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充当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利用数学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键词 创新 探究 创设情境 放权放位 激发兴趣
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充当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利用数学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构建民主平等的探究平台
實践证明: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首先,就要有安全的心理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教学相长。为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透的内容及时与同学和老师讨论;当学生的提问过于简单可笑时,能给以引导说明而没嘲笑设刺;对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超乎常规的回答,无论多么荒谬,都不予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我经常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小组的学习中,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当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时,我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向课本、权威质疑,提出不同见解。记得上学期期末复习时,校长临时随堂听我的课(因为校长新调入我校,学生根本不知道他是校长),在探究一道证明题的多种证法时,同学们毫不留情地加以辩驳,令听课的校长感触颇深,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我能考虑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给学生留有很大的灵活空间,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
二、激发兴趣,把握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而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关键在老师,因为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吸引学生的因素,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有效教学,所以我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学生兴趣的引导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我通常会结合所教学的内容设计趣味题、谜语等导入新课。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课时我引导学生归纳:一点一圈一个圆,求它的周长并不难,滚动圆周做实验,直径乘π记心间。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新课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实践画圆的过程,为了展示圆的广泛应用和它的特殊性,我简单地制作了相关的教具:五边形的车轮胎和四边形的呼啦圈,让学生进行操作,与我的正常轮胎和呼啦圈进行比较,感受存在的不同之处,体验圆的优越性,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样教学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分散了学习难点,直观、准确地展示了学习要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重要信息;在安排练习和作业时主要是以设计图案为主,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最后在总结时设计了悬疑;既然圆有这么多的优势,那么学习圆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在圆里还存在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特殊的性质和规律呢?这样就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促进学生自主开展预习活动,寻找未知的信息,也培养了学生的预习学习习惯。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的三种学习情景,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景就是合作的学习情景。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的问题情景中去。如: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后,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时,老师不讲,只用三根小木条摆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分组研究;是否任意三根木条都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呢?若现有两条线段的长为3㎝和6㎝,则第三条线段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与已知的两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学生七嘴八舌,七手八脚,有的摆弄,有的想。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一会儿学生就根据“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它的推论,而且能根据“三边关系定理及它的推论”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讲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用心,有讲解,有操作;有验证,有质疑。
四、放权让位,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培养探究习惯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自主地说,自主地做,根据自已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时,首先,我创设远距离探究情景,让学生在探究中受挫,透发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任务1:“画一个任意的四边形ABCD,再取出各边的中点EFGH,然后依次边结各个中点,得到了一个新的四边形EFGH,观察并猜测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探究1:为什么将任意的四边形中点依次连接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探究2:分离出一个三角形,引出中位线定义,并探究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然后创设近距离探究情景:探究3:如何证明中位线性质定理。其次,我组织学生采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开放式探究,多样化证明。老师适时介入点拨,启发学生从如何证明两线段平行的方法着手。虽然学生一开始就有挫折,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失败中获得体验和启发,发现了多种证明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恰如其分地表扬了探究得较好的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如何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我的组织,指导,鼓励下,认真思考,思维活跃,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探究能力和数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情境,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放权让位给每个学生,“放”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去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在思考中求进取,在进取中求成功,在成功中求乐趣,从而提高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数学能力的培养之我见教育心理学
[2]走进新课程
[3]黑龙江教育:2012年3期
关键词 创新 探究 创设情境 放权放位 激发兴趣
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充当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利用数学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构建民主平等的探究平台
實践证明: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首先,就要有安全的心理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教学相长。为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透的内容及时与同学和老师讨论;当学生的提问过于简单可笑时,能给以引导说明而没嘲笑设刺;对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超乎常规的回答,无论多么荒谬,都不予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我经常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小组的学习中,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当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时,我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向课本、权威质疑,提出不同见解。记得上学期期末复习时,校长临时随堂听我的课(因为校长新调入我校,学生根本不知道他是校长),在探究一道证明题的多种证法时,同学们毫不留情地加以辩驳,令听课的校长感触颇深,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我能考虑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给学生留有很大的灵活空间,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
二、激发兴趣,把握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而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关键在老师,因为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吸引学生的因素,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有效教学,所以我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学生兴趣的引导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我通常会结合所教学的内容设计趣味题、谜语等导入新课。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课时我引导学生归纳:一点一圈一个圆,求它的周长并不难,滚动圆周做实验,直径乘π记心间。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新课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实践画圆的过程,为了展示圆的广泛应用和它的特殊性,我简单地制作了相关的教具:五边形的车轮胎和四边形的呼啦圈,让学生进行操作,与我的正常轮胎和呼啦圈进行比较,感受存在的不同之处,体验圆的优越性,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样教学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分散了学习难点,直观、准确地展示了学习要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重要信息;在安排练习和作业时主要是以设计图案为主,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最后在总结时设计了悬疑;既然圆有这么多的优势,那么学习圆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在圆里还存在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特殊的性质和规律呢?这样就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促进学生自主开展预习活动,寻找未知的信息,也培养了学生的预习学习习惯。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的三种学习情景,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景就是合作的学习情景。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的问题情景中去。如: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后,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时,老师不讲,只用三根小木条摆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分组研究;是否任意三根木条都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呢?若现有两条线段的长为3㎝和6㎝,则第三条线段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与已知的两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学生七嘴八舌,七手八脚,有的摆弄,有的想。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一会儿学生就根据“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它的推论,而且能根据“三边关系定理及它的推论”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讲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用心,有讲解,有操作;有验证,有质疑。
四、放权让位,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培养探究习惯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自主地说,自主地做,根据自已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时,首先,我创设远距离探究情景,让学生在探究中受挫,透发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任务1:“画一个任意的四边形ABCD,再取出各边的中点EFGH,然后依次边结各个中点,得到了一个新的四边形EFGH,观察并猜测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探究1:为什么将任意的四边形中点依次连接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探究2:分离出一个三角形,引出中位线定义,并探究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然后创设近距离探究情景:探究3:如何证明中位线性质定理。其次,我组织学生采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开放式探究,多样化证明。老师适时介入点拨,启发学生从如何证明两线段平行的方法着手。虽然学生一开始就有挫折,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失败中获得体验和启发,发现了多种证明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恰如其分地表扬了探究得较好的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如何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我的组织,指导,鼓励下,认真思考,思维活跃,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探究能力和数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情境,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放权让位给每个学生,“放”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去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在思考中求进取,在进取中求成功,在成功中求乐趣,从而提高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数学能力的培养之我见教育心理学
[2]走进新课程
[3]黑龙江教育:2012年3期