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记,已成为我的习惯,我会一直写下去……”
能从一个不爱写作的学生那里看到上面的文字,不能不说是一件畅快的事情。又一个高中三年结束,我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周记,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
写作教学就是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作文教学是慢功夫,不是几节、几个月乃至三年的作文课所能完成的。作文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由学生的兴趣、需求、观察、思考、遣词造句、行文结构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因此每周的练笔必不可少,但周周都写,学生如何坚持?如何设计才能使周记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作用?
学生的写作态度与能力是写好周记的前提
个体感知:开学伊始,笔者就让学生当堂作文,建立学生的作文档案,大致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设计成表格,涉及内容、语言、结构、立意、详略、标题、字体、总分这些小项。教师填写好第一次记录,成为学生高中阶段的第一次作文成绩。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初步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同时,在三年过程中填完表格,可以清晰显示学生作文水平的变化。
整体感知:对高一学生入学时的问卷调查表明,喜欢写作的仅占五分之一,喜欢语文课的占四分之一。不喜欢写作和写作能力低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因为费脑子、累心;写一篇作文使用时间长,还写不好。
﹡认为考试时编编就可以,或是考之前背几篇范文就行。
﹡不知道写什么,或找不到值得写的内容。
﹡没掌握方法,有话说不出来。
﹡不清楚主旨,不知如何表达主旨;写的像总结、像检查、像介绍材料。
﹡只会开头和结尾,对段落的清晰、过渡与照应、详略安排都不懂。
﹡语言幼稚、平淡、单调、贫乏。
﹡文体意识淡薄,写出来的文不成文体。
﹡没题目。写完就交上来,询问则答“不知道写什么题目”。
﹡书写格式不严谨。
分析可知:学生的写作态度——不喜欢、不重视;学生的写作问题——没的写、不会写、写得乱。态度决定能力,笔者首先要解决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采用不同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多种批改方式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高二笔者安排了较多的命题周记,并组织多次、多角度的批改。例如:笔者明确批改标准要求后,学生依据标准自己批改、自己给分、自己标注眉批和总批;同桌互相批改,互相讨论,互相商量给分,互相写批改意见;全班学生抓学号互相批改,然后彼此交换意见,推出好的文章做全班交流;笔者把有特色的文章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全班进行讨论批改。多方法批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讨论异常热烈,使互动学习具有成效。
2.教师的“全批全改”相随
笔者对自己提出了周记指导要求:全批全改,有眉批和总批;有文字提示修改,也有当面讨论修改。
我和学生一起参加“长跑”。特别是“全批全改”四个字,这是我的教学实践所得,必须要表达给学生。因为学生最怕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作文,教师只写一个“阅”字就发下来了,感到自己的文章受到冷落;也怀疑教师是否看过,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不信任感;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渴望看到教师批阅的文字。
笔者更多的是针对每一位学生周记中的问题,课下给予个别指导,或把问题在原文中指出,或勾画圈点,或注明“面聊”字样。学生看到有“面聊”的字样,就及时找老师讨论。这样的传授方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更适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授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写周记
1.高一的周记“长跑”
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每篇不少于500字,最终达到千字文;有题目,署明时间,字迹工整,错别字在5个以内。
高一的周记“长跑”是初始阶段,要求可以定得相对低一些,每周每篇300~500字。自由写作,内容自定。但高一学生不知道要写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开阔思路。笔者用最简洁的词或短语来引导学生:
抢拍照片。发现生活中的亮点、闪光点,有美好的人和事就立刻用文字描绘下来。反之,发现生活中的丑恶处,不文明的言谈举止,也及时用文字记录下来。如《美好的瞬间》。
绘画。看到美好的、令自己心动的自然与社会的画面就及时用文字描绘下来。如《申办奥运成功的夜晚》。
每日一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们可以在周记中,反思自己每天的行为,力求进步。如《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心理调节。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挫折、不满、怨恨以及委屈等,把这些写在周记里,写完后你会感到原来紧张的情绪缓解了,满腹的怨气自消了。如《老师,我对您说》。
敞开心扉。有时自己心中产生了莫名的苦楚或困惑,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去诉说,你也可以对周记倾诉,周记是你最忠实的听者和朋友;有些想对教师说的话,不便当面说,写在周记中与教师沟通,也是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如《我心中的秘密》。
大事记。个人、他人、集体或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及时记在周记里,成为永久的纪念和美好的回忆。如《神舟七号顺利飞向太空》。
游记。春游、秋游、寒暑假外出旅游,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我与大连有个约会》。
美文摘抄(或佳词妙语摘抄)。凡自己认为是佳词妙语的就随时摘抄在周记本上,在文章后面一定写几句鉴赏,说明本文好在哪里,自己摘抄的原因是什么。
读书有感(或观后感)。观感类文章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写的作文,多为叙述材料,高中生的观感类文章重在“感”。
仿写、续写和改写。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做安排。如《孔雀东南飞》改写为一个故事。
以上10点只是个引导,写作的范围很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只要有感受就可以写。学生积累下这些生活素材之后,就会感到可以写入文章的内容很多。
2.高二的周记“长跑”
高二学生在高一训练基础上,进行各种文体写作的练习。由淡化文体意识上升为讲究文体的理性写作。在写作内容上要多一些限制,主要实践三个结合:
自由写作与命题写作相结合。经过高一一年的训练,学生养成了写作习惯。写作应坚持自由创作,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要提出高一些的要求。字数上要达到800字;构思上要接受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求,学会接受限制,准确的审题立意,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我给学生拟定包括个人成长、学习生活、社会生活、部分高考命题和话题在内的多方面题目,把这些题目印发给学生,为他们业余写作创造命题的便利,教师批阅也逐步向高考作文要求靠近。
自由写作与课内阅读教学相结合。阅读是一种间接的写作,写作与阅读本质上是一致的。阅读《促织》,文章写一家人与一只蟋蟀的故事。故事简单,却写得一波三折。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
自由写作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既提倡学生自由写作,又要及时抓住社会热点进行思考、分析,发表个人见解。如《我说“网瘾”》、《校园恋爱的利与弊》、《话交通》。
3.高三的周记“长跑”
高三“长跑”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每周一篇高考文,字数达到900以上。教师的评判也更贴近高考要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冲刺:
﹡把握话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各自的特点。
﹡了解高考文章的难点是限制。
﹡突破审题立意的难度,重在逐句逐字读懂所给的材料。
﹡掌握选材范围,学会选取有说服力的材料。
﹡学会突出主旨,思考深刻,立足写出有新意、有文采的文章。
在三年的周记“长跑”中,教师一路相伴。从情感角度讲:有教师相伴,学生不寂寞;教师越上心,学生越有动力;从理性角度看:这个“长跑”过程就是“教师激发—学生写作—教师批阅—学生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再创作”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教师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学生在40~60分钟内能比较顺利地完成800字以上的作文;学生养成了勤于写作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大学学习和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培养了观察与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我教育能力;把周记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学生对于人生路上遇到的坎坷和困惑,可以在文字的倾述中进行自我调节。
每个学生三年的周记,都可以自成一本书,书中记录了学生学习成长中最自然、最原生态的内容,这一记录承载了学生中学时代美好的记忆,它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永恒的。■
□编辑 王宇华
能从一个不爱写作的学生那里看到上面的文字,不能不说是一件畅快的事情。又一个高中三年结束,我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周记,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
写作教学就是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作文教学是慢功夫,不是几节、几个月乃至三年的作文课所能完成的。作文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由学生的兴趣、需求、观察、思考、遣词造句、行文结构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因此每周的练笔必不可少,但周周都写,学生如何坚持?如何设计才能使周记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作用?
学生的写作态度与能力是写好周记的前提
个体感知:开学伊始,笔者就让学生当堂作文,建立学生的作文档案,大致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设计成表格,涉及内容、语言、结构、立意、详略、标题、字体、总分这些小项。教师填写好第一次记录,成为学生高中阶段的第一次作文成绩。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初步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同时,在三年过程中填完表格,可以清晰显示学生作文水平的变化。
整体感知:对高一学生入学时的问卷调查表明,喜欢写作的仅占五分之一,喜欢语文课的占四分之一。不喜欢写作和写作能力低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因为费脑子、累心;写一篇作文使用时间长,还写不好。
﹡认为考试时编编就可以,或是考之前背几篇范文就行。
﹡不知道写什么,或找不到值得写的内容。
﹡没掌握方法,有话说不出来。
﹡不清楚主旨,不知如何表达主旨;写的像总结、像检查、像介绍材料。
﹡只会开头和结尾,对段落的清晰、过渡与照应、详略安排都不懂。
﹡语言幼稚、平淡、单调、贫乏。
﹡文体意识淡薄,写出来的文不成文体。
﹡没题目。写完就交上来,询问则答“不知道写什么题目”。
﹡书写格式不严谨。
分析可知:学生的写作态度——不喜欢、不重视;学生的写作问题——没的写、不会写、写得乱。态度决定能力,笔者首先要解决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采用不同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多种批改方式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高二笔者安排了较多的命题周记,并组织多次、多角度的批改。例如:笔者明确批改标准要求后,学生依据标准自己批改、自己给分、自己标注眉批和总批;同桌互相批改,互相讨论,互相商量给分,互相写批改意见;全班学生抓学号互相批改,然后彼此交换意见,推出好的文章做全班交流;笔者把有特色的文章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全班进行讨论批改。多方法批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讨论异常热烈,使互动学习具有成效。
2.教师的“全批全改”相随
笔者对自己提出了周记指导要求:全批全改,有眉批和总批;有文字提示修改,也有当面讨论修改。
我和学生一起参加“长跑”。特别是“全批全改”四个字,这是我的教学实践所得,必须要表达给学生。因为学生最怕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作文,教师只写一个“阅”字就发下来了,感到自己的文章受到冷落;也怀疑教师是否看过,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不信任感;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渴望看到教师批阅的文字。
笔者更多的是针对每一位学生周记中的问题,课下给予个别指导,或把问题在原文中指出,或勾画圈点,或注明“面聊”字样。学生看到有“面聊”的字样,就及时找老师讨论。这样的传授方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更适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授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写周记
1.高一的周记“长跑”
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每篇不少于500字,最终达到千字文;有题目,署明时间,字迹工整,错别字在5个以内。
高一的周记“长跑”是初始阶段,要求可以定得相对低一些,每周每篇300~500字。自由写作,内容自定。但高一学生不知道要写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开阔思路。笔者用最简洁的词或短语来引导学生:
抢拍照片。发现生活中的亮点、闪光点,有美好的人和事就立刻用文字描绘下来。反之,发现生活中的丑恶处,不文明的言谈举止,也及时用文字记录下来。如《美好的瞬间》。
绘画。看到美好的、令自己心动的自然与社会的画面就及时用文字描绘下来。如《申办奥运成功的夜晚》。
每日一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们可以在周记中,反思自己每天的行为,力求进步。如《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心理调节。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挫折、不满、怨恨以及委屈等,把这些写在周记里,写完后你会感到原来紧张的情绪缓解了,满腹的怨气自消了。如《老师,我对您说》。
敞开心扉。有时自己心中产生了莫名的苦楚或困惑,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去诉说,你也可以对周记倾诉,周记是你最忠实的听者和朋友;有些想对教师说的话,不便当面说,写在周记中与教师沟通,也是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如《我心中的秘密》。
大事记。个人、他人、集体或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及时记在周记里,成为永久的纪念和美好的回忆。如《神舟七号顺利飞向太空》。
游记。春游、秋游、寒暑假外出旅游,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我与大连有个约会》。
美文摘抄(或佳词妙语摘抄)。凡自己认为是佳词妙语的就随时摘抄在周记本上,在文章后面一定写几句鉴赏,说明本文好在哪里,自己摘抄的原因是什么。
读书有感(或观后感)。观感类文章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写的作文,多为叙述材料,高中生的观感类文章重在“感”。
仿写、续写和改写。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做安排。如《孔雀东南飞》改写为一个故事。
以上10点只是个引导,写作的范围很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只要有感受就可以写。学生积累下这些生活素材之后,就会感到可以写入文章的内容很多。
2.高二的周记“长跑”
高二学生在高一训练基础上,进行各种文体写作的练习。由淡化文体意识上升为讲究文体的理性写作。在写作内容上要多一些限制,主要实践三个结合:
自由写作与命题写作相结合。经过高一一年的训练,学生养成了写作习惯。写作应坚持自由创作,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要提出高一些的要求。字数上要达到800字;构思上要接受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求,学会接受限制,准确的审题立意,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我给学生拟定包括个人成长、学习生活、社会生活、部分高考命题和话题在内的多方面题目,把这些题目印发给学生,为他们业余写作创造命题的便利,教师批阅也逐步向高考作文要求靠近。
自由写作与课内阅读教学相结合。阅读是一种间接的写作,写作与阅读本质上是一致的。阅读《促织》,文章写一家人与一只蟋蟀的故事。故事简单,却写得一波三折。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
自由写作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既提倡学生自由写作,又要及时抓住社会热点进行思考、分析,发表个人见解。如《我说“网瘾”》、《校园恋爱的利与弊》、《话交通》。
3.高三的周记“长跑”
高三“长跑”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每周一篇高考文,字数达到900以上。教师的评判也更贴近高考要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冲刺:
﹡把握话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各自的特点。
﹡了解高考文章的难点是限制。
﹡突破审题立意的难度,重在逐句逐字读懂所给的材料。
﹡掌握选材范围,学会选取有说服力的材料。
﹡学会突出主旨,思考深刻,立足写出有新意、有文采的文章。
在三年的周记“长跑”中,教师一路相伴。从情感角度讲:有教师相伴,学生不寂寞;教师越上心,学生越有动力;从理性角度看:这个“长跑”过程就是“教师激发—学生写作—教师批阅—学生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再创作”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教师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学生在40~60分钟内能比较顺利地完成800字以上的作文;学生养成了勤于写作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大学学习和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培养了观察与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我教育能力;把周记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学生对于人生路上遇到的坎坷和困惑,可以在文字的倾述中进行自我调节。
每个学生三年的周记,都可以自成一本书,书中记录了学生学习成长中最自然、最原生态的内容,这一记录承载了学生中学时代美好的记忆,它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永恒的。■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