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秋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la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家的年历里,秋季大概是始于立秋而终于霜降前后的,末伏而入秋。秋,在古人眼中是肃杀、萧瑟的,抑或“自古逢秋悲寂寥”“霜叶红于二月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如是云云。然而,在農家人眼里,秋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也没有那么多的凄楚感伤,有的只是稻浪翻滚、瓜果飘香,有的只是满怀的希望、疯狂的忙碌和沉甸甸的收获。
  白露至秋分前后,便是稻子收割的最佳时节。庄稼人流传着一句俗语:“白露白茫茫,迟早日夜黄。”说的就是稻子不论生长期早晚,到了白露后都日渐成熟,原野在日升月落之间不几天就变成了金黄色。看着那“稻菽千重浪”,哪怕头顶热浪滔天,农人们都莫不喜笑颜开。择个合适的时机,大家纷纷拾起尘封了一年的禾镰,走向田间,力尽不知热,但惜秋日长。每天“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收获着半年辛勤耕耘的喜悦。这个时候,最怕的是那“稻黄雨落”,成熟的谷子在田里经过三五天雨水的滋润之后,马上便在稻穗上一粒粒地生根发芽,如此就一发而不可收了。秋雨绵绵,淅淅沥沥,虽凉了天气,也凉了人心。
  收完稻子的秸秆一部分回到田里,在水中浸泡腐化,到次年春耕时就是最好的原生肥料,“化作春泥更护花”,大抵亦如是吧。其余的都摆在田塍上晾干,然后堆叠起一个个秸秆垛子,留着或当过冬的柴薪,或作牛羊的草料。每至周五,孩子们便早早地放学回来,三五成群来到田间,拾掇出一块空旷地,摞起一垛干秸秆,偶尔还会从父母那儿求取些秕谷壳儿掺入进去,然后从地里悄悄刨挖来几个新鲜的红薯,稍微揉搓干净表面的泥土后,小心翼翼地揳进秸秆垛子里,在垛子四周麻溜地点上火,红薯就这样被静静地煨烤着。至夜幕降临,孩子们各自归家,第二天约着早早起床,跑去秸秆灰堆里扒拉着那份属于他们自己的香甜,这也就成了乡下孩子美好童年中的一部分。
  秋分前后,田里的活儿基本结束,然而秋的忙碌却并未画上句号,接下来得收红薯、摘木梓了。旧时家家户户的土地都会满满当当地种上红薯,秋收时把红薯藤晒干用作下半年喂猪的饲料,红薯则刨成丝或切成片充分淘洗后晒干作为一年的储粮。淘洗红薯的水沉淀一夜后得到珍贵的红薯粉,纯红薯粉不仅美味而且是勾芡的最佳选择。收红薯之余,大家还会成群结队翻山越岭,去收取山林的又一份馈赠——木梓。木梓榨出来的油色清味香、营养天然、耐藏不冻,乃是各类食用油中的上品。
  值十五之夜,月圆花好,借一河星辉,掬一缕桂香,斟一杯月光。一家人吃过晚宴,来到庭院中沐沐清风、看看流萤、听听蛩鸣、聊聊日常,分享收获的喜悦,畅谈舒心的话题,白日里的劳累顿时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样的日子,自是农家最美好幸福的生活。
  风调雨顺、岁稔年丰,这是上苍给予农人们一年辛劳的最大恩赐和最高慰藉。家人团聚、谈天赏月,亦不过世间至乐的天伦。故园之秋韵,美如斯,乐如斯!
其他文献
“式微,式微,胡不归?”这句来自《邶风·式微》中的反问,用在如今也掷地有声。西方“湖畔三诗人”醉心于湖光山色,讴歌自然之美,向往宗法制社会,不过也是眷恋于那不曾浸染现代工业雾霾的原本美丽的世界。如今,远在东方的我们也不得不怀恋起孕育出《诗经》的那个一尘不染的时代。本文以《诗经》中的生态思想进行讨论,从实用与审美、节制与反思角度总结出《诗经》的生态和谐思想。  一、《诗经》中的实用与审美:花与水  
期刊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最喜欢到野外踏青,不单单是享受万紫千红的春之绚烂,更重要的是留恋采得野菜装春盘的清欢.rn小时候嘴馋,每到春天野菜飘香的时候,我便会缠着妈妈带着我到田
期刊
20世纪60年代,堂姨娘嫁到了杭州萧山楼塔的一个小山村。现在,她在家里开了一间茶室。  来茶室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闲暇的时间多了,就来茶室聊天、搓麻将。姨娘一见人来,便热情地泡上一杯绿茶,端到面前。有的老茶客,自己带茶杯来,杯里已泡好了茶叶,姨娘会帮着续上开水。这些茶客,一杯茶在手,就三三两两地亮开嗓门东聊西扯了。等凑齐了合得来的四人一桌的搭子时,就坐下来搓搓麻将或打打“小老K”
期刊
对唐诗中与“佛”有关的学术研究不在少数,但大部分是从具体诗人入手,解读诗人的佛学思想,或分析唐代诗歌中的“佛学”元素,但很少有人从佛寺建筑方面切入,分析诗中所体现出的佛教思想及情感态度。从唐代佛寺概况及其与佛寺诗创作的关系,到唐代诗人对佛寺環境的描述,便可以管窥佛寺诗中体现出的唐代诗人关于“静”的佛教感悟,感受隐藏在佛寺诗中的诗人情感。  一、唐代佛寺概况及其与佛寺诗创作的关系  (一)主要分布情
期刊
《奥赛罗》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叙事语言优美凝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塑造鲜明生动,可谓是英美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奥赛罗》主要讲述了威尔斯公国的一名勇敢的将军奥赛罗因轻信小人伊阿古的谗言,而杀害自己忠贞且单纯的妻子,最终小人的谎言被揭穿,在真相大白之后,奥赛罗拔剑自刎的悲剧故事。《奥赛罗》最初的原型为意大利作家辛西奥创作的寓言故事《威尔斯的摩尔人》,经莎士比亚改编后,成了中
期刊
句芒輕点伏羲去,二十四番花信风。  这争奇斗艳的二十四番花信,起于梅花落于楝花。自此,春天便随风而去,夏季接棒而来。燕在屋檐下剪断了酥雨花红,残香飘去,岁月如烟。阑珊处,暖鸭钓柳,麻雀占巢,草长莺飞。就像三更的一场梦,渐渐地让这个臃肿的春换上了百叶素裙,煞是轻松。  五月,花事随风却把心事萦绕!  从纷乱的千愁中找出一缕头绪。理一理细丝,拴在合欢路两行葱茏的苦楝枝头,绕成一个个紫色花苞。于是,楝花
期刊
文学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文学批评的助力.文学批评能折射出方方面面的信息,是帮助读者进入深层精神空间的重要一环,也是作家把握其文字是否抵达预设场域的参照.文学批评的理
期刊
雨像初生牛犊,扯着狂风、闪电、惊雷一夜滂沱,晨光熹微时,终于累极睡去。太阳早早露头,这时候去看一条河,看一脉渌水流经的两岸切换到小满节气里的初夏新影,是件惬意的事。  “它必须四季分明。”这是加拿大前华裔总督伍冰枝对居住地方的唯一要求。我也喜欢四季分明,喜欢我的家乡。四季,大自然展现的蓬勃与谦卑、力量与柔美,所遵循的生发与荒芜、播撒与收获,总能在前辈农人吟唱的节气歌中如约而至。此时,身旁的一条河,
期刊
梁下人家俊俏女儿情  晚上打完球回到家中,坐在桌前读书。读倦了掩书于案上,头脑中几次闪过一幅画面,我一个激灵,这是陕北,没错是我的陕北的模样。模糊的画面渐渐变得清晰。哦!我不能忘记我的陕北,那久远的记忆。那一道道山峦,那条小河和站在老榆树下俊俏的女子,那多好呀!  漫无边际的荒山、沟壑、秃岭,一条土路坑洼连着坑洼,泥泞连着泥泞,半坡顺势的土台上有一处处残墙烂院。院里还算干净,有猪圈、桃树、几孔窑洞
期刊
故乡是一个人生命的胎记,它烙印在你的灵魂上,成为你一生的命题。那年那月玉轮高悬,我跌坐于清光白水之间,任思绪流过浅浅的红尘,玉兰的馥郁之香舔舐着我心底的村庄。  故乡于我不算遥远,城里城外而已,驱车三十里,来回一小时。刚到城里那会儿,城市的花红柳绿,我并不迷恋,总是隔三岔五地回故乡看一下,哪怕就一眼,也觉得踏实。在城里总感到自己是一个过客,城里没有我的根,我的根在故乡老宅的树下。老宅的树长得很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