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创设小学英语教学中真实语境的关键,“信息差”能激发学生学习、应用英语的内在动机和兴趣促进发展。但是部分教师不善应用“信息差”,直接生搬硬套课本情景,致使学生欠缺语言信息交流的实际感。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对于小学英语不同课型的特点和“信息差”设置方式的思考,从词汇、会话、阅读三种小学英语常见课型出发,探讨“信息差”在小学英语不同课型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最大化地利用“信息差”构建实践语境中的小学英语课堂。
关键词:信息差;小学英语;应用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語言。[1]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展开交际性对话和交流。[2]然而,在当前小学英语不同课型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善应用“信息差”,生搬硬套课本情景,致使学生欠缺语言信息交流的实际感。为此,笔者从词汇、会话、阅读三种小学英语常见课型出发,探讨“信息差”在小学英语不同课型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最大化地利用“信息差”构建实践语境中的小学英语课堂。
一、“信息差”的相关概述
(一)“信息差”的概念
“信息差”是指信息不对称,持不同信息的双方通过交际手段、交换信息,填补空白,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 “信息差”指的是教师创造性地设计“信息差”游戏、活动和操练方式,激发学生带着渴求填补“信息差”中的信息空白,从而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英语。
(二)应用“信息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差”能激发学生为填补空白、交换信息投入课堂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意义有三:一是 “信息差”本身具有值得探索的意义,“信息共享”是人普遍的心理需求,“信息差”的空白会带给学生挖掘、检验信息的好奇并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二是利用“信息差”原理随机抽取课堂作答人员,因为人员未知和可能性均等,督促小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发展英语交际能力;三是“信息差”的存在使学生成为小学英语课堂里探索和交际的主体,在“信息差”的趣味挖掘中体验真实的语用感。
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型特点,合理地将“信息差”原理应用于教学中。例如在词汇课中利用“信息差”设置猜谜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匹配词汇音、形、义,寻找未知人员;在会话课中根据随机抽取,利用绘画的图片内容操练句型;在阅读课中发展学习学习自主性,利用多媒体为小组成员自由编号、抽取创设小组展示代表“信息差”。
二、“信息差”在小学英语不同课型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信息差”,匹配词汇课音、形、义
词汇作为英语语用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占有重要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对单词的灌输性讲解和对学生们必须读、背、听、写单词的强制性要求往往使词脱离具体的语境应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3]我们不妨利用猜测“信息差”的方式呈现新单词,以此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从而使之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学习文具的单词时,教师先出示不完整的文具图片,让学生猜,谁能快速念出其音,便可获得该文具的单词卡片。此后教师让A学生闭眼,将一张完整的文具图片放在班上某一学生B的抽屉里,其他学生(包括学生B)用口令“Where is the pen? Where is the pen?”指引得到钢笔单词卡片的学生A寻找有钢笔图片的同学B。当学生A靠近学生B,班上其他同学的口令声音变大,离得越近呼声越大,反之离得越远呼声越小。这一过程,利用学生A寻找B同学的“信息差”,即A不知道B是谁,他在哪里,必须通过其他同学的帮助才能找出B,实现未知人物空白信息的填补,从而在活动操练中实现词汇音、形、义的匹配学习。另外,将词汇放在“Where is the pen? Where is the pen?”句型中操练,体现了英语学习“词不离句”原则。并且该游戏具有极大的弹性,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针对单词具体含义放入不同的句型里操练,便于学生记忆与积累。
(二)应用“信息差”,交际操练会话课
会话课作为小学英语交际性的课型体现,更应注重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应用“信息差”,在语言实践中真正实现信息交流的目的。[4]在会话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信息差”游戏,先让每个学生画,再由师抽取其中一张,让学生听句型表达猜绘画中的人或物品,通过每次抽取图片的随机性创设“信息差”,将句型机械操练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有关描述人外貌和衣着的句型时,让每位学生画下一位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对于学生而言,活动伊始就创造了不知道谁会画我,会有几个人画我这样的“信息差”。在活动进行中,不知道教师会抽到谁的图片,抽到后只能凭借老师示范朗读句型“He has big eyes and a red hat.”猜人物,紧接着教师提问“Who is him?”,生用刚学的“He is XXX.”句型回答,体现了会话的交际性和课堂创设语境的真实性。教师示范后,还可以请同学抽取某一图片并描述,持续、趣味地带领其他同学操练所学新会话句型。由于每次抽取的图片具有未知性,在无形中时刻提醒学生保持注意力听课堂口令。“信息差”活动有效地调动全班动手、动口参与度,突破了同桌和小组会话交际操练的小范围局限性,凸显语言信息交流的意义所在。
(三)应用“信息差”,排列阅读课语序
传统阅读模式为生听音跟读、默读,接受教师单一讲解传授。在此模式下学生自主阅读性和参与性低。基于此,在学生小组自主合作阅读中融入“信息差”,督促他们组内互助回答问题并设问疑难,学生将对阅读产生更为独特的看法并积累阅读学习策略。具体应用为学生小组内先自主阅读,讨论、回答多媒体上展示的问题。然后由小组长牵头提出本组无法作答的问题。讨论完成后,教师利用多媒体随机点组作答的方式抽取A小组,再随机抽取另外一个B小组的学生B1,B1口头随机点A小组人员编号(每节课小组内编号随机,教师在电脑端分组可查看),请其作为A小组代表答问、提问,这将作为整个A小组考核的分数。这一过程中,课堂一开始便出现了组内编号的“信息差”,抽取代表作答的小组和组内某位同学都是随机、偶然的,具有信息的空白未知性和随机性,小组为获得荣誉,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克服了长期以来小组活动一人挑梁、多人划水的不良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组内学习探索的氛围,以达到让学生在问答中感受用英语交际的实用性,提升他们语言感知力的目的。
三、结语
总的说来,基于小学英语不同课型的特点和“信息差”设置方式的丰富性,笔者认为,要想高效地应用“信息差”,挖掘游戏、活动的内部趣味连接是前提,例如将词汇的音、形、意结合匹配;把“信息差”创造性地融入教学是关键,在不同的课型里都可以设置“信息差”的实际应用;改进、变化“信息差”的方式,维持新鲜感是保障,利用多媒体设置各式各样的分组和点名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当然,“信息差”在小学英语不同课型中的应用是多样的,笔者总结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一定可以挖掘、构思探析更多具有切实指导作用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颜亚娟.妙用“信息差”促进小学英语交际活动[J].考试周刊,2017,(A1):135
[3] 蒋瑞云.巧用“信息差”,拒绝“逢场作戏” ——信息差原理在小学英语词汇中的应用[J].试题与(教学论坛),2018,(30):58
[4] 熊瑜颖.创设信息差,促进英语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7,(4):66-69
关键词:信息差;小学英语;应用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語言。[1]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展开交际性对话和交流。[2]然而,在当前小学英语不同课型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善应用“信息差”,生搬硬套课本情景,致使学生欠缺语言信息交流的实际感。为此,笔者从词汇、会话、阅读三种小学英语常见课型出发,探讨“信息差”在小学英语不同课型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最大化地利用“信息差”构建实践语境中的小学英语课堂。
一、“信息差”的相关概述
(一)“信息差”的概念
“信息差”是指信息不对称,持不同信息的双方通过交际手段、交换信息,填补空白,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 “信息差”指的是教师创造性地设计“信息差”游戏、活动和操练方式,激发学生带着渴求填补“信息差”中的信息空白,从而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英语。
(二)应用“信息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差”能激发学生为填补空白、交换信息投入课堂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意义有三:一是 “信息差”本身具有值得探索的意义,“信息共享”是人普遍的心理需求,“信息差”的空白会带给学生挖掘、检验信息的好奇并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二是利用“信息差”原理随机抽取课堂作答人员,因为人员未知和可能性均等,督促小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发展英语交际能力;三是“信息差”的存在使学生成为小学英语课堂里探索和交际的主体,在“信息差”的趣味挖掘中体验真实的语用感。
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型特点,合理地将“信息差”原理应用于教学中。例如在词汇课中利用“信息差”设置猜谜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匹配词汇音、形、义,寻找未知人员;在会话课中根据随机抽取,利用绘画的图片内容操练句型;在阅读课中发展学习学习自主性,利用多媒体为小组成员自由编号、抽取创设小组展示代表“信息差”。
二、“信息差”在小学英语不同课型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信息差”,匹配词汇课音、形、义
词汇作为英语语用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占有重要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对单词的灌输性讲解和对学生们必须读、背、听、写单词的强制性要求往往使词脱离具体的语境应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3]我们不妨利用猜测“信息差”的方式呈现新单词,以此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从而使之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学习文具的单词时,教师先出示不完整的文具图片,让学生猜,谁能快速念出其音,便可获得该文具的单词卡片。此后教师让A学生闭眼,将一张完整的文具图片放在班上某一学生B的抽屉里,其他学生(包括学生B)用口令“Where is the pen? Where is the pen?”指引得到钢笔单词卡片的学生A寻找有钢笔图片的同学B。当学生A靠近学生B,班上其他同学的口令声音变大,离得越近呼声越大,反之离得越远呼声越小。这一过程,利用学生A寻找B同学的“信息差”,即A不知道B是谁,他在哪里,必须通过其他同学的帮助才能找出B,实现未知人物空白信息的填补,从而在活动操练中实现词汇音、形、义的匹配学习。另外,将词汇放在“Where is the pen? Where is the pen?”句型中操练,体现了英语学习“词不离句”原则。并且该游戏具有极大的弹性,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针对单词具体含义放入不同的句型里操练,便于学生记忆与积累。
(二)应用“信息差”,交际操练会话课
会话课作为小学英语交际性的课型体现,更应注重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应用“信息差”,在语言实践中真正实现信息交流的目的。[4]在会话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信息差”游戏,先让每个学生画,再由师抽取其中一张,让学生听句型表达猜绘画中的人或物品,通过每次抽取图片的随机性创设“信息差”,将句型机械操练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有关描述人外貌和衣着的句型时,让每位学生画下一位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对于学生而言,活动伊始就创造了不知道谁会画我,会有几个人画我这样的“信息差”。在活动进行中,不知道教师会抽到谁的图片,抽到后只能凭借老师示范朗读句型“He has big eyes and a red hat.”猜人物,紧接着教师提问“Who is him?”,生用刚学的“He is XXX.”句型回答,体现了会话的交际性和课堂创设语境的真实性。教师示范后,还可以请同学抽取某一图片并描述,持续、趣味地带领其他同学操练所学新会话句型。由于每次抽取的图片具有未知性,在无形中时刻提醒学生保持注意力听课堂口令。“信息差”活动有效地调动全班动手、动口参与度,突破了同桌和小组会话交际操练的小范围局限性,凸显语言信息交流的意义所在。
(三)应用“信息差”,排列阅读课语序
传统阅读模式为生听音跟读、默读,接受教师单一讲解传授。在此模式下学生自主阅读性和参与性低。基于此,在学生小组自主合作阅读中融入“信息差”,督促他们组内互助回答问题并设问疑难,学生将对阅读产生更为独特的看法并积累阅读学习策略。具体应用为学生小组内先自主阅读,讨论、回答多媒体上展示的问题。然后由小组长牵头提出本组无法作答的问题。讨论完成后,教师利用多媒体随机点组作答的方式抽取A小组,再随机抽取另外一个B小组的学生B1,B1口头随机点A小组人员编号(每节课小组内编号随机,教师在电脑端分组可查看),请其作为A小组代表答问、提问,这将作为整个A小组考核的分数。这一过程中,课堂一开始便出现了组内编号的“信息差”,抽取代表作答的小组和组内某位同学都是随机、偶然的,具有信息的空白未知性和随机性,小组为获得荣誉,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克服了长期以来小组活动一人挑梁、多人划水的不良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组内学习探索的氛围,以达到让学生在问答中感受用英语交际的实用性,提升他们语言感知力的目的。
三、结语
总的说来,基于小学英语不同课型的特点和“信息差”设置方式的丰富性,笔者认为,要想高效地应用“信息差”,挖掘游戏、活动的内部趣味连接是前提,例如将词汇的音、形、意结合匹配;把“信息差”创造性地融入教学是关键,在不同的课型里都可以设置“信息差”的实际应用;改进、变化“信息差”的方式,维持新鲜感是保障,利用多媒体设置各式各样的分组和点名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当然,“信息差”在小学英语不同课型中的应用是多样的,笔者总结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一定可以挖掘、构思探析更多具有切实指导作用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颜亚娟.妙用“信息差”促进小学英语交际活动[J].考试周刊,2017,(A1):135
[3] 蒋瑞云.巧用“信息差”,拒绝“逢场作戏” ——信息差原理在小学英语词汇中的应用[J].试题与(教学论坛),2018,(30):58
[4] 熊瑜颖.创设信息差,促进英语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7,(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