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电力企业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性阶段,一方面职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增强,为供电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另一方面针对适应时代的需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的形势探索新的途径,有效发挥“生命线”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思想工作,努力使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寓于创造性。
[关键词]供电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080-01
新形势下,如何引导职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文明、科学、积极的理念和态度,是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新课题。
一、创新供电企业思想工作的意义
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反映到供电企业的精神生活领域,容易诱发职工的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生。
创新是各项工作不断前进、取得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抓好供电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创新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社会存在发生的变化,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必然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在我们进行改革过程的不断深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供电,使供电企业与时俱进,对于做大、做强、做优供电企业,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构建起体现自身特色的供电文化,利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给企业改革保驾护航、指引方向,确保供电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廉发展意义重大.。
(一)创新是供电企业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需要
(1)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国网公司人才战略的要求,进入供电企业的门槛提高,供电企业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新型的职工群体正逐渐形成和扩大,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文化素质高,思想活跃、观念超前,与以往供电企业的职工队伍有着极大的差别,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冲击。一方面,市场经济激活了生产力要素,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和发展,人们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方面产生多元化追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又会在相当社会层面上产生负面效应,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落后的思想也有所泛滥。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伴随经济转轨而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复杂局面给职工思想带来消极影响,如社会不正之风、党内腐败现象及分配不公等成为职工关注的焦点,这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电力体制改革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体制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竞价上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都表明电力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个人利益,如何能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脉博,找准解决矛盾的方法,有效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
(二)创新是供电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建设的需要
目前,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在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上带有明显的“计划性”和“指令性”,表现为下达任务与执行任务的关系,供电企业的思想工作似乎仅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考核、评比;
(2)政工部门间缺乏制度化的联系,缺乏协调和配合,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整体功能小;
(3)激励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不足等。随着我国国名经济的迅速发展,供电企业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的领导关系,政工各部门间的关系,政工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也在变化着,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的目标方向
我们的创新不是随心所欲的创新,而是要在遵循原则,确定一定目标和方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解决新问题,也不至于脱离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和党的路线、方针。我们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和确定的目标、方向如下:
1)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归根到底是培养和造就“四有”职工队伍。当前,随着供电企业体制改革的完善,供电企业内部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以及组织形式、人际关系等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必然引起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必须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职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帮助干部职工消除思想上的疑虑,认识上的困惑,心态上的失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积极性,促进职工队伍稳定,推动供电企业健康发展。
2)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方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党的一贯方针,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办实事,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情绪,关心职工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从而调动职工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当好主人翁的积极性。
3)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在实际工作中,生产经营是供电企业全部工作的中心,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是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主渠道、掌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中心和重点来开展,才能受到领导的重视、行政的支持和职工的欢迎。只有自觉的围绕中心工作认真研究供电企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供电企业的工作性质和内在规律,坚持按照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岗前教育和岗位教育、灌输教育和个别教育,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进班组到人头,并贯穿于各个环节,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确保供电企业的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4)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经营管理角度,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供电企业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职工的思想行为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领导干部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倡导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是最好的,最具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讲文明,树新风,学雷锋",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影响职工,带动职工成为职工所衷心拥护的好干部。
三、结语
面对当前的新形式、新任务和供电企业改革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全面实施,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将推动农电事业的蓬勃发展。县级供电企业处在电网的最末端,服务对象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是关系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体,做好对他们的供电服务,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县级供电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德萍.浅谈新时期企业政工工作创新的几个问题[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2]何新春.关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系统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2.
[关键词]供电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080-01
新形势下,如何引导职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文明、科学、积极的理念和态度,是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新课题。
一、创新供电企业思想工作的意义
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反映到供电企业的精神生活领域,容易诱发职工的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生。
创新是各项工作不断前进、取得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抓好供电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创新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社会存在发生的变化,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必然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在我们进行改革过程的不断深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供电,使供电企业与时俱进,对于做大、做强、做优供电企业,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构建起体现自身特色的供电文化,利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给企业改革保驾护航、指引方向,确保供电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廉发展意义重大.。
(一)创新是供电企业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需要
(1)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国网公司人才战略的要求,进入供电企业的门槛提高,供电企业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新型的职工群体正逐渐形成和扩大,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文化素质高,思想活跃、观念超前,与以往供电企业的职工队伍有着极大的差别,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冲击。一方面,市场经济激活了生产力要素,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和发展,人们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方面产生多元化追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又会在相当社会层面上产生负面效应,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落后的思想也有所泛滥。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伴随经济转轨而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复杂局面给职工思想带来消极影响,如社会不正之风、党内腐败现象及分配不公等成为职工关注的焦点,这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电力体制改革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体制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竞价上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都表明电力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个人利益,如何能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脉博,找准解决矛盾的方法,有效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
(二)创新是供电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建设的需要
目前,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在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上带有明显的“计划性”和“指令性”,表现为下达任务与执行任务的关系,供电企业的思想工作似乎仅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考核、评比;
(2)政工部门间缺乏制度化的联系,缺乏协调和配合,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整体功能小;
(3)激励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不足等。随着我国国名经济的迅速发展,供电企业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的领导关系,政工各部门间的关系,政工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也在变化着,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的目标方向
我们的创新不是随心所欲的创新,而是要在遵循原则,确定一定目标和方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解决新问题,也不至于脱离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和党的路线、方针。我们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和确定的目标、方向如下:
1)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归根到底是培养和造就“四有”职工队伍。当前,随着供电企业体制改革的完善,供电企业内部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以及组织形式、人际关系等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必然引起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必须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职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帮助干部职工消除思想上的疑虑,认识上的困惑,心态上的失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积极性,促进职工队伍稳定,推动供电企业健康发展。
2)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方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党的一贯方针,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办实事,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情绪,关心职工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从而调动职工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当好主人翁的积极性。
3)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在实际工作中,生产经营是供电企业全部工作的中心,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是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主渠道、掌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中心和重点来开展,才能受到领导的重视、行政的支持和职工的欢迎。只有自觉的围绕中心工作认真研究供电企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供电企业的工作性质和内在规律,坚持按照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岗前教育和岗位教育、灌输教育和个别教育,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进班组到人头,并贯穿于各个环节,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确保供电企业的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4)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经营管理角度,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供电企业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职工的思想行为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领导干部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倡导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是最好的,最具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讲文明,树新风,学雷锋",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影响职工,带动职工成为职工所衷心拥护的好干部。
三、结语
面对当前的新形式、新任务和供电企业改革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全面实施,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将推动农电事业的蓬勃发展。县级供电企业处在电网的最末端,服务对象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是关系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体,做好对他们的供电服务,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县级供电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德萍.浅谈新时期企业政工工作创新的几个问题[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2]何新春.关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系统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