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央政府管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政府属于承上启下的中观层次,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秩序的治理者,由此形成了中央政府管理系中的重要环节。
一、政府绩效管理对加强城市治理的重大意义
随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而现实情况是城市治理体系存在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执法、监督乏力等行政效能低下等问题,亟需建立适应现代城市治理要求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实施绩效管理是落实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再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创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规划,要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表明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改革的大方向,也是建设责任政府的核心环节。
城市管理作为政府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绩效理念引入城市管理中,建立适应现代城市治理要求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等途径,实现城市管理效能的提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二)实施绩效管理是强化城市服务和治理的有力保障
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对城市政府管理的工作行为与结果进行确认并评价的综合性过程。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建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管理的精准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与人为的定性评价不同,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的统计和报告功能将减少人为因素,使评价更具科学性,从而真正实现对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促使城市管理由以往的被动接受问题和处理问题,转变为政府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以往粗放、传统的管理,转变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由以往依靠“突击式”、“运动式”的管理,转变为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实施绩效管理是协调跨部门跨专业的重要手段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以专业化管理为主,各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从部门的角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相应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导致人为分割处置流程的整体性问题。比如,当城市管理中遇到需要跨部门、跨专业协调解决的问题时往往缺乏沟通与协作,造成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效能低下。这种“碎片化”的管理已经无形中成为困扰政府效能发挥、影响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的体制性问题。
部门协调程度是城市管理整体性的重要考量。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协调手段就是加强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将部门协调事项办理的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种绩效考核要随同协调办理事项进行具体考核,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同时,这种考核要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在官方媒体公布,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只有抓住绩效管理这个“有行的手”,建立各个专业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地区、街道之间的协调机制,才能切实保障政令畅通、综合统筹和无缝衔接。
二、海淀区探索城市绩效管理的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系列指示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海淀区实施的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正是对新要求的最好实践和具体落实,对探索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治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机制创新:有效整合市政管理资源
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问题为导向,是推动城市管理领域常态化工作的机制创新。为克服专业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弊端,海淀区设立了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整合了全区域多个市政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调度各专业管理部门发挥管理职能。
在“大城管”体系改革的背景下,海淀区通过机制创新,由指挥中心统筹、引领全区的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实现了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体系的核心。指挥中心牵头修订了考核评价办法,为各部门和街(镇)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明确了标准和工作流程。指挥中心对全区域的城市管理问题实行统一调度派遣,将“条条”、“块块”的处置资源全面整合,形成了专业处置资源和地区管理资源融为一体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条块”因职责不清造成的扯皮问题,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的巨大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执行力。
(二)考评体系:科学保障城市管理运行
海淀区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以科学决策、统一领导;明晰定位、统一指标;合理设置、统一组织;简便高效、统一平台;问题导向、统一运用为基本原则。考核主体包括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28个区级部门和29个街(镇);考核内容包括现场检查考核、执法过程考核、专项考核、网格化城市服务管理系统考核和社会评价等5个方面。其中,专项考核涵盖文明城區建设、市容环境、自管绿地、生态林地和道路清扫保洁等5项内容。
科学设置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决定着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和避免考核目标的偏差。海淀区以分类指导为出发点,根据不同部门实际,确定考核指标并细化到4级指标体系。
区级部门依据工作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现场检查考核和执法过程考核,涉及13个区级部门;第二类为只涉及执法过程考核的15个区级部门。街(镇)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分为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和北部地区3个大类。其中,现场检查考核从城市管理问题入手,从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侧重问题解决;执法过程考核主要考核执法量和数据信息,侧重执法量。
(三)融合平台:大幅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按照因地制宜、方便服务管理的原则,海淀区将管理范围划分为万米网格为最小管理单位,进行立体化、全覆盖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对事件的服务管理和监督。全区共划分643个网格。其中,社区网格620个、重点单位网格19个、道路网格4个。同时,明确管理标准和流程,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体系,并配置信息化技术手段和设备,通过嵌入数字技术、延长治理链条,整合了末端管理资源,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2016年,海淀区上线了网格化系统融合分析平台。该平台进一步整合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资源,实现了业务融合、系统融合和时空融合,完善了多数据源监控、空间可视化分析、移动视频多功能应用。其信息收集、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的各环节均通过网格化融合平台完成。平台记录的数据进一步强化了各环节、部门、岗位管理成效的评价和临督。
(四)科学考评:助力优化城市综合运作
城市管理领域考核评价工作有效统筹了城市管理的各项检查工作,改变了城市管理考核评价工作考核体系多、考核主体多、考核内容交叉重叠现状;通过综合统筹城乡环境检查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全国文明城区考核测评体系中城市管理的相关指标、“四公开一监督”考核评价、网格化城市管理专项考评等4类考核评价工作,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城市管理运作过程中的信息发现、上报、派遣、处置、反馈、评价等所有信息实时在融合平台上自动生成并保存,及时反映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及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进度,便于指挥中心监督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从立案数、及时率、办结率、警告率、返工率、公众评价、媒体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确保了全区管理运作的统一执行。
(五)绩效管理: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向综合治理和全方位服务拓展,实现对每个管理环节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大大减少了管理的盲目性,在管理内容的界定、管理责任的划分、管理负载均衡等方面,强化了城市服务职能。同时,结合居民群众的诉求办理、对全区环境的社会评估、街(镇)对区级部门的工作评价等环节,使监督和评价更加客观有效。
信息公开增强了绩效考核的透明度。通过居民群众的监督,有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绩效造假”等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比如,每月在网络、微信等公开媒体公布对各级部门、各街(镇)考核评价得分和排名,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改进服务,提升工作效率。
三、绩效管理是深化城市管理领域的改革抓手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海淀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在探索绩效管理的创新实践中也还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运用考评平台大数据分析能力
网格化系统融合分析平台每天要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丰富的内容和许多规律性的信息,城市管理者应通过挖掘这些数据,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要统筹、综合管理数据。各部门应实现数据库的高效互联互通,汇聚整合综合性管理数据,推进数据在网格集中落地,逐步实现数据的属地采集与管理。二是要加大开发公益信息资源的力度,建立门类齐全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为城市管理标准的精细化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三是要深入研究、分析城市管理的规律,综合运用考核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发现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规律和相关数据之间的关联,发现其背后的规律,为制定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服务。比如,通过分析居民群众的需求等数据,挖掘潜藏的负面舆情及发展态势,降低城市的舆情风险;通过分析、处理城市交通数据,有效预警、缓解交通压力。
(二)优化完善考评指标体系提升执行力
虽然信息化考评体系避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人为因素干扰,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但是存在选择性执行的行为困境。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有些部门对一些简单、易处理的事件,比如公共服务类事件,出现重复处理的现象,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对一些疑难顽症、难于处置的事件,比如涉及维稳类、需要化解的事件,则采取无视放任的态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本能地优先考虑、选择考核分值较高的“刚性”指标,以便取得较好的排名。因此,在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以强化公众满意度为标准,突出公共服务质量这一核心,并将这一核心贯穿于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得以逐步修正和完善,进一步提升考评过程中的执行力。
(三)加大基层网格人员教育培训力度
网格化管理将城市管理的链条进一步延伸,扩展到网格这一基层治理层级,客观上提高了对基层网格管理员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要求。基层网格管理员对网格内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按事态的严重程度、处理的紧急程度和整治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后上报信息平台,再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处理。但是由于受制于网格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对一些事件往往无法作出轻重缓急的明确判断,由此导致事件处理的不确定性和不彻底性,由此间接影响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因此要紧密结合一个时期的工作特点和需要,对网格管理員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履职能力培养制度,包括以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体系。专业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网格管理员沟通,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
(四)建立多元驱动绩效管理体系
城市管理一直存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两个维度,而城市的社会秩序状况即取决于这两个维度的良性互动。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体系。公众全程参与绩效评估的每个环节,注重公众、政府、民间机构三方真实有效的合作、沟通与协调,使多元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为此,要建立多元驱动的城市绩效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逐步提高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强化保障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供给,最大限度实现“资源整合到网格、力量下沉到网格、问题发现在网格、事件解决在网格、百姓满意在网格”;二是通过各类组织整合分散的资源,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扩大社会参与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弥补网格管理短板,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责任编辑:林菲)
一、政府绩效管理对加强城市治理的重大意义
随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而现实情况是城市治理体系存在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执法、监督乏力等行政效能低下等问题,亟需建立适应现代城市治理要求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实施绩效管理是落实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再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创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规划,要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表明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改革的大方向,也是建设责任政府的核心环节。
城市管理作为政府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绩效理念引入城市管理中,建立适应现代城市治理要求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等途径,实现城市管理效能的提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二)实施绩效管理是强化城市服务和治理的有力保障
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对城市政府管理的工作行为与结果进行确认并评价的综合性过程。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建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管理的精准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与人为的定性评价不同,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的统计和报告功能将减少人为因素,使评价更具科学性,从而真正实现对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促使城市管理由以往的被动接受问题和处理问题,转变为政府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以往粗放、传统的管理,转变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由以往依靠“突击式”、“运动式”的管理,转变为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实施绩效管理是协调跨部门跨专业的重要手段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以专业化管理为主,各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从部门的角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相应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导致人为分割处置流程的整体性问题。比如,当城市管理中遇到需要跨部门、跨专业协调解决的问题时往往缺乏沟通与协作,造成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效能低下。这种“碎片化”的管理已经无形中成为困扰政府效能发挥、影响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的体制性问题。
部门协调程度是城市管理整体性的重要考量。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协调手段就是加强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将部门协调事项办理的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种绩效考核要随同协调办理事项进行具体考核,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同时,这种考核要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在官方媒体公布,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只有抓住绩效管理这个“有行的手”,建立各个专业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地区、街道之间的协调机制,才能切实保障政令畅通、综合统筹和无缝衔接。
二、海淀区探索城市绩效管理的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系列指示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海淀区实施的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正是对新要求的最好实践和具体落实,对探索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治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机制创新:有效整合市政管理资源
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问题为导向,是推动城市管理领域常态化工作的机制创新。为克服专业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弊端,海淀区设立了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整合了全区域多个市政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调度各专业管理部门发挥管理职能。
在“大城管”体系改革的背景下,海淀区通过机制创新,由指挥中心统筹、引领全区的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实现了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体系的核心。指挥中心牵头修订了考核评价办法,为各部门和街(镇)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明确了标准和工作流程。指挥中心对全区域的城市管理问题实行统一调度派遣,将“条条”、“块块”的处置资源全面整合,形成了专业处置资源和地区管理资源融为一体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条块”因职责不清造成的扯皮问题,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的巨大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执行力。
(二)考评体系:科学保障城市管理运行
海淀区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以科学决策、统一领导;明晰定位、统一指标;合理设置、统一组织;简便高效、统一平台;问题导向、统一运用为基本原则。考核主体包括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28个区级部门和29个街(镇);考核内容包括现场检查考核、执法过程考核、专项考核、网格化城市服务管理系统考核和社会评价等5个方面。其中,专项考核涵盖文明城區建设、市容环境、自管绿地、生态林地和道路清扫保洁等5项内容。
科学设置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决定着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和避免考核目标的偏差。海淀区以分类指导为出发点,根据不同部门实际,确定考核指标并细化到4级指标体系。
区级部门依据工作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现场检查考核和执法过程考核,涉及13个区级部门;第二类为只涉及执法过程考核的15个区级部门。街(镇)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分为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和北部地区3个大类。其中,现场检查考核从城市管理问题入手,从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侧重问题解决;执法过程考核主要考核执法量和数据信息,侧重执法量。
(三)融合平台:大幅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按照因地制宜、方便服务管理的原则,海淀区将管理范围划分为万米网格为最小管理单位,进行立体化、全覆盖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对事件的服务管理和监督。全区共划分643个网格。其中,社区网格620个、重点单位网格19个、道路网格4个。同时,明确管理标准和流程,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体系,并配置信息化技术手段和设备,通过嵌入数字技术、延长治理链条,整合了末端管理资源,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2016年,海淀区上线了网格化系统融合分析平台。该平台进一步整合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资源,实现了业务融合、系统融合和时空融合,完善了多数据源监控、空间可视化分析、移动视频多功能应用。其信息收集、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的各环节均通过网格化融合平台完成。平台记录的数据进一步强化了各环节、部门、岗位管理成效的评价和临督。
(四)科学考评:助力优化城市综合运作
城市管理领域考核评价工作有效统筹了城市管理的各项检查工作,改变了城市管理考核评价工作考核体系多、考核主体多、考核内容交叉重叠现状;通过综合统筹城乡环境检查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全国文明城区考核测评体系中城市管理的相关指标、“四公开一监督”考核评价、网格化城市管理专项考评等4类考核评价工作,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城市管理运作过程中的信息发现、上报、派遣、处置、反馈、评价等所有信息实时在融合平台上自动生成并保存,及时反映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及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进度,便于指挥中心监督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从立案数、及时率、办结率、警告率、返工率、公众评价、媒体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确保了全区管理运作的统一执行。
(五)绩效管理: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向综合治理和全方位服务拓展,实现对每个管理环节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大大减少了管理的盲目性,在管理内容的界定、管理责任的划分、管理负载均衡等方面,强化了城市服务职能。同时,结合居民群众的诉求办理、对全区环境的社会评估、街(镇)对区级部门的工作评价等环节,使监督和评价更加客观有效。
信息公开增强了绩效考核的透明度。通过居民群众的监督,有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绩效造假”等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比如,每月在网络、微信等公开媒体公布对各级部门、各街(镇)考核评价得分和排名,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改进服务,提升工作效率。
三、绩效管理是深化城市管理领域的改革抓手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海淀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在探索绩效管理的创新实践中也还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运用考评平台大数据分析能力
网格化系统融合分析平台每天要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丰富的内容和许多规律性的信息,城市管理者应通过挖掘这些数据,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要统筹、综合管理数据。各部门应实现数据库的高效互联互通,汇聚整合综合性管理数据,推进数据在网格集中落地,逐步实现数据的属地采集与管理。二是要加大开发公益信息资源的力度,建立门类齐全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为城市管理标准的精细化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三是要深入研究、分析城市管理的规律,综合运用考核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发现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规律和相关数据之间的关联,发现其背后的规律,为制定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服务。比如,通过分析居民群众的需求等数据,挖掘潜藏的负面舆情及发展态势,降低城市的舆情风险;通过分析、处理城市交通数据,有效预警、缓解交通压力。
(二)优化完善考评指标体系提升执行力
虽然信息化考评体系避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人为因素干扰,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但是存在选择性执行的行为困境。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有些部门对一些简单、易处理的事件,比如公共服务类事件,出现重复处理的现象,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对一些疑难顽症、难于处置的事件,比如涉及维稳类、需要化解的事件,则采取无视放任的态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本能地优先考虑、选择考核分值较高的“刚性”指标,以便取得较好的排名。因此,在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以强化公众满意度为标准,突出公共服务质量这一核心,并将这一核心贯穿于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得以逐步修正和完善,进一步提升考评过程中的执行力。
(三)加大基层网格人员教育培训力度
网格化管理将城市管理的链条进一步延伸,扩展到网格这一基层治理层级,客观上提高了对基层网格管理员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要求。基层网格管理员对网格内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按事态的严重程度、处理的紧急程度和整治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后上报信息平台,再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处理。但是由于受制于网格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对一些事件往往无法作出轻重缓急的明确判断,由此导致事件处理的不确定性和不彻底性,由此间接影响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因此要紧密结合一个时期的工作特点和需要,对网格管理員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履职能力培养制度,包括以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体系。专业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网格管理员沟通,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
(四)建立多元驱动绩效管理体系
城市管理一直存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两个维度,而城市的社会秩序状况即取决于这两个维度的良性互动。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体系。公众全程参与绩效评估的每个环节,注重公众、政府、民间机构三方真实有效的合作、沟通与协调,使多元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为此,要建立多元驱动的城市绩效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逐步提高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强化保障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供给,最大限度实现“资源整合到网格、力量下沉到网格、问题发现在网格、事件解决在网格、百姓满意在网格”;二是通过各类组织整合分散的资源,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扩大社会参与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弥补网格管理短板,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责任编辑: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