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un200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预测: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教育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二流人才的分水岭”,日本留学者强调:“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要培养全球性、进攻性的创造性人才”,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正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施创造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国外教育者认为数学教育要吃三个“馒头”,前面两个是基本概念和原则,后面一个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认为第三个馒头很重要,但是只吃第三個馒头而前面两个馒头没有吃好的学生,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而中国数学家则强调要吃好前面两个馒头,然而大多数人都吃到半饱,在国际数学中成绩不错,但是长期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国际间的创造性科学竞争中就处于落后地位。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活跃思维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都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兴趣是人类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要对学业产生兴趣,肯花精力去做。阿波莱顿发现电离层的成功源自好奇心理,比尔盖茨的成功源自对电脑网络道德痴迷,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去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创造。只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培养起来。
  二、引而不发,启迪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类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七挂八扯”,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课堂上要通过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吁、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对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激励。
  教育激励常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通过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组织全班同学积极思考,努力上进。
  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希望得到优秀的成绩,我们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
  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从多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表现激励,用于表现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给班级教学带来生机、活力,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
  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在竞争环境中你追我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数学成绩。
  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激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还能给学校带来荣誉。
  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三、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那么,何种设疑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教师应该认真探索。采用迂回方式提问,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有助于学生分析与综合、观察与想象等思维活动的增强,能使能学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变抽象,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
  四、积极参与,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要做到灵活多变,灵活多变即思维敏捷,能随机应变,对于疑难问题提出较多的见解,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常规,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实际上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构建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有人数创造从无到有,引出一个新的对象世界,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著名的科学家彭加勒说:“任何科学的创造都发端于选择,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人的创造活动是受重新构建后的新思想体系指导,选择、突破和重新构建的三者统一,形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过程。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之所以能够获得丰硕的创造成果,最关键是他们善于在思维活动中重新构建,善于引出新的对象世界。
  总之,兴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想象力是涌现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除了创造教育,我们别无选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坚信,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于开拓,敢于创新,数学课堂这片沃土一定也会培育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获得丰硕的创造性教育之果!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长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线,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伊始,到现在虽然已经十几年了,但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理解,却一直争论不休,苦求素质教育而不得。那么怎样正确看待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呢?本人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想要充分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应试教育,那么什么叫应试教育?我的理解就是教育过程中把考试成绩看的过于重要,以至于教育的结果违背了给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初衷。应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的内在的持久动力,这种内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行。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
期刊
小学学生的好奇心,对未知、奇妙的东西总是充满着探知欲,教师应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让学生在一步一步地学习中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而且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学习并实践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加强互动  在小学科学教学时,学生常会对一些现象很难理解,有些内容向学生讲解起来其实效果也并不好,甚至让学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课堂中学思型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文本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想象、批判等思维活动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思维思维品质学科素养  一、理论依据  “思维”与“文本”无疑是英语新课标出台以来最热门的话题,2017年以来英语教育界都探讨和实践这两个主题。思维能力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青少年思
期刊
“指导—自学—讨论-延伸”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以主体教学理论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激起学生主体内驱力,主动参与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讨论,师生交流,延伸课外活动等诸环节,来感知客观、获取信息、内化知识,形成技能,着力培养学习、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发展性教学策略。  一、人本为先,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人本为先,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新
期刊
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其是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小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在数学被不少人认为是枯燥学科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筋思考数学题和做数学题的乐趣。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因此小学教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
期刊
走进课堂,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像婴儿一样,不断地去发现。上自己的课,思自己的“想”,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寻找自己的教学之路,追随自己的好奇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课堂是主战场,把握住课堂,事半功倍。如何有效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呢?我将从“实践—如何‘以学为中心’”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研究
期刊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上,要塑造怎么样的一个群体?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呼应了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众所周知,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就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其次,我们必须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中,既有孩子通过教育成为社会精英,国之栋梁,也有很多孩子极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100万字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