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幼儿教育的相关问题也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其中就包括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本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剖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旨在促进幼儿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被过度夸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从而对幼儿教育的革新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概述
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顾名思义,幼儿教育“小學化”指的是在幼儿园就采取了小学的教育手段,使幼儿未经过启蒙教育,就直接接受了小学教育。由于部分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管理方式、教学理念等与幼儿教育相悖,使得幼儿教育逐渐向小学教育方向发展,导致幼儿教育呈现模式化的特点。
2.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影响
由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超出了幼儿教育的范畴,导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被忽视,这与幼儿的发展需要背道而驰。幼儿教育“小学化”就像是在拔苗助长一样,极易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幼儿由于学业繁重,逐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厌恶学习,导致在学习时缺乏学习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二是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制约,使得幼儿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了阻碍,甚至使幼儿出现智力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辩证思考
1.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认定
虽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普遍存在,但是各地幼儿园“小学化”的情况略有不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具体到某一地区或是某个幼儿园时,这一问题却存在一定的认定难度,而这是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时,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这也是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认定时,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可将主观印象作为认定的唯一标准,也不能以偏概全,而是应当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全面考量和分析,采取调查、分析、取证等方式,实现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认定的科学化。
2.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形成
笔者通过详细的调查发现,部分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幼儿园,能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幼儿教育,所设置的教育目标也符合教育指南的要求,但是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却忽视了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幼儿的学习压力极大,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幼儿园应该采取直观和具体的教育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幼儿园难以做到这一点,在进行活动时虽然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但是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不利于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出现偏差。
三、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
想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只凭借教育系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和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为此,幼儿园可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和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之科学、理性地看待幼儿教育。同时,幼儿园需要改革教育的方式及内容,重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幼儿园需要不断优化和改革管理体系,使幼儿教育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运作,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缓解幼儿家长对幼儿升学的焦虑心理。此外,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幼小衔接”的相关工作,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新鲜事物具备强烈的好奇心,能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四、结语
幼儿教育是幼儿接触知识的开始,也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为此,幼儿园必须秉承“让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原则,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学习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使社会和家长意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意识,从而形成幼儿园、社会、家长三方联动的幼儿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被过度夸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从而对幼儿教育的革新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概述
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顾名思义,幼儿教育“小學化”指的是在幼儿园就采取了小学的教育手段,使幼儿未经过启蒙教育,就直接接受了小学教育。由于部分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管理方式、教学理念等与幼儿教育相悖,使得幼儿教育逐渐向小学教育方向发展,导致幼儿教育呈现模式化的特点。
2.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影响
由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超出了幼儿教育的范畴,导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被忽视,这与幼儿的发展需要背道而驰。幼儿教育“小学化”就像是在拔苗助长一样,极易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幼儿由于学业繁重,逐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厌恶学习,导致在学习时缺乏学习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二是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制约,使得幼儿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了阻碍,甚至使幼儿出现智力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辩证思考
1.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认定
虽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普遍存在,但是各地幼儿园“小学化”的情况略有不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具体到某一地区或是某个幼儿园时,这一问题却存在一定的认定难度,而这是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时,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这也是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认定时,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可将主观印象作为认定的唯一标准,也不能以偏概全,而是应当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全面考量和分析,采取调查、分析、取证等方式,实现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认定的科学化。
2.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形成
笔者通过详细的调查发现,部分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幼儿园,能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幼儿教育,所设置的教育目标也符合教育指南的要求,但是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却忽视了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幼儿的学习压力极大,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幼儿园应该采取直观和具体的教育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幼儿园难以做到这一点,在进行活动时虽然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但是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不利于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出现偏差。
三、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
想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只凭借教育系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和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为此,幼儿园可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和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之科学、理性地看待幼儿教育。同时,幼儿园需要改革教育的方式及内容,重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幼儿园需要不断优化和改革管理体系,使幼儿教育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运作,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缓解幼儿家长对幼儿升学的焦虑心理。此外,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幼小衔接”的相关工作,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新鲜事物具备强烈的好奇心,能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四、结语
幼儿教育是幼儿接触知识的开始,也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为此,幼儿园必须秉承“让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原则,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学习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使社会和家长意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意识,从而形成幼儿园、社会、家长三方联动的幼儿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