音乐进行更为细致的安排,即根据进餐初始、中间、快结束时的不同特点来安排相应的音乐。
  另外,孩子们在选择时不仅会围绕环节本身的特点来考虑,還会结合对自我的认知和要求来考虑。比如起床环节,我们通常会选择中速、优美、轻松的音乐,帮助幼儿完成唤醒、转换的心理调节过程。但某班幼儿平时做事动作特别慢,起床环节总是拖拉很长时间,所以孩子们主动选择了非常欢快的音乐,用来带动自己的速度,而且是真有效果,让教师吃惊、佩服。自主性更强的大班幼儿甚至主动提出要更换现有环节中不合适的音乐,某大班的幼儿就“嫌弃”本班从户外活动回班之后的音乐太“闹”,认为马上就要进入集体教学活动,需要较平稳的音乐,最终选用了教师根据他们提出的标准而推荐的巴赫《小步舞曲》。
  ◆ 在分享表达的过程中建立自信
  幼儿用心推荐的音乐背后一定有原因,这样实际是给了每个幼儿表达自我的机会。比如,中班的健健在家学二胡,接触到《凤阳花鼓》,迫切推荐给大家;小班的晨晨对京剧情有独钟,带来了《说唱脸谱》,没想到竟然带动了全班小朋友对京剧的喜爱;乐乐带来了萨克斯经典乐曲《回家》,或许是因为音乐里融入着家庭生活的记忆、带着家的味道……他们分享音乐的同时,也在期待着别人的关注和理解。伴随分享,幼儿自信心开始发生变化,情绪更加开朗,更加愿意表达和交往,做事更加积极。可见,让幼儿参与一日生活环节音乐的提供和选择,不仅是为了欣赏音乐,也不仅是为了环节顺畅地进行,幼儿能够从这一民主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人的关注,体会到自身的独特存在,所以其价值已经远远超出音乐领域的学习。
  当然,并不是每首音乐都能赢得所有小朋友的喜爱,对音乐的感受是个性化的,你喜欢这首,他喜欢那首,都很正常。商讨的过程为孩子们提供了彼此分享、倾听的平台。孩子们会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为什么喜欢这首音乐”“我听到了什么”“它哪里特别”……在分享、争论中,孩子们丰富着对音乐的认识,也在感受着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学习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领悟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生活课程
  随着幼儿的学习脚步,我们的研究开始触及课程的多个方面,不断影响着老师们的认识,推动着老师们的行为改变。
  ◆ 关注幼儿的感受,树立“倾听”意识,发现每一名幼儿
  通过不断学习艺术领域核心价值,老师们普遍能够认同音乐的感受理解是非常个性化的,每一名幼儿的想法都应被尊重。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教师建立观察幼儿对音乐的反应、倾听幼儿感受的习惯,从中了解和支持每一名幼儿。推荐以及选择一日生活环节音乐的讨论就特别能够支持幼儿自由表达想法,让老师们了解每一名幼儿。比如,《森林狂想曲》,有的幼儿觉得音乐中有小动物的声音,让人心情愉快,特别适合起床;有的幼儿觉得节奏有些欢快,不适合起床环节。老师们越来越习惯于在聆听音乐之后问一问孩子们的感受,并努力去理解他们的想法。
  ◆ 重视家长的作用,促成教师、幼儿、家长多方互动
  以前的音乐欣赏教学,甚至音乐教育,基本是与家长不发生关系的。幼儿推荐音乐必然涉及家庭音乐环境的影响,家长得以卷入其中。通过家园的衔接、共同的推进,老师们惊讶地发现了家长的力量,也在不断沟通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到家长观念和行为的变化,体会到教师、幼儿、家长多边互动的重要价值,以及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后的同生共长的状态。幼儿的音乐学习也有了更加持续、整合、有力的助力。
  ◆ 在生活中教育,追求更加自然的音乐学习过程
  以前的音乐欣赏教育多是以一节节教师周密设计的集体活动来进行的。幼儿参与一日生活环节音乐的提供和选择,无形中促成了幼儿在生活中感知音乐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看到了音乐欣赏活动、幼儿音乐教育的另外一种更为自然的实践形态,更真切地感受到美好音乐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
  跳出在课堂上教音乐,跳出从教师视角出发教音乐,跳出限于幼儿园内教音乐,跳出音乐技能培养兼教做人,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还将继续行走在路上。
其他文献
三个典型事件,从我的经历谈起  【事件1】包围  “赵老师,你们老师为什么要让孩子罚站?多冷的天啊!孩子感冒病了怎么办?负得了责任吗?老师这么做太过分了……” 这是发生在中班的一幕。  一天,家長们来接孩子了,门一开小翰妈妈就堵在门口,一顿狂轰滥炸,她的身边是众多的家长。我有些尴尬,头脑里迅速地回忆“有这事吗”。我说:“不可能吧?我们老师不会……”我话还没说完,仔仔妈妈就发话了:“怎么不可能?我家
2008年10月28日,红旗中文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红旗2000)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二层江苏厅举行隆重的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对外宣布2008年第6届OpenOffice.org世界开源大会将于11月5日盛装开幕。  OpenOffice.org世界开源大会自2003年创办以来,经过五年的发展,已成为开源领域影响最大的国际盛会之一。秉承“自由 参与 奉献 沟通”的精神,历届会议都吸引了众多
在中班绘本表演《我是彩虹鱼》的结尾处,我们想讓鱼儿充分表达内心喜悦的情感,通过音乐烘托气氛,让幼儿能够放开了高兴,最好还要与故事的大环境——大海有联系。幼儿经过多种尝试,最后选择用《海草舞》的音乐,他们说:“听到这首歌就很高兴,想跳舞。”  《海草舞》的最开始部分“像一棵海草海草,随风飘摇……”节奏明快活泼,很有感染力,让人听着就情不自禁地想跟着节奏动起来;紧接着的抒情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词:“人
摘 要:本文以P2P技术作为重点,提出了利用P2P代理技术解决网络中VOD系统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际的网络环境进行了方案的实施和测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P2P VOD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9-0062-03    目前,在很多大学校园网中的视频点播(VOD)服务是采用了流媒体技术的前提下以C/S模式提供的,在通常情况下能够
创设一个温馨的班级图书区环境,是我们向幼儿发出邀请的信号。我们一定要注意阅读区和其他区角的不同,以吸引那些想要相对安静或独处的幼儿来这里享受阅读。由于受班级空间的限制,我们需要考虑摆放哪些图书、做哪些事来吸引幼儿走进图书区。  摆放与当前进行的  主题活动相关的图画书  主题课程是经验课程,它围绕一个主题帮助幼儿积累、拓展与主题相关的经验,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促进身体、认知、语言、社会与情感等各方面
七月的青海,迎来了遍地油菜花开的最美季节。作为丰台二幼一名青年教师,能够参加园所赴青海的支教活动,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我终于可以亲眼去看看孩子们清澈的双眼,和他们一起游戏学习,我也终于成为了自己曾经梦想成为的支教人。  此次支教的主题是围绕绘本活动开展的。我们通过看、评当地教师的语言教育活动、绘本教学分析讲座以及绘本活动展示等,给当地的孩子和老师送教。  在准备中思考适宜的材料与方法  1.
绘本集市活动后,有家长和部分老师表示交换结果不公平,不符合市场交换价值规律。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整个活动。  绘本集市交换活动是否公平、怎样才算是公平,我认为应让幼儿参与讨论和评判。  案例中,绘本集市活动的预设目标是“让孩子们自己通过绘本买卖去体验交换和分享”。这个目标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但在实施过程中,绘本的定价是由教师决定的,幼儿是被动得到教师评估绘本
问题提出  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心理学界对成人的孤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涉及了包括孤独产生的原因、孤独体验中的人际关系缺陷、孤独感的测量和应对孤独的策略等多方面内容。受成人孤独研究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儿童的孤独问题,以往对于儿童孤独的研究注重测量儿童的孤独感,未反映儿童有哪些孤独经验。近年来,一些儿童对孤独认知的研究开始形成。  了解儿童对孤独的认知不仅有助于拓展儿童孤独研究的视野,突出儿童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3月6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会议上的发言,不仅引起与会人员与媒体的关注与讨论,也通过微信朋友圈、好友转发、公众号等多路径迅速传播,让全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心潮澎湃,吸引了众多一线幼教工作者加入到这场讨论中来。  其中,微信公众号“幼儿教师网”发布的《今天,全国幼师为刘焱教授在政协小组会上的发言疯狂打call!》一文,仅2天时间总阅读量就达到30余万
如果发生类似情况,我认为不能转班。硕硕不管转到哪个班,他的攻击行为都不会因此而立刻改变,甚至反而会更厉害,因为转班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心理伤害。但不转班,就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以免其他孩子再度遭受伤害。首先,要让硕硕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行为建立正确的认识。案例中,硕硕家长的观点有失偏颇。如果家长日常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很少进行教育,那么老师单方面对硕硕的教育也自然作用不大。因此,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硕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