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课程游戏化活动让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指引下,阅读、体育、创作等活动会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能调动幼儿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幼儿读、动、画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幼儿感受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借助游戏化教学引领幼儿发现、体验、交流,让早期阅读、体育教学、创意美术等课程与游戏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一、早期阅读游戏化,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融入游戏化教学理念,调动幼儿参与阅读的主动性,为幼儿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阅读,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游戏与早期阅读教学结合主要有分享、插入与整合三种形式。教师多采用插入式的形式,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插入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学习绕口令《打醋买布》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幼儿讲述打醋买布的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绕口令的内容,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让幼儿进行练习,可以采用由慢到快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拍手、乐器伴奏的方式进行练习,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绕口令。教师还可以采用“掷骰子”的游戏方式,让幼儿逐句练习,如果掷到数字2,就让学号为2的幼儿朗诵绕口令的第二句,以此类推。
早期阅读的作品往往具有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故事,深受幼儿喜爱。教师要挖掘其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采用游戏化的阅读方式,让幼儿成为故事中的一员,切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感受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例如,在早期阅读《一根羽毛也不能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鸭子和天鹅两次比赛的图片,让幼儿讨论它们在比些什么,谁赢了,如果它们进行第三次比赛会比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体会故事情节中的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
二、体育教学游戏化,丰富游戏教学内容
教师要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能有效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一些民间游戏往往超出了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与体育技能层次,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合理调整游戏内容。教师要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游戏内容,以拓宽幼儿的视野,满足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激发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于喜欢运动的幼儿,教师要设计一些运动量稍大的游戏,以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对于不爱运动的幼儿,教师要设计一些活动量较小的游戏,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
3~6岁的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外界干扰、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内容时,如果仍采用常规性的动作示范教学,会让幼儿产生厌倦感,从而影响他们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融入新鲜有趣的内容,以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锻炼。每个游戏都具有一定的规则,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能力接受范围合理改变游戏规则,改变场地的限制或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创编新的动作等,以满足幼儿的运动发展需求。如“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超出了小班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师则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改编游戏。小班幼儿躲闪、追逐的能力不足,并且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在接收到指令后会四处乱跑,停不下来。为此,教师可以将“跑”的动作改为“蹲”,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性;可以将“向前走”改为“绕圈走”,从而摆脱场地的制约;可以改编情节,在一定的范围内设计安全的“家”,以呼啦圈代替“家”的范围,让幼儿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会跑到“家”中“躲避”。教师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改编游戏内容,会让游戏活动更加贴近学情,更加富有趣味性。
体育器械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趣味性创新,营造贴近幼儿认知特点的游戏场景,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进行钻、爬、跳以及平衡等方面的练习,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教师还可以依据时间、地点以及幼儿的认知特点,灵活组织个人与团体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充分的体验,按照幼儿的能力差异,将他们强弱搭配,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三、创意美术游戏化,培育幼儿的游戏精神
教师要将游戏精神与幼儿的美术创作联系起来,以調动幼儿的创作兴趣,让幼儿能专注投入创作中,让幼儿在创作中尽情表达。教师还要将幼儿的认知、思想、情感等融入美术作品中,让幼儿能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创造性加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例如,在以“桃树下的小白兔”为主题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蹲在纸的周围,手持黑色、棕色以及深绿色的颜料自由泼洒,让幼儿感受色彩带来的乐趣。教师也可以与幼儿一起泼颜料,与幼儿一同完成整个画面的构图,一起让“树干”长出更多的小树枝,让幼儿感受色彩流淌的变化;与幼儿一起欣赏桃花,让幼儿了解桃花的形状、颜色,并引导幼儿讨论桃花的画法。通过这样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开放、安静的创作环境,让他们自由地开展创作活动。在美术区,教师要设计较大的操作台,以满足多个幼儿同时作画的需求。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开放、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拥有灵活创作的机会。教师还要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主选择相应的材料与工具,并运用艺术材料表达他们丰富的创意。
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更新、补充材料,投放新颖、有趣的材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要立足于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为幼儿提供低结构化、高开放性的材料,为幼儿实现更多的创意提供指引、帮助。例如,在以“快乐一家人”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粉色画纸、白色画纸、水粉、调色盘、棉棒以及用彩纸、牛皮纸、报纸等撕成大小不同的圆形,并让幼儿自己带一张全家福。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一张全家福照片,让幼儿观察照片中人物的表情,说说有什么特点。教师以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布局,体会人物的特点,并利用教具摆出自己与爸爸妈妈的造型。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纸片表现人物。教师还可以让幼儿用棉棒蘸水粉颜料的方式添加五官、头发、衣服等,大胆表现人物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要发挥“支架”的引导作用,引领幼儿积极地创作、表达,让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形成游戏精神。教师要将趣味性的内容融入美术创作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美术创作的兴趣,唤醒幼儿的创作情感,让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充分地表现自我。在美术创作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有话可说,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创作技能大胆创作。教师还要借助丰富的材料,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主动探索、尝试,帮助幼儿形成深度的体验。当幼儿在创作中产生独特的想法时,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拓展思维,挖掘深潜于幼儿头脑中的创意,从而丰富幼儿的想法。教师要陪伴幼儿的创作过程,融入他们的创作活动中,感受他们的思维与情感变化,并及时记录他们的创作过程,及时回应他们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融合。
总之,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融入游戏化教学理念,让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方式游戏化,以调动幼儿参与早期阅读、体育活动、美术创作的热情,增强幼儿的体验感,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浒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