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诗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越于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功能和作用。在儿童诗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其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儿童诗教学延伸到课外, 推进到学生的自主阅读中, 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 “要养成一种习惯, 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一年级学生学习时间不长, 对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知之不多,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 耐心和爱心。既要严格训练, 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也要注意避免单一的说教和机械训练, 用儿童诗启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种有益的形式。所有的老师都会在学期初重视入学教育, 期待目标的迅速达成。一般情况下, 入学教育往往是用两节课引导一年级新生懂得要尊敬老师, 热爱学习, 遵守纪律, 团结友爱, 并养成良好的读书、 写字习惯。明理之后就是一个长期的关注、 矫正、 监督的过程。这个过程, 教师常常借助不断重复讲解、 说教来教育学生, 作用自然有, 却总是缺少一种美的感觉。
此时, 选择一些教育意味浓厚的儿童诗来朗诵朗诵, 则既可达到纠错的目的,亦可积累精妙的语言, 一箭双雕。比如通过学习 《写字姿势歌》 《读书姿势歌》 来帮助学生纠正读写姿势, 养成习惯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读书时, 请注意: 眼离书本一尺远, 脚放平, 背挺直, 胸离桌子一拳头, 书本稳稳拿手中, 还要稍稍向外斜。条条要求牢牢记, 还要天天坚持练。” 这样的儿歌不仅对读书姿势提出明确要求, 而且节奏明快、 浅显易懂、 容易识记, 在每次训练时, 学生可以对照儿歌自行检查每一个动作是否到位, 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二、 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从属于儿童诗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爱读、 想读, 在读中、 在情趣中轻松地识记生字, 建立音、形、 义的联系。如苏教版第二册中的 《识字6》 “二木林,三木森, 独木不成林, 单丝不成线; 二人从, 三人众, 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学生在读儿歌中很快识记了生字 “林、 森、 从、 众” 。教师从儿歌中受到启发, 也创作了许多识字小诗, 如:“二口吕, 三口品, 两个吕字一竖穿, 冰糖葫芦一串串。” 在这首小诗里, 学生认识了“吕、 品、 串”等字。再如小诗: “二月朋, 日月明, 月字中间加一竖, 学习起来要用功。” 学生很快记住了 “朋、明、 用” 三个字。这样的识字不仅有趣, 而且提高了识字效率。看图读童诗也是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论文格式。如苏教版第三册 《识字3》 和 《识字7》 , 我是通过表现笔、 灶、 尖、歪、 尾、 看等字的图与文字关系的比较,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会意字的组合规律。
学生在识了这些字以后, 再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粗心的小画家》 , 不仅进一步熟悉了这几个字是怎么构成的, 而且增添了趣味, 巩固了识字效果, 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无疑也是大有好处的。 低年级大量的识字教学任务要靠 “随文识字” 来完成, 这符合 “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是为了阅读” 的整体观和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的识字教学原则。 与识字内容相应的语境儿歌押韵上口, 便于记诵, 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三、 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语文实践活动
课内外结合是儿童诗走向全体学生的途径。从低年级学生认知的规律看, 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 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儿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 奇特的比喻, 机智的比拟, 鲜活的动词, 丰富的想象, 新颖的构思, 奔放的激情, 细腻的感受, 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释放着无穷的魅力, 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 读诗、 赏诗的氛围。低年级的教材中很多都是童诗作品, 教师除教材的教学工作外, 还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工作。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将儿童诗从课内引向课外。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赏读圣野、金波、 柯岩、 鲁兵等名家的童诗, 可以推荐订阅《小朋友》 《幼儿文学报》 《儿童诗》 《小星星》等富含童趣童话童诗的报刊, 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读诗角定期更换,也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 班级诗歌节, 举行诗歌仿编擂台赛、 与好书交朋友等活动。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 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 体会人间至真、 至纯、 至美的感情, 从而得到文学的启蒙教育,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儿童诗清新活泼, 质朴纯真, 朗朗上口, 散发着真、善、 美的气息。
通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 证明儿童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把 “金钥匙"”。让一首首活泼有趣、 节奏和韵律感很强的儿童诗, 在语文教学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让美丽的童诗永远伴着孩子们长大, 永远装饰他们不锈的童心。
一、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 “要养成一种习惯, 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一年级学生学习时间不长, 对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知之不多,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 耐心和爱心。既要严格训练, 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也要注意避免单一的说教和机械训练, 用儿童诗启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种有益的形式。所有的老师都会在学期初重视入学教育, 期待目标的迅速达成。一般情况下, 入学教育往往是用两节课引导一年级新生懂得要尊敬老师, 热爱学习, 遵守纪律, 团结友爱, 并养成良好的读书、 写字习惯。明理之后就是一个长期的关注、 矫正、 监督的过程。这个过程, 教师常常借助不断重复讲解、 说教来教育学生, 作用自然有, 却总是缺少一种美的感觉。
此时, 选择一些教育意味浓厚的儿童诗来朗诵朗诵, 则既可达到纠错的目的,亦可积累精妙的语言, 一箭双雕。比如通过学习 《写字姿势歌》 《读书姿势歌》 来帮助学生纠正读写姿势, 养成习惯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读书时, 请注意: 眼离书本一尺远, 脚放平, 背挺直, 胸离桌子一拳头, 书本稳稳拿手中, 还要稍稍向外斜。条条要求牢牢记, 还要天天坚持练。” 这样的儿歌不仅对读书姿势提出明确要求, 而且节奏明快、 浅显易懂、 容易识记, 在每次训练时, 学生可以对照儿歌自行检查每一个动作是否到位, 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二、 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从属于儿童诗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爱读、 想读, 在读中、 在情趣中轻松地识记生字, 建立音、形、 义的联系。如苏教版第二册中的 《识字6》 “二木林,三木森, 独木不成林, 单丝不成线; 二人从, 三人众, 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学生在读儿歌中很快识记了生字 “林、 森、 从、 众” 。教师从儿歌中受到启发, 也创作了许多识字小诗, 如:“二口吕, 三口品, 两个吕字一竖穿, 冰糖葫芦一串串。” 在这首小诗里, 学生认识了“吕、 品、 串”等字。再如小诗: “二月朋, 日月明, 月字中间加一竖, 学习起来要用功。” 学生很快记住了 “朋、明、 用” 三个字。这样的识字不仅有趣, 而且提高了识字效率。看图读童诗也是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论文格式。如苏教版第三册 《识字3》 和 《识字7》 , 我是通过表现笔、 灶、 尖、歪、 尾、 看等字的图与文字关系的比较,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会意字的组合规律。
学生在识了这些字以后, 再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粗心的小画家》 , 不仅进一步熟悉了这几个字是怎么构成的, 而且增添了趣味, 巩固了识字效果, 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无疑也是大有好处的。 低年级大量的识字教学任务要靠 “随文识字” 来完成, 这符合 “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是为了阅读” 的整体观和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的识字教学原则。 与识字内容相应的语境儿歌押韵上口, 便于记诵, 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三、 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语文实践活动
课内外结合是儿童诗走向全体学生的途径。从低年级学生认知的规律看, 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 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儿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 奇特的比喻, 机智的比拟, 鲜活的动词, 丰富的想象, 新颖的构思, 奔放的激情, 细腻的感受, 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释放着无穷的魅力, 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 读诗、 赏诗的氛围。低年级的教材中很多都是童诗作品, 教师除教材的教学工作外, 还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工作。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将儿童诗从课内引向课外。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赏读圣野、金波、 柯岩、 鲁兵等名家的童诗, 可以推荐订阅《小朋友》 《幼儿文学报》 《儿童诗》 《小星星》等富含童趣童话童诗的报刊, 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读诗角定期更换,也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 班级诗歌节, 举行诗歌仿编擂台赛、 与好书交朋友等活动。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 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 体会人间至真、 至纯、 至美的感情, 从而得到文学的启蒙教育,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儿童诗清新活泼, 质朴纯真, 朗朗上口, 散发着真、善、 美的气息。
通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 证明儿童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把 “金钥匙"”。让一首首活泼有趣、 节奏和韵律感很强的儿童诗, 在语文教学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让美丽的童诗永远伴着孩子们长大, 永远装饰他们不锈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