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评价新理念已走进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深受鼓舞。但是,不可否认,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评价语言的误区,值得我们去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评价必须科学,正确把握评价尺度。
一、评价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教学评价的语言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要求出发,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但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具有激励性。只有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2008年4月份,我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在课堂上,于老师请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于老师热情高昂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二、评价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教师要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的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语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
三、评价语言要具有引导性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多提出鉴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可见,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或一时语塞或说错时,老师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我讲授《海底世界》一课时,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我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我这样的评价客观地指出了学生不足,使得学生的第二次朗读十分到位精彩。
四、评价语言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曾观看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上,当老师叫同学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五千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小女孩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老师这种对胆小孩子的呵护和关爱,在关键时刻一句句真诚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找到了进步的方向,平添了无穷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应该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情的评价。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蜜,可以牢牢粘住学生;是磁,可以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它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体悟到学生张扬的个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评价语言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一、评价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教学评价的语言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要求出发,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但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具有激励性。只有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2008年4月份,我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在课堂上,于老师请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于老师热情高昂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二、评价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教师要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的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语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
三、评价语言要具有引导性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多提出鉴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可见,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或一时语塞或说错时,老师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我讲授《海底世界》一课时,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我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我这样的评价客观地指出了学生不足,使得学生的第二次朗读十分到位精彩。
四、评价语言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曾观看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上,当老师叫同学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五千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小女孩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老师这种对胆小孩子的呵护和关爱,在关键时刻一句句真诚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找到了进步的方向,平添了无穷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应该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情的评价。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蜜,可以牢牢粘住学生;是磁,可以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它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体悟到学生张扬的个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评价语言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