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哲人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索取,而是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建构意义,乃至创造意义。教师的职责便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使他们的灵光得以闪现。
本学年,当我接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过去我教的都是中、高年级,对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我得心应手。可面对这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我困惑了。对于该如何去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我一筹莫展。思及此,我更加感觉到责任之重,压力之大。怎么办?只有再读新课标,寻求理论指导;多看教育教学杂志,学习先进经验:请教有多年执教经验的教师,吸取经验、教训。深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今天.我在尝尽酸甜苦辣之后,终于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有人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真是没错,其实面对纯真一如白纸的儿童,最紧要的一招也只不过是“童趣”罢了。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了“童趣”——符合儿童趣味的方法,那么就拥有了开启“童智”——儿童智慧这把锁的钥匙。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最能体现。“童趣”,又能开启“童智”的是以下三招:
一、歌谣,首当其冲
纵观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从认数、分与合到加和减的学习,歌谣无处不在。几乎每一课的教学中都会运用歌谣而且类型众多。
例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有一首儿歌叫《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这首儿歌很好听,也很好记。这首儿歌一来,不用讲课了,10的几种分与合全都会了。且学生情绪高涨,手舞足蹈,快乐无比。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歌谣学多了。这些小灵精也会开动脑筋自己创造呢。在教学“大于号、小于号”时,有些小朋友就是搞不懂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这可怎么办呢?忽然。一个小朋友举手说道:“老师,我想了一句歌谣,记住它,填大干号、小于号就肯定不会错的。”
我饶有兴趣地说:“说来听听!”他大声地说:“开口向大数,尖尖向小数。”确实不错,只要记住这句话,做题目真是万试万灵了。就算有小朋友还是不能准确说出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但答案填得总不会错。
二、故事,必不可少
孩子喜欢听故事是天性。而一年级的学习正好处在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阶段。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传授他们必要的知识,不借助故事怎么行呢?
这不,一条简单的看图列式题,有些小朋友就是搞不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列式。没办法,我只好编个故事来帮助他们理解了。
有一天,七只小蝌蚪约好了去小鱼家玩,它们一起快乐地向小鱼家游去。可后来有三只小蝌蚪想起还有作业没有做完,就不去玩了,它们一起游回去准备先完成作业。现在还有几个小蝌蚪去小鱼家呢?
这个故事一讲,那些小朋友就开窍了,立即列出了算式。而且也知道回家应该先完成作业再尽情去玩的道理,岂不一举两得。
比如说,在教学“10的组成”时,为了理解10为什么比9大。有个小朋友自己还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呢?他说,9一直自以为了不起,老是欺负比自己小的数,尤其是喜欢欺负0和1,有天把O都欺负哭了。后来,0和1想,不能再这样了,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才能不受它的欺负。于是它们紧紧靠在一起,组成了10,比9大,9就不敢欺负它们了。
三、游戏,锦上添花
有了以上两招已经足够了,再时不时针对所学的知识来点游戏,孩子们岂不更乐学了吗?比如,在教学“认位置”导入新课时,我就是这样引导的:小朋友们。你们爱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遥控机器人”的游戏:你们是“机器人”,老师是“遥控器”,你们按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请听好:“坐端正”、“抬起头”、“向前看”、“向上看”,“向下看”、“向后转”。
在游戏中既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经验情况,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在教学“有趣的拼塔”的时候,为了巩固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我就引导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蒙眼睛猜东西”的游戏。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
这一游戏反复做多次,使学生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要想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教师就得全面关注学生,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说话,不断地质疑、解疑。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生动起来。这样,创新之火必定燎原。
本学年,当我接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过去我教的都是中、高年级,对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我得心应手。可面对这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我困惑了。对于该如何去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我一筹莫展。思及此,我更加感觉到责任之重,压力之大。怎么办?只有再读新课标,寻求理论指导;多看教育教学杂志,学习先进经验:请教有多年执教经验的教师,吸取经验、教训。深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今天.我在尝尽酸甜苦辣之后,终于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有人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真是没错,其实面对纯真一如白纸的儿童,最紧要的一招也只不过是“童趣”罢了。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了“童趣”——符合儿童趣味的方法,那么就拥有了开启“童智”——儿童智慧这把锁的钥匙。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最能体现。“童趣”,又能开启“童智”的是以下三招:
一、歌谣,首当其冲
纵观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从认数、分与合到加和减的学习,歌谣无处不在。几乎每一课的教学中都会运用歌谣而且类型众多。
例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有一首儿歌叫《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这首儿歌很好听,也很好记。这首儿歌一来,不用讲课了,10的几种分与合全都会了。且学生情绪高涨,手舞足蹈,快乐无比。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歌谣学多了。这些小灵精也会开动脑筋自己创造呢。在教学“大于号、小于号”时,有些小朋友就是搞不懂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这可怎么办呢?忽然。一个小朋友举手说道:“老师,我想了一句歌谣,记住它,填大干号、小于号就肯定不会错的。”
我饶有兴趣地说:“说来听听!”他大声地说:“开口向大数,尖尖向小数。”确实不错,只要记住这句话,做题目真是万试万灵了。就算有小朋友还是不能准确说出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但答案填得总不会错。
二、故事,必不可少
孩子喜欢听故事是天性。而一年级的学习正好处在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阶段。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传授他们必要的知识,不借助故事怎么行呢?
这不,一条简单的看图列式题,有些小朋友就是搞不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列式。没办法,我只好编个故事来帮助他们理解了。
有一天,七只小蝌蚪约好了去小鱼家玩,它们一起快乐地向小鱼家游去。可后来有三只小蝌蚪想起还有作业没有做完,就不去玩了,它们一起游回去准备先完成作业。现在还有几个小蝌蚪去小鱼家呢?
这个故事一讲,那些小朋友就开窍了,立即列出了算式。而且也知道回家应该先完成作业再尽情去玩的道理,岂不一举两得。
比如说,在教学“10的组成”时,为了理解10为什么比9大。有个小朋友自己还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呢?他说,9一直自以为了不起,老是欺负比自己小的数,尤其是喜欢欺负0和1,有天把O都欺负哭了。后来,0和1想,不能再这样了,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才能不受它的欺负。于是它们紧紧靠在一起,组成了10,比9大,9就不敢欺负它们了。
三、游戏,锦上添花
有了以上两招已经足够了,再时不时针对所学的知识来点游戏,孩子们岂不更乐学了吗?比如,在教学“认位置”导入新课时,我就是这样引导的:小朋友们。你们爱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遥控机器人”的游戏:你们是“机器人”,老师是“遥控器”,你们按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请听好:“坐端正”、“抬起头”、“向前看”、“向上看”,“向下看”、“向后转”。
在游戏中既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经验情况,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在教学“有趣的拼塔”的时候,为了巩固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我就引导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蒙眼睛猜东西”的游戏。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
这一游戏反复做多次,使学生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要想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教师就得全面关注学生,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说话,不断地质疑、解疑。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生动起来。这样,创新之火必定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