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教育事业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语文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内容,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发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丰富教学课堂的有趣性,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播和发展。本文为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提供了几种方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教学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54
经过五千多年的沉淀与洗礼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流传至今最精髓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能够保持亘古不衰。语文教材中选择了蕴含丰富民族内涵的文章,代表了民族文化中最精华、纯粹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肩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引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内心深处能够形成完整的文化印记。
一、挖掘教材,感悟传统文化
教材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选择都体现出教育专家的编排意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确立教材在教学中的基本地位。教师只有充分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教授和指导,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是语文课堂
语文教材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篇幅不在少数,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不仅要讲解其中的知识点,而且要讲解其中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三、运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所谓“翻转”就是将学生原本在课堂上需要学习的知识放到“课下”,学生通過自学掌握这些知识,然后再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用来即兴探讨自己在课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宣战”。学生在翻转课堂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在《青山不老》的学习中,讲述的是一位山野老农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将自己奉献给“深山”,用了15年时间植树造林,创造了一片绿洲,从而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的故事,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从原先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可以通过自学领悟到这位老农的决心,从这里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进来,我们不仅有克服困难、植树造林的老人,还有坚守本心、热爱传统手艺的匠人,像是龙凤花烛,它也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工艺,在传统的婚嫁习俗中点花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这门手艺却也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消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耗费自己15年将“荒漠”变“绿洲”的老人和清光绪末年由程寿琪创始的嘉兴龙凤花烛制作技艺为什么传承了百年就消散了,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育学生的道德与人文素养,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挖掘课本教材资源,在识字与古诗教学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全面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达成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长远发展的实现,并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黄丽萍《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读写算》2020年第24期。
[2] 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考试周刊》2020年第75期。
[3] 温儒敏《关于2019版课程标准的对话》,《语文建设》2020年第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教学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54
经过五千多年的沉淀与洗礼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流传至今最精髓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能够保持亘古不衰。语文教材中选择了蕴含丰富民族内涵的文章,代表了民族文化中最精华、纯粹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肩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引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内心深处能够形成完整的文化印记。
一、挖掘教材,感悟传统文化
教材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选择都体现出教育专家的编排意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确立教材在教学中的基本地位。教师只有充分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教授和指导,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是语文课堂
语文教材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篇幅不在少数,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不仅要讲解其中的知识点,而且要讲解其中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三、运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所谓“翻转”就是将学生原本在课堂上需要学习的知识放到“课下”,学生通過自学掌握这些知识,然后再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用来即兴探讨自己在课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宣战”。学生在翻转课堂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在《青山不老》的学习中,讲述的是一位山野老农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将自己奉献给“深山”,用了15年时间植树造林,创造了一片绿洲,从而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的故事,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从原先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可以通过自学领悟到这位老农的决心,从这里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进来,我们不仅有克服困难、植树造林的老人,还有坚守本心、热爱传统手艺的匠人,像是龙凤花烛,它也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工艺,在传统的婚嫁习俗中点花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这门手艺却也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消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耗费自己15年将“荒漠”变“绿洲”的老人和清光绪末年由程寿琪创始的嘉兴龙凤花烛制作技艺为什么传承了百年就消散了,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育学生的道德与人文素养,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挖掘课本教材资源,在识字与古诗教学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全面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达成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长远发展的实现,并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黄丽萍《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读写算》2020年第24期。
[2] 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考试周刊》2020年第75期。
[3] 温儒敏《关于2019版课程标准的对话》,《语文建设》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