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sdfsd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亲社会行为是指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帮助、友爱、合作、分享、谦让、同情、关心等行为表现,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亲社会行为必然增多,攻击性行为必然减少。因此,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需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这就是对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提出的目标。
  1.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
  现在这一代独生子女居多,几乎每个家庭都是6个大人带1个孩子。家长们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代替,使得他们自我意识很强、自私、任性、懒惰、独立性差,不愿与人分享。有的家长从小把孩子“躲”在家里养,不让他们与其他的孩子接触,生怕被别人欺负。渐渐的孩子变得孤僻、不合群,根本不懂得与同伴交往和相处,更别说在游戏和集体活动时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特别是在上幼儿园以后,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自私和自我。大部分幼儿没有谦让的意识,自己的东西谁也拿不走,别人的东西就可以拿;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与自己无关,就视而不见……这些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对今后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而作为成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总认为“孩子小,随他(她)吧”,不寻找自己存在的错误,常常忽视教育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应为今日孩子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负责,让孩子学会爱与关心、学会理解他人等已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2.亲社会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当幼儿某天帮助家长洗碗、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慰了一个不开心的小伙伴或者与同伴合作完成了一个简单的任务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想:“我是能干的,我可以做一些事情啦。”这样一来,幼儿可以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乐于帮助他人的幼儿在自己有需要时会得到更多小朋友的帮助。这些助人、分享、合作的行为能让幼儿获得能力感和价值感。当他们体验到亲社会行为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时,他们会更进一步地思考这种行为是怎样做的:“我要怎样做才能得到这样的结果。”这些事情就会成为幼儿的榜样,成为幼儿自己或者他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所以说,亲社会行为的获得可以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引起幼儿的积极情感,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
  3.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幼儿期,是亲社会行为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亲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说教就能形成的,需要在幼儿自己参与的活动中,尤其是交往活动中,通过不断实践、感受、体验,日益积累直接经验和情绪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3.1故事教学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故事以其语言优美、情节简单生动、想象丰富、人物形象可爱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们在幼儿发展中所发挥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是众所周知的。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移情训练。所谓移情就是把自己设身处地想象成他人,从而得以认识并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它是在对他人情感、思维、态度等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它往往需要认知提示、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巩固深化等环节来实现。而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续编故事、故事表演等教学手段无疑是最好的训练方法。例如: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幼儿理解了故事的内容,他们懂得区分好坏与善恶,能够同情白雪公主,并感受着七个小矮人对白雪公主的帮助。之后让幼儿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通过角色的语言、动作、行为等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感受,在这种情景中幼儿的帮助、合作、同情、关心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能正确地应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类似情境,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3.2游戏活动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对幼儿来说,交往活动是在游戏中开始的,可以说游戏是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进行游戏就必须进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儿童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和态度,还要理解别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作出反应,这类交往就出现在各种合作性的游戏中。游戏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在游戏中,儿童要学会用规则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用规则来协调与同伴、与材料的关系,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一些良好品质,如团结友爱、协调合作、克服困难、集体主义精神等。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能够学会了解别人,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学会共处,学会合作。自我中心的自我意识向社会性的自我意识发展,社会性不断成熟。
  案例1 体能游戏“五人抛接球”
  幼儿五人一组,每组一块尺寸约100cm*100cm的布。要求五个幼儿分别拉住布的边缘,共同将球抛高,并同时将球接住。看哪一组幼儿的球抛得最高,接得最准。这个游戏要求幼儿学会互相合作完成。开始幼儿在抛球时你前我后,总是不能把布一起抬起来,球抛不高。在第一次游戏之后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失败的原因,与幼儿一起讨论正确的方法,发现最好的办法是请一个人当组长,在开始时喊1、2、3的口令,大家听口令同时抬起布。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以及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学会了相互适应、制定共同的行为规则,掌握和体验协商、轮流、合作等技能。
  案例2 角色游戏“麦当劳”
  首先让幼儿各自组成家庭,扮演顾客的角色,再安排幼儿扮演营业员、清洁工等。在游戏中,幼儿要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特定的情境,如有小朋友摔倒了、有人插队、没有座位了……通过解决这些事件,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懂得要遵守秩序、互相谦让,强化幼儿应该帮助别人以及如何帮助别人的意识。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对表现正确的幼儿应给予肯定、赞赏、鼓励,使幼儿产生自豪、羡慕、向往的情感体验;对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及时批评指导,将负面的道德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健康的亲社会行为。
  3.3采用积极的干预活动消除幼儿消极的社会行为。
  幼儿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和社交经验的局限,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处理,从而出现一些消极的社会行为。我们在注重正面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同时,防治或消除幼儿的不适当行为同样重要。让他们学会合理宣泄、成人的榜样示范、教师的表扬奖励是预防消极行为特别是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比如:设立“出气角”、“悄悄话园地”,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毫无压力,和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心爱的玩具说说心里话,甚至可以拳击塑料圈,软靠垫等出出气。研究表明,成人行为的榜样对儿童的刺激作用远大于言语指导的刺激。所以,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创设关怀友爱、助人分享的氛围,用自己的积极行为熏陶幼儿。教师还要及时强化幼儿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给予幼儿表扬和奖励,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是属于社会的,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每天都要和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互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发掘和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因为幼儿学会交往与合作,是今后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3]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出版社.2005.7
  [5]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收稿日期:2011-07-30
  
其他文献
【摘 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
期刊
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小学因为年级不同和学生年龄特点不同,教材和课文的要求也不同,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优化组合,到达知、情、意、行教育的有机统一,落实教学目的,发挥品德课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下面,我结合这次“国培”所得以及所教年级的课例,谈谈我自己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期刊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可见,“德”的目标处于首要地位,德育则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如何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一重任,单靠思想品德课是无法完成的,应该在各门学科中都得以较好的渗透。我现从语文教学实践中,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课上,不能只停留在读读背背、说说写写的能力培养上,很多课文内
期刊
新的评价理念,重在过程,激励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以达到激励学生,改善学生,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信,这就是过程性价,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评价,更专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评价,非常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首先国家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事实,导致许多社会问题,
期刊
不知不觉地几个月的 “国培”即将结束,回想这充实的培训,我们都在繁忙的教学中挤出时间听专家专题讲座,看教学案例评析等等,学习的热情就象锅里煮沸的开水回复不停地翻滚,不断地壮大,永不止步。越聆听越觉得专家讲的精彩,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的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剖析。  非常感谢教育部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让我有机会继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我们每个老师都有机会去感知教育发展的趋
期刊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全面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的政治课只是要求学生为了应试教育死记一些理论,观点,政策,方针,纯知识性的东西,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更不容易走出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就尤为重要。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下面我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生活化课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主旨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型能力,而实验教学如果处理好了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同时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
期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期刊
城关中学是一所实现城乡融合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学校,由于生源来自城区和农村,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留守学生较多,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  面对新形势,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找准基点,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教师为本,学生为本,发展为本”的德育管理理念,使德育工作处于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校立足学校实际,整合学校一切德育力量,开发运用本地德育资源,以强化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