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到湖南省劳动模范、株冶集团锌焙烧厂技术室配料管理员谢华涛时,他刚从矿石堆里出来,稍显憔悴。
谢华涛的工作,说简单点,就是做炉子的“炊事员”。他的工友们告诉记者,千万不能小看这个工作,锌精矿沸腾焙烧炉开得好不好,就看“炊事员”给它们开的“伙食”怎么样。开沸腾炉是整个锌冶炼系统的“龙头”工序,谢华涛干的配料工作则是“龙头”中的“龙头”。每天,株冶都要进大量矿石,这些石头进哪个仓,数量多少,货好不好,都是配料员要掌握的信息。
每天一上班,谢华涛就骑着自行车往返各个仓库。除了看数量、货单,还时常抓一块矿石带回办公室。小小的办公桌上、坐椅边,摆满了他从仓库里拿来的矿石。每块矿石他都用杯子、纸盒装着,上面贴有该矿料结构比例、特性等情况。
有了这本账,每次下料哪种矿石放多少,新到矿石与以前矿石相比是好是差,谢华涛心里都有数。“有的时候,虽然是来自同一个矿区的同一种矿,但可能因为两批矿石挖掘的位置不同,矿石质量大相径庭”。2009年,厂里新到了一批焙沙。谢华涛等矿石卸下车,伸手抓了一把,他发现这批货颗粒大,颜色也比以前的深,而且又硬。虽然上级领导已表态说可以用,但谢华涛心里觉得不踏实。他特意带了一杯沙回到办公室。这批焙沙进炉后出现了异常,谢华涛将新进的焙沙与以前留下的进行比较,并计算出理论数据,发现新焙沙有问题。从这以后,单位封杀了此类焙沙。
谢华涛留的那些矿石成了部门、单位对比矿石的活标本。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以前从几十个矿区进原料的株冶将进货区域扩展到国外,来源多达300多个。
来路杂了,矿石入炉的比例也就得跟着进行调整。谢华涛的标本也就越来越多,主任特意给了他一个大柜子装矿石。谢华涛的电脑内存也特别大,他将所有接触的矿石成分都进行数字化管理。现在,他的大柜子和电脑成了同事们分析矿石成分的“资料室”。
同事们笑称,矿石就是谢华涛的第二个老婆。他每天要看、要摸、要分析,还为矿石写过诗。可谢华涛却说:“要管理它,就要了解它,要了解它,首先得亲近它。”
正是常年“亲近”矿石,谢华涛掌握了大量矿石的特性。他将各种矿石结构、配比数据写成详实的原料分析报告。这些报告为公司领导及时了解时下原料形势、库存结构和使用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直接影响高层的决策。
近年来,由于锌精矿原料供不应求、矿的来源杂,使得炉子几乎没有了“挑食”的资格,只能靠“炊事员”将各种良莠不齐的原料精心搭配,既要让炉子吃得多、消化好,又要将采购来的原料统统吃下,盘活库存资金。于是谢华涛的配料管理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谢华涛通过卓绝的管理工作,使系统大量消化了各种矿:2005年至2009年,年均成功处理各类高杂矿40万吨以上。2006年创效近千万元,被评为株冶集团重大科技成果。
2007年,因为谢华涛的科学配比,为所在厂节省开停炉费用50万元。
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春运影响,国内矿进货量极少,无法保证正常生产,同时仓内外库存急剧下降,公司只有靠大量进口矿来渡过这段难关,但这种进口矿极难消化,给配料工作造成极大困难。谢华涛通过科学配比和单台炉带料处理,使沸腾炉将3万吨粘结严重的进口特高铅矿啃下。对于大批使炉子“消化不良”的进口超细矿,谢华涛针对不同的炉型进行单仓配料,还安排将之卸到外堆场,利用雨水淋湿以增大粒度,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其不利影响。他还组织员工加强对余热锅炉的清理,及时跟踪调整爆破清灰的频次,使其效果达到最佳,使炉子全年消化进口超细矿23.5万吨。在他的努力下,系统还消化了大量的进口高钴高铜矿、特高铅矿等,既保证了进厂的矿都消化完,又确保了系统的金属投入,使系统“吃饱吃好”,为公司创效1.4亿元,为株冶顺利渡过金融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3月,38岁的谢华涛被确诊为肺癌,而在他25岁时就患过膀胱癌。3月底,谢华涛被妹妹接到北京治疗,被切除了一片肺叶,疼痛和折磨让这个将近1.7米高的汉子瘦得只有40多公斤。株洲市总工会及株冶集团领导对谢华涛都非常关心。4月1日,株冶工会派人去北京看望他时,他抓着工会易主席的手说:“我一定会回去上班的。”同事纷纷发短信、打电话给他,他也总是说:“等着我,我就快回去上班了!”8月份,谢华涛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他的乐观坚强让许多同事感慨良多。然而他对记者说的最多的却是:“你不要提我的病,我现在就是一个正常人,应正常工作,在一天岗,就要尽一天责任,责任不是八小时内的,而是二十四小时都要背负的。”
谢华涛的工作,说简单点,就是做炉子的“炊事员”。他的工友们告诉记者,千万不能小看这个工作,锌精矿沸腾焙烧炉开得好不好,就看“炊事员”给它们开的“伙食”怎么样。开沸腾炉是整个锌冶炼系统的“龙头”工序,谢华涛干的配料工作则是“龙头”中的“龙头”。每天,株冶都要进大量矿石,这些石头进哪个仓,数量多少,货好不好,都是配料员要掌握的信息。
每天一上班,谢华涛就骑着自行车往返各个仓库。除了看数量、货单,还时常抓一块矿石带回办公室。小小的办公桌上、坐椅边,摆满了他从仓库里拿来的矿石。每块矿石他都用杯子、纸盒装着,上面贴有该矿料结构比例、特性等情况。
有了这本账,每次下料哪种矿石放多少,新到矿石与以前矿石相比是好是差,谢华涛心里都有数。“有的时候,虽然是来自同一个矿区的同一种矿,但可能因为两批矿石挖掘的位置不同,矿石质量大相径庭”。2009年,厂里新到了一批焙沙。谢华涛等矿石卸下车,伸手抓了一把,他发现这批货颗粒大,颜色也比以前的深,而且又硬。虽然上级领导已表态说可以用,但谢华涛心里觉得不踏实。他特意带了一杯沙回到办公室。这批焙沙进炉后出现了异常,谢华涛将新进的焙沙与以前留下的进行比较,并计算出理论数据,发现新焙沙有问题。从这以后,单位封杀了此类焙沙。
谢华涛留的那些矿石成了部门、单位对比矿石的活标本。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以前从几十个矿区进原料的株冶将进货区域扩展到国外,来源多达300多个。
来路杂了,矿石入炉的比例也就得跟着进行调整。谢华涛的标本也就越来越多,主任特意给了他一个大柜子装矿石。谢华涛的电脑内存也特别大,他将所有接触的矿石成分都进行数字化管理。现在,他的大柜子和电脑成了同事们分析矿石成分的“资料室”。
同事们笑称,矿石就是谢华涛的第二个老婆。他每天要看、要摸、要分析,还为矿石写过诗。可谢华涛却说:“要管理它,就要了解它,要了解它,首先得亲近它。”
正是常年“亲近”矿石,谢华涛掌握了大量矿石的特性。他将各种矿石结构、配比数据写成详实的原料分析报告。这些报告为公司领导及时了解时下原料形势、库存结构和使用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直接影响高层的决策。
近年来,由于锌精矿原料供不应求、矿的来源杂,使得炉子几乎没有了“挑食”的资格,只能靠“炊事员”将各种良莠不齐的原料精心搭配,既要让炉子吃得多、消化好,又要将采购来的原料统统吃下,盘活库存资金。于是谢华涛的配料管理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谢华涛通过卓绝的管理工作,使系统大量消化了各种矿:2005年至2009年,年均成功处理各类高杂矿40万吨以上。2006年创效近千万元,被评为株冶集团重大科技成果。
2007年,因为谢华涛的科学配比,为所在厂节省开停炉费用50万元。
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春运影响,国内矿进货量极少,无法保证正常生产,同时仓内外库存急剧下降,公司只有靠大量进口矿来渡过这段难关,但这种进口矿极难消化,给配料工作造成极大困难。谢华涛通过科学配比和单台炉带料处理,使沸腾炉将3万吨粘结严重的进口特高铅矿啃下。对于大批使炉子“消化不良”的进口超细矿,谢华涛针对不同的炉型进行单仓配料,还安排将之卸到外堆场,利用雨水淋湿以增大粒度,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其不利影响。他还组织员工加强对余热锅炉的清理,及时跟踪调整爆破清灰的频次,使其效果达到最佳,使炉子全年消化进口超细矿23.5万吨。在他的努力下,系统还消化了大量的进口高钴高铜矿、特高铅矿等,既保证了进厂的矿都消化完,又确保了系统的金属投入,使系统“吃饱吃好”,为公司创效1.4亿元,为株冶顺利渡过金融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3月,38岁的谢华涛被确诊为肺癌,而在他25岁时就患过膀胱癌。3月底,谢华涛被妹妹接到北京治疗,被切除了一片肺叶,疼痛和折磨让这个将近1.7米高的汉子瘦得只有40多公斤。株洲市总工会及株冶集团领导对谢华涛都非常关心。4月1日,株冶工会派人去北京看望他时,他抓着工会易主席的手说:“我一定会回去上班的。”同事纷纷发短信、打电话给他,他也总是说:“等着我,我就快回去上班了!”8月份,谢华涛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他的乐观坚强让许多同事感慨良多。然而他对记者说的最多的却是:“你不要提我的病,我现在就是一个正常人,应正常工作,在一天岗,就要尽一天责任,责任不是八小时内的,而是二十四小时都要背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