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用古老的方式拍电影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也是可以沸腾、可以飞扬的。张杨把新作《飞越老人院》称为“一部几近疯狂的青春励志片”,在他眼里,人到了生命末尾,也可以“在路上”。
  他仍热衷于古老的电影制作方式,这跟他的个性相同:温暖平和,没有猛起猛落,没有迅疾的急转弯,偶有残酷但并不极端。“我不是那种特狠的人,电影也不会呈现出特狠的气质。”
  
  逃出老人院
  导演张杨同时也是客栈老板张杨。那家名为“后院”的客栈,位于大理,有10多个房间,每年交了房租后,其实根本赚不到钱。
  但张杨并不在乎这个,每年,他都会从北京躲到这里蛰伏几个月,让自己好好放松—点一支烟,喝杯咖啡,躺在露天院子里晒晒太阳,跟朋友懒懒地聊天。《飞越老人院》的剧本,就是这样在“后院”完成的。
  在《落叶归根》里,张杨让老赵背着好友老刘的尸体,长途跋涉、哭笑不得地走了一遭回家安葬之旅。五年后,这部同为公路片的《飞越老人院》,讲述了一群高龄老人千方百计逃出老人院,自己开着一辆报废的大巴去天津参加“超级变变变”比赛的故事。
  “到了八零后这一代独生子女,一对青年男女面对的是几个老人,精力财力都照顾不过来,此时只能依靠养老院。”张杨意识到了这其中潜在的冲突,“养老院和传统的孝顺观念不太一样,过去大多数人都认为养老院里的都是些孤寡老人,进了养老院的老人们则有一些被遗弃的感觉。”
  在影视作品中,这类关注老人晚年生活与老人院的作品,风格也大多比较沉闷、压抑。张杨刚看过许鞍华的《桃姐》,在喜欢的同时,他觉得《桃姐》更趋近于写实主义,更闷一点,而《飞越老人院》则是更加浪漫主义的作品,可看性更强。
  电影的开头,老人们在养老院里有一点点封闭与沉闷,然而“胜利大逃亡”的计划实施成功后,外面世界辽阔美丽的风景,便霸气十足地铺满了银幕:大草原,万马奔腾,璀璨星空……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风格都是释放和开阔的,老人们也踏上了一段颇具嬉皮色彩的狂欢之旅。
  “让你笑的部分真能笑开了,感动的地方可以真的让你哭出来。”张杨的理念中,老人生活不意味着悲凉,《飞越老人院》也绝不去写老人院的苦生活。
  饰演老葛的许还山,现实中在67岁的时候才考到驾照,拍片之初,他对张杨拍胸脯称自己“能从西安开车到北京”。于是,在电影里,他怀揣C照开着需要A照的大巴,载着满满一车的老人和道具,在草原上狂奔。
  老周是这场狂欢之旅的组织者。已患绝症的他,最后的愿望就是看一次大海。他带领众人参加比赛,幽默大方、乐观开朗的性格深深感动了大家。一开始想要自杀的老葛被老周鼓舞了,甘于暮年的老人们的人生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生命意义也层层逐步揭开。老周,也在海边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他的去世是一种点燃。最后一场戏,老头老太太在他的遗像前看海边日出,海边日出实际上就带给了人们希望。那种感觉是一个生命点燃了另一个生命。”
  用浪漫主义手法,拍摄出一部沸腾、飞扬的老年人公路片,张杨把这部老人题材的电影称为“一部几近疯狂的青春励志片”。人生走到老年,可能是生命末尾,但也可以依然“在路上”。
  
   飞不过的代沟
  《飞越老人院》的一些感悟,源于张杨自己的生活。他是独生子,十八岁起离开家庭独自谋生,现在他和父母都生活在北京,但并不住在一起。从父母身上,张杨想到的不仅仅是如何面对老去。
  由于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几代人之间如何沟通、化解矛盾成为他关注的话题,也是此部片子的重头戏。从《洗澡》到《向日葵》,再到《飞越老人院》,在张杨的电影世界里,最亲近的人往往也是互相伤害最深的人。
  “我们理想中都希望白头偕老,家庭和睦,但普遍说来,亲人间的伤害往往最痛苦。”张杨说,“正因为我自己生活中沟通不太顺畅,所以才会执著地去探讨这个话题。”
  虽然在《飞越老人院》中,老葛与儿子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做出了和解,可在现实中,和解并不是那么简单,张杨本人就表示父子之间再怎么能理解对方,要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仍然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与父母聊聊别的,比如天气和时事。但每次他都无可奈何地发现,话题总会转移到自己身上,关心全都转变成了压力。“他们老觉得我什么事都应该汇报,但我认为有些事他们没必要知道。应该有一些距离感的,但就是缺少这种距离感。”
  父亲张华勋早年也是导演,张杨过去常常给父亲做副导演,偶尔也客串一些小角色。大学毕业后,张杨开始独立拍戏,试图脱离父亲的电影思维,远离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他不再找父亲聊电影。
  “父母给予了许多,但孩子回馈的却是叛逆与对立”,他的父亲甚至觉得他有点“不孝”。而张杨也曾说到自己对家庭感到悲观,不相信婚姻,也无法与父母相处融洽。
  此次拍《飞越老人院》,他与父亲的关系终于得到了些许改善。
  “我父亲是个相对严肃的人,生活得并不愉快。后来拍这部戏,让他跟老演员们接触,看看别人的状态:八十多的高龄,活得像老小孩。慢慢地,他的心态也有所改观了。”张杨说,“他开始理解我,还觉得我是个有大爱的导演,因为我拍的东西超越了家庭的爱,走向了社会的广阔。”
  为了给《飞越老人院》做宣传,张杨时常带着父亲来到现场。互动环节中,两人很难得地能坐在一起心平气和说说话。平时若他俩单独相对可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有第三人在场时,俩人却聊了许多。
  他也鼓励父母出去走走,不要局限在北京。“去年春节我带着他们去大理客栈住了十几天,感觉太好了。他们自己都觉得那种生活气质太不一样了。”
  但最终,张杨对代沟问题的回答是残酷的。他仍然坚持认定,家庭与情感沟通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和睦相处终究是个理想状态,老一辈和下一辈的矛盾不会这么浪漫。或许在某一瞬间我们能达成和解,那也只存在于某个时间段。”
  
  拒绝做地下电影
  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在新生代导演身上是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张杨不会在两间踌躇,“商业片与我没多大关系,我拍的电影其实都在解决自己思考的问题。”张杨说,“纯商业片考虑类型、观众等因素,它可模仿,可复制,一定有成功的案例。而我现在选择的是非常冷、非常偏、不太被人看好的一种题材。”
  为了让这些“冷门”题材达到好的营销效果,他之前的制片方做过许多市场推广和努力。拍《爱情麻辣烫》的时候,制片人和投资方拎着拷贝带一个省一个省地跑,通过地铁广告与情人节档期的选择等手段,最终获得了三千万元的票房,排在当年国产片第二,仅次于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他被称为“都市爱情片的炮制高手”。
  但到了《无人驾驶》,在票房上却不尽如人意。张杨反思说,当时觉得那么多明星参与,从媒体舆论的回应上来看,似乎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其实不是,没做那么多(营销)工作,可能观众就没有去看,这个跟电影的好坏没多大关系。”
  相对于贾樟柯的小人物纪录式电影,王小帅的怀旧式青春物语,娄烨的社会人性批判电影,似乎很难给张杨贴上一个确切的标签。他身上个性化的东西不是很强,题材跳跃性也比较大,除了那种贯彻始终的气质—温暖。
  张杨坦承二三十岁的时候,自己的脑子里也有过很多反叛、阴暗的故事,但很快,他就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他明确地告诫自己:片子一定要能面对中国观众,拒绝去做地下电影。
  “我不是对灰暗压抑的题材不感兴趣,而是觉得这一类型若不做到极致便无意义。但要做到极致,在中国肯定不能通过。我从拍电影一开始就明确了,要走到地上来,要避免被扼杀。”
  他特别喜欢伊朗的《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羡慕片子的举重若轻。“很小的、很平淡的事,传达的东西还挺震撼。”他说,“它更多讲的还是人本身的共性,这些搁在全世界都是能被理解和認同的。”
  从伊朗电影体制里,他揣摩出了一套如何在约束的夹缝中展现社会性问题的方法。“我不想去和政治硬碰硬,我认为电影应该更多地回到人本身的这些东西。”
  他并不热衷于制作大成本电影,多次拒绝了大制作邀请,而对投资仅仅一千多万元的电影却情有独钟。他对技术并无推崇,《飞越老人院》里唯一一处使用了特技的地方就是天空—他让草原的夜空挂满了繁星。
  “我的电影跟技术没太大关系,其实还是最本质朴实的讲故事方式,用最简单最笨的办法就能达到的一个东西。”他仍热衷于古老的电影制作方式,这与他温暖平和、不喜猛起猛落的个性契合;并非一直风平浪静,偶有残酷但又不至于走到极端。
其他文献
当恐怖分子袭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消息传来时,妮可莱特·博兰德正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学习如何进行创意写作。她和同学们只通过电视匆匆看了一眼现场浓黑的烟雾以及大楼燃烧的火花,便得到任课老师随即布置的一篇作业:请写一写这类事件让你们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当时的博兰德还是波特兰路易斯·克拉克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未来的志向是成为一名作家。但当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时,博兰德的人生轨迹也随即发生了巨大转变,她
跳上出租车,仍然是身材略胖、肤色微暗的印巴裔司机,仍然是颇考听力的英语:“小姐你要去哪里?”“安乐山公墓(mount pleasant cemetery)。”“你从哪儿来呀?”“中国。”他有点困惑,“中国人为什么要去公墓呢?你有亲友葬在那里?”“不,我去找一个钢琴家的墓,他叫格伦·古尔德,你知道吗?”“不知道。”“哦,没关系。”  沉默了几秒,他又开始了一连串的问号:“你在多伦多呆多久啊?都去了什
修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行宫时,蒙博托—这位统治了刚果(金)32年的独裁者大概未曾预料到自己后来的命运竟是客死异乡。中国工匠打造的宝塔还在、大象滑梯还在,意大利式的螺旋楼梯还在,庭院横梁上所绘的荷花、喷泉尚清晰可见,只是如今已然人去楼空。昔日最高领导人的行宫在历经数次洗劫后,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蒙博托在金沙萨市附近的恩赛列的游泳池已变成孩子们的游乐场,他们在已经淤塞成水塘的游泳池中钓青蛙。 
武侠小说盛世不再的年代。  因为在网易微博上开写“微武侠”,温瑞安,过去的“超新派武侠”作家,“闭关”十数年的武侠小说大师,这个夏天又回到人们视野。  这天接受《南都周刊》的采访,温瑞安微笑着,静坐在圆椅里,穿着印有“坏人”两字的黑色T恤。摄影记者蹲下来,凝神拍照时,这黑衣人突然从椅上弹起,使出凌厉的几下拳腿,迅速向摄影记者逼来!  摄影记者一下子失了方寸,拽着相机,半蹲着向后踉跄几步,几乎臀部撞
一辆奔驰车突然出现在高速路上,中断了我和另外500多土狗同伴的狗肉之旅,引来300多名动物保护人士的围堵,掀起了一场 400万人参与的大辩论。    我睁开双眼,首先嗅到的就是陌生的环境和同类各异的气息。  老实说,来了几天后,我一点都不喜欢笼子里局促的空间,不喜欢隔壁可卡让人厌恶的体味,还有对面哈士奇装模作样的神态,但这儿至少不颠簸,更没有狭小车厢里排泄物堆积践踏后的恶臭—从男男女女的唧唧喳喳声
一直以来,“子不教,父之过”统治了传统中国家教的主流思想,父亲的形象是对权威、严厉的家庭化诠释,“过去的父权在家庭中的体现,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孙云晓研究家庭教育多年,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严父更多是严厉和专制的混合物。  而最近三十年来,中国父亲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主外”的爸爸忙于在外打拼,将更多的家庭责任交予妈妈,“形成了一种消极的‘慈父严母’的角色分配。”  东子,著书《好爸爸
我参加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奢华而无聊的商业活动,到场以后和所有认识、不认识的人行欧美式见面礼:美国人用右脸蛋互相贴一下,法国人先贴右后贴左,意大利人先贴左后贴右。然后就正式开始无半点营养和真诚的寒暄。  只是偶尔,你还能无意听到一些对话,其精辟是可以概括整个世界的。上周,我就听到了这样一段绝版精辟的对话,让我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有了顿悟。  这是一顿中饭,在西班牙大使馆官邸。西班牙大使宴请中国金融大亨,西
在中国众多的手机厂商中,总部在深圳的优美通讯科技公司(下简称优美)或许是最普通也是最独特的一个。  说其普通,是因为即便到现在,这个企业的名字,不少消费者甚至根本都没有听说过,它所产生的手机,也很少见过、用过;说其独特,是因为它的手机产品个性十足又小众,三防手机、太阳能手机等是它的主打产品,它的销售市场一直都在国外,可口可乐、花花公子、瑞士军刀、菲拉格慕、沃达丰等一众知名企业都是它的大客户。  在
陈定方已经超过400天没能进到自己的书店了,作为广东学而优书店的老板,她被物业的持有者富士康集团告知,她和她的同事不能再进入这家位于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的分店。  他们进入厂区的门禁卡于2011年3月27日失效。十几名同事都给拦在了门外,在之后的400多天里,陈定方通过私下协商以及诉诸法律,希望继续经营这家书店,都遭到富士康方面的拒绝。  学而优书店和富士康签订的租用合同的时间从2007年3月18日
1954年,米尔顿·格拉瑟(Milton Glaser)、西蒙·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以及爱德·索勒(Ed Sorel),三名毕业于纽约库帕联合艺术学院(Cooper Union)的学生创立了一个名为图钉(Push Pin)的设计工作室。  他们通过每年合出几期小册子《图钉年鉴》(后改名《图钉平面设计》)来推广自己的设计和插图作品。  “那种插图风格跟我以往所见的完全不同,我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