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加工与拓展,也是由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活动。教师合理设计作业,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能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及实践作业四个方面研究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以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作业;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8-0050-02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逐渐提高。除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也是教学的一部分,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通常将题海战术融入作业设计中,而单一的作业设计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对作业产生反感和抵抗心理。因此,教师要改进作业设计,适当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从写作业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效果。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侧重持续思考、重视学以致用等方法设计作业,以实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效。
一、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生活化预习作业
有效的预习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比较简单,只是让学生翻看课本内容,做一做课本上的例题。这虽然能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大致内容,但是难以使学生对新课的重点进行深入理解,最终不能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为了打破过去单一、枯燥的预习作业模式,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设计预习作业,从学生实际出发,将作业生活化,并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收集预习资料,这不仅能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还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
例如,在开展“直方图”教学活动前,首先,教师要采用信息技术生成预习作业的文档,将其上传至班级微信群或 QQ 群中,让学生完成文档中的预习要求;其次,根据预习要求,学生要调查和统计学校不同年级的男女学生人数,并利用计算机在作业文档中制作表格,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在课前上交数据与表格。如此一来,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生活化的预习作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新课的内容,还能让学生了解數学与生活的联系,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多样化课堂作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作业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可分为讨论型、答辩型、合作探究型。其中,答辩型作业是指在有趣、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讨论型作业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实现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而合作探究型作业则通过采用分组讨论的活动形式,以达到锻炼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对此,教师可综合以上作业类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多样化课堂作业,将其有机融入课堂中,活跃教学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作业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例如,在开展“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活动时,首先,教师可设计讨论型课堂作业:“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放着三种颜色的圆球(红、黄、蓝,且大小、形状相同),在这个箱子摸到的球需要放回箱子,若分别摸三次球,请问每个球被摸到的概率是否相同?”并将所有学生划分为五个小组,引导其根据作业内容进行猜想和讨论,再让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组内总结的想法;其次,教师可设计合作探究型作业,向每个小组提供球和箱子,让三名学生负责摸球,每名学生摸三次,由组长负责演算每名学生在摸三次球中分别抽到红、黄、蓝球的概率,小组成员再应用课堂所学知识验证在完成讨论型课堂作业时所总结的想法。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而且能提升其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效果。
三、侧重持续思考,设计总结性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要途径,合理设计课后作业不仅能提高初中生总结与归纳知识的能力,还能提升其复习效率 [3]。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考试内容,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将试卷和课本上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因而忽略对学生持续性总结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是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促进教和学的相互配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课后作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整理错题集,可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问题,便于其对所学数学知识查漏补缺,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另一种是单元或章节总结,这属于阶段性作业,能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数学思维,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总结习惯。
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设计阶段性总结作业: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该单元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具体呈现,在不看书本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思考,完成思维导图的构思和知识的总结。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翻看书本,以便于查漏补缺。其次,让学生互相讨论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关系,使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快速梳理该单元的知识点,从而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体系。最后,设计错题集作业,让学生进行典型试题强化训练,在完成训练后核对答案,使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和建议。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独立总结和思考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保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与成效。
四、重视学以致用,设计开放性实践作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构建“综合与实践”课堂,并确保课堂教学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设置开放性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
发展需求,又能实现“综合与实践”课堂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的与内容,合理设计“实验型”“操作型”及“调查型”等开放性实践作业,指导学生采用市场调查、制作模型、收集材料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完成实践作业,锻炼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的技能,也让其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提高作业设计的效果。
例如,在开展“几何图形”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开放性实践作业。首先,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盒,将其拆卸,展示其展开图,向学生讲解最简易的长方体展开图,引导学生思考包装的设计原理,让其了解长方体及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其次,让学生根据立体图形和三视图的数学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新的包装盒,其外表、大小任其自由发挥设计。最后,引导学生按照拆卸包装盒的步骤进行画图设计,分别画出每个包装盒的展开图,体会复杂立体图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进而初步构建空间图形观念。学生将展开图剪出,沿着每个面的同一条边进行对折,这样就能制作一个精致的包装盒。如此,既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立体图形与视图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直观想象、数学建模、逻辑思维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作业设计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积极创新作业设计方案,采取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侧重持续思考、重视学以致用等方法,灵活设计多种发展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涛.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2):81.
[2]倪开磊.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 2019(02):62.
[3]陈建国.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创设策略探索[J].中国数学教育,2020(23):41-44.
[4]廖永胜.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8):74.
作者简介:席开森(1980.8-),男,甘肃瓜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作业;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8-0050-02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逐渐提高。除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也是教学的一部分,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通常将题海战术融入作业设计中,而单一的作业设计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对作业产生反感和抵抗心理。因此,教师要改进作业设计,适当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从写作业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效果。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侧重持续思考、重视学以致用等方法设计作业,以实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效。
一、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生活化预习作业
有效的预习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比较简单,只是让学生翻看课本内容,做一做课本上的例题。这虽然能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大致内容,但是难以使学生对新课的重点进行深入理解,最终不能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为了打破过去单一、枯燥的预习作业模式,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设计预习作业,从学生实际出发,将作业生活化,并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收集预习资料,这不仅能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还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
例如,在开展“直方图”教学活动前,首先,教师要采用信息技术生成预习作业的文档,将其上传至班级微信群或 QQ 群中,让学生完成文档中的预习要求;其次,根据预习要求,学生要调查和统计学校不同年级的男女学生人数,并利用计算机在作业文档中制作表格,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在课前上交数据与表格。如此一来,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生活化的预习作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新课的内容,还能让学生了解數学与生活的联系,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多样化课堂作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作业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可分为讨论型、答辩型、合作探究型。其中,答辩型作业是指在有趣、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讨论型作业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实现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而合作探究型作业则通过采用分组讨论的活动形式,以达到锻炼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对此,教师可综合以上作业类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多样化课堂作业,将其有机融入课堂中,活跃教学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作业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例如,在开展“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活动时,首先,教师可设计讨论型课堂作业:“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放着三种颜色的圆球(红、黄、蓝,且大小、形状相同),在这个箱子摸到的球需要放回箱子,若分别摸三次球,请问每个球被摸到的概率是否相同?”并将所有学生划分为五个小组,引导其根据作业内容进行猜想和讨论,再让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组内总结的想法;其次,教师可设计合作探究型作业,向每个小组提供球和箱子,让三名学生负责摸球,每名学生摸三次,由组长负责演算每名学生在摸三次球中分别抽到红、黄、蓝球的概率,小组成员再应用课堂所学知识验证在完成讨论型课堂作业时所总结的想法。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而且能提升其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效果。
三、侧重持续思考,设计总结性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要途径,合理设计课后作业不仅能提高初中生总结与归纳知识的能力,还能提升其复习效率 [3]。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考试内容,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将试卷和课本上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因而忽略对学生持续性总结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是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促进教和学的相互配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课后作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整理错题集,可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问题,便于其对所学数学知识查漏补缺,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另一种是单元或章节总结,这属于阶段性作业,能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数学思维,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总结习惯。
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设计阶段性总结作业: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该单元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具体呈现,在不看书本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思考,完成思维导图的构思和知识的总结。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翻看书本,以便于查漏补缺。其次,让学生互相讨论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关系,使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快速梳理该单元的知识点,从而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体系。最后,设计错题集作业,让学生进行典型试题强化训练,在完成训练后核对答案,使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和建议。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独立总结和思考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保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与成效。
四、重视学以致用,设计开放性实践作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构建“综合与实践”课堂,并确保课堂教学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设置开放性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
发展需求,又能实现“综合与实践”课堂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的与内容,合理设计“实验型”“操作型”及“调查型”等开放性实践作业,指导学生采用市场调查、制作模型、收集材料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完成实践作业,锻炼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的技能,也让其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提高作业设计的效果。
例如,在开展“几何图形”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开放性实践作业。首先,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盒,将其拆卸,展示其展开图,向学生讲解最简易的长方体展开图,引导学生思考包装的设计原理,让其了解长方体及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其次,让学生根据立体图形和三视图的数学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新的包装盒,其外表、大小任其自由发挥设计。最后,引导学生按照拆卸包装盒的步骤进行画图设计,分别画出每个包装盒的展开图,体会复杂立体图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进而初步构建空间图形观念。学生将展开图剪出,沿着每个面的同一条边进行对折,这样就能制作一个精致的包装盒。如此,既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立体图形与视图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直观想象、数学建模、逻辑思维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作业设计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积极创新作业设计方案,采取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侧重持续思考、重视学以致用等方法,灵活设计多种发展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涛.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2):81.
[2]倪开磊.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 2019(02):62.
[3]陈建国.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创设策略探索[J].中国数学教育,2020(23):41-44.
[4]廖永胜.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8):74.
作者简介:席开森(1980.8-),男,甘肃瓜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