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源于知识,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精神食粮的积累,还有益于人格素质的提升。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把公民和读书的精神,化合在一处,以培育其做国民的能力”。多读书不仅可以使人视野开拓,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成为精神支柱。因此,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阅读;文学素养;能力
当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很多学校也会为学生推荐书目,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但真正的阅读并不只能停留在口号上,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在小学就养成善于阅读的习惯,使他们在阅读中感悟,培养语感,有利于提升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阅读有益于知识的积累
不得承认,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现今所能获取的含金量较高的知识信息却还是在书中,而不是在网上新闻中获得。这也正是传统书籍在高科技时代仍没有被淘汰的重要原因。《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中,告诉动物的尾巴有各式各样的功能,课下同学们找了不少关于动物尾巴的书籍和资料,进行阅读,知道了小鸟,金鱼,松鼠,猴子等几十种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作用,了解了不少关于动物尾巴的知识。在学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不少植物,还了解到了大自然中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播种子的方法,如:蒲公英的种子随风传播,苍耳的种子挂在动物的皮毛,豌豆通过豆荚炸裂等等。顾炎武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中,读者可以跟随作者去很多没有机会去,或者已经消失在历史当中的地方,不用出门,便可知晓天下事,用阅读来弥补没有精力完成的旅程。也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
二、閱读有益于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本人性化的童话书或者少年小说,学生读后,很容易在他的脑海中产生巨大的震撼与影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本《安徒生童话》就会让他们跟随主人公的经历而喜、怒、哀、忧、愤。感人之处会潸然泪下,愤怒之处会握拳不平,开心之处则会喜笑颜开。曾经有一个学生在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被保尔·柯察金这一形象坚强的品质所感动,在读后感中写道:我要向保尔·柯察金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坚持到底。可见,学生能在阅读当中能提高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也有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完善。另外,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英雄事迹也对学生眼界心胸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爱国名将岳飞,背负着精忠报国的使命,保家卫国;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出征,孝心可见;“卧龙先生”诸葛亮,三十六计精妙绝伦……学生能在阅读之中体会到关于爱、友情、勇气、诚实、善良等高尚的品格,远比教师或家长干燥无味的说教效果更好。
三、阅读有益于语文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课外书之前,教师要教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文字障碍,要边读边想,把不会的字词标出来。读完后,再利用工具书、师生交流等方式解决文字障碍。读懂了文章之后,才能透过表象看本质,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提炼中心思想。其实这个过程就具备了语文基本能力提高的训练,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三个层次来阅读,让学生读出思想,读出体会。学生一旦掌握了语文的学习技巧,他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由“学会”变成“会学”,学习态度也会变得更加主动,由此一来,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不同的书阅读方法不同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倡导学生爱读书,更要教会他们如何读书。比如运用以下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选读法。一般是学生在查阅资料或者查找作文素材时会用到,有选择的阅读有关书籍或者报道,以便学以致用。快速的积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精读法。所谓精读,就是对于某些重点的文章或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研读,体会其中作者暗含的意图,整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以令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文章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快速的浏览,在短时间内读懂文章大概所表达的意思,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大量知识;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要求读者将文章中的好词好段甚至整篇文章摘录下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的做好阅读批注,手脑并用才会使阅读更加有意义,更有实效。
综上所述,拓展课外阅读不仅是为了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对于坚持课外阅读并有所成效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变得更加有动力,从而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这时,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整体上升,学习语文的热情也会有所提高,成就一次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钱发华 《论阅读策略教学》 学位论文 2007年
[2]成丽萍 《关于语文阅读的若干思考》 学术期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阅读;文学素养;能力
当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很多学校也会为学生推荐书目,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但真正的阅读并不只能停留在口号上,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在小学就养成善于阅读的习惯,使他们在阅读中感悟,培养语感,有利于提升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阅读有益于知识的积累
不得承认,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现今所能获取的含金量较高的知识信息却还是在书中,而不是在网上新闻中获得。这也正是传统书籍在高科技时代仍没有被淘汰的重要原因。《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中,告诉动物的尾巴有各式各样的功能,课下同学们找了不少关于动物尾巴的书籍和资料,进行阅读,知道了小鸟,金鱼,松鼠,猴子等几十种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作用,了解了不少关于动物尾巴的知识。在学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不少植物,还了解到了大自然中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播种子的方法,如:蒲公英的种子随风传播,苍耳的种子挂在动物的皮毛,豌豆通过豆荚炸裂等等。顾炎武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中,读者可以跟随作者去很多没有机会去,或者已经消失在历史当中的地方,不用出门,便可知晓天下事,用阅读来弥补没有精力完成的旅程。也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
二、閱读有益于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本人性化的童话书或者少年小说,学生读后,很容易在他的脑海中产生巨大的震撼与影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本《安徒生童话》就会让他们跟随主人公的经历而喜、怒、哀、忧、愤。感人之处会潸然泪下,愤怒之处会握拳不平,开心之处则会喜笑颜开。曾经有一个学生在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被保尔·柯察金这一形象坚强的品质所感动,在读后感中写道:我要向保尔·柯察金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坚持到底。可见,学生能在阅读当中能提高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也有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完善。另外,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英雄事迹也对学生眼界心胸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爱国名将岳飞,背负着精忠报国的使命,保家卫国;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出征,孝心可见;“卧龙先生”诸葛亮,三十六计精妙绝伦……学生能在阅读之中体会到关于爱、友情、勇气、诚实、善良等高尚的品格,远比教师或家长干燥无味的说教效果更好。
三、阅读有益于语文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课外书之前,教师要教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文字障碍,要边读边想,把不会的字词标出来。读完后,再利用工具书、师生交流等方式解决文字障碍。读懂了文章之后,才能透过表象看本质,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提炼中心思想。其实这个过程就具备了语文基本能力提高的训练,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三个层次来阅读,让学生读出思想,读出体会。学生一旦掌握了语文的学习技巧,他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由“学会”变成“会学”,学习态度也会变得更加主动,由此一来,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不同的书阅读方法不同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倡导学生爱读书,更要教会他们如何读书。比如运用以下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选读法。一般是学生在查阅资料或者查找作文素材时会用到,有选择的阅读有关书籍或者报道,以便学以致用。快速的积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精读法。所谓精读,就是对于某些重点的文章或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研读,体会其中作者暗含的意图,整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以令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文章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快速的浏览,在短时间内读懂文章大概所表达的意思,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大量知识;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要求读者将文章中的好词好段甚至整篇文章摘录下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的做好阅读批注,手脑并用才会使阅读更加有意义,更有实效。
综上所述,拓展课外阅读不仅是为了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对于坚持课外阅读并有所成效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变得更加有动力,从而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这时,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整体上升,学习语文的热情也会有所提高,成就一次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钱发华 《论阅读策略教学》 学位论文 2007年
[2]成丽萍 《关于语文阅读的若干思考》 学术期刊 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