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学课程可以有效地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其智力发展。小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提问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
一、建立民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发展阶段,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乐于敢于探索新鲜事物。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宽容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激发小学生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以及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问题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如,教师对“路程问题”进行教学时,可以找两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甲和乙,让二人站在相同的起点,同向而行,告诉学生二人每小时的速度,“假设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5000 米,乙是每小时 3000 米,二人同时出发,走了 3 个小时,请问谁走得更远呢?分别走了多少?”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提问和思考,最后老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
从古到今,只有经常提问、敢于探究的人,才会有学业的成就、专业的发展,才能为人类作出伟大的成绩。孔子就是古时候善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先贤,他的名言“不耻下问”成为治学的典范语言。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我国,长期以来,教师是真理的拥有者,学生不必质疑,这无疑就压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不少知识未必不如教师,再加上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旺盛,对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教学思想,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好学、勇于探究的天性,大胆探索发现,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人类发展进程的研究表明,教师教学生学会提问比解决问题更加有意义,教师要重视从教师提问转向学生发问,实现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兴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及时地评价。强化学生敢于提问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例如,在“乘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放寒假的时候,你奶奶交给你一个任务,让你去商店买两瓶酱油,那么此时你们都应该考虑好哪些问题呢?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每瓶酱油价值多少钱?要买几瓶酱油至少要带多少钱等等?这样教师就成功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此时教师应该把握成熟机会,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会考虑哪些问题呢?”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同桌讨论,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假设每瓶酱油是 5 元钱,奶奶让买 2 瓶酱油。老师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带多少钱够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给予点评。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全方位地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大胆的猜想、推测、探究,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能力,善于将数学学科知识和生活相联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怎样求一个不规则物体的容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方法,尝试动手解决。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指导和提示:“是否能通过其他物体的容积计算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初步设想,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产生新的思路:計算不规则物体的容积,可以通过对体积相同的规则物体的计算,间接计算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科学、民主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多提问、敢提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创造能力和思维水平,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启东市桂林小学
一、建立民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发展阶段,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乐于敢于探索新鲜事物。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宽容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激发小学生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以及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问题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如,教师对“路程问题”进行教学时,可以找两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甲和乙,让二人站在相同的起点,同向而行,告诉学生二人每小时的速度,“假设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5000 米,乙是每小时 3000 米,二人同时出发,走了 3 个小时,请问谁走得更远呢?分别走了多少?”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提问和思考,最后老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
从古到今,只有经常提问、敢于探究的人,才会有学业的成就、专业的发展,才能为人类作出伟大的成绩。孔子就是古时候善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先贤,他的名言“不耻下问”成为治学的典范语言。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我国,长期以来,教师是真理的拥有者,学生不必质疑,这无疑就压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不少知识未必不如教师,再加上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旺盛,对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教学思想,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好学、勇于探究的天性,大胆探索发现,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人类发展进程的研究表明,教师教学生学会提问比解决问题更加有意义,教师要重视从教师提问转向学生发问,实现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兴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及时地评价。强化学生敢于提问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例如,在“乘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放寒假的时候,你奶奶交给你一个任务,让你去商店买两瓶酱油,那么此时你们都应该考虑好哪些问题呢?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每瓶酱油价值多少钱?要买几瓶酱油至少要带多少钱等等?这样教师就成功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此时教师应该把握成熟机会,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会考虑哪些问题呢?”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同桌讨论,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假设每瓶酱油是 5 元钱,奶奶让买 2 瓶酱油。老师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带多少钱够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给予点评。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全方位地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大胆的猜想、推测、探究,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能力,善于将数学学科知识和生活相联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怎样求一个不规则物体的容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方法,尝试动手解决。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指导和提示:“是否能通过其他物体的容积计算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初步设想,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产生新的思路:計算不规则物体的容积,可以通过对体积相同的规则物体的计算,间接计算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科学、民主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多提问、敢提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创造能力和思维水平,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启东市桂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