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华林,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采选厂四工区长兼党支部书记。1988年4月进厂任井下采掘工,多年的矿山井下工作,他先后被评为冷水江市“优秀共产党员”、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十佳操作能手”、“生产标兵”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
员工心中的“能干人”
他初中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矿山井下任支柱工,他克服自身专业底子薄、基础差的困难,一边工作,一边虚心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傅学习,经常学习至深夜,通过三年的努力,在老师傅的帮助下,成为一名技术骨干,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因工作需要当上工区的值班区长,副区长、区长,在工区生产管理中他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效的理念,围绕生产难点先后参与了10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其中,他参与研究的《井窿双层工作台快速安装运用》,获得采选厂技术进步三等奖,每年为单位节约生产成本20万余元。不仅仅在工作中有股干劲,同时也是有名的安全标兵。在他的倡导下,他们班组的班前安全会一直坚持,雷打不动。会上学习安全知识和规章制度,总结安全工作,提出整改措施。每天他一到工作面,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安全情况,敲敲帮、问问顶、看看作业面,一切处理符合安全要求了,他才正式开始生产,从不违章作业。有一次,他在4169采场检查打掘进时,发现上一班刚架的棚子被压歪了,便动手修理,其他同志不耐烦地说:“新棚子歪点怕啥,何必多费劲,赶任务要紧”,游华林却严肃地说:“任务可以补上,安全出问题可就补不回来了。”他坚持把棚子修好后才开始赶任务。了解游华林的人都知道,他虽然重视安全,但从来不怕艰险,关键时刻总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排除险情,为生产打通道路,表现出大智大勇的可贵精神。
他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能手,更是管理的“行家”。他坚持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把创新思维、先进理念引入各项管理工作中,不断向管理要效益。2009年4月在组织采场出矿攻关时,他周密部署,精心调度指挥,克服困难和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最后只用两天多时间就安装好了电耙,打破了采场面电耙安装,至少需要4天时间的惯例,得到业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面对艰巨任务,他二话没说,带领大家迅速投入工作。在10多米高的采空区,他一干就是一整天;在风机频繁跳停,严重影响通风时候,他通过两天一夜的努力解决了风机跳停故障。在关键时刻,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他都坚信“天道酬勤,务实出真”。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作为工区负责人,如何带好队伍,高效组织生产是他的工作重点。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身先士卒。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工区任务年年超目标完成。
四工区作为全厂的重要生产工区,生产管理难度大,是全厂公认的,随着出矿线的延伸,作业地点分散,作业员工区种繁杂,各作业面相互制约,影响生产的因素很多。不是十分熟悉矿山井下工作的人,一个班只要把各作业面都走一遍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把工区管理搞好,用游华林区长的话说,“不用脑不行,不用好脑更不行。”工区生产,井下条件时刻多变。作为区长时时刻刻都有如履薄冰之感。要想让员工在井下安全作业,唯一的办法是自己要恪尽职守,当好生产的“服务员”,帮助解决生产上的困难。游华林从当区长开始,就信奉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下井跟班作业,所到之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对待每一个作业业面,即使当班无人作业的工作面,也从不空班漏检。哪里有安全问题,哪里存在事故隐患,每一细微之处都做到心中有数。4167和4163-3两个作业采场是主点出矿采场,开采之初,由于特定的生产条件制约,采空区大,加上现在的充填工艺,结顶率低,顶板压力大,回采后,采场顶板多次发生大面积的松石冒落,石部多次安全监定,必须加快出矿速度,在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前提下,结束采场。四工区接受生产指令后,在极不安全的生产条件下保证了安全生产,出色完成了生产任务。
出矿生产是制约工区生产任务的关键,可以说,出矿任务完成了,工区的生产任务就有保障。四工区的出矿长期以来都存在出矿线长,生产设备单机运转,故障多,设备维修量大的问题。怎样破解难题,游区长的成功作法是首先是用活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把分配的重点向关键工种,重点岗位倾斜,细化考核要求,强化工作责任心,体现多劳多得。其次是加大投入,为出矿创造好的生产条件,设备做到预检预修,架线轨道及时整改,确保出矿线畅通。星期天,节假日组织员工清扫积矿,处理漏斗,按周实现必保出矿任务。他当区长的几年中,四工区的出矿每年都是多超2万多吨,这样的生产业绩是与游区长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
2009年6月,4165和4169-3两个作业采场是重点出矿采场,开采之初,由于特定的生产条件制约,采空区大,加上现在的充填工艺,结顶率低,顶板压力大,回采后,采场顶板多次发生大面积的松石冒落为此厂部多次进行安全鉴定,必须加快出矿速度,四工区接受生产指令后,经过15天的奋战,把企业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出矿,而他却累倒了,大家都说他是“拼命三郎”。
为了加快采场出矿,他与大家一起夜以继日的鏖战在井下,连续半个月没有好好的睡一觉,同事再三让他休息,他总是笑呵呵的说“没事,选矿线上的员工等着我们的矿石选哟”。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条件,他和工友们深知,不掉几斤肉设备难正常运转。他及时与领导沟通,与班组长交换工作意见,逐渐地理清了工作思路,工区管理班子成员三班倒轮流跟班,确保设备出故障后第一时间进行抢修,以减少调试时间的浪费。但他却要求自己,每晚都工作到2点以后才休息一会儿。
作为工区负责人,新设备、新员工多,如何带好队伍,确保运转率、降低故障率,是他的工作重点。他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根据自身实际不断为自己加油充电。他从生产科借来大量技术书籍进行学习。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充分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家人眼里的“公家人”
他如此拼命地工作,对家人的关心自然少了很多。2009年8月在出矿攻关中,他长时间泥身湿衣,没时间回家休息,感冒了声音沙哑,他爱人叫他去看病,他去了,2小时输完1500毫升液体又回到工作岗位,那一次他爱人哭了。在井下生产现场,经常一干就是深夜一两点,白天家里人不容易见到他,爱人说他是“公家的人,只为单位工作操心,家对他来说就是旅馆”。对此,他只能摇头苦笑,世事哪能人人如意,甘蔗不能两头一样甜,男人工作还不是为了家人,只有“大家”过好了,小家才会幸福。
如今的游华林仍然在矿山井下勤恳的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2010年8月他担任了采选厂生产副厂长,在他肩上只是多了一份让他继续努力的动力。
员工心中的“能干人”
他初中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矿山井下任支柱工,他克服自身专业底子薄、基础差的困难,一边工作,一边虚心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傅学习,经常学习至深夜,通过三年的努力,在老师傅的帮助下,成为一名技术骨干,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因工作需要当上工区的值班区长,副区长、区长,在工区生产管理中他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效的理念,围绕生产难点先后参与了10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其中,他参与研究的《井窿双层工作台快速安装运用》,获得采选厂技术进步三等奖,每年为单位节约生产成本20万余元。不仅仅在工作中有股干劲,同时也是有名的安全标兵。在他的倡导下,他们班组的班前安全会一直坚持,雷打不动。会上学习安全知识和规章制度,总结安全工作,提出整改措施。每天他一到工作面,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安全情况,敲敲帮、问问顶、看看作业面,一切处理符合安全要求了,他才正式开始生产,从不违章作业。有一次,他在4169采场检查打掘进时,发现上一班刚架的棚子被压歪了,便动手修理,其他同志不耐烦地说:“新棚子歪点怕啥,何必多费劲,赶任务要紧”,游华林却严肃地说:“任务可以补上,安全出问题可就补不回来了。”他坚持把棚子修好后才开始赶任务。了解游华林的人都知道,他虽然重视安全,但从来不怕艰险,关键时刻总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排除险情,为生产打通道路,表现出大智大勇的可贵精神。
他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能手,更是管理的“行家”。他坚持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把创新思维、先进理念引入各项管理工作中,不断向管理要效益。2009年4月在组织采场出矿攻关时,他周密部署,精心调度指挥,克服困难和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最后只用两天多时间就安装好了电耙,打破了采场面电耙安装,至少需要4天时间的惯例,得到业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面对艰巨任务,他二话没说,带领大家迅速投入工作。在10多米高的采空区,他一干就是一整天;在风机频繁跳停,严重影响通风时候,他通过两天一夜的努力解决了风机跳停故障。在关键时刻,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他都坚信“天道酬勤,务实出真”。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作为工区负责人,如何带好队伍,高效组织生产是他的工作重点。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身先士卒。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工区任务年年超目标完成。
四工区作为全厂的重要生产工区,生产管理难度大,是全厂公认的,随着出矿线的延伸,作业地点分散,作业员工区种繁杂,各作业面相互制约,影响生产的因素很多。不是十分熟悉矿山井下工作的人,一个班只要把各作业面都走一遍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把工区管理搞好,用游华林区长的话说,“不用脑不行,不用好脑更不行。”工区生产,井下条件时刻多变。作为区长时时刻刻都有如履薄冰之感。要想让员工在井下安全作业,唯一的办法是自己要恪尽职守,当好生产的“服务员”,帮助解决生产上的困难。游华林从当区长开始,就信奉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下井跟班作业,所到之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对待每一个作业业面,即使当班无人作业的工作面,也从不空班漏检。哪里有安全问题,哪里存在事故隐患,每一细微之处都做到心中有数。4167和4163-3两个作业采场是主点出矿采场,开采之初,由于特定的生产条件制约,采空区大,加上现在的充填工艺,结顶率低,顶板压力大,回采后,采场顶板多次发生大面积的松石冒落,石部多次安全监定,必须加快出矿速度,在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前提下,结束采场。四工区接受生产指令后,在极不安全的生产条件下保证了安全生产,出色完成了生产任务。
出矿生产是制约工区生产任务的关键,可以说,出矿任务完成了,工区的生产任务就有保障。四工区的出矿长期以来都存在出矿线长,生产设备单机运转,故障多,设备维修量大的问题。怎样破解难题,游区长的成功作法是首先是用活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把分配的重点向关键工种,重点岗位倾斜,细化考核要求,强化工作责任心,体现多劳多得。其次是加大投入,为出矿创造好的生产条件,设备做到预检预修,架线轨道及时整改,确保出矿线畅通。星期天,节假日组织员工清扫积矿,处理漏斗,按周实现必保出矿任务。他当区长的几年中,四工区的出矿每年都是多超2万多吨,这样的生产业绩是与游区长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
2009年6月,4165和4169-3两个作业采场是重点出矿采场,开采之初,由于特定的生产条件制约,采空区大,加上现在的充填工艺,结顶率低,顶板压力大,回采后,采场顶板多次发生大面积的松石冒落为此厂部多次进行安全鉴定,必须加快出矿速度,四工区接受生产指令后,经过15天的奋战,把企业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出矿,而他却累倒了,大家都说他是“拼命三郎”。
为了加快采场出矿,他与大家一起夜以继日的鏖战在井下,连续半个月没有好好的睡一觉,同事再三让他休息,他总是笑呵呵的说“没事,选矿线上的员工等着我们的矿石选哟”。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条件,他和工友们深知,不掉几斤肉设备难正常运转。他及时与领导沟通,与班组长交换工作意见,逐渐地理清了工作思路,工区管理班子成员三班倒轮流跟班,确保设备出故障后第一时间进行抢修,以减少调试时间的浪费。但他却要求自己,每晚都工作到2点以后才休息一会儿。
作为工区负责人,新设备、新员工多,如何带好队伍,确保运转率、降低故障率,是他的工作重点。他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根据自身实际不断为自己加油充电。他从生产科借来大量技术书籍进行学习。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充分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家人眼里的“公家人”
他如此拼命地工作,对家人的关心自然少了很多。2009年8月在出矿攻关中,他长时间泥身湿衣,没时间回家休息,感冒了声音沙哑,他爱人叫他去看病,他去了,2小时输完1500毫升液体又回到工作岗位,那一次他爱人哭了。在井下生产现场,经常一干就是深夜一两点,白天家里人不容易见到他,爱人说他是“公家的人,只为单位工作操心,家对他来说就是旅馆”。对此,他只能摇头苦笑,世事哪能人人如意,甘蔗不能两头一样甜,男人工作还不是为了家人,只有“大家”过好了,小家才会幸福。
如今的游华林仍然在矿山井下勤恳的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2010年8月他担任了采选厂生产副厂长,在他肩上只是多了一份让他继续努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